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 > 历年真题 > 高考地理历年真题汇编(2018年-2022年)专题23 城市中心理论与城镇化解析版

高考地理历年真题汇编(2018年-2022年)专题23 城市中心理论与城镇化解析版

docx 2023-07-06 23:20:01 25页
剩余23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高考地理历年真题汇编(2018年-2022年)专题23城市中心理论与城镇化一、单选题(2022·广东)交通是城市间要素流动的重要载体,不同的交通流模式能够反映出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状况。有学者基于G省2019年9月的日平均车流量数据信息,提出了该省高速公路交通流三种模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这三种模式中,对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起促进作用(  )A.最大的是甲模式B.最大的是乙模式C.最大的是丙模式D.三种模式一样大2.从丙模式判断,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存在(  )A.职能一致性B.区域均衡性C.空间封闭性D.等级差异性(2022·广东)下图反映国内某城市群15个城市1990-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及排序的变动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由图可判断,该城市群呈现(  )A.单核模式发展B.双核模式发展C.多核模式发展D.金字塔式发展4.影响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①人口规模②产业发展③建城历史④生态环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022·全国乙卷)n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2010-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万人2010-2020年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变化/万人上海30.3-30.25215.42北京59.7-72.8300.9广州39.7129.12468.46深圳34.0116.88596.735.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6.与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A.相似的空间形态B.趋同的主导产业C.一致的功能定位D.相近的等级规模7.根据四城市人口变化特点,城市规划应该引导()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2021·福建)下图中,卫星城和新城的建设目的是疏解伦敦主城区人口。早期卫星城以工业为主且工厂相对集中,人口3-6万,道路呈环形放射状。MK新城建于1971年,以服务业为主,道路量网格状。2014年起,MK新城依托周边地区资源,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即时提供各类数据,促进通信、教育、社区和商贸等发展。2020年,MK新城人口约27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MK新城规划的人口数量远高于早期卫星城,主要原因是MK新城(  )A.建成时间较迟且功能分区明确B.离大学城较近且城市等级较高nC.位于两大城市中间且交通便捷D.地租较低且人口数量增长较快9.为了吸引产业和人口迁入,便于生产生活,MK新城在规划时采取的城市布局模式是下图中的(  )A.B.C.D.10.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可使MK新城(  )A.城市职能转变B.工业集聚增强C.城际联系加强D.逆城市化加快11.(2021·浙江)经过20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某企业已发展成为全球知名数字企业,并催生大量相关数字企业,推动数字产业发展成为城市新兴的支柱产业。图1为该企业在城市扩散示意图。图2为该企业发展概况。完成下列小题。(1)影响该企业在城市扩散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土地B.河流C.集聚D.市场(2)该城市数字产业发展会(  )A.缓解城市拥挤的压力B.改善新城区生态环境C.降低老城区人口密度D.提升城市的服务等级12.(2020·海南)下图所示地区城镇化进程是我国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等,逐渐融入城镇生活。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新的发展理念,着力推动8000余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  )A.多极化发展,不同等级城市同步扩张nB.一极多核,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多C.多核心发展,高等级城市迅速扩张D.多极多核,城镇分散发展(2)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该地区城镇能够吸纳较多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原因是(  )A.城镇建设更加有序B.地域文化特色更浓厚C.对外开放程度更高D.农业机械化水平更高(3)新时代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的主要措施有(  )①加强基本农田建设②提高教育经费比重,扩大城镇教育规模③城乡统筹,加强就业培训④提高城市落户门槛,加强户籍管理⑤大力发展中小城镇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③④⑤13.(2020·新高考I)同城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城市紧密联系、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现象。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的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是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下图示意安徽省2011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前的中心城市间公路客流状况。滁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南京,次位客运流向为合肥,两个方向的客流量相差很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城市组合中,最适宜推进同城化的是(  )A.安庆—池州B.合肥—巢湖C.亳州—阜阳D.芜湖—铜陵(2)合肥虽为滁州的次位客运流向,但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相差很小,其主要原因是(  )A.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B.滁州与南京距离更近C.滁州与合肥行政联系密切D.合肥与南京均为省会城市14.