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高二语文试卷泗阳县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泗阳县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docx 2022-08-25 23:37:04 11页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泗阳县2022-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第I卷(共36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攫取(jué)蹩进(bì)誊写(téng)面面相觑(qù)B、打烊(yáng)惬意(qiè)弥留(mí)恬退隐忍(tián)C、忖度(cǔn)杜撰(zhuàn)饿莩(piǎo)罄竹难书(qìng)D、盗跖(zhí)罪愆(qiān)伺候(sì)流觞曲水(shāng)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惊惶惊慌失措委曲委屈求全B、狼籍声名狼藉变幻变换无常C、直截直接了当倍道背道而驰D、犄角掎角之势毕竟必恭必敬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①司马懿非等闲之辈②汝勿以等闲视之,失吾大事B、①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②可怜一片无瑕玉,误落风尘花柳中C、①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②年方二十,生性风流,惯向青楼买笑D、①老栓,就是运气了你②你运气,要不是我信息灵……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海湾战争中幸免于难的伊拉克境内的一所硕果仅存的伊斯兰教教徒朝会的清真寺,前不久毁于宗教之争的战火。B、马谡屯军山上,自以为“凭高视下,势如破竹”,其实是如履薄冰,为街亭失守埋下了祸根。C、陆虞侯等人在店中窃窃私语,这让在阁子后偷听的李小二不知所云。D、“两会”代表齐聚北京,为解决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国计民生大问题集思广益,建言献策。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一只小小的促织,竟使人为之悲与喜,为之死与生,为之降与升。看似荒谬怪诞的故事,却浸透着作家多少喜怒哀乐、悲愤与无奈!11/11\nB、《柳毅传》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反映人间的悲欢离合。这篇唐传奇尽管折射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却将人物刻画得鲜活传神。C、在日益重视积累、重视素养的今天,这样一本读物的确如一缕春风、一眼清泉、一线阳光,将古朴而清新的中华文明的种子,播散在莘莘学子心田。D、要能准确把握《桃花扇》的主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深入了解孔尚任作曲时的思想感情。6、下面对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A、我国明代“四大奇书”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金瓶梅》是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作者为兰陵笑笑生。B、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的主要小说总称为《人间喜剧》,《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是其中的代表作。C、戏剧、小说、诗歌、散文构成文学的主要形式。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传奇。代表元杂剧最高成就的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明清传奇代表作为汤显祖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D、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组成。角色主要有生、旦、净、末、丑。二、(6分,每小题3分)阅读王实甫的《长亭送别》两支曲子和范仲淹的《苏幕遮》词,回答7、8两题。[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7、下列对曲、词句子的赏析不正确一项的()A、“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运用设问、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写深秋景象勾起主人公的离别情绪。B、“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作者运用写实的手法,表现莺莺在感情折磨下身心交瘁,由爱生怨、由怨而恨、爱恨交加的复杂思想感情。C、“碧云天,黄叶地”从高、低两个角度描绘出一幅典型的秋景,表现了秋天的寥廓苍茫、衰败零落的特点。11/11\nD、“黯乡魂”句意为因思念家乡而心神悲伤,化用了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的句子,强化了思乡之情。8、对《长亭送别》与《苏幕遮》比较赏析,分析不当的一项()A、《端正好》与《苏幕遮》的前两句均点明时令,高高的天穹里,云彩呈现出湛清的颜色,广阔的原野上,铺满了败落的黄叶,从而点染出送别的凄凉氛围。B、《苏幕遮》的上阕收束由写景转到写人,由眼中所见写到目力之外,实中含虚,“无情”反衬出人的感情的深浓。《滚绣球》以途中景物为线索,抒情写意,从不同侧面展示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C、词的下阕末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极言愁苦之多,酒未浇去愁苦,反倒使人倍加伤情。曲词“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是作者的自问自答,是说经霜的树林是被莺莺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D、《端正好》开篇化用《苏幕遮》前两句,实际是取《苏幕遮》“别恨”的主旨,两篇作品均借景抒发了离情别绪。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吾母姓钟氏,十八归先府君。府君任侠好客,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宾从辄满座。吾母脱簪珥,治酒浆,盘间未尝有俭色。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府君由是计复游燕赵间,而归吾母及铨寄食外祖家。先外祖长身白髯,喜饮酒,酒酣,辄大声吟所作诗,令吾母指其疵。