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docx 2022-09-02 22:37:11 16页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入学考试语文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相形见绌(chù)气氛(fēn)泥淖(zhào)面面相觑(qù)B.混淆是非(hùn)哺育(bǔ)炽热(zhì)瞠目结舌(chēng)C.戛然而止(jiá)嫉妒(jí)症结(zhēng)众目睽睽(kuí)D.龇牙咧嘴(zī)脑髓(suǐ)应届(yìng)数见不鲜(xiān)【答案】C【解析】【详解】或: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泥淖”的“淖”应读“nào”。B.“炽热”的“炽”应读“chì”。D.“应届”的“应”应读“yīng”。故选C。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云”这个词语,在唇与齿的轻擦中,音韵是这般清澈灵动,在这不知何始,不知所终的运动中,它的去留无意,是这个无边际舞台上最自如的舞者。B.生活是平凡的,每个人的生命轨迹各有不同,或者琐碎忙碌,或者有所造诣,我,努力生存的目的,或许只是让别人和自己都更快乐。C.最近我听一位画家介绍岭南画派的一张名画,是一尊坐在深山岩石上流泪的观音,他解说因慈悲的观音,愿为世人负担所有的痛苦与罪孽,所以她一直流着眼泪。D.文学需要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深沉的人文精神,没有这内涵和精神,文学就只能流于一般的情感渲泄和浅薄的心灵安慰。【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D.“渲泄”的“渲”应写作“宣”。故选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在国学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与人谈论起《论语》《孟子》,他总是滔滔不绝,振振有词,精彩飞扬,尽显才情和魅力。B.浯溪是湘南著名的风景区,奇峭的山岩石壁上,保留了许多摩崖石刻,其中入木三分、珠圆玉润的《大唐中兴颂》据说是颜真卿生平的得意之作。C.为了纪念“谭嗣同诞辰一百四十周年”,新落成的“谭嗣同故居”于“十一”向游人开放,前往参观的人不绝如缕。D.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倍受感动和鼓舞。【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振振有词: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停。含有贬义。语境中“他在国学方面有较深的造诣”,这里应是赞扬一个人的知识丰富,用词不当。B.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的笔力极为强劲。现比喻见解、议论、分析、刻画很深刻。这里用来形容颜真卿的作品《大唐中兴颂》,使用正确。C.不绝如缕:①比喻情势危急。②形容声音、思绪等悠长不绝。此处形容来参观的人多,应用“络绎不绝”。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D.见微知著:指见到细微的苗头,就能预知事物发展的方向。能透过微小的现象看到本质,推断结论或结果。语境是强调父母的关怀、照顾,应用“无微不至”。无微不至:对人非常关心,照顾周到。故选B。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日本人本来生性敏感,对美的审悟尤能深入。你感叹秋天木叶摇落,而他们,更留意的是叶与枝脱离的过程,乃至其坠地前将触未触的那一瞬间。B.在锲而不舍的浙江车主和工商执法者面前,丰田汽车生产商终于向中国消费者让步,扭转了对中国实施的歧视性待遇,创下了中国汽车找回补偿的先河。C.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日报道,最近许多伊拉克选举工作人员遭到武装分子恐吓,为了避免不被杀害,不少工作人员纷纷辞职。D.歼-20试飞向世界证明,中国军工世界一流,这不但使民航机广大市场看到了收复失地的曙光,而且使国产战机也确保了国土制空权。【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B.“扭转”与“待遇”搭配不当;“创下了中国汽车找回补偿的先河”一句,主语省略不当。C.不合逻辑,要把“不”去掉。D.语序不当,要把“民航机广大市场”改为“市场广大的民航机”。故选A。5.下面是一首不完整的唐诗,请填上恰当的一项()杜工部蜀中离席李商隐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1)松州犹驻殿前军(2)江上晴云杂雨云(3)雪岭未归天外使(4)座中醉客延醒客A.(3)(1)(4)(2)B.(1)(3)(4)(2)C.(1)(2)(4)(3)D.(4)(1)(3)(2)【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顺序的把握能力。根据对联的有关知识,首先要对四句诗进行划分,使每两句组成一联。根据对应位置词性相同的原则,(1)(3)为一联,(2)(4)为一联。再根据对联上下联尾字具有“仄起平收”的特点,可知(3)为上句,(1)为下句;(4)为上句,(2)为下句。