(2019·江苏)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A.10~15千米B.15~20千米C.20~25千米D.25~30千米(2)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①地下水位上升②地表气温升高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地表径流增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n15.(2019·江苏)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2)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能源结构B.人口密度C.资源条件D.出行方式16.(2018·北京)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城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图7,回答小题。图7某大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差异示意图(1)该城市(  )A.Ⅰ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B.Ⅱ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2)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A.建设民俗博物馆B.划定耕地保护区C.增加种植业投入D.扩大卫星城规模17.(2018·全国Ⅰ卷)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小题。图3(1)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A.车流量大B.平均坡度大C.雾霾天多D.两侧村庄多(2)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汽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6:00出发,左侧靠窗B.8:00出发,右侧靠窗nC.10:00出发,左侧靠窗D.12:00出发,右侧靠窗(3)避暑是此次小明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二、综合题18.(2020·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皖江城市带在长江经济带位置示意图。材料二: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区域内长江水道、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综合交通体系比较完善。它既是长三角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材料三:东部地区加快产业转型与升级,特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将大大减少。皖江城市带是国家扩大内需、解决就业的重要载体。(1)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出的三大航运中心是  、  、  。(2)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发展有哪些优势?(3)分析皖江城市带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有利条件。19.(2019·浙江会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若从人体感知温度的舒适度考虑,横断山区、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交会地带符合人类“宜居”要求。这里海拔1200~2300米,气候宜人,动植物资源丰富,环境优良。近年来,随着“康养”概念的兴起,这个宜居地带逐渐成为外地人所关注的健康、养生和养老胜地。材料二:下图为“宜居”地带位置略图。(1)从气温角度看,图中“宜居”地带冬季  ,夏季  。(2)“宜居”地带内的丽江市从中心地等级和服务范围上看分别  (填“高于“或”低于“)和  (填“大于”或“小于”)省会昆明,但其因古城、老街和纳西文化等造就的高原水乡风情,每年吸引大量的外地人口来此旅游和度假。(3)图中“宜居”地带位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该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其中云、贵、川等省河流蕴藏着丰富的  资源,通过  (填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建设和实施,将其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4)从气候和地形角度,简析“宜居”地带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20.(2018·浙江选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略图。材料二:下表为1975~2014年鄱阳湖水域面积变化(单位:km²)。n年份197519851995200220072014水域面积395038403840405041894492(1)图中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甲是  ,该主体工程工程的资源输出地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  。(2)影响图中乙段高铁建设的主导因素是  ,制约因素是  。(3)南昌作为所在省的中心地,其服务范围  (填“大于”或“小于”)省内其他城市,便利的交通有利于  和  的集散,促进南昌成为区域商业中心。(4)说出21世纪以来鄱阳湖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并简述这种变化对湿地生态功能的有利影响。21.(2018·江苏)[城乡规划]图23为“某城市总体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类型及其特点是  。(2)该城市商业用地布局的特点有  。这种布局易造成的城市问题及原因是  。(3)该城市在规划对外交通布局时主要考虑的原则有  。22.(2018·江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材料二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图20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材料三表2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2016年GDP及产业结构统计表”,图21为“2000年、2010年和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1)根据成渝地区的区位特点,列出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  。(2)目前成渝地区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已具备的基础是  ;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n(3)根据成渝地区城市发展现状及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三、图文分析题23.