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2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文理实验重点特长班含解析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2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文理实验重点特长班含解析

docx 2022-08-25 23:00:42 22页
剩余20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上饶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西方在饮食、服饰与住房等方面的消费习惯存在着很大的冲突,但从现实来看,每一种消费习惯都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沉淀与积累,因而不存在着“孰优孰劣”的问题。具体来说,在服饰消费习惯方面,中国侧重于外在的气质,西方则侧重于内在的舒适;在饮食环境方面,中国侧重于热闹的气氛,西方则侧重于宁静与优雅;在住房方面,中国侧重于稳定,西方则侧重于自由。因此,每一种消费习惯都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各自的合理性,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也通过改变消费习惯的方式,来体验彼此的历史文化,甚至在某些场合,一种消费习惯也会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商业服务。与消费习惯不同的是,中西方消费观念的融合并不是表现在相互对等地位的借鉴上,而是表现为西方精神消费与享乐主义的消费理念以强大的渗透力影响中国消费者,这也是我们在全球化进程中不可否认的事实。一方面,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文化传播媒体,从根本上变革了国家贸易信息传播模式,并产生了诸如世界经贸信息咨询平台、经贸期刊、网络互动平台等新型媒介,进而使得世界各国的消费者在满足消费需求的同时,也在精神层面获取了丰富的消费文化。另一方面,西方社会通过目不暇接的信息化文化传媒方式,把享乐主义为核心的西方消费观念迅速渗入各个国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们物质与精神消费的“普世价值”。从现实来看,这种享乐主义消费理念对我国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使意识形态领域的价值观念产生动摇。中西方消费方式的融合首先表现在消费方式趋同化的趋势。伴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的持续深入,国际贸易市场也在很大程度上由各固定地区的闭塞模式发展为开放性的全球化市场。在这种形势下,区域性的商品消费需求也随之发展为开放性的全球化需求。例如说,在当今社会,我们已经完全不能通过一个人是否身穿李宁的运动装,是否吃麦当劳快餐来判断这个人的国籍。总之随着当前世界贸易的全方位发展,各类商品的无国界流通,中西方人民的消费方式日益趋同。-22-\n此外,中西方消费方式的融合还表现在对待各类具体消费方式的理性判断上。这一点在货币消费和信贷消费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总之,在中西方消费理念的彼此碰撞中,消费者对各类消费方式具有了理性的认识,而不再一味地迷信某一类消费方式。从现实来看,西方消费文化是建立在发达生产力基础上的意识形态范畴,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现实需要。而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程度也有待进一步深化,而由生产力所决定的消费文化在其先进理念上也必然会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对此,我们应当消除意识形态的偏见,汲取西方消费文化的先进理念,从而为重构我国本土消费文化积累经验材料。(摘编自姜鹏飞《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消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西方消费在习惯上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饮食、服饰、住房等方面,双方各有优劣。B.消费习惯的不同,主要在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沉淀与积累,因而一个民族的某种消费习惯是很难改变的。C.在消费习惯上,中国侧重于外在气质,这有其合理性,正如西方侧重于宁静与优雅一样。D.中西方在消费观念上的相互借鉴和融合是不对等的,大致说来,西方消费理念的渗透力比较强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一段开宗明义,提出观点,指出中西方几项大的消费习惯存在不同,但不分优劣。B.在第二段里,作者通过详细举例进行对比论证,分析准确深刻,说明了某种消费习惯会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商业服务。C.第三段论述中西方消费观念的融合,涉及文化传播、精神思想、消费观念等方面,比较客观地分析了双方的现状。D.全文主要采取了对比的论证方法,从消费习惯、消费观念、消费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论证,逻辑顺序如水而下,自然明晓。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方精神消费与享乐主义的消费理念的渗透力比较强大,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不能随波逐流。B.消费方式是多方面的,消费者对各类消费方式要具有理性认识,不应一味地迷信某一类消费方式。C.中西方的文化不同,生活环境与条件也不一样,因此西方一些并不正确的消费观念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我们物质与精神消费的“普世价值”。D.-22-\n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想避免西方不正确的消费理念,需要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重构我国本土消费文化。【答案】1.D2.B3.C【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考核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双方各有优劣”错误,根据原文有“不存在着孰优孰劣的问题”的话可以判断。