(4)(2)中“醉客”“醒客”和尾联关系更为密切,所以(3)(1)为颔联,(4)(2)为颈联。故选A。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白云先生传[清]方苞张怡,字瑶星,初名鹿徵,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总兵登莱。会毛文龙将卒反,诱执巡抚孙元化,可大死之。事闻,怡以诸生授锦衣卫千户。甲申,流贼陷京师,遇贼将,不屈,械系将肆掠,其党或义而逸之。久之,始归故里,其妻已前死。独身寄摄山僧舍,不入城市,乡人称白云先生。当是时,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术相高。惟吴中徐昭法、宣城沈眉生,躬耕穷乡,虽贤士大夫不得一见其面,然尚有楮墨①流传人间。先生则躬樵汲,口不言诗书,学士词人无所取求。四方冠盖往来,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先君子与余处士公佩,岁时问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请贰之,弗许,曰:“吾以尽吾年耳,已市二瓮,下椁,则并藏焉。”卒年八十有八。平生亲故夙市良材为具棺椁。疾将亟闻而泣曰昔先将军致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亲身之椑②弗能易也吾忍乎?”顾视从孙某,趣易棺,定附身衾衣,乃卒。时先君子适归皖桐,反,则已渴葬③矣。或曰:书已入圹④。或曰:经说有贰,尚存其家。乾隆三年,诏修《三礼》,求遗书,其从孙某以书诣郡,太守命学官集诸生缮写,久之未就。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故并著于篇,俾乡之后进有所感发,守藏而布之,毋使遂沉没也。【注】①楮墨:纸和墨。泛指有文字的东西。②亲身之椑(bì):贴身之棺。古人的棺椁有的好几层。椑为最里层的棺。③渴葬:古礼,葬期因死者的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异。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而葬,大夫三月而葬,士逾月而葬。未到葬期提前埋葬叫渴葬。④圹:墓穴。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党或义而逸之义:认为……坚守道义B.请贰之贰:抄写副本C.顾视从孙某,趣易棺趣:催促D.俾乡之后进有所感发俾:有益7.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怡以诸生授锦衣卫千户②以伤先帝之明B.①久之,始归故里②何陋之有C.①已市二瓮,下椁,则并藏焉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D.①定附身衾衣,乃卒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疾将亟/闻而泣曰/昔先将军致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亲身之椑弗能易也/吾忍乎B.疾将亟/闻而泣曰/昔先将军致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亲身之椑弗能易也/吾忍乎C.疾将亟闻/而泣曰/昔先将军致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亲身之椑弗能易也/吾忍乎D.疾将亟闻而泣曰/昔先将军致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亲身之椑弗能易也/吾忍乎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怡的父亲在一次兵变中殉难,此事上奏朝廷,张怡于是被授予锦衣卫千户官职。B.作者的父亲在世时,曾在过年时节与余佩一道前往山中,看望不务空名的张怡。C.张怡临终时拒绝使用亲朋好友为他准备的棺材,是因为他想到了从前战死的将士。D.文章结尾写了张怡家人献书的事情,作者希望张怡的同乡晚辈能妥善保存这些书。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四方冠盖往来,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2)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答案】6.D7.C8.A9.C10.(1)四方来往的官员绅士,天天有到此山游玩的,却不知道山中有他这样一位人物。(2)白云先生的书,我非常想读,却担心它们没有流传下来很长时间了,幸好他的家人自己拿了出来,但是我始终没有看到一眼。【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俾”,使。句意:使乡里的后辈有所感发。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介词,凭借;连词,以致。句意:张怡凭借书生的身份被任命为锦衣卫千户。/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B.助词,用在时间副词之后构成音节,不译;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不译。句意:很长时间,才回到故里。/这有什么简陋呢?C.都表承接,就。句意:已经买了两个瓮,下葬时候就一并埋葬了。