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春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培优卷及答案
doc
2022-02-20 18:39:21
10页
第一单元培优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归省(xǐng)亢(kàng)奋家眷(juàn)悄(qiāo)然B.怠(dài)慢行(xíng)辈燎(liáo)原慨(kǎi)叹C.皎(jiǎo)洁斡(wò)旋桕(jiù)树羁(jī)绊D.冗(rǒng)杂晦(huì)暗屹(yì)立戛(gá)然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元旦就要到了,街上张灯结彩,到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B.建军90周年大阅兵,弘扬了国威、军威,一切挑衅中国主权的行为都必须戛然而止。C.通过爷爷的批评教育,我终于大彻大悟,对以往所犯下的错误有了深刻的认识。D.他似乎意识到我仍然困惑不解,于是又用更浅显的语言向我解释。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为减少疫情给经济和民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快促进经济复苏,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各地政府部门领导纷纷走进直播间,积极主动推介当地特色农副产品,当起了“网红”。B.领导干部“直播带货”,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副产品滞销。C.领导参与,畅通了农副产品销售渠道,保障了农副产品运得走、产得出、供得上。D.领导直播带货效果好,在“县长请您品春茶”活动中,直播观看量超442.9万多人次。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B.我按照中学课本里的内容,在科普报刊上寻找公式定理背后的故事,分类剪贴了数学呀、物理呀、化学呀、生物呀等几大本。C.怎么可能不来?谁决定的?你吗?没搞错吧?D.八宝酒,顾名思义,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不知是南枣还是北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两粒橄榄。5.根据语境作答。(4分)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海拔4000多米人迹罕至的地方,生长着一种花,名叫普雅花,花期只有两个月,花开之时极为绚丽。然而,谁能想到,为了两个月的花期,它A(出人意表果不其然)等了一百年!10
一百年中,它只是静静伫立在高山上,栉风沐雨……就这样默默等待着,等待着一百年后生命绽放时的惊天一刻,等待着攀登者身心俱疲时的眼前一亮。对普雅花来说,等待是一种美丽的坚持。现实世界里,人们缺乏的正是普雅花的毅力,表现为眼高手低,B(高瞻远瞩好高骛远),只重视成功后的辉煌,忽略成功前的努力和等待。生命是一个奋斗的过程,也是一个等待的过程。因为人生总是不会一马平川,总是不会春风得意。在太多的不顺心、不如意甚至挫折沮丧面前,我们需要的是平和的心态,像普雅花那样。(1)根据语境,为文中A、B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2)修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习俗丰富多彩。请仿照画线句,在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传统节日中选择两个进行仿写,使仿写的两个句子与画线句组成排比句。(注意节日的先后顺序)(4分)春节贴对联放鞭炮,寄寓生活红火吉祥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国学题)默写填空。(4分)(1)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口语交际题)2022年年初的一天,北京故宫一如往日,游人熙熙攘攘。太和门附近的大铜缸旁边,一名二十多岁的男青年正在刻画:“×××到此一游”很多游客对此非常气愤,纷纷上前制止小伙子的不文明行为。如果当时你恰好在场,也想上前劝说他,你会对他说些什么?(60字左右)(4分)9.(综合性学习题)班级开展主题为“徜徉于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7分)(1)很多古诗句包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2分)10
