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广东省珠海市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

广东省珠海市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

doc 2022-09-02 22:37:15 10页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珠海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普通高中学生学业质量监测高二历史本试卷共6页,28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试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选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卷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考生选出,填涂到答题卡上。1.非洲国家边界的百分之四十四是按经线或纬线划分的;百分之三十的边界是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划分的;仅有百分之二十六是由河流、山脉等构成的自然边界线。这一现象主要源于A.新航路的开辟B.西方殖民扩张C.两次工业革命D.两次世界大战【答案】B2.1905年伊朗(时称“波斯")发生立宪革命,一位目击者于1906年写道:我以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的理想;在波斯……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这里的“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是主要由于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B.启蒙运动的兴起C.巴黎公社革命斗争影响D.民族意识的觉醒【答案】D\n3.1922年2月6日,华盛顿会议与会国签订《九国关于中国事件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规定:缔约各国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的完整;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工商业机会均等的原则;各国不得在中国谋取特殊权利而损害友邦人民的权利,不得鼓励有害友邦安全的举动等。该条约表明A.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基本形成B.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作为侵华共同原则C.战前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得以巩固D.中国完全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答案】B4.1918~1921年,为了保卫和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工农联盟,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军事联盟和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经济联盟两个阶段。这说明苏维埃俄国A.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B.意识形态对立正消失C.政权拥有新的阶级基础D.建设道路探索有待突破【答案】A5.19世纪,英国为加强对印度的控制,修建了英式标准的铁路、电报和邮政设施,普及了英语教育,将西方文学和政治思想的主要部分引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措施客观上A.加大英国对印度的经济掠夺B.导致印度民族意识增强C.使印度在经济上从属于西方D.同化当地的经济与文化【答案】B6.二战时期,一份重要文献写到:“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全世界自由人民之力量所得之结果彰彰在前,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时机业已到来,日本必须决定一途:其将继续受其一意孤行计算错误而将日本帝国陷于完全毁灭之境之军人统制?抑或走向理智之路?”该文献发表于A.1942年B.1943年C.1944年D.1945年【答案】D\n7.1953年8月苏联政府宣布掌握了氢弹的秘密。1955年丘吉尔在对众议院的一次演讲中指出,新式武器除了改变战争外,还改变了国际关系。它(核武器)不仅威胁着小国的生存,也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超级大国的生存。丘吉尔断言世界进入了“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阶段。丘吉尔意在强调A.核战争不可避免B.美苏对峙威胁了世界和平C.英国是超级大国D.冷战具备长期存在的条件【答案】D8.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英国把开矿、公共交通、邮电等原属国家垄断的部门交由私人资本去经营。同时,把学校、市政维护、收运垃圾、道路修整等公共事业交给私人“承租”。这反映了英国A.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全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C.政府行政能力的削弱D.力求激发市场经济活力【答案】D9.有经济学家认为,按照国际工业经济一般的衡量标准,中国从1953年到1991年,用38年时间就达到或接近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这一时期A.经济建设不断推进B.对外开放日益扩大C.市场经济逐步完善D.城乡差别显著缩小【答案】A10.1960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访问非洲时说:“变革之风已经吹遍这个大陆,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民族意识的这种增长是个政治事实。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并且在制定国家政策时把它考虑进去。”他意在强调A.民族自决原则的适用性B.应大力支持非洲独立运动C.顺应非殖化完成的趋势D.改革已成为非洲时代潮流【答案】A11.西方国家既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又是反全球化的主阵地。西方国家反全球化的主要群体是担心失业、担心丧失福利,害怕在全球化进程中成为经济利益受损的弱势群体。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nA.国家的经济主权让渡困难B.人口迁移引发文化冲突C.经济全球化造成利益失衡D.社会福利制度难以为继【答案】C12.“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A.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D“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答案】D13.