(2022·广东)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Z村位于岭南某城市边缘,国道穿村而过,附近有高速公路出入口。2018年全村土地面积1605.2hm2,其中农林用地占85.36%;户籍人口3430人,常住人口2114人,外出务工人口占38.37%,村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高。该村经济以种植与养殖为主,仅有一家自办企业,服务业几乎空白;另有三家外来重工业企业和一个度假村,企业原料与市场“两头在外”。与2008年相比,2018年该村的农林用地显著减少,建设用地增加明显。下图反映2018年该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构成。(1)推测2008-2018年该村农林用地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2)分析该村村民外出务工收入占比高的原因。(3)从该村与外来企业合作的角度,提出增加村民收入的具体措施。24.(2019·全国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德国鲁尔区曾是以煤炭、钢铁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经过综合整治,经济由衰落走向繁荣,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目前,该区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老龄人口比重高居德国之首。该区医疗保健业发达,拥有100多家医院、近万名医生及数以千计的保健站、药店等。波鸿市人口近40万,是重要的生物制药基地,多所大学的医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09年,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落户波鸿市,并新建保健园。图1示意鲁尔区的城市建成区和波鸿市的位置,图2示意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和保健园在波鸿市的位置。(1)概括鲁尔区城市的等级规模和空间分布特征。(2)分析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发达的原因。n(3)说明在波鸿市建设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的优势条件。(4)指出波鸿市保健园选址的合理性。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B2.D【知识点】城市等级划分;中心地理论【解析】【点评】城市间的交通1、城市作为一个有机体,交通系统则是其循环系统。2、交通是城市形成、发展的重要条件,交通运输方式配备的完善程度与城市的规模、经济、政治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3、交通对城市规模影响很大,它既是发展的因素也是制约的因素,特别是城市对外交通联系的方便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城市人口的规模。4、城市交通对城市布局有重要影响,城市的交通走廊一般也是城市空间布局发展的走廊。1.由图可知,图中信息显示,甲模式主要交通流在一般城市之间,区域中心城市与一般城市之间为一般交通流;乙模式主要交通流在一般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之间,一般城市间为一般交通流;丙模式主要交通流在区域中心城市之间,一般城市间为一般交通流。只有乙模式能够促进一般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加强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的要素集聚,B正确,故答案为:B。2.根据上题的分析,丙模式主要交通流在区域中心城市间,且呈单向性;一般城市间为一般交通流。反映了高级城市间交通联系紧密且具有单向性的特点,低级城市之间交通联系较少,故体现了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存在差异性,不能体现区域中心城市间的职能一致性、区域均衡性和空间封闭性。D正确,故答案为:D。【答案】3.B4.A【知识点】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空间结构模型;城市等级划分【解析】【点评】长江三角洲的城市等级体系n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现已形成了包括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等各具特色、多层次的城市体系。3.由图可知,图中信息显示,1、2两个城市2018年规模都较大,两个城市规模相差不大,着两个城市的规模远远超过其他13个城市,其他13个城市规模都较小,因此可以推断该城市群呈现双核模式发展。B正确,故答案为:B。4.根据上题的分析,目前(2018年)该城市群中有规模较大的城市,其他城市规模均较小,从1990年—2018年1、2两个城市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较快,其他13城市建设规模增长较慢。说明该城市群的发展处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时期,促进城市化发展的因素是人口规模增大、非农产业的发展,而建城历史是城市的起源因素,并非发展因素,生态环境是城市化后期(城市化成熟阶段)的影响因素,A正确,故答案为:A。【答案】5.A6.D7.B【知识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城市等级划分;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解析】【点评】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在合理布置功能区时要考虑很多因素,在合理协调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如下图)。n(1)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便利的交通。(2)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居住区的污染,基本原则如下:第一,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内居民区。第二,用地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市边缘和近郊区。第三,严重污染或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工业要远离城市,并考虑盛行风向和水源地。在盛行风下风向或者垂直方向上,远离水源地并布局在河流的下游。(3)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5.根据表中的信息可知,上海、北京在2010—2020年间中心城区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增加,说明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在下降;广州、深圳在2010—2020年间中心城区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也增加,但中心城区人口增加的数量少于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增加数量,说明广州、深圳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也在下降;比较四个城市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四个城市近10年来总人口均在增加。