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节日: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节日:(2)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事件和节日习俗。(2分)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人物事件:节日习俗:(3)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麦当劳、肯德基、日韩食品已逐渐被中国老百姓接受,圣诞节、母亲节这一类外来节日也纷纷走进中国,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简要论述。(3分)(一)【江西景德镇市一中期中】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20分)延安街市记贾平凹①街市在城东关,窄窄的,那么一条南低北高的坡儿上;说是街市,其实就是河堤,一个极不讲究的地方。延河在这里掉头向东去了,街市也便弯成个弓样;一边临着河,几十米下,水是深极深极的,一边是货棚店舍,仄仄斜斜,买卖人搭起了,小得可怜,出进都要低头。棚舍门前,差不多设有小桌矮凳;白日摆出来,夜里收回去。小商小贩的什物摊子,地点是不固定的,谁来得早,谁便坐了好处;常常天不明就有人占地了,或是用绳在堤栏杆上绷出一个半圆,或是搬来几个石头垒成一个模样。街面不大宽阔,坡度又陡,卖醋人北头跌了跤,醋水可以一直流到南头;若是雨天,从河滩看上去,尽是人的光腿;从延河桥头看下去,满是浮动着的草帽。在陕北的高原上,出奇地有这么个街市,便觉得活泼又新鲜,情思很有些撩拨人的了。②街市开得很早,天亮的时候,赶市的就陆陆续续来了。才下过一场雨,山川河谷有了灵气,草木绿得深,有了黑青,生出一种呈蓝的气霭。东川里河畔,原是做机场用的,如今机场迁移了,还留下条道路来,人们喜欢的是那水泥道两边的小路,草萋萋的,一尺来高,夹出的路面平而干净无尘,蚂蚱常常从脚下溅起,逗人情性,走十里八里,脚腿不会打硬了。10
③一入街市,人便不可细辨了,暖和的太阳照着他们,满脸浮着油汗。他们都是匆匆的,即使闲逛的人,也要紧迫起来,似乎那是一个竞争者的世界,人的最大的乐趣和最起码的本能就是拥挤。最红火的是那些卖菜者:白菜洗得无泥,黄瓜却带着蒂巴,洋芋是奇特的,大如瓷碗小,小如拳头大,一律紫色。买卖起来,价钱是不必多议,称都翘得高高的,末了再添上一点,要么三个辣子,要么两根青葱,临走,不是买者感激,偏是卖主道声“谢谢”。叫卖声不绝的,要数那卖葵花子的,卖甜瓜的。延安的葵花子大而饱满,炒得焦脆;常言卖啥不吃啥,卖葵花子的却自个嗑一颗在嘴里了,喊一声叫卖出来。一般又不用称,一抓一两,那手比秤还准呢。瓜是虎皮瓜,一拳打下去,“砰”地就开了,汁液四流,黏手有胶质。④饭店是无言的,连牌子也不曾挂,门开得最早,关得最迟。店主人多是些婆姨,干净而又利落。一口小锅,既烧粉丝汤,也煮羊肉面,现吃现下。买饭的,坐在桌前,端碗就吃,吃饱了,见空碗算钱,然而,坐桌吃的多是外地人,农民是不大坐的,常常赶了毛驴,陕北的毛驴瘦筋筋的,却身负重载,被拴在堤河栏杆上,主人买得一碗米酒,靠毛驴站着,一口酒,一口黄面馍干粮。吃毕,一边牵着毛驴走,一边眼瞅着两旁货摊,一边舌头舔着嘴唇。还在说:“好酒,好酒。”⑤中午时分,街市到了洪期,这里是万千景象,时髦的和过时的共存:小摊上,有卖火镰的,也有卖气体打火机的;人群中,有穿高跟皮鞋的女子,也有头扎手巾的老汉,时常是卖刮舌子的就倚在贴有出售洗衣机广告的广告牌下。人们都用鼻音颇重的腔调对话,深沉而有铜的音韵。⑥两个老人,收拾得臃臃肿肿的,蹲在街市的一角,反复推让着手里的馍馍,然后一疙瘩一疙瘩塞进口里,没牙的嘴那么嚅嚅着,脸上的皱纹一齐向鼻尖集中,嘴边的胡子就一根根奓起来:“新窑一孔弄好了。”⑦“尔格儿就让娃们家订日子去。”这是一对亲家,在街市上相遇了,拉扯着。在闹哄哄的世界,寻着一块空地,谈论着儿女的婚事。他们说得很投机,常常就仰头笑喷了唾沫溅出去,又落在脸上。拴在堤栏杆上的毛驴,便偷空在地上打个滚儿,叫了一声;整个街市差不多就麻酥酥地颤了。⑧傍晚,太阳慢慢西下了,延安的山,多不连贯,一个一个浑圆状的模样,山头上是被开垦了留着种冬麦子的,太阳在那里泛着红光。河川里,一行一行的也是浑圆状的河柳,却都成了金黄色。街市慢慢散去了,末了,一条狗在那里走上来,叼起一根骨头,很快地跑走了。⑨北方的农民,从田地里走到了街市,获得了生活的物质和精神的愉快,回到了每一孔窑洞里,坐在了每一家土炕上,将葵花子皮留在街市,留下了新生活的踪迹。延河滩上,多了一层结实的脚印,安静下来了。水依然没有落,起着浪,从远远的雾里过来,一会儿开阔,一会儿窄小,弯了,直了,深沉地流去。(选自《贾平凹散文自选集》,有删改)10.阅读全文,分条概括延安街市的特点。(5分)10