据《时代》周刊统计,到2014年12月下旬,有6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为抗击非洲埃博拉疫情提供了援助:世界银行动员了接近10亿美元的资金向西非疫区提供紧急援助。据此可知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正在建立B.消除非洲贫困才能应对重大疫情C.世界银行致力于灾后重建工作D.国际合作是应对重大问题的关键【答案】D14.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答案】B15.据《左传》记载:鲁僖公五年春季的正月,“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古代天文学带有政治性B.天文观测场所始建于春秋时期\nC.春秋时期有了专门的天文官D.鲁国的天文学取得了重大成就【答案】A16.美国1787年宪法并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阁机构。19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有人提倡改革内阁,加强内阁与国会的关系,提高内阁的地位,使其成为对议会负责的机构,但结果都未获得成功。导致上述现象的根源在于()A.美国内阁的政治地位比较低B.内阁地位提高会削弱总统权力C.1787年宪法规定的立国原则D.权力之间制约与平衡遭到破坏【答案】C17.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之后又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A.议会被政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B.文官制度是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C.改革目的是保证施政措施的连续性D.责任制内阁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答案】C18.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揭示了20世纪初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状况时间(年)新式学堂总数(所)学生总数(人)1902357871006740190659117逾160万1912822722933387对上表中国近代教育迅猛发展合理的解释是A.甲午战争的失败刺激了民众觉醒B.科举制废除切断士人的传统仕途C.辛亥革命成功实现近代教育转型\nD.民主与科学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答案】B19.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充满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态度,并追求现世幸福和享乐,西欧宗教改革思想家们却将这视为奢靡和不道德。然而,二者却又共同推动了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是因为他们都A.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B.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C.反对神学,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D.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答案】A20.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先后颁布了《对外贸易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法律。这表明我国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B.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C.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调控D.为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答案】B21.1516年,法兰西斯一世同罗马教皇利奥十世签订了《波伦亚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国王有权任命教会的高级教职,有权向圣职界征税。1539年,法兰西斯一世下令国家法令使用法语,不得使用教会惯用的拉丁文。上述举措A.引发了基督教改革运动B.导致封君封臣制度进一步强化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D.基本解决了王权与教权之争【答案】C22.1949年2月27日,北京市军管会发布《关于停止外国记者活动的通令》,限令外国记者即日起停止一切活动。市公安局遵照市委和市军管会的指示对其他外侨活动也予以种种限制,如外侨出入城要凭颁发的通行证、外出要办旅行证和通行证。这表明当时\nA.南京国民政府废除了治外法权B.新政权冲破了美国外交孤立政策C.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D.中国共产党否定了列强在华特权【答案】D23.1971年西方十国集团针对美国接连爆发了美元危机重新调整黄金确定货币价值的固定汇率,美国同意把美元贬值7.89%,1973年美国再度宣布美元贬值10%。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了修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条款的建议,正式确认了浮动汇率制的合法化,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的局面,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上述材料说明A.美元的霸主地位受到巨大冲击B.汇率的自由化市场化得已实现C.美国对世界经济的束缚已崩溃D.国际经济组织的规则因时而变【答案】D24.秦汉时期,每一个适龄农村男子都要完成地方劳役,其完役形式则根据需要,或者自行服役或者折成货币代役。以钱代役,其数量因时、因事、因地而异,具体收多少,则由基层决定。秦汉这一做法A.增加了基层吏治腐败风险B.强化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形成D.保障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答案】A25.庄园是构成中世纪西欧社会的一个最基本单元。庄园的主要产业是农业,同时也包括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庄园里的村民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庄园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3天为庄园主干活。这段材料说明()A.庄园里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好B.庄园里的劳动者主要是奴隶C.庄园里人们的生活水平较高D.庄园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6题18分,27题20分,28题12分,共50分。)26.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启示世人:维护世界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阅读材料,完成下\n列要求。