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试卷 > 小学 > 道德与法治 > 福建省屏南县华侨中学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福建省屏南县华侨中学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docx 2022-08-25 22:22:23 6页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福建省屏南县华侨中学2022-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老师寄语:亲爱的同学,你们已经度过了一学期快乐而又充实的初中学习生活,求知的热情一定让你在语文天地里拥有了不少收获。那么,坚毅而自信的你,请将你的收获写进这份试卷,发挥出你最佳的水平!一、语文积累与运用(29分)1、书写能力考查:请将下面句子用正楷字抄写在方格里。(2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2、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líng)________仃地挂在树稍,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折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①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1)依傍()(2)(líng)()仃②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加以改正。(2分)(1)错别字:树稍改正:______(2)错别字:折掉改正:________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2分)读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可以让我们________烦恼的枷锁;读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可以让我们________失败的阴影;读鲁迅的《风筝》,可以让我们________冷漠的坚冰。A.驱散 融化 摆脱B.挣脱 驱散 融化C.融化 摆脱 驱散D.摆脱 驱逐 融化4、下面句子中有语病,请将改后正确的句子抄到横线上(2分)句子:通过这次运动会,使我们班的集体荣誉感空前增强。改正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默写。(10分)(1)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2)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3)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子夏曰:“,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罕>》(5)“”,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春》(6)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7)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阐明了《论语》中“,”的深刻含义。(8)6\n《观书有感》中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名著阅读。(3分)(1)《繁星》《春水》是_______(作者)在印度诗人__________《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2)大家熟知的《狼和小羊》、《农夫和蛇》等寓言故事均出自《_____________________》。7、综合性学习。(6分)近年来,香味橡皮、荧光笔、修正液等“香艳”文具受到了中小学生的热捧。事实上,这些文具很有可能危害人的健康。今年5月,某中学小记者团发起了一次“关注书包中的‘香艳’文具”系列活动,请你参与。(1)【采访探因】根据以下材料,探究“香艳”文具进入学生书包的原因。(4分)材料一:在银城一家文具店里,店主告诉记者:“有些学生喜欢颜色鲜艳、外形可爱、带有香味的文具,有些学生对荧光笔和修正液的购买欲比较强。”店主还坦言,价格低和样式新是他们进货时主要关心的问题,至于安全性问题则没有考虑那么多。欢迎参加时间:10月22日校小记者团10月20日揪出书包中的“杀手”专家为你指点迷津(2)【现场纠偏】小记者们邀请某专家于10月22日下午4∶00在学校阶梯教室举行“文具安全知识讲座”,他们拟写了一则海报张贴在校园内。看到海报(见右图)后,你会提醒他们应在海报中添加哪二项漏掉的重要内容?(2分)材料二:接受采访的家长中,绝大部分家长不知道国家对文具的安全有强制性标准。他们普遍表示,带孩子买文具都是先看款式,然后试试能不能用,至于文具是否安全则基本没考虑过。二、文言文阅读(12分)《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8、解释加点字词。(4分)(1)虽有嘉肴(2)不知其善也(3)然后能自强也(4)教学相长也9、句子翻译(4分)(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10、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处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是故学然后知不足。11、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三、现代文阅读。(19分)(一)阅读下面这篇,完成12—16题。(12分)6\n那是在十年前的一天,当这位老师正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在家里睡觉时,突然间,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却传出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你快来啊!”  在话筒里还传出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边人的呵斥声。  她回头眺望着一边正在看电视的唯一女儿,心中立即就明白过来。  肯定是有一位小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编了一个电话号码,才碰巧打到这里。她当然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有任何关系。  但自己是老师,说不定她就是自己的学生呢?  透过电话,她隐约可以设想出,那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可怕的境地。  犹豫了片刻之后,她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对了,就这样做。于是,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之后,就赶了过去。  正如她预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立着一位满脸泪迹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的大声斥责着。  她一下冲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道:“有什么跟我说吧,不要吓着孩子。”  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几十元罚款,才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并看清楚了那张被泪水与惊恐,弄得一塌糊涂的脸。  