A正确,故答案为:A。6.据上题的分析可知,四个城市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但城市人口总量增加。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是我国的一线城市,是我国的超级特大城市。根据城市中心地理论,超级特大城市城市等级较高,城市规模较大。但超级特大城市不一定有相似的空间形态、趋同的主导产业和一致的功能定位。D正确,故答案为:D。7.据上题大分析可知,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中心城市以外地区人口比重上升,总人口规模在增大。因此城市规划应该引导人口在这些城区以外地区集聚。B正确,故答案为:B。【答案】8.C9.D10.Cn【知识点】城市等级划分【解析】【点评】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在合理布置功能区时要考虑很多因素,在合理协调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如下图)。(1)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便利的交通。(2)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居住区的污染,基本原则如下:第一,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内居民区。第二,用地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市边缘和近郊区。第三,严重污染或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工业要远离城市,并考虑盛行风向和水源地。在盛行风下风向或者垂直方向上,远离水源地并布局在河流的下游。(3)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8.A.影响城市人口数量多少与城市建成时间早晚没有关系,A错误;B.由图可知,MK新城与早期卫星城相比距离剑桥大学城和牛津大学城较远,城市等级是城市发展的结果,并非人口数量多的原因,B错误;C.由图可知,MK新城介于伦敦和伯明翰中间位置,MK新城有连接伦敦—伯明翰、剑桥大学城—牛津大学城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捷,是MK新城规划的人口数量远高于早期卫星城的主要原因,C正确;D.地租高低不是影响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答案为:C。9.根据材料,MK新城以服务业(服务业一般规模较小,且不适宜集中,适合分散布局)为主,道路呈网格状,其建设主要疏解伦敦主城区人口,且MK新城有铁路、高速公路与大学城、伦敦、伯明翰相通,因此可以推测MK新城的就业点应该相对比较分散,有利于人口生产生活。选项D的就业点分散设置符合MK新城的规划。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n10.根根据材料,“智慧城市”就是即时提供各类数据,促进通信、教育、社区和商贸等发展。通过信息化的发展,可以推动MK新城与周边区域之间的联系,形成城市群,有利于MK新城担负伦敦的某些(服务业方面)职能。“智慧城市”的建设并不是改变城市职能,MK新城以服务业为主,“智慧城市”建设不会使工业集聚,MK新城人口在2020年人口仅有27万,城市化发展,还没有处于逆城市化阶段。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1.【答案】(1)A(2)D【知识点】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解析】【分析】(1)随着业务的拓展,企业需要更大的土地,自然会选择土地富裕、地价较低的地区。老城区土地紧张、地价昂贵。迫使企业向土地资源更富裕、地价更低的新城区扩散。A符合题意。(2)A.数字产业并不能缓解城市拥挤的压力,A不符合题意;B.产业发展都会占用土地、消耗资源,一定程度上破坏原有生态环境,B符合题意;C.城市数字产业发展不会降低老城区人口密度。C不符合题意;D.该企业已发展成为全球知名数字企业,并催生大量相关数字企业,推动数字产业发展成为城市新兴的支柱产业,这就会提升城市在数字领域的服务等级。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A;(2)D【点评】城市功能区的影响因素12.【答案】(1)B(2)A(3)C【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世界城镇化进程【解析】n【分析】(1)读图可知,该区域人口大于1000万的城市始终只有一个(注意图例信息的获取),符合“一极”;而500-1000万的大城市在2015年出现了两个,符合“多核”,其他中小城市明显增多,所以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一极多核,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多,B正确,AD错;相比而言,中小城市扩张速度更为明显,“高等级城市迅速扩张”描述不当,C错。故答案为:B。(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珠三角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一极多核”,所以大、中小城市数量分布合理,城镇建设更加有序,而珠三角地区城市发展中,广州、深圳规模过大,不符合中心地理论,所以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该地区城镇能够吸纳较多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原因是城镇建设更加有序,A正确;与地域文化特色关系不大,B错;珠三角地区对外开发程度也高,C错;该地区河网密布,耕地破碎,农业机械化水平并不是很高,D错。故答案为:A。(3)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属于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并不能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①错;提高教育经费比重,扩大城镇教育规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进城农民子女就学问题;城乡统筹,加强就业培训可以提高进城农民的就业技能,有利于促进进城农民就业;大力发展中小城镇可以为更多农民进城发展提供发展空间,②③⑤正确;提高城市落户门槛,加强户籍管理不利于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④错。故答案为:C。【点评】人口迁移中经济原因是主要的,如为摆脱贫困和失业,改善生活,或为发财致富,谋求事业成功等。此外,政治、宗教、文化及战争和灾荒也可能导致迁移。人口迁移的直接后果表现在对迁出、迁入地区人口数量、性别和年龄构成的不同影响。一般移民中男性多于女性,年轻人多于儿童和老人。从间接的经济和社会后果看,迁出地人口压力减轻,可能得到移民汇款收入,但劳动力减少,特别是具有熟练技能与高文化水平的劳动力迁出,使迁出地的抚养、教育费用受到很大损失。对迁入地区,由于人口和劳力增加,经济上有利,但也可能带来民族矛盾或其他社会问题。13.【答案】(1)B(2)C【知识点】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解析】n【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是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公路客流量大,反映城市间联系紧密,有利于推进同城化。