/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D.副词,才;动词,是。句意:选定贴身的寿衣,才去世。/应立的是公子扶苏。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病重将死的时候,他听到这件事哭着说:“从前我父亲在危难的城里效忠而死,没有亲属主持收殓,后来虽然改葬了,但他当初的贴身棺材也不能改换。我怎么能忍心用这么好的棺木呢?”“亟”,危急的意思,“疾将亟”是主谓结构,“闻”的主语是“张怡”,其前应断开,排除CD;“无亲属视含殓”表意完整,“虽”,连词,虽然,一般放在句首,其前应断开,排除B。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因为他想到了从前战死的将士”错误,原文“从前我父亲在危难的城里效忠而死,没有亲属主持收殓,后来虽然改葬了,但他当初的贴身棺材也不能改换。我怎么能忍心用这么好的棺木呢?”,他的父亲在危难的城里效忠而死,当初的贴身棺材也不能改换,现在自己更不忍心用这么好的棺木,所以,临终拒绝使用好的棺材的原因在于其不忘父丧,恪守礼制。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1)“冠盖”,官员穿戴的服饰和乘坐的车辆,借指官吏;“兹”,此;“是”,这样。(2)“向”,爱;“幸”,幸好;“寓目”,过目。参考译文:张怡,字瑶星,起初叫做张鹿徵,上元(今南京)人。他的父亲张可大,明末担任登莱总兵。毛文龙率部下反叛,诱捉了巡抚孙元化,张可大为孙元化而死。事情传开以后,张怡以书生的身份被任命为锦衣卫千户。甲申年,贼寇攻陷了京城,张怡遭遇了敌人将领,誓死不屈,敌人把他锁起来,带着他到处抢掠,贼寇中有人因为佩服他的义举把他放走了。很长时间,才回到故里,他的妻子已经死了,他独自寄居在摄山寺庙中。不进入城市,乡里人称他为白云先生。在这时,三楚、吴越一带的有名望的老人,大多追求名声,以文章经术标榜自己。只有吴中的徐昭发、宣城的沈眉生,在乡下躬耕,即使贤士大夫都不能见他们一面,但是依然有作品流传到世间。白云先生则亲自打柴挑水,闭口不谈《诗》《书》,学士、词人从他那里什么也得不到。四方的达官贵人往来此地,每天到这座山,却不知道山中有这个人。我父亲和处士余公佩,有一年去拜访他,进入他的房子,书架上有几十上百卷书,都是他著作的经说及史事评论。我父亲他们请求翻抄,他不答应,说:“我已经到了岁数了,已经买了两个瓮,下葬的时候就一并埋葬了。”他死时八十八岁。他平生的亲戚朋友,早前买来好的木材,为他准备棺椁。病重将死的时候,他听到这件事哭着说:“从前我父亲在危难的城里效忠而死,没有亲属主持收殓,后来虽然改葬了,但他当初的贴身棺材也不能改换。我怎么能忍心用这么好的棺木呢?”回头注视他叔伯孙子某人,催促他改换棺材,选定贴身的寿衣,才去世。当时我父亲正好回到安徽桐城,赶回来后已经提前下葬了。有人说:他的书已经埋葬了;有人说,经书有副本,还保存在他的家里。乾隆三年,下诏修《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寻求他的遗书,他的一个叔伯孙子,拿着他的书献到地方官府,太守命令学官召集学生抄写,很久都没有抄完。白云先生的书,我非常想读,却担心它们没有流传下来很长时间了,幸好他的家人自己拿了出来,但是我始终没有看到一眼。所以写下此篇,使乡里的后辈有所感发,守护、珍藏并传布它,不要让它们湮没失传了。三、古代诗歌赏析和古诗文默写(10分)11.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杨柳枝[唐]刘禹锡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①别离。雨后池上[宋]刘放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②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注】①绾:一作“管”。②淡磨:轻磨拂拭。古代用铜作镜子,铜磨光以后能清楚地照见人影。这两首诗各自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杨柳”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垂杨”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答案】《杨柳枝》运用拟人(移情)手法。一个“绾”字将杨柳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行人与亲友依依惜别之情。《雨后池上》运用拟人手法。东风忽然吹起,池边杨柳飞舞,写出了雨后池塘的动态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别离”长安道上华美树木数不胜数,只有杨柳寄托相思别离。郊外树木林立,无穷无尽,可只有杨柳牵人衣袖与人送别。一个“绾”字将杨柳拟人化,蕴含无限情思。“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东风忽然吹起,下垂的柳条袅娜起舞,柳枝上的水珠撇向荷叶中间,不断发出声响。“垂杨舞”运用拟人的手法,东风忽然吹起,池边杨柳飞舞。诗人笔下的东风、垂柳、荷心的万点声,无一不具有一种流动的韵致和盎然的生意。12.古诗文默写。