11.文章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5分)12.第⑥段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表现了老者怎样的特点?(5分)13.课文《回延安》和本文描写的对象都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试比较一下,这两篇作品在选材立意方面有什么不同?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5分)(二)直击中考阅读题。【2021·郴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15分)窗花舞张金凤①是谁在乌黑的窗棂上铺展一派春意?是谁在漫天飞雪里开出一枝红梅?是谁经过剪刀轻灵的裁剪,给家中增添喜气洋洋的期待?——是窗花。②我去赶年集,总是特意寻找窗花。那手工剪出的红窗花,每一幅都经由一双灵巧的手抚摸过,充满智慧和爱意;剪刀裁出的线条简约而质朴,有着人间烟火的气息。③窗花承载着我美好的记忆。幼时乡下的冬日,红彤彤的炭火盆旁,女人守着针线笸箩,用小剪刀在红纸上勾画自己的梦。剪了一辈子窗花的奶奶,头白了,耳背了,眼花了,可仍能剪窗花。她戴着花镜盘腿而坐,小巧的剪刀在指尖轻盈地旋转、舞蹈。左旋右转之间,一幅幅美丽的窗花在她手中慢慢绽放:荷花在清澈的野塘袅袅出水,鲤鱼蹦出水面;怀抱大鲤鱼的胖娃娃,肉嘟嘟的脸上带着笑……剪着剪着,奶奶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光,勾起了她对劳动岁月的记忆,嘴角笑起两朵花儿。她剪出肌腱有力的农夫扬鞭驱健牛耕田,剪出忙于秋收的老者赶着满载的马车走在回家的路上。她也剪出悠然自得的休憩场景:戴斗笠的老人垂钓于湖畔,一圈圈细红的曲线就是湖水的涟漪;摇蒲扇的奶奶在大树下安详地微笑……10
④日头升上来又落下去,窗棂纸暗下去又亮起来。那些盛开在笸箩里的窗花,耐心地等着好日子到来。到年关,女人们刮掉旧窗纸,给窗棂掸去尘埃,贴上崭新的白纸。那雪白的新窗纸,将覆盖过往日子里的辛劳,给平实的生活增添浪漫。⑤新封的窗太素淡了,像茫茫的雪野,要开些花儿才有生机。等过了年,春天就到了,是应该红红火火地开着花迎接它。于是,人们将红彤彤的窗花张贴在雪白的窗纸上。年轻人的新房窗上贴的是鸳鸯戏水、喜鹊登枝、麒麟送子,从晨曦微明到月笼西窗,每一次抬眼看,窗上都流淌着幸福。姑娘们的窗上贴着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百鸟朝凤,这是她们自己剪的,她们把自己的心气和期盼都张贴在窗上。住着学生娃的屋子,窗子常常是无形的教科书,窗花有闻鸡起舞,有精忠报国。老人居住的窗上则贴着桃园结义、孟母三迁,老故事里的人生哲理,是一辈子的念想。⑥火红的窗花,把风景、传说、戏文搬到窗上来,把所有的念想和期盼都凝聚在窗上。窗花是枝头飞翔的诗歌,是心头传承的薪火。⑦每年春节前,我都抽空剪几幅自己的窗花。我的窗花师父是一位七十岁的老人。十几年前她全家从农村迁到城里,离了土地,就在家剪窗花分给亲戚朋友。后来不断有人联系购买,这乡村里的老手艺竟然被城市人接纳和喜欢,于是她把剪窗花做成了自己的事业。⑧老人的窗花有传统的样式,也有女儿给设计的新颖花样。我买窗花都是买双份,一份贴在窗上,一份收藏着用来自己学着剪。从最简单的花样开始,从笨拙渐渐娴熟,线条由粗陋渐渐圆润。有一年,竟也剪出几幅颇为满意的白菜图,过年前分给亲友们张贴,皆大欢喜。⑨去年我买了一套胶州秧歌人物的窗花,共十二张,有小嫚、扇女、翠花、鼓子等,人物栩栩如生,动作鲜活动感。把它们一一张贴到窗上,屋里登时热闹起来,就像在炕头上演了一场秧歌大戏。新年的阳光里,这些窗花就像活的一样,彩绸飞舞,扇子翻飞,耳畔似乎响起锣鼓唢呐的欢畅曲调。⑩不经意抬头往外看,见对面人家的玻璃窗上也贴着这种窗花。小区喇叭里响着热闹的《春节序曲》,屋角的红灯笼在风里晃动着。那一刻,我感觉窗花上的舞者都在舞动,舞得旖旎多姿,舞得虎虎生风,团团祥和的喜气笼罩着家家的春节。(摘自《人民日报》,2021年2月11日,有删改)14.文章第③段说“窗花承载着我美好的记忆”。请你认真阅读③—⑤段,概括作者回忆了哪些事情。(4分)15.请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的妙处。(3分)那些盛开在笸箩里的窗花,耐心地等着好日子到来。10
