当前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高二语文试卷涪陵区2022学年度测试

高二语文试卷涪陵区2022学年度测试

docx 2022-08-25 23:37:09 10页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涪陵区2022—2022学年度测试高二语文试卷(满分150分,150分钟完卷)第Ⅰ卷(选择题33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密封线内的各项填写清楚。2、第Ⅰ卷的答案,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在第Ⅱ卷卷首的答题卡内。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和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粗糙cāo造诣yì反璞归真夙兴夜寐B、牟利móu龋齿yǔ积思广益如愿以偿C、商贾gǔ绯红fěi殒身不恤迷天大谎D、狡黠xiá罹难lí飞扬跋扈幅圆辽阔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⑴领导干部应当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真正民情。⑵取民俸禄却不能为民分忧,你就一点也不感到惭愧吗?⑶我们发扬民主就要运用舆论监督的武器,决不容许忽视、压制打击舆论监督的现象出现。A、体恤莫非以致B、体察难道以致C、体察难道以至D、体恤莫非以至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报告十分精彩,同学们都聚精会神的听着,大厅里噤若寒蝉,只有记笔记的沙沙声。B、有些人怕得罪人,怙恶不悛,不敢同坏人作斗争。C、他认定的事就一定要去做,别人的建议或劝告,他一概置之度外,不为所动。D、他妻子饲养这些家禽,原想用来振兴每况愈下的家业的,哪知道竟被他卖掉且输了个精光。4、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昨天的作业太多了,能全部完成的同学,只不过占全班十分之二、三。至于完成的质量就更不好说了。B、黑格尔曾经指出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这是很有见解的。C、是否引导学生攻读原著?是当前大学人文基础学科(文、史、哲)教育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D抓住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方法。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10/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委员会①从它举行第一次会议开始就坚决地重申了一个基本原则: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学会生存》报告(1972年)在序言中对世界因技术发展而非人化表示担心②。从那时起,社会发生的一切变革,特别是传播媒介能力的巨大发展,加剧了上述担心,并使源于这种担心的必不可少的做法更加合法。21世纪有可能使这些现象在更广的范围出现。到那时候,问题就不再是培养儿童为某一特定的社会作好准备,即不再是不断地向他们每个人提供有助于其理解周围世界并成为有责任感的和公正的参与者的力量和知识方面的标准。教育的基本作用,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在于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这不只是一种个人主义的迫切需要。因为最近的经验表明,那种从表面上看只是个人面对束缚人的或被认为是敌对的制度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的东西,有时也为社会提供最好的机会。个性的多样性,自主性和首创精神,甚至爱好挑战,这一切都是进行创造和革新的保证。在减少暴力或同影响社会的各种祸害作斗争方面,从实地经验中产生的新方法已显得很有效。在一个以社会和经济改革为主要动力的迅速变革的世界里,可能更重视想象力和创造性;它们是人自由的最明显的表现,有可能受到某种个人行为准则规范化的威胁。21世纪需要各种各样的才能和人格,而不只是需要杰出的个人,当然这种人无论在何种文明中也都是很重要的。因此,应该向青少年提供一切可能的美学、艺术、体育、科学、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发现和实验机会,这将补充人们对以前各代人或现代人在这些领域里的创造所做的吸引人的介绍。许多国家重视功利而不重视文化的教育,艺术和诗歌应该在学校里重新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提高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关注,还应导致进一步重视从儿童或成人的经历中得来的口头文化和知识。因此,委员会完全赞成《学会生存》报告提出的原则:“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人的这种发展从生到死是一个辨证的过程,从认识自己开始,然后打开与他人的关系。从这种意义上说,教育首先是一个内心的旅程,它的各个阶段与人格的不断成熟的各个阶段是一致的。因此,教育作为实现成功的职业生活的一种手段,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建设相互影响的社会关系的过程。——选自《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注:①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②“这个人处于很有强迫性的宣传气氛的环境中,而后在行为上要服从外界强加于他的准则,损害了他的真正需要以及他在智力上和情感上的同一性。这样的环境便有可能对他造成一种精神错乱的危险。有些领域,一个人一向觉得他是可以在里面自由活动的,至少是可以按照他自己的方式追求他的目标的。但是现在人们已经设计出各种机器(从事理智活动),这样便把他从他原先自由活动的领域驱逐出来了。”——《学会生存》5、对文中提到的“非人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人不得不服从一些从外界强加于他的准则,从而损害了他的真正的需要。