(1)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经·关雎》)(2)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3)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一文中称赞孟子的文章是“宽厚宏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寤寐思服②.玉盘珍羞直万钱③.瀚海阑干百丈冰④.充乎天地之间⑤.称其气之小大【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寤寐、服、羞、直、瀚、阑干、充乎。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学家不应该放弃精神担当贺绍俊①中国文人具有深厚的精神担当的品格,这种品格突出体现为一种忧国忧民、济世救国的政治情怀。从屈原的“众人皆醉我独醒”,到孔夫子的“大道天下”,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切编织成一个绵延的思想传统。这一思想传统移植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身上,蝶化为“五四”启蒙精神。因此从精神谱系上说,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与中国传统文人是一脉相承的。这就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强烈的现实品格和浓郁的政治情怀,因此鲁迅将自己写小说看成是声援“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的“呐喊”。中国现代文学正是以其浓郁的政治情怀,才成为思想启蒙的重要营垒,才密切融入中国现代化运动中,也才有效地承载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担当。②知识分子的政治情怀不会始终与政治现实尤其是政治权力协调一致,二者之间的矛盾对立往往导致文学屈从于政治现实、知识分子逐渐丧失独立品格。改革开放为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创造了条件,但当时不少知识分子把独立品格与政治情怀对立起来,甚至质疑忧国忧民传统的正确性,从而放弃了对于社会的精神担当。因为对社会职责的放弃,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反而导致了知识分子的自我放逐。这一点在文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一度引领着思想解放的潮流,但到了80年代末期,伴随着“向内转”,文学逐渐从政治、思想、社会批判等阵地大幅度地后撤。后来,有人抱怨说文学被边缘化了,但是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学边缘化不是一个被动式,而是自我放逐的必然结果。③所幸的是,淡薄政治情怀并没有成为文学的主潮,更多作家则是在尝试着以新的文学叙事来表达政治情怀,日常生活叙事逐渐兴起并蔚为大观,从根本上改变了宏大叙事的一统天下,但是日常生活叙事并没有取代宏大叙事,相反激发宏大叙事突破过去的僵化模式,构成了当代文学中宏大叙事和日常生活叙事交相辉映的状况。两种文学叙事表达了两种不同的政治情怀,借用吉登斯的理论,我把这两种政治情怀分别称之为解放政治的情怀和生活政治的情怀。新时期以后的拨乱反正,也就是中国本土在20世纪末期重新启动现代化的“解放政治”。但发生在中国本土的现代化又是一种后发式的现代化,它使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处在同一时空之中,具有鲜明的“时空压缩”的文化特征,因此生活政治在社会领域中占据着越来越多的空间,它们需要通过文学叙事获得认同。解放政治的情怀和生活政治的情怀在中国当下的现代化处境中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形成纠缠在一起的难舍难分的关系。这对于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叙事来说,便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选择,因而决定了文学叙事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举例来说,主流文学与边缘文学,体制内文学与体制外文学,现实性的文学和个人化的文学,这些看似相冲突的文学类型却能相安无事地并存在一起,它们其实在各自倾诉着各自的政治情怀。④中国的改革开放向着纵深发展,在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绩的同时,现代性所带来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如欲望扩张、精神匮乏、贫富悬殊、城乡差距、生态恶化等等,这些问题关乎民族的命运和未来,也关乎每一个人的个体精神的健康健全的成长发展。因此,一个真正有着精神担当的作家应该既有生活政治的政治情怀,又有解放政治的政治情怀。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解决当今社会的问题。这无疑给将宏大叙事与日常生活叙事融合为一体提供了政治上的可能性。事实上,当代文学进入到新世纪以来,这两种叙事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它让作家们的精神担当越来越落到实处。13.