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真题汇编(2018年-2022年)专题15 矿物、岩石及岩石圈(附解析)
pdf
2023-07-07 06:40:02
12页
高考地理历年真题汇编(2018年-2022年)专题15矿物、岩石及岩石圈一、单选题(2022·浙江)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A.①B.②C.③D.④2.图中甲处( )A.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构造B.受断层影响下陷形成谷地C.因岩浆活动地表出露喷出岩D.因外力作用地下埋藏变质岩(2021·山东)敦煌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开凿在大泉河西岸第四级阶地的砂砾岩崖壁上(下图)。崖壁最高达50m,洞窟主要分布在10~40m高度之间,一般为2~3层。由于洞窟开凿和长期自然作用的影响,洞窟所在崖体出现大量裂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洞窟开凿在大泉河西岸崖壁,能够( )A.降低开凿难度B.减弱风沙侵蚀C.减轻风化破坏D.方便生活取水4.与下层洞窟相比,对上层洞窟内壁画的破坏影响更大的因素是( )A.构造运动B.太阳辐射C.大气降水D.人类活动5.(2020·北京)以南岭为例,要求考生判别相关地理要素特征和差异,以此推知其他重要地理界线的突出作用。某同学参加化石保护性发掘的实践活动。下图为该同学手绘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图中最可能发掘出化石的是( )A.①B.②C.③D.④(2)图中( )A.断层形成晚于褶皱B.甲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而成C.山峰是由背斜形成D.乙处煤层因沉积作用厚度大6.(2020·天津)下图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形成图中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B.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2)导致图中所示景观岩层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 )A.垂直抬升B.水平拉张C.水平挤压D.岩浆喷发n7.(2020·江苏)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 )A.①B.②C.③D.④(2)图中断层( )A.形成后一直在活动B.比花岗岩形成时间晚C.导致现代河谷下切D.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8.(2019·浙江会考)西岳华山是岩浆侵入到地表以下冷凝后在断层基础上发育而成的。读华山斧劈石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1)斧劈石属于( )A.玄武岩B.花岗岩C.石灰岩D.大理岩(2)导致斧劈石破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B.风力作用C.流水作用D.生物作用9.(2019·江苏)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 )A.沉积物变化B.古气候变化C.古环境变化D.构造运动变化(2)该区域( )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10.(2019·北京)莫霍面深度不一,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据图可推断( )A.①地地壳厚度最薄B.②地金属矿产丰富C.③地地幔深度最浅D.④地地下水埋藏深11.(2018·浙江选考)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在晋陕间黄河峡谷某地段观察地质地貌景观。下图为黄河峡谷地貌景观。在峡谷西侧的公路边观察由黄土层、砂砾石层和砂页岩层构成的地层剖面。在峡谷东侧的峭壁上观察到砂页岩层中的褶皱构造。完成下列问题。(1)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为( )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②①④③D.③④②①(2)此地地层与构造的形成与黄河有关的是( )A.①B.②C.③D.④n12.(2019·浙江会考)下图表示三大类演示及岩浆相互转化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三大类岩石类型和岩浆,数字代表地质作用类型。完成下列小题。(1)从岩石成因上看,花岗岩属于()A.甲B.乙C.丙D.丁(2)2018年10月,金沙江白格地区连续降雨发生的山体滑坡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该地质作用属于()A.①B.②C.③D.④13.(2018·海南)图4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以下问题。(1)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B.岩层褶皱C.风沙侵蚀D.岩层断裂(2)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A.喷发物质差异B.冷凝环境差异C.外力侵蚀差异D.地壳运动差异14.(2018·江苏)图3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A.AB.BC.CD.D(2)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A.志留系B.石炭系C.二叠系D.第四系15.(2018·天津)读图文材料,回答小题。(1)依据如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A.年降水量的差异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C.植被覆盖率不同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2)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A.间歇性抬升B.持续性抬升C.间歇性沉降D.持续性沉降16.(2018·北京)图2为地的地质平面示意图,读图,图中(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n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B2.A【知识点】矿物与岩石;褶皱;断层;构造地貌的判读【解析】【点评】1、岩石类型:(1)岩浆岩:①侵入岩: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常见的岩石:花岗岩。②喷出岩: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常见的岩石:玄武岩。(2)沉积岩:裸露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成碎屑物质,再经风、流水等外力搬运、沉积,经过压紧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其典型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常见的岩石: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3)变质岩:原有岩石在地壳深处承受着高压,并受到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作用,岩石的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形成新的岩石。