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试卷 > 小学 > 道德与法治 > 贵州省大方县第四中学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贵州省大方县第四中学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docx 2022-08-25 22:23:02 8页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贵州省大方县第四中学2022-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阻遏(è)歼灭(qīan)绥靖(jìng)锐不可当(dāng)  B疟疾(nüè)提防(tí)寒噤(jìn)转弯抹角(mò)  C荒谬(miù)塌败(tā)尴尬(gà)杯盘狼藉(jí)  D瞥见(piě)颓唐(tuí)吊唁(yàn)跋山涉水(b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  )  A.名副其实富丽堂皇眼花瞭乱大庭广众 B.杀戮莫明其妙 张皇失措 垂手可得  C.号淘大哭脍炙人口荡然无存情有可原 D愧怍贻笑大方 世外桃源 再接再厉3、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A.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挺不容易!”  B.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惟恐它被巨浪打翻。  C.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D.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A.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怎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B.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C.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D.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一句是()。  A、8\n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样清。  B、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C、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  D、我们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6、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芦花荡》一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的岁月里,主人公是一位干瘦的老头子,他给抗日将士带来欢乐,也让日本鬼子胆寒。他自信,自尊,有热血,有仇恨,他是一只勇敢的鱼鹰!  B《台阶》以“台阶”为线索,来反映父亲为了建造高台阶的新屋而付出了艰苦的代价。C《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写的一篇怀念保姆的文章。文章通过对阿长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感情。文章选自《呐喊》。  D《老王》一文描写老王,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写他的“善”;一是写他的苦。7.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新闻的结构有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最主要的三个部分。B、铭,起初是铸或刻在器物、碑碣上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述功记行的文体,有时也用来警戒和勉励。如:墓志铭、座右铭等。铭文一般都是押韵的,又讲究句式的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C、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叙事实,又也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D、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描写和议论等表达方式在说明文中不会出8..趣味语文: ()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有一老翁正在做寿,只见门前有这样一幅对联:“花甲二转半 眼观七代孙”,当时他就提笔而就:“今日良辰日, 金星陪寿星”,一时成为美谈。请你调动语文积累和数学知识算一算老翁的年龄是:A、150岁B、120岁C、100岁D、60岁9.从下面句子中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便要还家B、草色入帘青C、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D、诎右臂支船10.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例句()句相同的一项是8\n例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D、何陋之有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1)坐观垂钓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2)《陋室铭》中表明“陋室”不陋的原因的语句是:(13)孟浩然在《早寒江上有怀》一诗中抒发了思乡之情,其中颔联是: ,。                        (14)《望岳》中表明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有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崔颢《黄鹤楼》一诗中,抒发怀乡的诗句是:,。(16)《春望》中写出诗人在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讯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             ,                 三、综合性小心(共5分)17、探究题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你的发现:(3分)  (1)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于2022年1月29日和2月23日,两次用火碱和硫酸伤害北京动物园的5只熊。据这位大学生自称,是为了证实“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强”这句话的正确性。2月24日,刘海洋被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  (2)刘海洋在中学里曾是个响当当的名字,不光成绩好、守纪律、懂礼貌,而且热心班集体的事情,学校曾号召全校学生向他学习,三千多名学生中只有他穿着打补丁的校服。  (3)刘海洋的母亲说:“他在家里什么都不会干,到大四了,裤衩、袜子都是我给他洗的。”  (4)刘海洋拥有两个书柜好几百本书,但文学类、历史类、哲学类的书一共不超过30本,其他都是数理化。我的发现:18.将下面这则材料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字,2分)团结奋斗创伟业,继往开来写新篇。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气氛隆重热烈。主席台上方悬挂着“8\n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标,后幕正中是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党徽,10面鲜艳的红旗分列两侧。二楼和三楼的眺台上分别悬挂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的横幅。开幕会上,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概括:三、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共15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9.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阡陌交通:(2)便要还家:(3)无论魏晋:(4)处处志之:20.翻译句子。(4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8\n21.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3分)22.《桃花源记》一文作者设计渔人再找到桃花源而不得,刘子骥“未果”,这样设计有什么用意?为什么作者要设计这样的结局?联系作者的生平简要分析。(4分)(二)阅读《生命的暗示》一文(本题满分20分)  生命的暗示欧阳斌  ⑴清凉的秋雨送来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  ⑵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  ⑶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吗?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然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是因为它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  ⑷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⑸惟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呼唤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就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丧失了。  ⑹这是一个无可挽回的丧失。  ⑺8\n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最充分地展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在它延伸的每一个区段里,似乎总是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情欲、贪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肆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灾害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涉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  ⑻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却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多的。。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的生命。那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以死明志。这样,死亡就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就会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⑼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这一切绝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史性,使不绝于耳的喧嚣显得极其微不足道。  ⑽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倘若能真正将其置之度外,烦恼就真正超脱了。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提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  ⑾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生命,然而相当多的人直到濒临死亡也没有弄清生命是怎么一回事,这正是人类的悲剧所在。  ⑿生命,这神秘而美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逸着多少暗示?而哲人的终生存在,就是捕捉这样一些暗示么?  23.请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第⑶段文字“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中加点的词。(2分)  深谙:  24.本文是一篇含义深刻、富有人生哲理的散文。请通读全文,谈谈作者所说的“生命的暗示”指的是什么?(4分)  8\n  25.阅读本文第⑸段文字,说说作者写“钟声”的目的是什么?(3分)    26.阅读本文第⑺段文字,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解读了对生命的认识与感悟?(4分)      27.研读本文第⑻段文字,结合上下文内容,根据自己的见解,在文中划线处补写出符合文意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4分) 28.认真阅读并反复揣摩品味第⑼段文字中划线的句子,然后谈谈对这个句子的理解与思考。(3分)8\n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半期测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C2.D3.A4.C5.B6.C7.D8.A9.B10.B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1)徒有羡鱼情(12)惟吾德馨(13)我家襄水曲,遥隔楚天端(1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三、综合性小心(共5分)17、探究(3分)首先,学校教育方面: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环保教育;其次,家庭教育方面:母亲不该只充当“保姆”的角色;再次,自身精神方面:缺乏文学素养,精神空虚。18.(2分)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l5日在京开幕,胡锦涛作重要报告。四、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共15分)19、(1)交错相通 (2)要通邀 邀请 (3)不要说,更不必说 (4)做标记 20、(1)带领妻子儿女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2)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21.一是活动(往来种作),二是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三是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2.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期,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他对这一黑暗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对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因此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民风淳朴的美好境界,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此来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然而在当时黑暗的社会中这样的理想的地方无处可寻是不存在的,含蓄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五、写作(60分)略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