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专题5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考点16聚焦遗传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doc
2023-08-19 17:36:02
18页
考点16 聚焦遗传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br />依纲联想 <br /> <br /> <br />1.性状显隐性的判断 <br />方法一:根据子代性状判断:①不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该性状为显性性状→具有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②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性状→该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 <br />方法二: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①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分离比为9的两性状都为显性性状。 <br />方法三:遗传系谱图中显隐性的判断:①双亲正常→子代患病→隐性遗传病;②双亲患病→子代正常→显性遗传病。 <br />方法四:依调查结果判断:若人群中发病率高,且具有代代相传现象,通常是显性遗传;若人群中发病率较低,且具有隔代遗传现象,通常为隐性遗传。 <br />2.纯合子、杂合子判断 <br />(1)自交法(对植物最简便) <br />待测个体 <br />↓⊗ <br />结果分析 <br />(2)测交法(更适于动物) <br />待测个体×隐性纯合子 <br />↓ <br /> <br />结果分析 <br />(3)花粉鉴别法 <br /> <br />(4)用花粉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并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的植株为纯合子,根据植株性状进行确定。 <br />3.基因位置的判断 <br />(1)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与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判断 <br />①杂交实验法 <br />Ⅰ.未知显隐性:选用纯合亲本,采用正交和反交方法,看正反交结果是否相同。a.若结果相同,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若结果不同,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r />Ⅱ.已知显隐性:显性雄性个体与隐性雌性个体杂交,若后代雌性全为显性个体,雄性全为隐性个体,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后代雌雄个体中显隐性出现的概率相同(或显隐性的概率与性别无关),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r />②调查实验法 <br />调查统计具有某性状的雌雄个体数量,若雌雄个体数量基本相同,基因最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若雌性个体数量明显多于雄性个体数量,则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且该基因为显性基因;若雄性个体数量明显多于雌性个体数量,则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且该基因为隐性基因。若只有雄性,则基因位于Y上。 <br />(2)基因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同源区段还是非同源区段的判断 <br />①若有显性纯合雄性个体:显性纯合雄性个体×隐性雌性个体→a.后代雄性均为隐性个体,雌性均为显性个体,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b.后代雌雄均为显性个体,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同源区段。 <br />②若是群体中无法直接获得显性纯合雄性个体:多对显性雄性个体×隐性雌性个体→a.若后代出现显性雄性个体,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同源区段;b.若所有杂交组合后代雌性个体均为显性个体,雄性个体均为隐性个体,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 <br />(3)判断两对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r />①确定方法:选具有两对相对性状且纯合的雌雄个体杂交得F1,再将F1 <br /> <br />中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F2,统计F2中性状的分离比。 <br />②结果与结论:若子代中出现9∶3∶3∶1(或9∶3∶3∶1的变式)的性状分离比,则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子代中没有出现9∶3∶3∶1(或9∶3∶3∶1的变式)的性状分离比,则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r />4.根据性状判断性别 <br />选择同型性染色体(XX或ZZ)隐性个体与异型性染色体(XY或ZW)显性个体杂交,具体分析如下: <br /> <br /> <br />1.(规律验证)(2013·大纲全国,34)已知玉米子粒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B)对糯(b)为显性,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请选用适宜的纯合亲本进行一个杂交实验来验证:①子粒的黄色与白色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②子粒的非糯与糯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③以上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要求:写出遗传图解,并加以说明。 <br />答案 亲本 (纯合白非糯)aaBB×AAbb(纯合黄糯) <br /> 亲本或为:(纯合黄非糯)AABB×aabb(纯合白糯) <br /> ↓ <br /> F1 AaBb(杂合黄非糯) <br /> ↓⊗ <br /> F2 <br />F2子粒中:①若黄粒(A__)∶白粒(a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