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鲁迅以写小说的方式声援“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憚于前驱”,这种行为体现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的精神担当,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身上体现出的“五四启蒙精神”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强烈的现实品格和浓郁的政治情怀。B.文学屈从于政治现实、知识分子逐渐丧失独立品格,都是缘于知识分子的政治情怀不会始终与政治现实尤其是政治权力协调一致的矛盾对立。C.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曾一度引领着思想解放的潮流。但到了80年代末期,伴随着“向内转”,文学逐渐从政治、思想、社会批判等阵地大幅度地后撤,是因为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和对自我的放逐。D.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叙事目前存在着主流文学与边缘文学,体制内文学与体制外文学等类型,这些看似相冲突的文学类型却能相安无事地并存在一起,它们其实在各自倾诉着各自的政治情怀,决定了“解放政治”的情怀和“生活政治”的情怀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14.下列理解,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从屈原、孔子、范仲淹到鲁迅等人各自以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形成了忧国忧民、济世救国的政治情怀,使得中国文人具有深厚的精神担当的品格,从而深远地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B.改革开放之前,文学屈从政治现实,知识分子丧失独立品格的现象较为普遍;而改革开放时则有不少知识分子将独立品格和政治情怀对立起来,甚至质疑忧国忧民传统的正确性,从而放弃了对于社会的精神担当。C.改革开放中更多作家在淡薄政治情怀的背景中尝试着以新的文学叙事来表达政治情怀,日常生活叙事逐渐兴起并蔚为大观,从根本上改变了宏大叙事的一统天下,逐步使以政治情怀为主流的文学退出了历史舞台。D.新时期以后的拨乱反正即“解放政治”,和在中国本土的现代化即“生活政治”,使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处在同一个时空之中,具有鲜明的“时空压缩”的文化特征,这决定文学叙事的多样性和变异性。15.在当今社会,文学家影响社会的力量似乎越来越微弱,但在作者看来,当代的文学家不应该放弃对于社会的精神担当,为什么?请简要概括。【答案】13.A14.B15.(1)中国文人具有精神担当的传统;(2)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知识分子具有了独立品质但却被边缘化的事实表明具有独立品质后需要有精神担当,才不会被社会边缘化;(3)时代的发展以及现代化带来的关乎民族的命运和未来的各种问题需要文学家用新的文学叙事方式。【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都是”错误,以偏概全,原文为“知识分子的政治情怀不会始终与政治现实尤其是政治权力协调一致,二者之间的矛盾对立往往导致文学屈从于政治现实、知识分子逐渐丧失独立品格”,“往往”表示常常,大多数情况如此,而不是“都是”。C.“是因为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和对自我的放逐”错误,强加因果,原文“改革开放为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创造了条件,……从而放弃了对于社会的精神担当。因为对社会职责的放弃,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反而导致了知识分子的自我放逐。这一点在文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一度引领着思想解放的潮流,……等阵地大幅度地后撤”,“文学的大幅度后撤”是因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放弃了对社会的精神担当”或“对社会职责的放弃”,而且“独立思想意识觉醒”与“对自我的放逐”并不能构成并列关系。D.“决定了‘解放政治’的情怀和‘生活政治’的情怀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错误,前后倒置,原文是“解放政治的情怀和生活政治的情怀在中国当下的现代化处境中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形成纠缠在一起的难舍难分的关系。这对于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叙事来说,便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选择,因而决定了文学叙事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它们其实在各自倾诉着各自的政治情怀”,“决定了”前后表述的内容颠倒,应是“解放政治的情怀和生活政治的情怀在中国当下的现代化处境中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形成纠缠在一起的难舍难分的关系”决定了“文学叙事的多样性和变异性”。