选项中城市组合相比而言,合肥与巢湖之间空间位置相对较近,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两城相互之间均为首位客运流向,城市联系最为紧密,最适宜推进同城化,B正确;池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安庆,但安庆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合肥,次位客运流向为池州,A错;亳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阜阳,但阜阳的首位客运流向为淮南,C错;芜湖的首位客运流向为铜陵,但铜陵的首位客运流向为池州,D错。故答案为:B。(2)滁州与合肥同属安徽省,两者的行政联系更为密切,而南京属江苏省,所以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客流量相差很小,C正确;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以及滁州距离南京距离更近,更有利于城市之间人口的流动,不能解释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客流量相差小这一现象,AB错;同理,合肥和南京均为省会城市,也不能解释为何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客流量相差很小,D错。故答案为:C。【点评】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一般以1个以上特大城市为核心,由3个以上大城市为构成单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城市群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特大城市和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14.【答案】(1)B(2)C【知识点】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解析】【分析】(1)比较图中1989年到2015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大小,实际上就是比较距离市中心不同距离上的1989年曲线与2015年曲线之间的差值。比较后找出最大值即可。具体比较如图,因此最大值在15—20千米。B符合题意。(2)不透水面的增加,使地表水的下渗量减少,地下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不透水面增多,会减少地下水的蒸发,空气中的湿度降低,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地面辐射增强,地表气温会升高,城市不透水面增加,破坏原有生态环境,是生物多样性减少。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B;(2)C【点评】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过程表现为人口的转变、空间地域利用方式的转变和产业构成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和转变完成后,对地理环境带来的深刻影响,具体可从三方面分析。(1)景观变化的影响①不利影响n②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使城市景观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形成最佳人居环境。(2)产业结构转变带来的影响(3)空间地域利用方式带来的影响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郊区农业用地将转化为城镇用地,将增加城镇用地和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并带来郊区农民就业方式的转化。15.【答案】(1)C(2)A【知识点】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解析】【分析】(1)A.若自驾车去户外活动,则户外活动减少,可以减少PM2.5污染的排放,污染物的沉降是受大气运动影响,而并非污染物少,才有利于沉降。A不符合题意;B.降水增加,有利于减少大气中的PM2.5的浓度,有利于空气净化,但降水不具有日周期性的变化。B不符合题意;C.随着太阳的升起,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增多,城市由于地面硬化,多水泥路或柏油路,10时后,地面气温升高,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城市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郊区气温相对较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城市与郊区的热力环流增强,有利于城市中PM2.5的扩散。C符合题意;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产生的PM2.5减少,污染物的沉降是受大气运动影响,而并非污染物少,才有利于沉降。D不符合题意。(2)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说明华东地区排放的SO2较少,与华东地区的农业消费有关,华东地区主要消耗的能源是天然气、核电、水电等,产生的SO2较少,而东北多重工业主要消耗煤炭,产生的SO2较多;人口密度、资源条件和出行方式不是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的原因。A符合题意。n故答案为:(1)C;(2)A【点评】太阳辐射在地表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地面均匀受热时等压面平行地面。当地面某地受热较多时,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其高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另一地受热较少时,冷却下沉在高空形成低压,在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出现弯曲;在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并造成空气水平运动(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上升气流的地方,由于空气上升,气温下降,易形成阴雨天气;空气下沉的地方,气温升高,不易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气。在局部地区存在热力差异就可能形成热力环流。常见的热力环流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等。16.【答案】(1)A(2)D【知识点】城市地域结构及服务功能;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解析】【分析】(1)距离城中心距离越近,地租越高,用地越集约,建筑物越高大密集,故Ⅰ区域建筑物高大密集,商业最密集,热岛效应也最明显;Ⅱ区域位于市中心附近不适合建垃圾填埋场。故选A。(2)由材料可知,甲地为郊区可以作为城市发展的后备土地,为缓解城市压力可以建设卫星城;民俗博物馆应该建在市中心附近;划定耕地保护区和增加种植业投入都不利于城市周边发展。故选D。