B项,因果关系不恰当。根据第二段最后一句“甚至在某些场合,一种消费习惯也会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商业服务”看,“很难改变”这一观点也不正确。C项,“中国侧重于外在气质,这有其合理性,正如西方侧重于宁静与优雅一样”表述不当,这是两种不同方面的消费习惯,一是从服饰消费习惯讲的,一是从饮食环境方面讲的,不能这样比较。故选D。【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第二段里的论证,不够详细,深刻也谈不到,还少了“某种场合”的限定。对比也并非是为了证明“某种消费习惯会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商业服务”,而是表明“每一种消费习惯都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各自的合理性”。故选B。【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前后句逻辑混乱,不存在因果关系,“中西方的文化不同,生活环境与条件也不一样”但并不能推断出“西方一些并不正确的消费观念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我们物质与精神消费的‘普世价值’”。故选C。【点睛】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牛张爱玲-22-\n禄兴衔着旱烟管,叉着腰站在门口。雨才停,屋顶上的湿茅草亮晶晶地在滴水。地下,高高低低的黄泥潭子,汪着绿水。水心里疏疏几根狗尾草,随着水涡,轻轻摇着浅栗色的穗子。迎面吹来的风,仍然是冰凉地从鼻尖擦过,不过似乎比冬天多了一点青草香。禄兴在板门上磕了磕烟灰,紧了一紧束腰的带子,向牛栏走去。在那边,初晴的稀薄的太阳穿过栅栏,在泥地上匀铺着长方形的影和光,两只瘦怯怯的小黄鸡抖着粘湿的翅膀,走来走去啄食吃,牛栏里面,积灰尘的空水槽寂寞地躺着,上面铺了一层纸,晒着干菜。角落里,干草屑还存在。栅栏有一面磨擦得发白,那是从前牛吃饱了草颈项发痒时磨的。禄兴轻轻地把手放在磨坏的栅栏上,抚摸着粗糙的木头,鼻梁上一缕辛酸味慢慢向上爬,堵住了咽喉,泪水泛满了眼睛。他吃了一惊——听见背后粗重的呼吸声,当他回头去看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禄兴娘子已经立在他身后,一样也在直瞪瞪望着空的牛栏,头发被风吹得稀乱,下巴颏微微发抖,泪珠在眼里乱转。他不响,她也不响,然而他们各人心里的话大家看得雪亮。瘦怯怯的小鸡在狗尾草窝里簌簌踏过,四下里静得很。太阳晒到干菜上,随风飘出一种温和的臭味。后天的早上,鸡没有叫,禄兴娘子就起身把灶上点了火,禄兴跟着也起身,吃了一顿热气蓬蓬的煨南瓜,把红布缚了两只鸡的脚,倒提在手里,兴兴头头向蒋家走去。黎明的天上才漏出美丽的雨过天青色,树枝才喷绿芽,露珠亮晶晶地,一碰洒人一身。树丛中露出一个个圆圆的土馒头,牵牛花缠绕着坟尖,把它那粉紫色的小喇叭直伸进暴露在黄泥外的破烂棺材里去。一个个牵了牛扛了锄头的人唱着歌经过它们。蒋家的牛是一只雄伟漂亮的黑水牛,温柔的大眼睛在两只壮健的牛角的阴影下斜瞟着陌生的禄兴,在禄兴的眼里,它是一个极尊贵的王子,值得牺牲十只鸡的,虽然它颈项上的皮被轭圈磨得稀烂。他俨然感到自己是王子的护卫统领,一种新的喜悦和骄傲充塞了他的心,使他一路上高声吹着口哨。到了目的地的时候,放牛的孩子负着主人的使命再三叮咛他,又立在一边监视他为牛架上犁耙,然后离开了他们。他开始赶牛了。然而,牛似乎有意开玩笑,才走了三步便身子一沉,伏在地上不肯起来,任凭他用尽了种种手段,它只在那粗牛角的阴影下狡猾地斜睨着他。太阳光热热地照在他的棉袄上,使他浑身都出了汗。远处的田埂上,农人顺利地赶着牛,唱着歌,在他的焦躁的心头掠过时,都带有一种讥嘲的滋味。“杂种畜牲!欺负你老子,单单欺负你老子!”他焦躁地骂,刷地抽了它一鞭子,“你——你——你个杂种的畜牲,还敢欺负你老子不敢?”-22-\n牛的瞳孔突然放大了,翻着眼望他,鼻孔涨大了,嘘嘘地吐着气,它那么慢慢地,威严地站了起来,使禄兴很迅速地嗅着了空气中的危机。一种剧烈的恐怖的阴影突然落到他的心头。他一斜身躲过那两只向他冲来的巨角,很快地躺下地去和身一滚,骨碌碌直滚下斜坡的田陇去。一面滚,他一面听见那涨大的牛鼻孔里咻咻的喘息声,觉得那一双狰狞的大眼睛越逼越近,越近越大——和车轮一样大,后来他觉得一阵刀刺似的剧痛,又咸又腥的血流进口腔里去——他失去了知觉,耳边似乎远远地听见牛的咻咻声和众人的喧嚷声。又是一个黄昏的时候,禄兴娘子披麻戴孝,送着一个两人抬的黑棺材出门。她再三把脸贴在冰凉的棺材板上,用她披散的乱发揉擦着半干的封漆。她那柔驯的战抖的棕色大眼睛里面塞满了眼泪;她低低地用颤抖的声音告诉:“先是……先是我那牛……我那会吃会做的壮牛……活活给牵走了……银簪子……陪嫁的九成银,亮晶晶的银簪子……接着是我的鸡……还有你……还有你也给人抬去了……”她哭得打噎——她觉得她一生中遇到的可恋的东西都长了翅膀在凉润的晚风中渐渐地飞去。黄黄的月亮斜挂在烟囱,被炊烟薰得迷迷濛濛,牵牛花在乱坟堆里张开粉紫的小喇叭,狗尾草簌簌地摇着栗色的穗子。展开在禄兴娘子前面的生命就是一个漫漫的长夜——缺少了吱吱咯咯的鸡声和禄兴的高大的在灯前晃来晃去的影子的晚上,该是多么寂寞的晚上呵!(节选自《张爱玲文集》)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小说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暗示禄兴家以前也养过牛,牛让别人牵走是迫于生活情非得已,点出了禄兴家的窘迫现状,也为后文借牛做了铺垫。B.小说注重细节描写,“抚摸着粗糙的木头,鼻梁上一缕辛酸味慢慢向上爬”,表现了禄兴对已被牵走的牛的深厚感情,还有对生活困窘的忧虑。C.禄兴娘子的形象很饱满,她勤劳坚忍,与丈夫辛苦持家,却过着极为艰难的生活,她怨怪丈夫的鲁莽,可预见的是,她也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D.小说颇具画面感,既有具体描写,又有简笔勾勒,比如对禄兴被牛的巨角顶穿身体的场景,作品做了具体描绘,能让人联想到当时的血腥画面。5.小说为什么一再提及农人牵牛唱歌的情景?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6.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充满了悲凉意味,这篇小说的最后一段,就调出了浓浓的悲凉味;也有人说,结尾一段是画蛇添足,可以删去。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答案】4.C5.-22-\n将雨后坟头的衰败景象与农人唱歌进行对比,表现春雨后人们对生活充满希望;用农人唱歌来侧面表现禄兴借到牛后的畅快心情;推动情节发展,农人顺利地赶着牛、唱着歌,而禄兴借来的牛却不听话,两者构成对比,禄兴由此而变得焦躁,进而引发悲剧。6.观点一:小说的结尾深化了悲凉的主题。通过景物的凄清悲凉之色,体现禄兴娘子在丈夫死后的悲凉心境;将景物的不变和人事的变对照,让人更能体味出禄兴娘子命运的悲苦;暗示了禄兴娘子今后人生的凄惨。观点二:结尾一段对于悲凉主题作用不大,可以删去。