故选A。【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A.“从屈原、孔子、范仲淹到鲁迅等人……”错误,范围扩大,原文是“从屈原的……到孔夫子的……到范仲淹的……这一切编织成一个绵延的思想传统”,所以,思想传统主要是由屈原、孔子、范仲淹等人的政治情怀所形成的,不包括鲁迅。C.“逐步使以政治情怀为主流的文学退出了历史舞台”错误,推断错误,原文是“所幸的是,淡薄政治情怀并没有成为文学的主潮,更多作家则是在尝试着以新的文学叙事来表达政治情怀,日常生活叙事逐渐兴起并蔚为大观,从根本上改变了宏大叙事的一统天下,但是日常生活叙事并没有取代宏大叙事,……构成了当代文学中宏大叙事和日常生活叙事交相辉映的状况”,“日常生活叙事并没有取代宏大叙事”“构成了当代文学中宏大叙事和日常生活叙事交相辉映的状况”不能推知“以政治情怀为主流的文学退出了历史舞台”。D.“新时期以后的拨乱反正即‘解放政治’,和在中国本土的现代化即‘生活政治’,使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处在同一个时空之中”错误,强加因果,原文是“发生在中国本土的现代化又是一种后发式的现代化,它使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处在同一时空之中,具有鲜明的‘时空压缩’的文化特征”,“使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处在同一个时空之中”的应是“后发式的现代化”,而不是“新时期以后的拨乱反正”和“在中国本土的现代化”。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原文“中国文人具有深厚的精神担当的品格,这种品格突出体现为一种忧国忧民、济世救国的政治情怀”,从自身性质来看,因为中国文人具有深厚的精神担当的品格,所以,作为中国文人当代的文学家也应该具有精神担当品格;原文“改革开放为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创造了条件,但当时不少知识分子把独立品格与政治情怀对立起来,甚至质疑忧国忧民传统的正确性,从而放弃了对于社会的精神担当。……后来,有人抱怨说文学被边缘化了,但是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学边缘化不是一个被动式,而是自我放逐的必然结果”,从历史经验来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知识分子具有了独立品质但却被边缘化了,因此,当代的文学家只有不放弃社会责任,不放弃对社会的精神担当,才不会被社会边缘化;原文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向着纵深发展,在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绩的同时,现代性所带来的问题也凸显出来,……这些问题关乎民族的命运和未来,也关乎每一个人的个体精神的健康健全的成长发展”“一个真正有着精神担当的作家应该既有生活政治的政治情怀,又有解放政治的政治情怀。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解决当今社会的问题”,从未来发展来看,时代的发展以及现代化带来了关乎民族命运和未来的各种问题,需要文学家用新的文学叙事方式来解决,而一个真正有着精神担当的作家才能真正解决当今社会的问题,所以,当代文学家不应该放弃对社会的精神担当。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8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泰山石刻汪曾祺①第一次看见经石峪字,是在昆明一个旧家,一副四言的集字对联,厚纸浓墨,是较早的拓本。百年老屋,光线晦暗,而字字神气俱足,不能忘。②经石峪在泰山中路的岔道上。这地方的地形很奇怪,在崇山峻岭之中,怎么会出现一片一亩大的基本平整的石坪呢?泰山石为花岗岩,多为青色,而这片石坪的颜色是姜黄的。四周都没有这样的石头,很奇怪。是一个什么人发现了这片石坪,并且想起在石坪上刻下一部《金刚经》呢?经字大径一尺半。摩崖大字,一般都是刻在直立的石崖上,这是刻在平铺的石坪上的,很少见。这样的字体,他处也极少见。③经石峪的时代,众说纷纭。说这是从隶书过渡到楷书之间的字体,则多数人都无异议。④经石峪保存较多隶书笔意,但无蚕头雁尾,笔圆而体稍扁,可以上接《石门铭》,但不似《石门铭》的放肆,有人说这和《瘗鹤铭》都是王羲之写的,似无据。王羲之书多以偏侧取势,经石峪非也。《瘗鹤铭》结体稍长,用笔瘦劲,秀气扑人,说这近似二王书,还有几分道理(我以为应早于王義之)。书法自晋唐以后,都贵瘦硬。杜甫诗“书贵瘦硬方通神”,是一时风气。经石峪字颇肥重,但是骨在肉中,肥而不痴,笔笔送到,而不板滞。假如用一个字评经石峪字,曰:稳。这是一个心平而志坚的学佛的人所写的字。这不是废话么,《金刚经》还能是不学佛的人写的?不,经字有佛性。⑤这样的字,和泰山才相称。刻在他处,无此效果。十年前,我在经石峪待了好大一会,觉得两天的疲劳,看了经石峪,也就值了。“经石峪”是“泰山”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泰山即使没有别的东西,没有碧霞元君祠,没有南天门,只有一个经石峪,也还是值得来看看的。