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真题汇编(2018年-2022年)专题06 太阳活动与地球圈层含解析
pptx
2023-07-07 12:50:02
3页
高考地理历年真题汇编(2018年-2022年)专题06太阳活动与地球圈层一、单选题(2021·天津)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图中四处地层由老到新的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②③①④D.①④③②2.与我国西南地区同类岩层发育的岩溶地貌相比,甲地的地表岩溶地貌发育程度较低,其原因在于甲地()A.水热条件较差B.岩石的可溶性低C.地表植被茂密D.地质构造较复杂(2021·浙江)下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图,图中断层附近有一条溪流。断层东侧相对上升﹐西侧相对下降。完成下列小题。3.该溪流()A.流向为自南向北B.侵蚀地表,形成断层C.晚于白垩纪形成D.西岸平坦,东岸陡峭甲、乙两地之间地层剖面示意图最有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5.(2020·北京)下图为我国某地立秋至处暑期间天气晴好条件下辐射量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代表太阳辐射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该地最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B.河西走廊C.松嫩平原D.钓鱼岛6.(2019·海南)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该钻井()A.未穿透地壳B.深达莫霍面C.已穿透岩石圈D.即将穿透地幔(2)该钻井深达8500多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A.侵入岩B.喷出岩C.变质岩D.沉积岩7.(2021·天津)天津蓟州北部ft区四幅景观照片中,能记录地球沧海桑田变化的是()A.B.C.D.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D2.A【知识点】化石与地层;喀斯特地貌【解析】【点评】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海底岩石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则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1.图中地层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因而为沉积岩层。由图例可知,①为石灰岩层,②为黄土层,③为砂岩层,④为页岩层。①处由于断层作用岩体上升,使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其两侧由于地势较低不断接受沉积,石灰岩层均位于最下层,是最老的岩层,在石灰岩层上依次沉积了④③②,②位置最靠上,是最n新岩层,四处地层由老到新的时间顺序是①④③②。故答案为:D2.地表岩溶地貌是石灰岩受地表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可溶于水,水流沿石灰岩表面流动,溶蚀和侵蚀出许多溶沟,溶沟间为石芽。甲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比我国西南地区温度低反应慢,降水少水流弱,水热条件较差,溶蚀和侵蚀弱,地表岩溶地貌发育程度较低。故答案为:A【答案】3.C4.B【知识点】等值线图;化石与地层;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1)地球的演化历程:(2)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3.A.该地形图等高线数值自北向南递减,河流流向自北向南,A选项错误。B.河流只会侵蚀地表,而断层的形成与内力作用有关,B选项错误。C.河流的产生与断层有关,读图,白垩纪岩层有明显断层,说明白垩纪岩层形成早于断层,也早于溪流,即溪流形成晚于白垩纪,C选项正确。D.河流东西岸等高线疏密程度接近,两岸地势接近,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4.A.①图所示岩层没有褶曲,不表示向斜与背斜构造,A选项错误。B.读图,断层西侧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断层东侧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向斜与背斜均经过三个岩层。B项、C项,②、③所示断层西侧褶曲向下凹,为向斜;东侧褶曲向上凸,为背斜。②图所示向斜经过三个岩层,③图所示向斜经过四个岩层,B选项正确,C.B项、C项,②、③所示断层西侧褶曲向下凹,为向斜;东侧褶曲向上凸,为背斜。②图所示向斜经过三个岩层,③图所示向斜经过四个岩层,C选项错误。D.④图所示断层西侧褶曲向上凸,为背斜;东侧褶曲向下凹,为向斜,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5.【答案】(1)C(2)B【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解析】【分析】(1)立秋至处暑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昼长夜短,早于当地时间6点日出,晚于当地时间18点日落。在日出前和日落后,太阳辐射量应为0,而不是大于0或小于0,随着日出,太阳辐射逐渐增大,到正午时刻达到最大,之后太阳辐射减小,读图可知,①②③④曲线中,只有曲线③满足该条件,故答案为:C。(2)太阳辐射应在当地12点前后达到最大值,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③表示太阳辐射的变化曲线,该曲线达到最大值时,北京时间约在13~14点,所以当地的经度大约位于90°E~105°E,ACD错(注意珠江三角洲的经度大约位于110°E~120°E之间),B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6.【答案】(1)A(2)D【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解析】【分析】(1)地球的内部结构分层中,莫霍面以上为地壳,莫霍面往下到古登堡面之间为地幔,古登n堡面以下为地核。大陆上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钻井深8588米”,可见未穿透地壳,也未达莫霍面,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钻井既然未穿透地壳,当然更不会穿透岩石圈,也不会即将穿透地幔。A符合题意。(2)油气资源多储藏在沉积岩中,油气钻井深达8500米,说明当地拥有深厚的沉积岩地层,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A;(2)D【点评】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距离地表2900千米)。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它是一个连续圈层,大陆部分较厚平均厚度33千,大洋部分较薄,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生物圈广泛分布在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生物圈是地球个各圈层中最活跃的因素。7.【答案】B【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解析】【分析】地球的沧海桑田变化是指海陆的变迁,中上元古界地层有明显的层理结构为沉积岩地层,推知当时为海洋环境,经过地壳的运动形成我们现在可见的陆地景观,B符合题意;A只是水域的形成环境,C人造的陆地景观,D次生林是陆地上植被的变化,都不能反映地球海陆的变迁,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地壳运动过程的分析根据岩层性质根据岩层,尤其是沉积岩组成物质的颗粒大小、组成成分和颜色等,可以推断沉积时的环境特征。例如,根据石灰岩岩层可推知当时为海洋环境;根据红色页岩岩层可推知为湿热气候;根据含煤岩层可推知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根据岩层厚度岩层厚度大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内,地壳下降快、时间长,或者是沉积物来源丰富;岩层厚度小,说明地壳下降慢、时间短,或者是沉积物来源少。根据岩层相互关系①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②若岩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岩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强烈褶皱所致。③若岩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缺失岩层所代表的时代,发生地壳隆起,使当地的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完全剥蚀;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④若上下两层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岩层遭受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新的岩层,说明在此之后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则是由于地壳上升后一直在遭受外力侵蚀。内外力地表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