禄兴娘子在丈夫死后,感觉一切可恋的东西都飞走了,不用结尾就已经暗示出主人公的悲惨命运;结尾一段的景物描写,在前文已经多次出现,没必要重复;删去结尾一段,使小说的主题表达更含蓄。【解析】(1)试题分析:D项,“但终因它不是自家的牛而鞭打、激怒了它”有误。E项,“作品中对禄兴死亡的场景有具体的描绘。B项,不十分准确,除了表现禄兴对牛的感情外,还有他对生活困窘的忧虑等。【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此题的选项CD考核内容,选项ABE考核手法。其中BDE理解或分析出现偏差。(2)试题分析:从环境描写的角度渲染气氛,然后结合文章的情节和人物的塑造以及文章的主旨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结合语段的开头的位置。【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名师点睛】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其作用首先从本身分析,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同时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然后从其它的要素分析,从人物的角度是暗示人物的心理和人物的命运,从情节的角度是推进情节的发展,从主旨的角度是暗示文章的主旨,或是升华主旨。(3)试题分析:首先答出语段的内容,然后从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角度分析作用,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比如对比、衬托等。-22-\n【考点定位】情节概括的题目是小说常见的题目,注意有直接要求概括情节,通过哪些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人物的心理或情感的变化过程怎样等提问方式,答题时注意分清题干的要求概括的什么情节,是关于哪个人物的情节。注意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段落的划分,重点注意文中表现情感变化的重点词语。(4)试题分析: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情节的安排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文章的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你分析。【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名师点睛】关于语段是否删除的题目,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语段的内容、对情节的完整性、人物塑造的丰满性和主旨的表达以及文章结构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果不删除,就从以上角度分析这个语段的作用,如果删除,就从其它的语段分析这些作用,还要考虑结尾的含蓄性和直白性。(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5月16日在天津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就人工智能人才短缺问题发表了看法。他说道:“先说一个坏消息,中国在人工智能人才上极度缺乏,几乎没有人才。再说一个好消息是,全世界都缺乏。”马云进一步说道,就人工智能而言,我们没有未来的专家,所有的专家都是昨天的专家。他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必须要改革。不能让孩子和机器比谁背书背得快,记得快。教育必须要让孩子有创造力,有担当,这是机器做不到的事。“我们国家从教育入手,才有可能赢得未来。”(摘编自《马云:中国没有人工智能人才,所有的专家都是昨天的专家》,2022年5月16日澎湃新闻)材料二:今天,由商务印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商汤科技、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慕课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人工智能教育研讨会暨《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教材发布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院士等出席发布会,共同见证了这一中国AI教育领域的里程碑事件。-22-\n现场,由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商汤科技、上海知名高中优秀教师共同编著的全球第一本人工智能教材“《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正式发布,华东师大二附中、上海交通大学附中、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市市西中学等全国40所学校成为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校”。国内中等教育体系首次引入AI教材,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国正式迈入基础教育阶段。由此人工智能这一当今最前沿的高新技术将走出“象牙塔”,成为每一个在校高中生都可以掌握的基本技能。(摘编自唐小丽《普及AI教育首部〈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教材发布》,2022年4月28日人民网)材料三: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国务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共识。今年初,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和哈佛大学伯克曼•克莱因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合作推出了AI伦理研究计划,微软、谷歌等巨头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风险而成立了AI伦理委员会。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专家呼吁,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道德黑匣子”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行为。