材料一巴黎和会上,法国向德国索取的赔款总额,比整个法国的财产还多得多。美国坚决反对这种无限勒索、杀鸡取蛋的做法,主张既要维持德国经济运转一定水平之上,又要索取适量的赔款。当威尔逊其“十四点计划”到巴黎兜售时,劳合·乔治讽刺地说:“这位充满理想主义的总统真把自己当作一个传教士,他的任务是拯救欧洲困苦的异教徒。”克里孟梭说:“威尔逊谈起话来像个基督,做起事来,却像个劳合·乔治。”——根据《历史教学》等史料整编材料二与一战后不同的是,除了对侵略国施以惩罚外,盟国还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改造措施。一是对德日领土实施暂时占领与改造。在欧洲,由美英法苏四国对德国领土实行分区占领,进行了比较彻底的非纳粹化运动:在亚洲,美国对日本实施了单独占领,进行了民主化改造。……是实施了对战争罪犯的国际审判。——王建朗《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应如何理解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的观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对侵略国处理与一战相比的不同之处,并指出其意义。【答案】(1)美国总统威尔逊打着和平旗号,实质上和劳合·乔治一样想竭力控制欧洲;英美都不愿意过分削弱德国,避免使法国得到强大。(2)不同:对战败国进行非军国主义改造,没有像一战后对战败国进行简单粗暴的瓜分、打压;对战争罪犯进行国际审判。意义:对战败国进行非军国主义改造有利于“控制战争”,将法西斯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埋葬了发动世界大战的重要根源;国际审判揭露了犯罪行为,既宣告了国际正义与和平是不容破坏的,也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推动德日以及全世界的反省,警戒未来。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19世纪末起,英、德等国先后颁布了针对疾病、工伤事故等的保险法。针对低收入群体以及老人、儿童和妇女,西欧又建立或完善了救济制度。在理论方面,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贝弗里奇是最有代表性的社会保障学者,其中贝弗里奇被西方称为“福利国家之父”。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金、失业和医疗工伤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孕、产妇补贴、幼儿、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欧共体也逐步形成自己的社会政策。1972年,欧共体“社会行动纲领”把解决失业特别是青年人和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列入优先目标之一。80年代,西欧各国为了缓和财政不平衡状况,增加税收和削减社会保障\n支出。——摘编自李琮《西欧社会保障制度》材料二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求。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我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扶贫主要是用给钱、给物等传统救济方式。这种方式虽可救急,但不能实现真正脱贫。于是,开发式扶贫取而代之,成为扶贫的一项基本方针。新中国成立初期,扶贫对象主要是农村无法维生者。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对象逐渐从绝对贫困人口向低收入人口覆盖。在目标瞄准上,先是贫困区域,后是贫困县,再到贫困村,再到户到人。扶贫任务从解决农村温饱转为巩固温饱,再到脱贫致富。产业扶贫、科技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新型乡村旅游扶贫等等,多种多样的扶贫方式有力推动了农民脱贫,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有借鉴意义。——摘编自郝志景《新中国70年的扶贫工作:历史演变、基本特征和前景展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扶贫工作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意义。【答案】(1)新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种类多,覆盖面广(全民化、全面化);欧共体加强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协调;80年代,削减社会保障支出。原因:二战后西欧普遍实施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或答“50年代到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西欧经济的一体化密切了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或区域集团化加强合作);80年代,西欧国家财政问题突出。(2)特征:政府主导;从救济式扶贫转向开发式扶贫;因时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扶贫方式与策略;脱贫与致富相结合。意义: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或为他国脱贫提供借鉴)。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这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历经数千年,各项制度既互为关联,又不断发展,呈现出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乃至体系化的特点。这些制度因时而异、因地而异,规范了各级管理行为和稳定了社会秩序,确保了国家权力的运行,为促进社会安定和推进文明教化等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正因为如\n此,中国的国家制度才一直为周边国家和民族所纷纷学习和模仿。——摘编自李国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深厚历史底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示例论题: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实践基础。阐述:自古以来,中国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持续发展、变革,呈现出成熟化、体系化的特点,具有深厚的历史实践基础。商周时期推行的分封制、宗法制等早期管理制度,使后世中国逐渐成为一个宗法社会国家,等级秩序和家国同构成为中国政治管理的显著特点。而后历经秦朝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元朝行省制等演变,中国古代的大一统政治格局逐渐确立并走向成熟。同时,历代政府在基层社会管理和赋税制度上不断创新发展,编户齐民、三长制、租庸调制、一条鞭法等制度的推行,极大地增强了古代政权的国家治理能力,成就了数个盛世王朝,使古代中国创造出辉煌的农耕文明,并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方面成就显著,不仅为中国的发展延续奠定了历史基础,同时也是世界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