常见的岩石:石灰岩变质为大理岩、页岩变质为板岩、砂岩变石英岩、花岗岩变片麻岩。2、构造地貌的判读(1)分析判读地质构造。褶皱判断方法有二:一是通过岩层的弯曲形态进行判断;二是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2)判读地貌形态。一般和地质构造联系在一起,可直接读取。背斜正地形形成山岭,逆地形形成谷地,向斜相反。断层常形成块状山地、高地、裂谷、陡崖、谷地或低地。(3)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分析地质构造特征a.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b.若岩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岩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c.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该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说明地壳上升后一直遭受外力侵蚀。d.看是否有岩浆活动:若岩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岩层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岩层形成时代。1.化石主要存在于沉积岩中。读图可知,nA、①为沉积物,不是岩石,不可能找到化石,A错误;B、②是砂岩,属于沉积岩,可能找到化石,B正确;C、③为大理岩,由石灰岩变质形成,为变质岩,不会有化石,C错误;D、④是花岗岩,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为岩浆岩,不会有化石,D错误。故答案为:B。2.分析题图可知,A、甲处岩层受到挤压向下凹陷,形成了向斜构造,A正确;B、甲处南部有断层,甲位于断层上升区域,形成阶地,B错误;C、甲处地下岩石为外力作用形成的砾岩、砂岩、石灰岩,岩浆喷出地表形成岩浆岩,C错误;D、甲处受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变质岩是由变质作用形成,D错误。故答案为:A。【答案】3.B4.C【知识点】外力作用与地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解析】【点评】(1)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指地球和宇宙间、地壳表层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物质与能量转化的表现形式。风化作用是在大气条件下,岩石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作用。作用的营力有太阳辐射、水、气体和生物。按岩石风化的性质分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两种基本类型。在岩石风化过程中,这两类风化通常是同时进行,而且往往是互相影响、又互相促进的。(2)敦煌的气候特点:敦煌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明显的特点是气候干燥,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年平均降水量39.9毫米,蒸发量2486毫米,全年日照时数为3246.7小时。这里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多风,夏季酷暑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3.A.河流两岸均为阶地,开凿难度较大,A选项错误;B.该地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洞窟在大泉河西岸可以减少冬季风带来的风沙侵蚀,B选项正确;C.洞窟位于西北内陆,气候干燥风化作用强,河流两侧的风化作用无明显差别,C选项错误;D.大泉河两侧为阶地,不利于居民居住,更不利于取水,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4.A.构造运动主要影响地势的起伏,对于上层洞窟和下层洞窟影响相同,A选项错误;B.太阳辐射主要影响地表对于洞窟的影响较小,B选项错误;C.上层洞窟收到大气降水的影响较大,空气湿度相对较大,洞窟容易出现破坏现象,C选项正确;nD.上层洞窟海拔较高,人类活动较少,影响较小,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5.【答案】(1)C(2)A【知识点】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解析】【分析】(1)沉积岩中含有化石。结合图例可知,①和④是花岗岩,②是安山岩,三者都为岩浆岩,不可能发掘化石,A、B、D错。③是砂岩,为沉积岩,可能发掘化石,C正确。(2)结合图例可看出,乙处岩层出现弯曲为褶皱,褶皱的岩层都出现了断层,说明断层形成晚于褶皱,A正确。图中甲处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没有经过变质作用,B错。图中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C错。乙处煤层因断层作用厚度大,D错。故答案为:A。【点评】褶皱与断层的比较地质褶皱断层构造背斜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曲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判中心部分岩层较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从岩层的新老中心部分岩层较老,断新,两翼岩层较移关系上两翼岩层较新方老法图示常形成①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谷地或或陡崖,如东非大裂盆地谷。②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构造地貌庐山、泰山。③一侧侵蚀后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地貌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④沿断层线常发n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6.【答案】(1)D(2)A【知识点】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解析】【分析】(1)此图为广东丹霞山地貌。图中岩层层理结构明显,应该是沉积岩,AC错误。图中岩层多次出现坡度较大的陡崖,应该是垂直裂隙发育,岩石被侵蚀形成,该地区位于粤北山区,属于湿润地区,风力侵蚀较弱,以流水侵蚀为主,D正确,B错误。故答案为:D。(2)图中岩石为沉积岩,最初形成于低地,形成沉积岩后,受地球构造运动的影响,间歇性的垂直抬升作用使得本区的地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垂直抬升,A正确。