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面对高阶人工智能,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弹性。在这方面,中国文明传统会比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更有助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摘编自人民时评《人工智能,以法律和伦理为界》,2022年8月23日《人民日报》)7.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有人工智能目前仍没有超出人类已界定的“智能”概念的水平,它们在现在甚至将来一段时间都属于人类工具。-22-\nB.韩少功认为人机关系中人对人工智能的优势在于人类有价值观,这个观点与材料一中马云说人“有担当”的看法有相似性。C.智能社会将面临诸多的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为了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需要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D.专家建议人工智能安装记录机器决定与行为的“道德黑匣子”,表明人类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必将有如人一样的道德意识和行为。8.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首部《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教材发布,是我国AI教育领域的里程碑事件,目的在于普及AI教育,把AI纳入我国的新高考。B.作家韩少功认为人类不能因人工智能的发展而怀疑自身,应深刻地探索人类自身存在的本质,坚信只有人类的存在才有意义和价值。C.马云认为人工智能人才短缺是世界性问题,我国应通过改革教育来解决。目前我国已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尝试培养人工智能人才。D.我国对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的规划,美国大学的AI伦理研究计划,微软等巨头AI伦理委员会的设立,都表明人工智能风险完全可控。9.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目前发展AI智能遇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答案】7.D8.C9.(1)问题一:人工智能人才短缺。建议:改革教育。从基础教育开始进行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加快人才培养与储备的步伐。(2)问题二:人工智能中人机关系未理清。建议:建立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加强对人工智能的安全评估和风险防控。【解析】【7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D项,“表明人类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必将有如人一样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这一结论,原文无据。【8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原文无“把AI纳入我国的新高考”的信息。B项,文章是“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并未否定其他物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D-22-\n项,所举事例意在表明人类因意识到人工智能发展的风险而做防范准备,不能得出“风险完全可控”的结论。【9题详解】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此题要求概括目前发展AI智能遇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中国在人工智能人才上极度缺乏,几乎没有人才”“他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必须要改革”“国内中等教育体系首次引入AI教材,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国正式迈入基础教育阶段”“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概括答题要点。【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孙振基,字肖冈,潼关卫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除莘县知县,调繁安丘。三十六年四月,以治行征,与李成名等十七人当授给事中,先除礼部主事。四十年十月命始下,振基得户科。时吏部推举大僚,每患乏才,振基力请起废。韩敬受业宣城汤宾尹。宾尹分校会试,敬卷为他考官所弃。宾尹搜得之,强总裁侍郎萧云举、王图录为第一。榜发,士论大哗。知贡举侍郎吴道南欲奏之,以云举、图资深,嫌挤排前辈,隐不发。事三年,会进士邹之麟分校顺天乡试,所取童学贤有私,于是御史孙居相并宾尹事发之。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谪之麟,亦不及宾尹等。振基谓议者庇之,再疏论劾。帝乃下廷臣更议。初,宾尹尝夺生员施天德妻为妾,不从,投缳死。诸生冯应祥、芮永缙辈讼于官,为建祠,宾尹耻之。后永缙又发诸生梅振祚宣祚朋淫状。御史熊廷弼素交欢宾尹,判牒言此施、汤故智,欲藉雪宾尹前耻,杖杀永缙。时南北台谏议论方嚣,各自所左右。孙振基等上疏持勘议甚力。而给事中官应震、张笃敬、元诗教等驳之,疏凡数十上。振基及诸给事御史复极言廷弼当勘,斥应震等党庇,自是党廷弼者颇屈。帝竟纳玮言,令廷弼解职。其党大恨。-22-\n吏部尚书赵焕者,惟诗教言是听,乃以年例出振基于外。振基劲直敢言。居谏垣仅半岁,数有建白。既去,科场议犹未定,策复上疏极论。而宾尹党必欲十七人并罪,以宽敬。孙慎行代正春,复集廷臣议。仍坐敬关节,而为十七人昭雪。宾尹、敬有奥援,外廷又多助之,故议久不决。凡与敬为难者,朝无一人。振基寻以忧去,卒于家。(选自《明史孙振基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B.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C.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D.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除,文中是任命、授官的意思,跟“拜”“召”“陟”都同义。B.