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题生物学技术及生产生活应用
docx
2023-08-19 18:36:01
10页
生物学技术及生产生活应用 <br /> <br />生物繁殖技术——植物克隆、动物克隆; <br />生物育种——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 <br />生产细胞产物——单克隆抗体、工程菌生产相应蛋白、生物反应器; <br />分子生物学技术——层析法、离心、电泳;PCR; <br />微生物——纯化培养、接种方法、无菌技术、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传统发酵技术; <br />与疾病有关的——基因诊断、基因治疗、治疗型克隆、基因沉默。 <br />1.下列有关现代生物科技相关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r />A.植物体细胞杂交主要应用于快速培育无病毒植株 <br />B.基因工程的出现使人类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 <br />C.动物细胞培养时可利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或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 <br />D.生态工程可以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环境问题 <br />2.下列关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基因工程中常用DNA探针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 <br />B.动物体细胞培养所依据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br />C.愈伤组织再分化需要用一定比例的植物激素调控 <br />D.生态农业能够提高物种丰富度和能量传递效率 <br />3.下列有关生物工程技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r /> A.DNA连接酶的催化作用与黏性末端的碱基互补无关 <br /> B.能在培养条件下无限传代的细胞系,往往带有癌变的特点 <br /> C.接种于培养瓶中的植物组织块给予适当的条件可产生愈伤组织 <br /> D.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br />4.在高光强、高温和高氧分压的条件下, 高粱由于含有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其利用CO2的能力远远高于水稻。从高粱的基因组中分离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Ppc基因),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系统将其转入水稻体内,从而提高水稻的光合效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r />A.在此过程中会用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载体等工具 <br />B.此技术与花药培养技术相结合,可以快速获得纯合子,缩短育种周期 <br />C.Ppc基因导入受精卵是此技术的关键,否则不能达到该基因在各组织细胞都表达的目的 <br />D.此项技术是否成功必须测定转基因植株与对照植株同化二氧化碳的速率 <br />5.科学家利用生物技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的细胞核中,经培育获得一种转基因小鼠,其膀胱上皮细胞可以合成人的生长激素并分泌到尿液中,在医学研究及相关疾病治疗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r />A.选择受精卵作为外源基因的受体细胞是因为这种细胞具有全能性 <br />B.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检测外源基因在小鼠细胞内是否成功表达 <br />C.人的生长激素基因能在小鼠细胞表达,说明遗传密码在不同种生物中可以通用 <br />D.将转基因小鼠体细胞进行核移植(克隆),可以获得多个具有外源基因的后代 <br />6.A.进行转基因操作前,需用限制性内切酶短时处理幼蚕组织,以便获得单个细胞 <br /> <br />下图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人胰岛素的操作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br /> <br /> <br />A.催化过程②的酶是逆转录酶,过程③④⑤利用PCR技术 <br />B.B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的受体细胞 <br />C.催化过程⑦的DNA连接酶的作用是促使碱基之间形成氢键 <br />D.⑨过程一般是在液体培养基上进行的8.耐冷菌是生活在低温环境下的一类微生物,在0~5 ℃可生长繁殖,最高生长温度一般在30 ℃左右。关于耐冷菌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br />A.耐冷菌参与代谢的酶在低温下仍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br />B.不同取样地点相比较,北方寒冷地区水土中较易分离出耐冷菌 <br />C.探究耐冷菌生活的最适温度,自变量应为温度,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 <br />D.分离纯化耐冷菌的过程中,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才能丢弃 <br /> C.②③④ 10.假设a、B为玉米的优良基因,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用不同方法进行了实验(见右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r />A.过程①育种方法运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最大优点是能提高突变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br />B.过程②③④育种方法运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型aaB_的类型经④后,子代中aaBB所占比例是5/6 <br />C.过程⑤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它可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br />D.过程⑥⑦应用了单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