故答案为:(1)A(2)D【点评】(1)本题以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为载体,考查城市功能分区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识记、调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2)本题以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为载体,考查城市发展及城市化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判读、调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技巧点拨】主要考查了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及原因,学生除调用图文信息和城市空间结构等相关知识作答以外,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因此,地理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基础地理学科的视角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开展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观测等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地理学习的体验。17.【答案】(1)B(2)B(3)A【知识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大气、天气、气候变化规律;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解析】n【分析】(1)乙和丁路段速度较低的设定不是季节性和分时段的,车流量大解释不通,夏季气温高,对流旺盛,雾气相对较少,且和分段关系不大,封闭线路的交通沿线的村庄对高速公路限速几乎没影响,极有可能是云贵高原的地形坡度对限速影响最大,所以选B。(2)由材料可知,7月份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小明由北向南后向西南行驶,故12点之前出发坐右侧也就是靠西不会被太阳光照到;12点之后出发两侧都有可能照射到。故选B。(3)由材料可知,影响温度的因素有好多,而毕节比重庆都为内陆城市,夏季所受大气环流差别不大;但毕节纬度低,气温应该高,但处于云贵高原腹地导致比处于四川盆地内部的重庆温度低。故选A。故答案为:(1)B(2)B(3)A【点评】(1)本题以小明同学7月份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为载体,考查高速公路限速的影响因素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判读、理解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做题关键点要抓区域以及区域特征对限速的影响。(2)本题以小明同学7月份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为载体,考查地球运动规律太阳周日视运动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识记、调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3)本题以小明同学7月份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为载体,考查影响气温的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判读、调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总结归纳】影响气温的因素,现归纳如下:①太阳高度(即纬度位置),纬度越低,温度越高;②白昼长短,白昼长短也会影响获得热量的多少;③地势高低和坡向(阴坡、阳坡),海拔越高,温度越低;④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⑤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会影响气温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关键信息获取信息材料信息①从材料重庆到贵州的高速公路,可以推断出地处云贵高原,地形崎岖;②从7月份出发,可以推断非节假日,气温高,对流旺盛;③从高速公路,可知高速公路为全程封闭的交通运输方式。地图信息从图例看出分子为速度,分母为路段,可以判断数值大小和限速的距离;城市和方向标可以告诉我们区域及行驶的方向。18.【答案】(1)上海;武汉;重庆(2)毗邻长三角;产业基础良好;交通条件优越;环境容量大n(3)承接产业的能力强;地价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开发空间广;便于接纳长三角产业转型回流的劳动力【知识点】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解析】【分析】(1)长江经济带中,上海要建成国际航运中心,上海是下游的航运中心,中游最大城市是武汉,是中游的航运中心,重庆是上游最大城市,是上游的航运中心。(2)据图分析,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和长三角经济带地理位置更加临近,区域内长江水道、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综合交通体系比较完善,水陆运输更便利;临近经济发达地区,受长三角辐射带动,经济发展快,产业基础比环鄱阳湖城市群好;资源丰富,环境容量大。(3)皖江城市带既是长三角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承接产业的能力强;地价水平相对长三角较低,土地面积广,城市开发空间广;长三角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将大大减少,将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外迁,皖江城市带便于接纳长三角产业转型回流的劳动力。皖江城市带是国家扩大内需、解决就业的重要载体,有政策支持。【点评】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成因措施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减少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城市、公共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水资源短缺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生态破坏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n固体垃圾污染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社会问题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19.【答案】(1)温暖;凉爽(2)低于;小于(3)西部地区;水能;西电东送(4)纬度较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山地垂直分异明显,生物种类多【知识点】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城市等级划分;区域发展的异同【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宜居”地带地处四川盆地西部山地和云贵高原上,冬季温暖,夏季凉爽,气温适宜人类居住。(2)丽江是中小城市,昆明是云南省的省会城市,丽江城市等级低于昆明,服务范围小于昆明。但由于丽江是古城、老街和纳西文化等造就的高原水乡风情,每年吸引大量的外地人口来此旅游和度假。