10/10B、机器的智能化可以代替人的很多工作,把人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C、现代社会因高技术的发展而给人的发展带来的负面的影响。D、在强迫性的教育环境中,个人往往不能按自己的方式追求他自己的目标。6、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都提到教育的“原则”,下列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教育应该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形成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和判断能力、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能承担责任的基本人格。B、教育就是不断地向每个人提供有助于其理解周围世界并成为有责任感的和公正的参与者的力量和知识方面的标准。C、教育应该培养儿童为某一特定的社会作好准备,使其成为未来社会的杰出人才。D、教育比任何时候都更在于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7、细读原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未来社会的人应该具有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什么事情的能力。B、重视功利而不重视文化的教育,往往会忽视艺术和诗歌在学校教育里的重要地位。C、作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有丰富多彩的人格,复杂多样的表达方式,既是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又能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D、想象力和创造性,是人自由的最明显的表现,也是适应迅速变革的世界的需要,但它有可能受到某种个人行为准则规范化的威胁。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1题。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其後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旻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於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於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10/10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悲夫!(《史记·孙子吴起列传》)8、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於桂陵去:离开。B、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蹶:受挫折,折损。C、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期:希望。D、见白书,乃钻火烛之烛:照亮。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蟹六跪而二螯B、遂成竖子之名古之人不余欺也C、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赵急,请救于齐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膑精通兵法,善于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指挥作战常常智胜敌手,深得齐将田忌重用。在马陵之战中,他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大破魏军。B、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来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因嫉恨孙膑,设计断其双足。在马陵之战中,庞涓在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下,终因过于自信,兵败自刭。C、马陵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心理战。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一向瞧不起被称为胆小怯弱的齐兵的心理,精心策划,巧设埋伏,终于计胜庞涓。D、本文通过马陵道智斗庞涓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孙膑过人的智谋和卓越的战略战术思想。他的《孙膑兵法》为后世传诵,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11、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太史公曰”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认为孙膑智慧和胆识过人,却难以避免自己的不幸。B、指出孙子兵法后世多有非议,只有其处世原则和方法可以肯定。C、借用俗语,阐述“能行”与“能言”的关系,对孙膑的遭遇寄予同情。D、慨叹人的智慧有限,即使才智过人的孙膑,也没能早先识别庞涓的阴鸷残忍。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7分)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12、请将前面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⑴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10/10⑵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⑶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1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6分)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注: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⑴“定风波”是这首词的。