她笑了起来,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就让小女孩离开了,临走时,她还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里面有好多书呢。  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的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的跑走了,便再也没有出现。  时间如流水匆匆而过,不知不觉间,十年的光阴,一晃而过,她早已忘记了这件事,依旧住在这里,过着平静安祥的生活。  有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当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露着满脸的笑容,手中还捧着一大堆礼物。  “你找谁?”她疑惑的问道,那女孩激动的说出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个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发现,原来她就是当年的那个小女孩,十年之后,已经顺利从大学毕业,现在还特意来看望自己。  这个年轻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冒充我妈妈,解救了我,但我总觉得,这十年来,一直都想喊您一声,妈妈。”  老师的眼睛里,也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的问道:“如果那天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  女孩的脸上,立即变得阴沉下来,轻轻摇着头说道:“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是去死。”  老师的心中猛然一颤,开始暗暗庆幸。自己当年在一念之间所做出的决定,竟然可以如此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一起笑了起来。12、当这位老师接到电话得知事情完全与自己无关,但她还是作出了施以帮助的决定,她做出这种决定的原因是什么?答出两个原因。(2分)13、“她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请问“这个念头”指什么?(2分)6\n14、品析下列划线的词,并谈谈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3分)她一下冲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15、文章开头为什么不从小女孩偷书写起,而是从这位老师接到电话开始?(3分)16、文章的标题是《十年前的妈妈》,请找出文章中与标题照应的一句话。(2分)(二)阅读下面这篇,完成17—19题。(7分)①在中国,“年”的由来已久。从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有了记载。据古代神话传说,“年”是一种最凶恶、最可怕的动物。吃人害人。天神把它锁进深山,只准许它每年出来一次。到了十二月(腊月),“年”就会突然出现,很多人和牲畜遭到伤害。“年”是灾难,“年”是祸害,人们担心遇到“年”,把年叫做“年关”。于是,人们每到腊月,家家就储粮备菜,到了年三十日晚上,就关闭家门,准备棍棒,磨刀练枪,准备与“年”作斗争。人们在与“年”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年”的许多弱点,它害怕红颜色、火光、响声等等。于是就家家门上贴红纸、家家门前敲锣打鼓、放鞭炮、彻夜点灯,防“年”。岁月流逝,“年”成为人类与“年”等自然灾害作斗争并取得胜利的象征。②“年”,作为时间概念,是由日、月构成的,它是我们祖先在同自然界长期共存和斗争中,对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不断加深认识的产物。③在渔猎时代,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首先发现了“昼夜”交替的现象,于是,逐步形成“日”的概念。到了畜牧时代,在饲养家禽、家畜的过程中,用“日”计算它们各自成长的时间,已经难以记忆。于是,古人从月亮的圆缺、潮水的涨落中,,逐渐形成“月”的概念。到了耕稼时代,农作物的培植生长与气候寒暖,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依据寒来暑往,发现了星象循环的规律,认识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周期,四季为一年,于是,有了“年”的概念。“年”就成为人们组织农业生产、安排一年生活计划的时间依据。这也是我国“农历”的来源。应当说,中国的“农历”不是人们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对自然和生产的科学认识。④辛亥革命以来,中国的“农历”被改成“阴历”或“旧历”,“过年”即农历正月初一,被改为“春节”。“公历”的1月1日为新年,统称“元旦”。中国的改“年”可能是师从日本。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孙中山是赴日本留学,并在日本成立同盟会的。明治维新后,在日本有两个年,“日本年”是国定假期,在家里可以蒙头大睡“寝正月”,在除夕夜或大年初一,要去神社参拜,除此之外就没有太多活动了,显得冷冷清清,不如“中国年”热闹。应该说,日本是没有自己的“年”,现有的两个“年”,一个是东方的“中国年”,一个是西方的“公历年”。17、从上文看,“年”的文化内涵有哪些,请从①③段中概括出来?(2分)18、末段首句的“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19、末段说到的“日本年”对表现“中国年”有什么作用?(3分)四、写作(40分):请从以下二道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题目一:浓浓亲情,动人心弦;感念师恩,祝福无限;一路风景,尽收眼底。心灵深处那些难忘的人与事、景与情,一定经常浮现在你的眼前,请以“我会记得”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字数600字左右。题目二: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著,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坚强中有时也想痛哭一场;是非前有时也想正义一回……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请以“有时,我也想”6\n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字数600字左右。6\n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8、(1)即使(2)好、妙(3)自我勉励(4)增长(解释对一词给1分,共4分)9、略(翻译对一句给2分,共4分)10、是故/学/然后知不足,11、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大意对即可,2分)16、但我总觉得,这十年来,一直都想喊您一声,妈妈。(2分)(二)阅读下面这篇,完成17—19题。(9分)17、(1)“年”是人类与自然灾害作斗争并取得胜利的象征;(1分) (2)“年”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和生产的科学认识;(1分) 18、不能。因为中国的改“年”师从日本只是一种推测,并不确定;如果删去,就变成肯定了,不符合实际。19、答案一:把“日本年”的冷清和“中国年”的热闹作比较(或进行对比),突出中国文化在日本的深远影响(3分)。或答案二:以日本没有自己的“年”这一事实,与前文“中国年”的悠久历史作比较(或进行对比),突出中国灿烂悠久的文化。(3分)四、写作(40分)评分标准:以30分为基准分,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从内容、语言、篇章等方面进行评分。附2022年福州中考语文卷作文评分标准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