每指一字,先外祖则满引一觥,数指之后,乃陶然捋须大笑,举觞自呼曰:“不意阿丈乃有此女!”记母教铨时,组绣绩纺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鸡鸣卧焉。庚戌,外祖母病且笃,母侍之,凡汤药饮食,必母亲尝之而后进。外祖母濒危,泣曰:“女本弱,今劳瘁过诸兄,惫矣。他日婿归,为言我死无恨,恨不见女子成立。其善诱之!”语迄而卒。十岁,父归。越一载,复携母及铨,偕游燕秦赵魏齐梁吴楚间。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府君数颔之。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铨年且二十。明年娶张氏,母女视之,训以纺绩织事,一如教儿时。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八归先府君归:女子出嫁B、盘间未尝有俭色俭色:不丰满的情况C、鸡鸣卧焉鸡鸣:鸡叫天明D、复力争之争:规劝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1/11\n不意阿丈乃有此女铨年且二十A、B、毅良久稍安,乃获自定彼且恶乎待哉其善诱之幸以此儿为念C、D、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成以其小,劣之11、以上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母亲贤良美德的一组是()①吾母脱簪珥,治酒浆。②令吾母指其疵。③不意阿丈乃有此女。④凡汤药饮食,必亲尝之而后进。⑤俟怒少解,复力争之。⑥训以纺绩织事。A、①③⑤B、②⑤⑥C、②③④D、①④⑥12、下列对原文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记叙了母亲平凡而辛勤的事迹,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B、文中所写母亲对父母孝,对子女慈,相夫教子等,虽然都属于传统道德的范围,但仍具有现实意义。C、本文作者叙述母亲诸多琐事,用铺叙手法,再加上一些感情浓烈的语辞,因而对母亲的赞美和热爱极为具体化。D、文中细节描写不多,但有点睛之妙,如外祖父的得意,母亲的聪颖,以及父女间融洽的亲情,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第I卷答题栏(共36分,每小题3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第II卷(共114分)四、(24分)13、翻译下列文言语句。(8分)⑴府君由是计复游燕赵间,而归母及铨寄食外祖家。(2分)译文:。⑵明年娶张氏,母女视之,训以纺绩织事,一如教儿时。(2分)译文:。⑶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分)译文:。⑷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译文:。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11/11\n山店卢纶登登山路何时尽?决决溪泉到处闻。风动叶声闻犬吠,几家松火①隔秋云。注:①松火,即燃烧松木以照明的火。⑴这首诗题为山店,全诗是怎样写山店的?试分析其写法上的特点。(4分)答:。⑵全诗写景状物中隐含了叙事,从中反映出诗人心情的变化。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4分)答:。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每小题1分)⑴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⑵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李密《陈情表》⑶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苏轼《赤壁赋》⑷,龙光射龙斗之墟;,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⑸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王勃《滕王阁序》⑹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书愤》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长歌行》⑻暮春三月,江南草长,,。丘迟《与陈伯之书》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读书养气李建永转眼年届不惑。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但是“野孩子”的脾气未改,只喜欢读书的“积习”亦未改──恐怕今生今世也改不掉了。只是在读书之余,脑子里时不时地冒出“读书究竟有什么作用”之类的问题。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之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本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11/11\n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取了文章的气。你我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便是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贯透于文章的具体表现。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言宜”──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自身气弱的人,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多有食古不化的“两脚书橱”。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也。正因为如此,“野孩子”们的身上虽有侠气、野气和不驯之气,可是经过书卷气的浸染,其笔下之文,便多有杀气、霸气和蓬勃之气,别有手眼,异光灿烂,爽!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翻白眼,简直像个垂死挣扎的瘪三。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那手笔,真叫个: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16、文章谈读书养气的道理,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述的?请根据文意概括说明。(4分)答:。17、下面三个形象在文章中的意思是什么,请简要说明。(6分)⑴两脚书橱⑵垂死挣扎的瘪三⑶期须九重真龙出答:⑴。⑵。⑶。18、“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这一句分别用潮水、大海、泉水、波澜四个形象来比喻韩愈、苏轼、柳宗元、欧阳修四位文学家散文中的文气或风格。