⑥我很希望有人能拓印一份经石峪字的全文(得用好多张纸拼起来),在北京陈列起来,即使专为它盖一个大房子,也不为过。⑦名山之中,石刻最多,也最好的,似为泰山。大观峰真是大观,那么多块摩崖大字,大都写得很好,这好像是摩崖大字大赛,哪一块都不寒碜。这块地场(这是山东话)也选得好。石岩壁立,上无遮盖,而石壁前有一片空地,看字的人可以在一个距离之外看,收其全貌,不必像壁虎似的趴在石壁上。其他各处的摩崖石碑的字也都写得不错。摩崖字多是真书,体兼颜柳,是得这样,才压得住(蔡襄平日写行草,鼓山的石刻题名却是真书。董其昌字体飘逸,但写大字却是颜体)。看大字碑刻题名,很多都是山东巡抚。大概到山东来当巡抚,先得练好大字。⑧有些摩崖石刻,是当代人手笔。较之前人,不逮也。有的字甚至明显地看得出是用铅笔或圆珠笔写在纸上放大的。是乌可哉。⑨很奇怪,泰山上竟没有一块韩复榘写的碑。这位老兄在山东,待了那么久,为什么不想到泰山来留下一点字迹?看来他有点自知之明。韩复榘在他的任内曾大修过泰山一次,竣工后,电令泰山各处:“嗣后除奉令准刊外,无论何人不准题字、题诗。”我准备投他一票。随便刻字,实在是糟蹋了泰山。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经石峪字颇肥重,但是骨在肉中,肥而不痴。(2)摩崖字多是真书,体兼颜柳,是得这样,才压得住。17.文章第④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现经石峪字的特点,有什么作用?试做简要分析。18.文章本是写泰山石刻,结尾却写到“山东军阀韩复榘没有在泰山上刻碑”的故事,似乎与文章主题偏离,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19.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看,当代作家汪曾祺老先生对语言的驾驭可谓独树一帜,试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其语言特色。【答案】16.(1)“痴肥”,形容书法作品字体凝重而不够劲健有力。“骨在肉中,肥而不痴”,是指经石峪刻字的形与神的融合,就好比骨与肉的契合,这运用了比喻修辞,将经石峪刻字笔法的外柔内刚、形神合一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2)“压得住”,要让刻字“压得住”,即衬得上这个环境,蔡襄在泰山的石刻题名改写真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书法与摩崖环境相衬。17.这里运用了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使用比喻修辞,把经石峪刻字的形与神的融合比成骨与肉的契合,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经石峪刻字笔法的外柔内刚,直曲丰润合度,笔法到位流畅。写出了作者对经石峪刻字的艺术价值的肯定,表达了作者对经石峪刻字的喜爱之情。用反问句肯定写字人心平而志坚,强调经石峪字“稳”的特点。18.作者结尾写到“山东军阀韩复榘没有在泰山上刻碑”的故事,以幽默方式,赞美韩复架以身作则,保护泰山石刻文化,升华了主题,借赞美山东巡抚韩复渠之举,明确表达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尊重和迫切保护之情。19.①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语言平淡质朴,却又淡而有味,别有情致。如“经石峪字颇肥重,但是骨在肉中,肥而不痴,笔笔送到,而不板滞”“摩崖字多是真书,体兼颜柳,是得这样,才压得住”。②运用古雅的短语,不仅使语言峭拔,而且提升了文章的格韵。如“王羲之书多以偏侧取势。经石峪不也”“有些摩崖石刻,是当代人手笔。较之前人,不逮也”“有的字甚至明显地看得出是用铅笔或圆珠笔写在纸上放大的。是乌可哉”。【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1)“骨在肉中,肥而不痴”,使用比喻修辞,把经石峪刻字的形与神的融合比成骨与肉的契合,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经石峪刻字笔法的外柔内刚,直曲丰润合度,笔法到位流畅。写出了作者对经石峪刻字的艺术价值的肯定,表达了作者对经石峪刻字的喜爱之情。(2)要注意文章在此处引蔡襄一例的意图,蔡襄在泰山的石刻题名改写真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书法与摩崖环境相衬,要让刻字“压得住”,即衬得上这个环境。【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原文第④段,“肥重”是用来形容经石峪刻字的外观,“骨”是字的形,“肉”是字的神。“骨在肉中”,是指经石峪刻字的形与神的融合,就好比骨与肉的契合,这运用了比喻修辞,将经石峪刻字笔法的外柔内刚、形神合一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在情感的表达方面,则体现了作者对经石峪刻字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这不是废话么,《金刚经》还能是不学佛的人写的?不,经字有佛性”,用反问句肯定写字人心平而志坚,强调经石峪字“稳”的特点。