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等,长官为吏部尚书。C.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考中的人称举人。D.疏,文中指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也称“奏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振基勤于治政。他在安丘任职时,尽管当时的安丘政务很繁重,但他还是以优异的政绩被皇上征召,授予了给事中的官职。B.孙振基爱惜人才。吏部推举大官,总是忧虑朝廷内外没有优秀人才,孙振基于是极力请求重新启用被贬黜的官员。C.孙振基有正义感,汤宾尹任会试考官时徇私舞弊,强迫王图等录取韩敬为第一,御史孙居相揭发了此事,孙振基两次上疏。D.孙振基敢于谏言。对熊廷弼的罪恶,他主张审问,虽然皇上反对,公开袒护,但他仍和众给事御史极力进谏,最终使皇上改变主意。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2-\n(1)诸生冯应祥、芮永缙辈讼于官,为建祠,宾尹耻之。(2)吏部尚书赵焕者,惟诗教言是听,乃以年例出振基于外。【答案】10.C11.A12.D13.(1)诸生冯应祥、芮永缙等人控告到官府,给施天德的妻子建祠堂,汤宾尹以此为耻。(2)吏部尚书赵焕,只听元诗教的话,于是借助常例将孙振基调到外地。【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的是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般应注意: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下”这里是“交付”的意思,“礼官”为名词作其宾语,其后断句,排除A、D;“礼部侍郎翁正春等”为名词,作“议黜”的主语,其前断句,排除B。句子翻译为:交付礼官,会同吏部都察院商议,只是没有涉及汤宾尹的事,孙振基于是上疏直言请求一并议处,没有得到同意。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论罢黜童学贤,(贬谪邹之麐,也没有议论汤宾尹等人)。故选C。【1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古代文学常识的识记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般应注意: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拜’‘召’‘陟’都同义”错误,“陟”是“晋升,进用”的意思,故选A。【1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D项中,“虽然皇上反对,公开袒护”错,原文为“而给事中官应震、张笃敬、元诗教等驳之”,文中没有提到“皇上反对,公开袒护”,无中生有,故选D。【13题详解】-22-\n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得分点有:(1)句中,讼:诉讼,控告;为建祠:省略句,应该是:为(之)建祠;耻: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2)句中,惟诗教言是听:惟……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意思为:只听元诗教的话;乃:于是;以:按照,借助;年例:常例;出……于外:将……调到外地。【点睛】翻译文言文有三个基本原则:信、达、雅。所谓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不误解、不遗漏、不增译;所谓达,就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无语病,符合汉代汉语的语法和用语习惯,做到字通句畅;所谓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力求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参考译文:孙振基,字肖冈,潼关卫人。万历里二十九年进士。授官莘县知县,有人到政务繁重的安丘。三十六年四月,由于为政有成绩被征召,授给事中,先授官礼部主事,四十年十月任命才下达,孙振基得任户科。当时吏部推举大官,总是忧虑朝廷内外没有优秀人才,孙振基于是极力请求重新启用被贬黜的官员。韩敬受业于宣城汤宾尹,汤宾尹任会试阅试卷的考官,韩敬的试卷被其他考官所摒弃。汤宾尹找到了它,强迫总裁侍郎萧云举、王图录用韩敬为第一。发榜后,文士议论强烈。知贡举侍郎吴道楠想上奏这件事,因为萧云举、王图资历深,隐忍没有揭发。事情过去了三年,恰巧进士邹之麐任校阅顺天乡试的考官,录取童学贤有偏私,于是御史孙居相以此事连同汤宾尹的事一起揭发。交付礼官,会同吏部都察院商议,只是没有涉及汤宾尹的事。孙振基于是上疏直言请求一并议处,没有得到同意。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论罢黜童学贤,贬谪邹之麐,也没有议论汤宾尹等人。孙振基认为商议的人庇护他们,再次上疏弹劾。皇帝才交付朝臣重新审议。-22-\n当初,汤宾尹在家居住时,曾经夺取秀才施天德的妻子为妾,施天德的妻子不屈从,自缢而死,诸生冯应祥、芮永缙等人控告到官府,给施天德的妻子建祠堂,汤宾尹以此为耻。后来芮永缙又揭发梅振祚淫乱的罪状。御史熊廷弼素来和汤宾尹交好,判决的文书说这是施天德对付汤宾尹的老办法,打算借此洗雪汤宾尹以前的耻辱,用木杖打死了芮永缙。当时南北台谏正争论喧嚣,各有所袒护。孙振基等人上疏主张审核很是用力。而给事中官应震、张笃敬、元诗教等人反对这样,奏疏共几十封上呈。孙振基及众给事中御史又极力进言熊廷弼应当审问,斥责官应震等结党营私,此次与熊廷弼结党的人大为理屈。皇帝终于采纳了进言,下令熊廷弼解除职务。他的同党非常怨恨,吏部尚书赵焕,只听元诗教的话,于是借助常例将孙振基调到外地。孙振基刚强正直敢于进言。任谏官仅半年,多次有进谏。离开后,科场的争议还没有平息,刘策又上疏竭力论述。而汤宾尹的同党一定要将十七人治罪,来安慰韩敬。孙振基代替翁正春,再次召集朝臣商议。仍然判定韩敬暗中行贿勾结官吏有罪,为十七人昭雪。汤宾尹、韩敬有外援,朝廷又多帮助,所以议论长久不能决定。凡与韩敬作对的,朝中没有一人。孙振基不久因忧虑成病离开,在家中去世。(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自咏白居易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①宁争桃李春?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注】①蟠木:弯曲的树。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B.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无妨”的措辞可看出作者的生活态度。C.“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D.