水灵拉张会导致裂谷出现,水平挤压会导致岩层弯曲出现褶皱山脉,岩浆喷发形成火山地貌,此地貌景观不是裂谷、褶皱山、火山,BCD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丹霞地貌即以陆相为主(可能包含非陆相夹层)的红层(不限制红层年代)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目前该定义被大多数学者们接受,也可表述为“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丹霞地貌在我国广泛分布,四川的蜀南竹海和七洞沟属于幼年期丹霞,贵州赤水丹霞属于青年期丹霞,广东丹霞山属于壮年期丹霞,江西龙虎山则属于老年期丹霞,丹霞地貌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均有分布;最低海拔可以形成于东部的海岸带,最高海拔可以出现在4000m以上的青藏高原上。但相对集中分布在东南、西南和西北三个地区。除中国外,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中国分布最广。7.【答案】(1)A(2)D【知识点】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解析】【分析】(1)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其形成的基础是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读图可知,四处河谷中只有①河谷有可溶性的石灰岩,其他三处河谷的岩石都是不可溶蚀的,所以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①,故答案为:A。(2)读图分析,图中断层切断了石灰岩和页岩,没有再切断后来形成的岩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之后没有一直活动,A错误;断层没有切穿花岗岩,但是花岗岩侵入了断层,说明断层形成的时间比花岗岩早,B错误;现代河谷下切是由于断层形成之后该地区地壳整体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形成,C错误;侵蚀面覆盖在断层之上,断层没有切穿侵蚀面,说明断层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n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我国云贵高原、湖南南部郴州等地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8.【答案】(1)B(2)A【知识点】外力作用与地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解析】【分析】(1)由资料可知,华山的岩石是岩浆侵入地表以下冷凝在断层基础上发育而形成的,因此斧劈石属于侵入岩,其典型代表是花岗岩。而玄武岩属于喷出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B符合题意。(2)导致斧劈石破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化作用,裸露在地表的花岗岩由于风吹日晒。岩石产生裂隙,在反复的冻融的作用,是岩石破碎,形成斧劈石。属于风化作用对地貌的影响。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B;(2)A【点评】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在地下深处岩石受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岩石在地下深处都可以重熔再生形成新的岩浆;地质作用按能量的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常见的外力作用有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9.【答案】(1)D(2)C【知识点】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解析】【分析】(1)由图文资料可知,M上部的岩层是呈水平的,M下部的岩层是弯区的,因此M表示的地质意义和N处不同之处就在于弯区岩层是经过地壳运动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而上部岩层主要是是以外力作用为主,沉积作用下形成的。因此水平方向的岩层是没有经过挤压作用的;图中的信息无法判断古气候的变化和古环境的变化,通过岩层顺序只可以判断地壳运动的变化,而沉积物的变化也无法判断。D符合题意。(2)沉积岩地层在下方的岩层较老,位于上方的岩层年代较新。由图可知,乙岩层形成早于甲岩层,乙处岩层具有明显的北侵蚀的痕迹,而且上部的岩层是不连续的,因此可以推断,乙处的岩层形成之后经历长期的侵蚀过程,;M是水平岩层与弯区岩层的分界面,故甲在抬升之前经历了外力侵蚀,形成剥蚀面,因此不是持续接受沉积,丙处是地表的沟谷,而且此处不一定是背斜构造,有可能是地表的流水侵蚀形成的,也有可能是内力作用发生断裂形成的沟谷,无法判断其形成的原因。C符合题意。n故答案为:(1)D;(2)C【点评】(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物质越靠下,岩层越新,其物质越靠上,即越接近于地表。如图1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2)根据生物的进化规律判断:运用生物的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有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在所在的岩层。如图1中Ⅳ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距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年代越晚,距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年代越早;或者说距离海沟越近,其形成的的年代越早,距离海沟越远,其形成的年代越晚。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海岭或海沟。10.【答案】B【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图的选择与阅读;矿物与岩石;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解析】【分析】A、①地等深线较深,地壳厚度较厚,A不符合题意;B、②地莫霍面深度浅,地幔隆升,上覆地壳厚度较薄,地幔热流上涌,易形成壳幔物质相互作用,特别是有利于幔源物质的上涌,易形成富含矿元素的富集成矿等金属矿区,B符合题意;C、③地莫霍面等深线数值较大,而莫霍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此处莫霍面较深,地幔深度较深,C不符合题意;D、④地莫霍面深度较浅,地壳较薄,加之河流下切,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埋藏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可以用排除法来做。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莫霍面等深线越浅,说明地壳厚度越薄,地幔向上隆起,地幔热流上涌,易形成壳幔物质相互作用,特别是有利于幔源物质的上涌,易形成富含矿元素的富集成矿等金属矿区;越靠近河流的地区,地下水位越高。11.【答案】(1)D(2)B【知识点】内力作用与地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解析】【分析】(1)该地层中的黄土层、砂砾石层、砂页岩层等均是沉积作用形成的,因此越往下n沉积越早,岩层越老。故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是③②①。褶皱构造形成于砂页岩中,说明其形成时间晚于砂页岩,即④介于③和②之间。(2)黄土层是风力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和黄河无关,A错误。