16.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3分)17.联系下面的“链接材料”,以文中的“窗花”为例,谈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意义。(5分)链接材料: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习近平心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他多次在不同场合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他常常在考察中点赞那些植根于人民群众朴素劳动、传承守护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8.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平静幸福地生活;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卑……同学们,你生活在什么当中呢?请以《我生活在之中》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请选择一个适合你自身情况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10
第一单元培优卷一、基础清1.C(3分)点拨:A项,“悄”应读“qiǎo”;B项,“行”应读“háng”;D项,“戛”应读“jiá”。2.B(3分)3.A(3分)4.B(3分)5.(1)出人意表好高骛远(2分)(2)生命是一个奋斗的过程,也是一个等待的过程。因为人生不会总是一马平川,不会总是春风得意。(2分)6.示例:清明扫坟墓拜祖先缅怀先辈恩德激励后人中秋吃月饼赏明月祝福家人平安团圆幸福(4分)二、素养清7.(1)胡为乎中露胡为乎泥中(2分)(2)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2分)8.示例:大哥哥,故宫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故宫的文明是中华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儿女,我们不能干有损文明的事啊,你不要再刻画了,好吗?(4分)9.(1)①春节②重阳节(2分)(2)人物事件:屈原自沉汨罗江(屈原投江)(1分)节日习俗:吃粽子、插艾草。(1分)(3)示例:全球一体化是人类发展的趋势,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也是一种自然发生的社会现象。我们在接纳外来文化的时候,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不能丢失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3分)三、阅读清(一)10.(5分)①简陋,极不讲究。街市一边临着河,一边是货棚店舍,仄仄斜斜,小得可怜,出进都要低头,小商小贩的什物摊子随意摆放。②街市开得很早,街市上煕煕攘攘,摩肩接踵,饭店美食可口,街市活泼新鲜,情思撩拨人。③景象万千,时髦的和过时的共存。街市还是人们谈论儿女婚事的场所。11.(5分)运用了白描手法,寥寥几笔便把虽已走进市场但仍不脱农民本色的陕北“生意人”的那份厚道和纯朴勾画了出来。12.(5分)第⑥段运用外貌、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刻画了街市一角蹲着的两个一边吃着自家带的馍馍一边说着话的老人。人物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展现了延安老人勤劳、善良、纯朴的特点。10