有人说这首词最能体现苏轼的人生态度。从这首词来看,他的人生态度到底是什么?请用四个字概括之:。(2分)⑵有人评价说此词“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请以结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为例作具体分析。(4分)14、补写出下面空缺部分的内容。(任选两小题)(4分)⑴中国唐代的古文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有很多相似之处。前者的代表人物有、柳宗元等,后者有意大利的但丁、西班牙的、英国的莎士比亚等;但后者的规模和影响远远大于前者。⑵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回看天际小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柳宗元《渔翁》)⑶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举酒嘱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9题。幸福的高三10/10估计高三的同学们看了这个题目,会认为我是在唱高调,甚或有人会认为这是文字游戏。记得17年前第一次把这五个字作为作文题写在黑板上时,有同学在下面大呼:“老师,漏了!”漏了什么了?学生说:“引号,‘幸福’上面应当有引号!”结果引出一片笑声。——有引号吗?没有。在我看来,高三应当是幸福的。首先是因为你能读高三。想我们的前辈,战乱加动乱,很少能有机会读到高中毕业的。说起来很伤感,我是高中教师,可是我一天高中也没有读过。1966年夏天,“文革”爆发,正在准备考高中的我从此失学,直到动乱结束,恢复了高考,我才又回到课堂。但是,我最遗憾的是我没有了高中时代!高中,是人生观、世界观开始形成的时期,你的目光开始变得高远,你接受了基本完整的教育,在得到知识的同时,你也得到了友情,你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个世界。你读了12年书,在同龄人中,也算个“知识分子”了,你有了独立的意识,有了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能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呢?其次,因为有比较稳定的高考制度。你毕竟拥有上大学的机会,能继续学习,能做更多的事,你的生存质量会更高。能为更美好的明天去奋斗,当然是幸福的。我是多么羡慕你们的生活啊!是的,奋斗是一种幸福。作为老教师,我比一般人更了解高三学习的辛苦和紧张。我总是告诉同学们,过了这一关,新的天地就出现在你的眼前了;高三的学习是辛苦一些,可是如果不付出一些代价,就无法跨越这道“关卡”,退路是没有的。有的同学对高考有畏惧,是因为他们把结果看得太重要。结果固然重要,但是比结果更有意义的是奋斗的过程。走过高三之后,回望高三,你会为自己有这样一段经历而庆幸,因为这是你一生奋斗的起点。在以后的岁月中,你的路还可能有曲折,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磨难,但是你有过高三,经历过高考,那时候你也许会说:“高三我都过来了,我还有什么可怕的?”——那种感觉,真好!其实,用相对集中的一段时间对高中三年所学的内容作一次系统的梳理,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况且这种付出还是有价值的。人生有时候不得不做一些当时看不到希望,去在以后岁月中能起作用的事,——如果退一步这样思考,也能轻松一些。高考实在不是个理想的制度,它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是以目前的社会条件,我们不得不采用这个制度,或者说得难听一些:以目前社会的文明状况,我们也只配用这个制度,因为它毕竟还比较公平。如果不采用这个制度,恐怕大部分同学连上大学的机会也没有,中国的昨天已经告诉我们这一点。有位同学经过思考后庄重地文章中写下:“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不再需要这样经过努力,每个人都能轻松地进入自己喜爱的大学;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面前不再有任何困难和障碍;如果有那么一天,不需要再为就业而奋斗了,所有的人都告诉我们:从此一片坦途,你们不需要奋斗了,——那么,要我们这一代发干什么呢?”没有什么能比在十八岁时奋斗一场更幸福的了!——吴非《不跪着教书》15、文章第一段中,有学生说“幸福”上面应该加上引号,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引出一片笑声?(4分)16、在第二段中,作者说“你读了12年书,在同龄人中,也算个‘知识分子’了”,这个“知识分子”为什么要加引号?作者凭什么认为高三的学生也算个知识分子?(4分)10/1017、“高三我都过来了,我还有什么可怕的?”从文章中看,这句话包含了哪些意思?(4分)18、作者认为高三应当是幸福的,他的理由有哪些?最主要的理由是什么?(6分)19、作者说:“我是多么羡慕你们的生活啊!”作者为什么这样说?(4分)六、(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20、下面是某同学在一次讨论会上的发言摘要,有几处用语不恰当,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5分)刚才刘老师的一番话真是抛砖引玉,使我深受教育。我们是跨世纪的年青人,祖国建设的重任将落在我们肩上。像刘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难道我们倒可以对学习不负责任?我殷切期望平时抄作业、考试舞弊的同学赶快改正错误,不要再自欺欺人了。⑴ 应改为⑵应改为⑶应改为21、给下面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23个字。(4分)新华社2022年1月22日:一部由中国4出版社最新出版的连环画《张骞》成为2022年张骞诞生152周年纪念会上的一份厚礼。有关专家学者认为,这是我国第一部把张骞生平搬上画面的作品,也是江苏第一部大型历史名人连环画。在卡通大行其道的今天,这部大型连环画显示了作者非凡的勇气和相当深厚的创作功力。《张骞》由600多幅线描连环画构成,分《大魁天下》、《状元实业》、《拥护共和》、《浩气长存》四卷,第一卷已出版发行,第二、第三卷已付梓,第四卷也即将完稿。