该段黄河为中游,河流流速较快,搬运能力强,因此易形成砾石堆积,而砂砾石层是砾石堆积所形成的,其形成和黄河有关,B正确。组成砂页岩的堆积物颗粒细小,不可能是黄河堆积的结果,C错误。褶皱是内力作用导致岩层发生弯曲的现象,和黄河无关,D错误。【点评】(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物质越靠下,岩层越新,其物质越靠上,即越接近于地表。如图1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2)根据生物的进化规律判断:运用生物的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有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在所在的岩层。如图1中Ⅳ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距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年代越晚,距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年代越早;或者说距离海沟越近,其形成的的年代越早,距离海沟越远,其形成的年代越晚。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海岭或海沟。12.【答案】(1)B(2)C【知识点】外力作用与地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解析】【分析】(1)花岗岩是侵入岩,属于岩浆岩。根据三大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可知,图中甲为岩浆,乙为岩浆岩,丙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B符合题意。(2)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图中①是变质岩转化为岩浆的过程是重熔再生作用,②是岩浆转化为岩浆岩的过程是岩浆冷凝作用,③是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④是沉积岩转变为变质岩的过程是变质作用。山体滑坡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属于搬运、沉积作用。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B;(2)C【点评】常见的沉积岩有: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岩浆岩有:花岗岩、玄武岩;常见的变质岩有: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岩浆上升冷凝作用形成岩浆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在地下深处,受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岩石经过重熔再生作用可以转化为新的岩浆。n13.【答案】(1)D(2)C【知识点】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解析】【分析】(1)通过读图可知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断层。D正确。(2)Y区处于断层的抬升区,主要受到外力的侵蚀作用使的最顶层的玄武岩厚度变薄。C正确。故答案为:(1)D(2)C【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通过读图并调用相关地理知识即可得出正确的解答。14.【答案】(1)A(2)A【知识点】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解析】【分析】(1)首先,确定甲乙一线的海拔变化,根据等高线的变化可知,由甲到乙,海拔先升高,再下降,排除C、D项。其次,判断地质构造,甲乙沿线地层变化为C—P—C,新老变化为老—新—老,即岩层中间新、两侧老,为向斜构造,岩层向下弯曲。故A项正确,B、C项错误。(2)岩层由地表向下的新老关系是不断变老,丙所在地层为D地层。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以发现D地层、S2地层、S1地层,即泥盆纪、志留系上段、志留系下段三个地层。故A项正确。故答案为:(1)A(2)A【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的地质构造、地形类型的判断,岩石年代的推测。属于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考查。15.【答案】(1)D(2)A【知识点】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解析】【分析】本题组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及综合应用。通过图例读出地貌岩石的差异,图示显示出河流阶地的特征和组成物的不同,推知河流阶地是地壳间歇性抬升形成的,根据地貌形态结合所学分析出图示地貌的形成过程是解答关键。(1)甲、乙、丙位于同一河谷地带,降水量、地质构造相同,植被覆盖率影响不到基本地貌,ABC错,图中显示,三地地貌形成的基岩不同,石灰岩、页岩、砂岩岩石坚硬程度不同,受侵蚀程度不同,页岩、砂岩属于沉积岩,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石灰岩易溶于水,形成喀斯特地貌。选D。(2)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的两个古河床沉积物显示乙地为河流阶地中的堆积阶地,沉积物高度不n同、形成时期不同,显示其形成不是连续性的,排除BD。结合图示,该地貌是由于地壳间歇性抬升,河床裸露接受沉积形成的。C错误,A正确。故答案为:(1)D(2)A【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岩石性质不同地表形态的差异,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16.【答案】C【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解析】【分析】结合材料可知甲处的物质为岩浆岩主要来源于地幔,A错误;花岗岩的侵入发生在断层之后堆积的沉积岩里,故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B错误;溶洞是外力作用的结果,D错误;高温高压的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故答案C。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以地质构造图为载体,考查地理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迁移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主要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内动力地质作用等主干知识,学生需要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变质作用等基础的地理概念,梳理断层发育、上覆岩层形成、岩浆侵入的顺序才能准确作答。因此,地理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到重要地理概念的建构过程之中,准确理解地理概念的内涵,并分析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落实地理学科主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