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答案)
doc
2022-09-02 22:37:14
8页
广州市华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末演练卷一、单选题1.苏美尔人在圆筒上雕刻图案,在柔软湿润的黏土上轻轻滚动圆筒,就可以复制图案(下图),永久记录所有者的名字,由此圆筒变成“印章”。任何有财产的人携带印章,滚压出相符的印记,就可以证明自己的权利。据此可知,此时的苏美尔地区()①出现了贫富分化②发明了字母文字③进入了文明阶段④雕刻技术领先世界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2.据下图,可知当时罗马帝国A.地跨欧、亚、非三洲B.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nC.法律制度已形成体系D.公民权利能得到保障【答案】A3.下表是11-15世纪欧洲兴起的大学数量及地域分布。推动这一时期大学兴起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地区意大利法国英国苏格兰西班牙葡萄牙德意志匈牙利大学数量201823131163A.全球航路的开辟B.城市经济的发展C.宗教改革的扩展D.近代科学的兴起【答案】B4.646年,日本最高统治者颁布改革诏书规定:一切土地收归国家所有,政府把土地按一定标准授予农民,受田农民向国家缴纳田租贡物,并服徭役。这次改革A.标志日本进入封建社会B.类似中国西周的井田制C.与唐朝均田制完全一致D.效仿西欧的土地庄园制【答案】A5.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阅读下表,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区域名称发展历程主要成就中美洲玛雅文明公元前4世纪前后兴起,3-15世纪兴盛,15世纪中期衰落。城市建筑宏伟,陶器制作精美,数学和天文历法先进。阿兹特克文明14世纪兴起,16世纪初达到鼎盛。农业经济发达,都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南美洲印加文明12-13世纪兴起,15世纪末16世纪初达到鼎盛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道路系统发达。A.美洲文明具有多源共生的特点B.中南美洲产生了世界最早的文明C.美洲文明都有完善的国家治理D.自然环境决定美洲文明的独特性【答案】A\n6.有学者在论及欧洲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时说:“当教会要求人们受难和屈从但却不能阻挡瘟疫(黑死病)的蔓延时,人们的禁欲观念开始瓦解,自我救赎的行动开始出现。”这反映出当时A.人们开始放弃对上帝的信仰B.封建教会的权威受到了质疑C.宗教改革具备厚实社会基础D.理性精神成为时代主流思潮【答案】B7.《喧哗与骚动》(1929)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创作的长篇小说,福克纳以内战为主要背景,通过一个旧家庭的分崩离析和趋于死亡,在一定程度上,也包含有对资本主义价值标准的批判,真实地呈现了美国南方历史性变化的一个侧面。在书中,你最有可能看到A.美国陷入资本主义发展的“滞胀”阶段B.美国国内掀起反二战强烈主张C.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冲击南方上层建筑D.南方广泛推崇林肯政治智慧【答案】C8.日本学者指出:明治政府通过国民教育贯彻西洋式近代化。日本近代教育或许在塑造“国民”这一点上是成功的,但是在塑造“公民”这一点上毫无疑问是失败的。这里的“国民”指的是天皇制国家的臣民,“公民”则指的是具有自立性的人民。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开始走向近代化B.日本近代国民教育保留了较多封建残余C.明治维新导致日本的民族主义泛滥D.公民意识缺失标志日本教育近代化失败【答案】B9.近代法国政权更选频繁,政体也随之反复变换。下图反映了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基本历程。这一历程的主要特点是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的示意图\nA.短暂、艰难B.艰难、曲折C.曲折、首创D.首创、和平【答案】B10.国王和议会的主权之争持续了几十年,“其间有大规模的动荡,有战争,有革命,但是最终解决问题的是不流血的手段”。“不流血的手段”是指A.英国光荣革命B.德国宗教改革C.中国戊戌变法D.法国大革命【答案】A11.下图是漫画《非洲争夺战》,该漫画主要反映了A.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扩张B.非洲已完全沦为殖民地的惨状C.非洲人民丧失了反抗意识D.帝国主义列强分赃不均的矛盾【答案】A12.某同学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有“海地独立”“墨西哥资产阶级宪法”“伊朗立宪革命”“中国辛亥革命”“埃塞俄比亚独立”。据此推断,他研究的主题是A.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B.拉美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C.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D.列强加快瓜分非洲的进程【答案】A13.“波兰走廊”指的是一战后波兰从德国得到的西普鲁士以及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的部分领土。该“走廊”把德国东普鲁士和德国其余部分完全隔开了。关于“波兰走廊”的建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nA.维护了两国间的友好关系B.使波兰一跃成为世界强国C.为该地区的和平埋下隐患D.使德国彻底放弃战争野心【答案】C14.1918~1930年,彼得格勒(列宁格勒)国家瓷厂生产了主要用于国外巡展的系列陶瓷艺术品,这些陶瓷的设计带有立体派、未来派风格,常用的装饰图案如图所示。