13.(5分)选材立意:本文表现了在时代的变迁中,延安农民从田地走向街市的现状。《回延安》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描画延安城的崭新面貌,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表现延安在中国革命中的业绩,以及那里朴实、厚道的庄稼人对革命的无私支持。情感:本文表现了作者对延安的新事物与旧景观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的欣喜之情。《回延安》表现了诗人离别十年后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二)14.(4分)①幼时乡下冬日里,女人们尤其是奶奶细致地剪窗花;②年关时节,人们换新窗纸,张贴红彤彤的窗花,而且不同的人居住的屋子贴的窗花不同。15.(3分)①“盛开”一词与窗花巧妙搭配,将窗花写得鲜活灵动,化静为动,富有动态美;②写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16.(3分)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用“窗花是枝头飞翔的诗歌”总承上文所写的窗花的美好,用“是心头传承的薪火”总启下文,写出了窗花越来越被老百姓接纳和喜欢的现状。17.(5分)窗花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而优美,栩栩如生、富有动感,凝聚着人们的智慧,承载着美好日子的喜气祥和,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念想和期盼。传承窗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留住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延续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增加人民的认同感和幸福感。四、写作清18.(50分)【思路点拨】首先选择一个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思考一下,选择什么样的事例来体现这一中心,在叙事的过程中切记不要记流水账,也不要夸大自己的情感,更不要出现口号式的语言文字。可以采取夹叙夹议的方式来写这篇文章,这样可以增色不少。例文:我生活在鼓励之中奶奶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槐树,那是我六岁那年和爸爸一起种下的。槐树很高,树干也很粗,它的枝桠伸向四面八方。每当春天来临,枝桠上便长满翠绿色、椭圆形的小叶子,远远望去就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姑娘。到了六七月时,树上便开满了一串一串风铃似的淡黄色的小花。我尤其喜欢这棵槐树。每当不如意时,我就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到老家,坐在树下,闻着沁人心脾的槐花或槐树的香气,心情就会好上许多。考试前夜,心情紧张的我照旧坐在了这棵槐树下。夜,很静,静得能听到我的心跳声。我脑海里一片空白,感觉往日学习的知识突然间消失了,泪,不禁滑过脸庞。10
一只温热的手放在我的肩头,是爸爸。他盘腿在我旁边坐下,和我一起仰望夜空,听着风吹树叶的哗哗声。好久,爸爸打破了沉默:“这几次测验,你考得都不错,证明我儿子是很棒的,这个小小的期末考试,你就把它当成一棵大白菜,噌一下就拔下来了。”我忍不住笑了,心情也跟着好了很多。学习,练习……一遍又一遍,爸爸的鼓励带我逐渐走向成功。 如今,学习成为重中之重。繁重的作业,紧张的节奏,急促的步伐,让我倍感疲惫。我把所有的怨气都撒向了爸爸,爸爸却以他那宽大的胸怀包容了我的一切。一有时间,爸爸就拉着我来到这棵槐树下,听着爸爸轻柔的安慰,闻着槐树独有的香气,我的身心都放松了下来,把一切的不快和怨气都抛到了九霄云外。我扬起了快乐的风帆,继续前行。鼓励,开导……一天又一天,爸爸的鼓励带我逐渐走向成功。 又一个夏夜,我靠在这棵槐树的树干上,听着风吹树叶的沙沙声,这棵老槐树好像也在鼓励我,不要放弃,要坚持。我知道,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会再消沉,因为我的身边一直有亲人对我的鼓励,当然还有这棵老槐树。【总评】这篇文章从选材上看,选取了亲人在“我”消沉的时候给“我”鼓励,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在结构上,本文首尾呼应,照应标题,使文章结构很紧密。在语言的运用上,语言很朴实,很好地描写了作者的心路历程,平凡中见真情。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