白居易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抒情的效果。15.本诗意在“自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答案】14.A15.-22-\n①知足常乐: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能充腹暖身即可,他认为“瘦薄”不影响“得年”,“单贫”无碍“长富”,表现了一种乐观知足的态度;②淡泊不争,洒脱随性:诗人以“老龟”“蟠木”自比,不羡不争,“随分自”,表达出淡泊随性的生活态度;③坚守本心:作者心中自有裁断,不在乎“闲人”的看法,可看出他对自我生活态度的坚守。【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A项,“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错,首联表达的是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的生活态度,并非实指生活困窘。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5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这是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答时明确诗歌的题材、诗歌的主要内容及由此体现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本诗已经明确意在“自咏”,首句“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白居易认为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的生活态度。颔联“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诗人认为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无妨”可看出其乐观知足。颈联“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宁争桃李春”,“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桃李”可以在春天争辉,但没有蟠木果实,白居易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不“羡”不“争”。尾联“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可见诗人淡泊随性、坚持自我的人生态度。(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2)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有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写出了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也有与之相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22-\n(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答案】(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不如登高之博见也(3).山回路转不见君(4).雪上空留马行处(5).小楼昨夜又东风(6).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须臾、博、君、留、恰、流。【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蓝蓝的天空,白云悠悠,草原上各色的野花盛开,牧民,载歌载舞……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人们不难发现,科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乌兰察布市兴和县苏木山人工植树造林为例。苏木山位于内蒙古东南,属阴山山脉,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最高峰黄石崖为2334.7米。如今,(),但当年植树造林之路并不顺利。刚开始,当地政府并不知道苏木山上适合种什么树种,尝试过很多种树,种植效果都不好。直到偶然发现苏木山脚下有一棵长势良好的华北落叶松,人们才意识到问题所在。后来,当地政府请来林业专家,在专家的指导下,大家开始学习落叶松栽培技术,这才有了今天苏木山的郁郁葱葱。如今,一千多万株树木迎风而立,。而合理利用生态资源更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比如商都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类型以栗钙土为主,对发展冷凉蔬菜有的自然优势。当地,依靠农业栽培技术,大力发展冷凉蔬菜、甜菜等特色富民产叶,实行品牌化营销、集团化运作,走出了一条富民之路。还有,乌兰察布市回收草原上的风力资源和日照资源,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并在集宁区率先采用清洁能源供暖,完成了630万平方米煤改电清洁能源供暖。-22-\n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衣食无忧蔚为大观得天独厚因势利导B.安居乐业蔚为大观得天独厚因地制宜C.衣食无忧声势浩大天时地利因地制宜D.安居乐业声势浩大天时地利因势利导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当地的生态恢复因为这里漫山遍野的松树而起到了重要作用B.当地的生态因为这里漫山遍野的松树而恢复了C.这里漫山遍野的松树对当地的生态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D.这里漫山遍野的松树起到了重要作用,恢复了当地的生态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乌兰察布市接受草原上的风力资源和日照资源,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并在集宁区率先采用清洁能源供暖,实施了630万平方米煤改电清洁能源供暖。B.乌兰察布市接受草原上的风力资源和日照资源,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并在集宁区率先采用清洁能源供暖,实施了630万平方米煤改电清洁能源供暖工程。C.乌兰察布市利用草原上的风力资源和日照资源,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并在集宁区率先采用清洁能源供暖,完成了630万平方米煤改电清洁能源供暖。