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组合二十一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诗歌鉴赏一
doc
2023-08-21 09:00:02
8页
专题组合(二十一)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诗歌鉴赏(一)<br />一、语言文字运用<br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br />A.发酵(jiào) 酣畅(hān)<br />蹚浑水(tānɡ) 豺狼当道(cái)<br />B.模板(mó) 怯懦(qiè)<br />蒲公英(pú) 断壁颓垣(yuán)<br />C.菜肴(yáo) 藩篱(fān)<br />跷跷板(qiào) 春风拂面(fú)<br />D.洁癖(pǐ) 踝骨(huái)<br />敲竹杠(ɡànɡ) 按图索骥(jì)<br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 项,豺(chái)狼当道;B 项,<br />模(mú)板;C项,跷(qiāo)跷板。<br />答案 D<br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r />A.“新白领标准”之所以再度成为网络上热议的话题,主要因为人们总是对可望而不可即<br />的东西更感兴趣,于是在转发微信、微博的同时发发牢骚。<br />B.十三陵景区的游览变成了“坐在车上看一看陵墓”,被削减的游览时间则用来安排购物,<br />景区附近的玉器城和烤鸭店均设置得像谜宫,进去了就很难出来。<br />C.中国男子篮球队在之前的两场主场比赛中赢得并不轻松,技术指标乏善可陈,明显落后<br />于强劲对手,所以急需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来渲泄此前的郁闷。<br />D.两国元首对此达成高度共识:用“修昔底德陷阱”这个冲突和对抗的宿命论来描述中美<br />关系的现状与未来,实际上是人为给中美关系的发展套上枷索。<br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B 项,谜宫—迷宫;C 项,渲<br />泄—宣泄;D项,枷索—枷锁。<br />答案 A<br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r /> <br />A.城外峭壁千寻,城墙雄壮巍峨,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环绕,俨然兵家雄关,这就是<br />早在海内外闻名遐迩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钓鱼城。<br />B.有时候,我们可以用俗语和成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如:“打开天窗说亮话”和“开诚<br />布公”,“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和“弄巧成拙”,“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和“因小失大”<br />等。<br />C.长期以来,对不文明旅游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不文明的现象屡屡发生。因而,从<br />制度上推动文明的养成势在必行。<br />D.然而谁都不会否认,真正支撑起楼市,给予房地产行业持续发展信心的往往还是那些在<br />价格上掂斤播两的刚需。<br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项,闻名遐迩:形容名声很大,主要<br />指远近闻名,与“海内外”重复;B项,打开天窗说亮话:比喻毫无隐瞒地公开说出来。<br />也说打开窗子说亮话;C 项,势在必行:某事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必须做;D 项,掂斤播<br />两:形容过分计较小事。也说掂斤簸两。<br />答案 A<br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r />A.很多同学解答古代诗歌鉴赏的“作用题”时,往往因为对诗歌的解读不全面不深入,会<br />产生茫然无措,只好套用术语作答。<br />B.在人生的战场上,不但我们要有跌倒之后再爬起的勇气,而且还要从被击败的那一刻起<br />深入反思,着手准备下一次的奋战。<br />C.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在秋冬时节应该特别注意饮食,应选择易消化的食物,慎食油腻、<br />辛辣的食品,忌食生冷、粗硬的食物。<br />D.赵扬的《唐太宗》形象地描绘了唐太宗波澜壮阔的一生,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br />治”,是一部弘扬儒家正义理念的好书。<br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成分残缺,“产生”后面没有宾语的中心<br />词,可以在“茫然无措”的后面加上“的感觉”;B 项,语序不当,“我们”要放在“不<br />但”的前面;D项,暗换主语,“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的主语应该是唐太<br />宗。<br />答案 C<br />5.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br />事实上,凡优秀的文艺作品,________。因此它们才能成为生活的教科书,成为生<br /> <br />活的良师益友。<br />A.皆是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既现实地反映作家个人的心理,又浓缩和折射社会、<br />时代、民族的心理<br />B.皆是既现实地反映作家个人的心理,又浓缩和折射着社会、时代、民族的心理,既源<br />于生活又高于生活<br />C.皆是既现实地反映作家个人的心理,又浓缩和折射着社会、时代、民族的心理,既高<br />于生活又源于生活<br />D.皆是既高于生活又源于生活的,既现实地反映作家个人的心理,又浓缩和折射着社会、<br />时代、民族的心理<br />解析 作品的来源→作家加工后反映的思想。<br />答案 A<br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