这A.体现政府重视居民的生活资料生产B.适应了新政权展示国家精神而貌的需求C.反映两极对峙之下文化竞争的激烈D.推动了传统艺术与革命意识形态的结合【答案】B15.某校历史研学小组在探究20世纪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时列出了一些关键词,例如“爱与真理”“阿姆利则惨案”“非暴力”“食盐进军”等,由此可知,该运动发生在A.印度B.埃及C.尼加拉瓜D.墨西哥【答案】A16.雅尔塔会议期间,苏联提出要承认外蒙古独立,美国为使苏联参加对日作战,背着中国政府同意了苏联的条件。可见,雅尔塔会议体现了A.大国一致B.大国强权C.美苏争霸D.美苏互信【答案】B17.1955年,西德加入北约后,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签署了《华沙公约》,东欧社会主义国\n家除南斯拉夫以外,全部加入这标志着A.美苏冷战开始B.两极格局正式形成C.第三世界兴起D.社会主义阵营瓦解【答案】B18.下表反映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劳动就业政策通过政府调节,实现充分就业,保证公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补贴和社会救济三个方面社会服务在保证基本生活的基础上,提高生活质量A.科学技术获得新发展B.社会结构发生新变化C.福利国家建立和发展D.国家干预在不断减少【答案】C19.赫鲁晓夫上任后,改革农业计划制度。扩大农业企业制定计划的自主权,并以农产品商品量为出发点制定计划。由此说明,赫鲁晓夫A.全盘否定斯大林模式B.使苏联彻底摆脱困境C.放弃了计划经济模式D.进行了农业管理改革【答案】D20.从20世纪初,人类进入了它的现代史阶段。下列属于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变化和人类历史巨大进步的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C.世界经济危机D.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答案】D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木薯、马铃薯、甘薯和玉米,还有花生、豆类和西红柿,极大地丰富了整个世界可以利用的食物资源,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哥伦布交流”的结算清单很复杂,但这场交流开始以后,世界就不可否认地改变了。——《世界文明史》\n材料二 哥伦布没有到达印度,但他发现了至关重要的贵金属。据权威统计,从1493年到1800年世界白银产量的85%和黄金产量的70%来自拉丁美洲。美洲白银生产在16世纪约为17000吨,到17世纪约为42000吨,其中有31000吨运往欧洲。欧洲又将约40%运往亚洲……全球白银产量的一半最终抵达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哥伦布交流”使世界发生了哪些改变。(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16-18世纪美洲白银的主要流向(不能照抄材料)。造成美洲白银这样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扩大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和美洲的开发;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开始形成一个互相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给美洲的印第安人和非洲的黑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2)流向:美洲→欧洲→亚洲;美洲→亚洲。原因:当时,欧洲商品在亚洲没有竞争力,而欧洲又迫切需要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商品。22.随着人类联系日益密切与相互交往的不断扩大,世界市场也在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从而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起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欧洲人把自己来到西半球的事件,称之为“地理大发现”。材料三两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时间发明者国家发明成果\n1782年瓦特英国改进蒸汽机1825年史蒂芬孙英国蒸汽机试车成功1866年西门子德国发电机1876年贝尔美国电话机1882年爱迪生美国纽约市珍珠发电厂(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这条通道被人们称作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中国相比,近代西方对外交往主要采取什么方式?(3)概括指出“地理大发现”对欧洲社会的影响。(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有何不同,概括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答案】(1)通道:丝绸之路(2)方式:武力征服与扩张。(3)引起欧洲“商业革命”具体表现:商业活动范围扩大,商品流通品种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商业地位日益重要;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4)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为动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为动力。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