(3)根据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可知,图中所示的地区属于西部地区,该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云贵高原地面崎岖,降水丰富,河流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但该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农业需求量较少,通过西电东送工程建设和实施,将该地潜在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点评】制约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包括:资源丰欠程度、经济发展程度、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等。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20.【答案】(1)西气东输;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2)社会经济;地形(3)大于;人流;商品(物资)n(4)原因:退田(耕)还湖。影响:提供蓄洪能力增强;提高维持生物多样性能力;增强净化不中污染物能力。【知识点】城市等级划分;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解析】【分析】解:(1)甲线为南北走向,且经过南昌,据此推测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该主体工程的资源输出地为新疆,属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2)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交通建设的主导因素,乙段高铁需穿越武夷山,地形是该段高铁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3)城市等级越高,其服务范围越广,南昌等级高于省内其他城市,因此其服务范围大于其他城市。市场和交通是开展商业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便利的交通有利于人口和物资的集散,从而促进南昌成为区域商业中心。(4)从表中数据可知,21世纪鄱阳湖面积有增大的趋势,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退耕还湖。湿地具有调蓄径流、维持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等功能,湿地面积增大促使其蓄洪能力增强、维持生物多样性能力提高、净化水中污染物能力增强。【点评】影响交通运输线选线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气候、土地等,是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经济展,尽量减少投资,维护地区稳定,巩固国防等,是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最重要因素。(3)科技因素:随着科技发展,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其服务范围越大,功能越齐全,彼此之间距离越远,城市等级越低,数量越多,其服务范围越小,功能越少,彼此之间距离越近,等级高的城市覆盖低冬季城市的服务范围,同等城市服务范围相互排斥。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存碳元素,减少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它因有如此众多而有益的功能而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物(水产品、禽畜产品、谷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芦苇、木材、药用植物)和旅游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21.【答案】(1)集中式;布局紧凑;节约用地;易造成交通拥堵。(2)城市中心;道路两侧;交通拥堵;道路功能复杂(3)合理布局交通设施;城市内外交通网络对接;尽量减少干扰【知识点】城市地域结构及服务功能;城镇的空间结构;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解析】n【分析】本题以城市规划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城市空间形态及其特点、商业用地布局的特点和引发的问题及其原因、城市对外交通布局所考虑的原则等,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读图可知,该城市各功能区由中心向四周不断拓展,商业中心位于城中心,属于集中式布局;其特点从布局的紧凑程度、土地利用程度和交通状况三个角度进行分析。(2)从图中看,商业用地主要布局在市中心、交通线路两侧。这种布局造成的城市问题,可以从交通角度作答,如交通拥堵;其原因,主要结合商业区布局在道路两侧对道路功能的影响分析。(3)城市在规划对外交通布局时考虑的原则主要结合对外交通线路的功能,从交通网络布局、对外连接程度以及对沿线地区的干扰程度三个角度作答。故答案为:(1)集中式布局紧凑;节约用地;易造成交通拥堵。(2)城市中心;道路两侧交通拥堵;道路功能复杂(3)合理布局交通设施;城市内外交通网络对接;尽量减少干扰【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类型及其特点,城市的功能分区、城市化的问题及原因,城市交通布局的原则。综合考查地理知识。注重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22.【答案】(1)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2)城市等级体系初步形成;形成了两大核心城市;城市数量众多;地区生产总值(GDP)较高;第一、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3)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市等级体系不够完善;城市间发展不均衡;城市间功能互补不够;互联互通亟待加强(4)提升重庆、成都的核心功能;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知识点】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乡区位因素;城市等级划分;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解析】【分析】(1)我国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主要结合成渝城市群的地理位置来判断,如该地区位于我国西部,是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区域;位于长江上游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区域;同时,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地区。(2)目前成渝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具备的基础主要结合图20来判断,据图可知该地区城市数量多,有两大核心城市(成都、重庆),等级差异明显,具有较好城市体系基础。与南京相比,重庆和成都经济发展的特点,主要结合表2,从地区生产总值和产业比重两个角度进行对比。