D.乌兰察布市利用草原上的风力资源和日照资源,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并在集宁区率先采用清洁能源供暖,完成了630万平方米煤改电清洁能源供暖工程。【答案】17.B18.C19.D【解析】【17题详解】-22-\n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并辨析成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①衣食无忧:不愁吃穿,形容生活小康,基本生活无忧。②安居乐业:安定地住在一起,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形容社会治理得好,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于正常。从语境看这里是全面表现牧民的整体生活状况,可见应该选“安居乐业”。③蔚为大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④声势浩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从语境“后来,当地政府请来林业专家,在专家的指导下,大家开始学习落叶松栽培技术,这才有了今天苏木山的郁郁葱葱。如今,一千多万株树木迎风而立”可见这里是形容这里的树木数量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没有“声威”可以形容,所以选“蔚为大观”。⑤得天独厚:独具特殊的优越条件,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也指人的天赋、机遇非常好。⑥天时地利:常与“人和”连用,指作战时的自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人心的向背,引申为成功要具备的条件。从对象看,可见应该选“得天独厚”。⑦因势利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导。⑧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根据后面的内容可见应选“因地制宜”。故选B。【18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从这段最后一句“如今,一千多万株树木迎风而立,蔚为大观”和括号后面对植树品种尝试过程中对华北落叶松的发现和栽培,可见此段主要陈述这些松树的栽培过程和对当地生态的影响,所以主语应该是“这里漫山遍野的松树”,排除AB两项,D项说“恢复了当地的生态”说法过于绝对,且开头段“科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领起下文,并没有说“恢复了当地的生态”,故选C。【19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将病句放入文段中,强调的是分析病句的语境意识。先凭语感,然后抓取主干分析语法,并且注意逻辑有无不合理之处。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A项,“接受草原上的风力资源和日照资源”动宾搭配不当,应该是“利用……资源”,“实施了630万平方米煤改电清洁能源供暖”缺宾语“方案”,或者把“实施”改成“完成”;B项,动宾搭配不当,“接受草原上的风力资源和日照资源”动宾搭配不当,应该是“利用……资源”;C项缺宾语,应该是“完成了630万平方米煤改电清洁能源供暖工程”。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连贯能力。将病句、连贯、成语三大题型放入具体语境中考查,引导考生在理解具体语句的时候,将小的语言单位放在大的语言单位中,结合大的语言单位来理解,降低了答题的难度。做这道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段,在特定的语境下分析词、句的准确表达,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从而避免了脱离文本随意分析的错误方法。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22-\n“不可否认,这些年来,我们的国民阅读率一直偏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表示,一方面,现在的国民,尤其是年轻一代,重物质甚于重精神,①______。另一方面,我们在满足年轻一代阅读需求、引导社会大众阅读取向上,还有不到位、不切实的地方。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数字化传播方式的增强,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成长,新兴的数字化阅读与传统的纸质阅读并驾齐驱,甚至大有超越的趋向。②_______?为了便于调查,谢锡文等人在2022年底创办了一个公益性文学经典阅读平台——文学生活馆,面向社会开放,讲座现场只可容纳200人,每期报名人数却有四五百人。可见,③______。【答案】(1).①对阅读缺乏应有的热情(答“不喜欢阅读”或“不重视阅读”也可)(2).②但是不是说中国人就不爱读书了呢(3).③民众对于文学经典还是怀有极大的求知热情(答“民众还是有着极强的阅读兴趣”也可)【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道题考查上下文衔接,语段阐述的是“国民阅读”问题。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文段中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第一空根据前面一句“重物质甚于重精神”等信息,可知要填的内容说的是现在的国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对阅读缺乏应有的热情,即第一空应填写“对阅读缺乏应有的热情”或“不喜欢阅读”或“不重视阅读”。第二空据前面说的内容,可知前后两句是转折关系。再结合后一句的实际调查内容——“谢锡文等人在2022年底创办了一个公益性文学经典阅读平台——文学生活馆”,可以推知要填的是一个问句,内容有关调查中国人是否爱读书这件事,故第二空要填写的是“但是不是说中国人就不爱读书了呢”。第三个空由前面“可见”一词,可知要填的内容是对前句内容的总结,再根据前句说的对“文学生活馆”的阅读调查中说“讲座现场只可容纳200人,每期报名人数却有四五百人”,由此可以推知第三空要填的内容应是说“民众对于文学经典还是怀有极大的求知热情”或“民众还是有着极强的阅读兴趣”。21.阅读下面的文字,筛选相关信息,简要概括我国制作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五步程序。