试就其中的一位,结合曾学过的文章,简要谈谈你对这个作家“文气”或风格的理解。(4分)答:。19、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作者否定了“为了升学,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11/11\n的读书目的,确定了“读书养气”的中心观点。B、“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一句揭示了做人、读书、作文三者之间的关系,三个“什么样的”,在句中重复出现,形成一种直贯而下的语势。C、作者主张“读书养气”,而所谓“气”是后天学养积累的结果。D、文章引用了许多中国古代文学家的诗文来说明观点,这使得全文有了一种书卷气和文华味。E、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侠气、野气、不驯之气、杀气、霸气等都在作者批评之列。六、(12分)。20、以“创造性思维”开头重组下面的语句(4分)只有善于捕捉并反思生活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而且把它们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创造性思维才能获得其实质性的内涵。创造性思维:。21、依照下面划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要求内容、句式和修辞手法与划线部分保持一致。(4分)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报我以崎岖,我就是一条欢乐奔腾的小河;,;,。2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旨。(4分)梦想与理想是全然不同的两种境界。梦想再美,仅仅从属于个人,它是满足自我的一己追求,精致细少地囿于狭窄的内心天地里。理想却是一种责任,一种事业,一种用献身精神为动力的人类的共同追求。尽管在理想的追求中也要遭到困扰和阻挠,我却喜欢它壮阔的气势,集体的荣誉感,强有力的有血有肉的硬碰硬的奋争。无论它成功或失败,都富有同样的人生价值。成年人未必没有梦想,但只有把梦想转化为理想,才能获得人生意义上的升华。答:(限15字以内)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11/11\n人生不能没有追求,葛朗台追求的是金钱,王熙凤追求的是权欲;玛蒂尔德追求的是虚荣,王利发追求的是实惠;马谡追求的是拜将封侯,张珙追求的是金榜题名;杜十娘追求的是自由幸福爱情,陈奂生追求的是温饱后的精神乐园。大千世界,各色人种,何处无追求?何人不追求?尽管追求有雅俗之分,高下之别,尽管追求的结果会因追求的目标,追求的手段以及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各不相同,但是古往今来,有谁能停止追求呢?你的追求是什么呢?请以“追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11/11\n800泗阳县2022-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11/11\n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C(A、蹩biéB、烊yàngD、伺cì)2、D(A、委屈求全—委曲求全B、变换无常—变幻无常C、直接了当—直截了当)3、B(A、①平常②随随便便B、①②可惜C、①风韵②指跟男女情爱有关的D、①便宜②幸运)4、A(B、“如履薄冰”指做事小心谨慎,不能用来指危险。C、“不知所云”指语言紊乱或空洞,让人不知道说些什么。D、“集思广益”指集中群众的意见和智慧,可以收到更大更好地效果。专指领导对群众,上级对上级的行为,不能用于互相讨论。)5、C(A、语意重复,删去“喜怒哀乐”。B、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改“尽管”为“不仅”,“却”为“更”。D、一面与两面不照应,删去“能否”。)6、D(元杂剧角色主要有末、旦、净、丑)7、B(并非写实手法))8、C(是莺莺的自问自答)9、C(鸡鸣:丑时,即一点到三点)10、B(A、竟;才B、将要,将近C、希望,表祈使;大概表推测D、把;认为)11、D(②③表现母亲才学,排除)12、C(“用铺叙手法,再加上一些感情浓烈的语辞”说法不当)13、①父亲因此打算再到燕赵一带交游,让母亲和我到外祖父家寄居。②第二年我迎娶了张氏,母亲像对女儿那样看待她,教她纺纱织布,完全像教导我那样。③全社会的人都称赞他,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沮丧。④集市上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捉到好的促织就用笼子养起来,抬高它的价钱,储存起来,当做稀奇的货物。14、①诗中先写听到山犬吠,然后写看到远处的几家松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巧妙地暗示了山店就在前面。②前两句写诗人在山中急匆匆的赶路,天色将晚而不见有店,内心感到焦急。第三句写到狗叫声,说明前面有人家了,诗人内心充满希望。末句写望见隔着秋云的山店,那松火虽远却让诗人十分欣喜。15、①茕茕孑立,形影相吊②人命危浅,朝不虑夕③余音袅袅,不绝如缕④物华天宝,人杰地灵⑤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⑦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⑧杂树生花,群莺乱飞11/11\n16、①读什么书,养什么气。(或“从书本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或“读书是养气,是输入”或“读书是涵养人的综合素质”)②养什么气,作什么文。(或“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或“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或“写作是综合素质的外化”)17、①比喻读书不消化的人。②比喻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文章时无话可说硬挤也挤不出的人。③比喻厚积薄发(或有思想有个性有深度)的好文章。18、提示:能够对四作家中某一位的文气有基本准确地解释,并能结合具体作品来谈即可。潮—气势宏大,海—博大深沉,泉—纯净明澈,澜—起伏多变。19、BD(A、原文并未否定这些读书目的,而是幽默地说“均无不可”。C、以偏概全,“气”并非只是后天学养的积累,而是先天后天的统一。E、理解有偏差,其中“杀气、霸气、蓬勃之气”等并非作者批评的对象。)20、创造性思维获得实质性的内涵的条件是善于捕捉并反思生活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并把它们上升到理论的高度。21、报我以艰险,我就是一座坚强挺立的大山;报我以痛苦,我就是一只婉转歌唱的黄鹂。22、将梦想转化为理想,人生才有意义。23、略11/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