(3)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问题,主要结合材料一关于城市群的叙述和图21,从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城市等级体系、空间发展差异、功能互补、互联互通等方面描述成渝城市群的不足之处。n(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可以结合第(3)问描述的问题,从核心城市、城市体系、功能互补、互联互通等角度着手分析。故答案为:(1)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2)城市等级体系初步形成;形成了两大核心城市;城市数量众多地区生产总值(GDP)较高;第一、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3)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市等级体系不够完善;城市间发展不均衡;城市间功能互补不够;互联互通亟待加强(4)提升重庆、成都的核心功能;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点评】本题以成渝城市群为载体,考查我国的主要开发策略、城市建设区位条件、城市经济特点对比、城市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23.【答案】(1)满足城镇发展的用地需求,部分农林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外来企业建设需要征用农林用地;村庄道路、住宅建设占用农林用地。(2)外来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少;外出务工人员多;靠近城市,交通便利,外出务工方便;与传统农业相比,外出务工收入水平相对较高。(3)发挥该村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农副产品;满足企业需求,提供民俗、餐饮、休闲等生活配套服务;发挥区位优势,配合企业发展物流、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挥企业技术和资金优势,加强村民技能培训,提高村民就业能力。【知识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解析】【分析】(1)2008-2018年该村农林用地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主要从城镇化发展方面进行分析。根据材料可知,该村原为一个以种植与养殖为主的村庄,外出务工人口占总人口的38.37%。据图可知,该村在2018年该村主要收入除了来自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外,还增加了经商、外来企业等收入,说明该村进入到城镇化的起步阶段,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占用了农林用地,交通应该是部分农业用地转化为建筑用地、工业发展,工业企业建设征用了农林用地等。(2)该村村民外出务工收入占比高的原因,主要从当地对人口的推力和附近城市对人口的引力进行分析,由于该村是以农牧为主的村庄,本村仅有一家自办企业,没有服务业,外来重工业只有三家,当地提供的就业机会少,当地以农牧业为主,收入少;国道穿村而过,附近有高速公路出入口,该村交通便利,且该村处于城市的边缘,距离城市近,外出务工收入比当地高,因此该村有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因此该村外出务工收入占比较高。(3)要增加村民收入,从该村与外来企业合作的角度需求措施n,需要从发挥当地优势,借助外来企业优势弥补当地的劣势,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据材料可知,该村有一个度假村,有丰富的农牧产品,可以发挥该村优势,为企业提供农副产品;满足企业需求,提供民俗、餐饮、休闲等生活配套服务;该村交通便利,靠近城市,借此可以发挥区位优势,配合企业发展物流、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该村经济落后,村民素质较低,可以借助外来企业的发挥企业技术和资金优势,加强村民技能培训,提高村民就业能力。【点评】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24.【答案】(1)(数量多,规模小)以中小城市为主;城市密集(建成区连片,城市间距离近)。(2)鲁尔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经济发达,医学研究水平高;曾经环境污染严重,健康问题多,对医疗保健需求高;老龄人口比重大,对医疗保健需求大。(3)有多所大学(高等院校),医学科研力量雄厚;有生物制药科学园,医药研制水平高;位置适中(,有利于医疗保健和医学研究、医药生产间的联系和相互促进)。(4)保健园靠近生物制药科学园和鲁尔大学,可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位于城市边缘,环境较优,安静。【知识点】城市等级划分;中心地理论【解析】【分析】(1)由图文信息可知,德国鲁尔区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波鸿市人口近40万,说明该地区城市数量多,规模小,以中小城市为主;由图可知,鲁尔区建成区连片,城市间距离近,说明城市密集。(2)由材料可知,该区老龄人口比重高居德国之首;医疗保健业发达,拥有100多家医院、近万名医生及数以千计的保健站、药店等。因此鲁尔区医疗保健也发达的原因是:鲁尔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经济发达,医学研究水平高;曾经环境污染严重,健康问题多,对医疗保健需求高;老龄人口比重大,对医疗保健需求大。n(3)由材料可知,波鸿市建设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的优势是,有多所大学(高等院校),医学科研力量雄厚;有生物制药科学园,医药研制水平高;位置适中,(有利于医疗保健和医学研究、医药生产间的联系和相互促进)。(4)由图可知,保健园靠近生物制药科学园和鲁尔大学,可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位于城市边缘,环境较优,安静。故答案为:(1)(数量多,规模小)以中小城市为主;城市密集(建成区连片,城市间距离近)。(2)鲁尔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经济发达,医学研究水平高;曾经环境污染严重,健康问题多,对医疗保健需求高;老龄人口比重大,对医疗保健需求大。(3)有多所大学(高等院校),医学科研力量雄厚;有生物制药科学园,医药研制水平高;位置适中,(有利于医疗保健和医学研究、医药生产间的联系和相互促进)。(4)保健园靠近生物制药科学园和鲁尔大学,可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位于城市边缘,环境较优,安静。【点评】城市中心地理论: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其服务范围越大,功能越齐全,彼此之间距离越远,城市等级越低,数量越多,其服务范围越小,功能越少,彼此之间距离越近,等级高的城市覆盖低冬季城市的服务范围,同等城市服务范围相互排斥。在现代的城市规划工作中,功能分区通常是在评定、选择城市用地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般城市有以下主要功能区:居住区、工业区、仓库区、对外交通区等;有些城市还有行政区、商业区、文教区、休养疗养区等。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并不意味着机械地、绝对地划分城市用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