它的作者是下岗后重操画笔的原海门钢厂工人郁异人。《张骞》系列连环画的问世,必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史册,鼓励和激励人们继往开来,奋发图强。22、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国内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地区2022年2022年2022年2022年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上海58.33154.72256.35257.161北京58.27259.79156.53154.822广东49.68344.53346.83349.32310/10………………………………………………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不要出现具体数据)(4分)⑴⑵23、根据提供的两句话,续写第三句话,并仿写第四句话。(4分)⑴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心情愉快,坏天气不也就和好天气一样了吗?⑵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利用今天。抓住了今天,明天不也就被抓住了吗?⑶不能保证成功,⑷七、作文(60分)24、这次作文都有一个共同的开头,请你续写下去,字数不得少于800。你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还要自拟题目。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教育家,乌克兰巴甫雷什乡村中学的校长,早已过世了。他记下了这样一则真事。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涪陵区2022—2022学年度测试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12分)1、A(B、龋齿qǔ集思广益C、绯红fēi弥天大谎D、幅员辽阔)2、C(“体察”本身含有体恤的意思,此外还有考察的意思,从整个语境看,用体察恰当;“莫非”多用于疑问和揣测,一般不用于反问,此句是反问语气;“以致”表因果关系,“以至”表递进或承接。)3、D(“噤若寒蝉”多指因害怕而不敢做声。“怙恶不悛”指坚持作恶,不肯改悔。“置之度外”虽也表示不把某事放在心上,不予考虑,但对象多是生死、安危、利害等重大问题。这里用“置若罔闻”较好。)4、B(A、“十分之二、三”表示概数,故数字中间不能用顿号隔开。C、句中的问号应改为逗号。D、句内括号,应移到逗号前面去。)10/10二、(9分)5、B(原文无据)6、A(B、原文说的“不再是……”见第二段。C、原文说“21世纪需要各种各样的才能和人格,而不只是需要杰出的个人”。D、原文说的是“教育的基本作用”。)7、C(原文中的“他”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泛指人们,不是对一个人的要求,而是对人们的要求。)三、(12分)8、C(期:约定)9、D(A、连词,表并列。B、结构助词,的。C、介词,因为。D、介词,比;介词,向。)10、B(“庞涓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说法不对。)11、B(于原文无据。)四、(18分)12、⑴齐国的将军田忌不仅赏识他而且还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⑵现在魏国正攻打赵国,它的精锐部队必定全部集中在国外,在国内的都是些老弱疲敝的兵士。⑶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13、⑴词牌名乐观旷达超脱(这三个词任意两两组合即可,另,意思相近的四字短语也可认可)⑵结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对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从双关角度,能抓住“萧瑟”“风雨”等词语进行具体分析即可)14、⑴韩愈塞万提斯⑵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⑶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五、(22分)15、加引号表示否定,那个学生认为高三不是幸福的。这个学生的发言有点幽默、风趣,所以引出一片笑声。16、这个引号表示有特定的含义。作者认为高三的学生有了“独立的意识,有了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能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在这点上,具有了知识分子的一些特征。17、高三生活是辛苦的、紧张的;高三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人生是要不断奋斗的,是曲折的,而高三是人生奋斗的起点;经历过高三的奋斗,会给以后的奋斗树立信心,找到成功的感觉。(答到三个要点即可给满分,意思相符即可)18、能够读到高三,因为很多人还没有这个机会或条件;有机会上大学继续深造,生存质量会更高;而更主要的是,奋斗本身是幸福的,高三的奋斗于人生更有重大的意义。(意思对即可)19、作者因文革动乱而失去了读高中的机会,身为高中教师却一天高中也没有读过。作者鼓励高三学子珍惜高中生活,勇敢接受高三的挑战。六、(17分)20、⑴“抛砖引玉”应改为“金玉良言”⑵“略尽绵薄”应改为“呕心沥血”⑶10/10“殷切期望”应改为“真诚希望”(把以上三处不得体的词语改得体即可,不一定与答案一致。改对一处得1分,改对两处得3分,三处全对得5分)21、江苏第一部大型历史名人连环画《张骞》出版或我国第一部张骞生平大型连环画出版22、⑴连续4年,京沪两地在区域创新能力上难分伯仲,广东则稳坐第三。⑵2022年以来,上海、北京、广东区域创新能力没有明显提高。(停滞不前,徘徊不前)23、例:但可以狠下功夫。功夫到了,成功不也就水到渠成了吗?不能预测前程,但可以努力向上。不断进步,前程还用担忧吗?七、(60分)24、(这是一道带有研究意图的作文题,主要是想看看我区现在的中学生的有关道德伦理的一些真实的观念状态,同时附带看看学生的想象力,为老师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提供第一手资料。至于学生的作文得分则应按一般考试的标准评判,学生的观点或思想不应影响他的得分。)10/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