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n每日同一时间,各地气象站、高空探测网加上气象卫星和天气雷达收集到的温、压、湿、风等气象信息,都被电传到国家气象中心,作为天气预报员制作预报的原材料。专业人员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和符号把收到的观测数据记录在一张图上,形成天气图:再由天气预报员运用一些气象学理论和预报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结合我国天气、气候特征对天气图进行分析。接下来根据大气的实际情况,运用计算机通过计算求解描写天气演变的方程组,预报未来天气,这被称为数值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的方法很多,做出来的预报不可能完全一致,这就需要根据最新资料进行会诊,天气会商就是让各种意见充分发表,互相启发,做出最后的天气预报结论。最后,由国家气象中心的影视制作中心将预报结论改写得通俗易懂后,由气象小姐、先生们向观众述说,同时配有各种天气符号及生动的天气情况画面。【答案】收集气象资料(或:观测数据);制作并分析天气图;进行数值天气预报;进行天气会商;制作电视节目。【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要求概括我国制作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五步程序,答题时简单的对语段进行结构的划分,然后提出关键的句子,然后概括作答,此语段共五个句子,提出五个关键词语“原材料”“对天气图进行分析”“预报未来天气,这被称为数值天气預报”“会诊”“影视制作中心”,然后根据这五个词语归纳作答,不要超出字数要求。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当今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英雄“这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这是国产动画《大圣归来》的海报宣传语。不得不说,创作团队很清楚这个时代人们需要什么。每个人尤其是青少年,都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英雄,或激励自己;或以其为奋斗目标;或视其为崇拜偶像。就像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心中会有不同的英雄。也许是受好莱坞大片影响,许多青少年心目中最常想到的,是那些在荧幕上披荆斩棘、挑战极限、拯救世界的钢铁侠、美国队长等超级英雄们。这些英雄不但具有超人的本领,能够在危急中力挽狂澜,更是自信、成功、力量与魅力的化身。他们如此优秀,怎不令人向往和崇拜?-22-\n然而,超级英雄毕竟是虚幻的想象,现实中英雄们的境遇要困难和残酷得多。他们没有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的超能力,有的只是血肉之躯,他们之所以被人们称为英雄,或因英才盖世、功勋卓著,或因气节坚贞、无私无畏,而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大多是他们注定的结局。从这个意义上说,英雄的诞生,往往意味着残酷,意味着死亡,意味着超越自身利益的局限,意味着肉体毁灭而灵魂不朽。中华民族,历来是个英雄辈出的民族。从古代精忠报国的岳飞、宁死不降的文天祥、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再到近代抗日战争中誓死报国的张自忠、吃棉絮枯草战斗的抗联英雄杨靖宇、被捕后遭受种种酷刑却始终没有一丝屈服的赵一曼,英雄们用肉体的殒灭见证生命的意义,捍卫民族的尊严,用行动诠释了英雄的内核不仅是英勇牺牲,更是无私奉献。穿越历史的烟尘,时针走到今天。有人说,当今时代是个没有英雄的时代,此言差矣。英雄的内涵,从来都不狭隘。战争年代,“血染沙场气化虹”、“一身报国有万死”是英雄,和平时期,见义勇为、坚守正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也是英雄。那些为人民造福、干出经天纬地大事业的是英雄,那些默默无闻、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也是英雄。境遇有不同,能力有大小,但爱国无贵贱,奉献无高低。只要不断超越自我,坚持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益的事,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或群众心目中的“英雄”。当今之中国,局势复杂、任务繁重,其实更加需要英雄。贯彻落实“四个全面”,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中国梦”不仅需要纵横捭阖、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领袖英雄,更需要千千万万真抓实干、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平民英雄。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只要我们心中种下英雄的“种子”,脑中崇尚英雄的精神,奋发进取、乐业奉献,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中展现出自身的价值,都能成为当之无愧的时代英雄。【解析】-22-\n【详解】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中谈论的内容是对“英雄”的看法,审读材料时注意抓住关键词句“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两种说法即两种观点;“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限定作文谈论的对象是“当今时代的英雄”不是古代的英雄,不是历史上的英雄,不是泛泛而谈英雄。由此可以立意为:在时代的洪流中追寻英雄的价值与情怀,反思现实中对英雄的态度,在新时代传承英雄精神;时代的英雄精神不应该由所谓的偶像明星来担当,主流价值观始终要回归到为国家社会时代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行文中注意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论述,如选择第一种立意,可以分析当代英雄的特质、内涵到底是什么?和平年代我们该怎样对待英雄?新时代怎样继续传承和发扬英雄精神、英雄情怀?可针对现实中的现象进行反思如:偶像在聚光灯下接受万人崇拜,英雄却在民间默默无闻,时代发展不应该让英雄被遗忘,我们应该把崇拜的目光投到身边的英雄身上。【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此题注意围绕对英雄的看法立意行文即可。-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