【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韩复榘在他的任内曾大修过泰山一次,竣工后,电令泰山各处:‘嗣后除奉令准刊外,无论何人不准题字、题诗。’我准备投他一票。随便刻字,实在是糟蹋了泰山”,可见,作者认为不能随便在泰山刻字,主要是认为很多字写得“压不住”泰山的气魄,以免人们糟蹋泰山,足见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经石峪字颇肥重,但是骨在肉中,肥而不痴,笔笔送到,而不板滞”“摩崖字多是真书,体兼颜柳,是得这样,才压得住”,语言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语言平淡质朴,却又淡而有味,别有情致,让人一看就懂,透着文字的清香,丝毫没有掉书袋之感,却能在字字句句之中读到生活气息,唠着家常般娓娓道来,那种透着烟火气的美和平实直接流入心田。“王羲之书多以偏侧取势。经石峪不也”“有些摩崖石刻,是当代人手笔。较之前人,不逮也”“有的字甚至明显地看得出是用铅笔或圆珠笔写在纸上放大的。是乌可哉”。这些古雅的短语,不仅使语言峭拔,而且提升了文章的格韵。六、作文(40分)20.以“阅读”为题,写一篇700字以上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自主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例文:阅读独倚轩窗,窗外细雨纷纷,品一杯香茗,亮一盏小灯,拥一本好书,任泪水涌出了眼眶。无云时借两缕阳光暖暖身子,有雨时对着雨儿倾诉心肠。闲暇时静坐读书,在书中感悟古今中外的悲喜人生,一次又一次地陷入跌宕起伏的情感漩涡,一次又一次地被阅读感动。我曾被唐诗宋词中文人的大情怀所感动过。我仿佛看到范希文在岳阳楼上悲壮地呼喊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聆听杜子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赤诚吟哦。是啊,帝王昏庸,官场黑暗,灯红酒绿,醉生梦死。多少有志之士沉迷在温柔乡忘了社稷江山黎民百姓,雄心壮志一点一点被西湖歌舞销蚀,追名逐利最终害了自己苦了百姓。红尘世俗莫不如此,就连当年“气吞万里如虎”的辛弃疾也慨叹“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就连在朝堂之上让贵妃磨砚,力士脱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也游山玩水去也。满身正气怎能在官场上污了自己?盛唐也罢大宋也好,是杜拾遗、范文正公们,酿一坛烈酒,留后人畅饮;播一份正义,嘱咐岁月收藏。我也曾被元曲杂剧中的男女痴情所感动。她是大府千金小姐,他是十年寒窗穷书生,她女伴男装入学府对他倾心,无奈他太过愚钝不知她是女郎,两人的情愫,感天动地,她是祝英台,他是梁山伯,他许她一个承诺,生生世世,他还她个化蝶,缠缠绵绵,比翼双飞。这样的爱情,被珍藏在书中,吟诵其中的一字一句,像一杯清茶,时久弥香,永世不忘。又何人让我潸然泪下?《史记》中的苏武!北海牧羊十九载,汉家天子早已换人,可你依旧拿着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眺望远方,痴痴地等,痴痴地盼,守候一份忠义气节,你足以让我感到动!我细细地咀嚼文字,细数阅读带给我的感动。嗅着袅袅不绝的书香,让感动流过每一条血脉,打开心扉,让感动静静地在心中荡漾,把泛起点点的涟漪,永久珍藏。日记里留下如下诗句:昨夜寒窗月下,浅斟慢吟品茶,一帘清雨悬挂,书香漫卷泪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命题型作文题。在这个知识竞争激烈的时代,知识的卓越能让人睿智,阅读能改变命运。阅读能陶冶情操、认识自然、认识社会,从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当今社会,由于生活工作节奏快,人心浮躁功利,人们很少能够深度投入去阅读一本书,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的兴起,走马观花、囫囵吞枣的碎片化、快餐式阅读大行其道。而阅读恰恰是需要静下心来去缓慢积累的过程,长期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之间提升人的思想品性和精神境界,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结合以上分析,考生可联想阅读给人知识和智慧,让你感到仿佛浑身充满了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多阅读,可以在喧嚣的世界里,沉下心来,思考人生,让浮躁的心灵归于纯净。长期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之间提升人的思想品性和精神境界,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行文构思时,我们可以写阅读,滋润了我的心灵。首先列举《草房子》中杜小康的例子论证阅读使我的心灵不在孤单,我学会了勇敢与坚强;紧接着列举冰心的诗集等例子论证阅读让我从中得到经验,阅读是关于社会、人生、世界、宇宙、自然的哲学箴言;再次列举鲁迅的《朝花夕拾》等例子论证阅读滋润了我的心灵,最后总结升华,阅读如成长路上的丝丝甘露,陪伴我成长。立意:1.阅读让我感动。2.阅读让我陶醉。3.阅读让我受益4.阅读让生活多姿多彩。5.阅读陶冶情操、滋润心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