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 > 语文 > 部编版初一语文第二学期: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 教学设计4

部编版初一语文第二学期: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 教学设计4

doc 2022-03-01 18:27:54 7页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第2课课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标与教材分析】课标分析新课程标准指出要:1·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2·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了解文章的体裁,能够区分写实与虚构作品。教材分析《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是人物传记单元,人物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初一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应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本课作为本单元第二课,在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分析得出:1.本文内容展示了闻一多先生对于文学事业和革命事业的两种独特态度:作为学者,他是“出世”的,作为革命家,他是“入世”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其实有一个精神核心——爱国情和使命感。学习本文,对于引导学生“学习名人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2、本文语言优美,语句精炼,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初一学生阅读,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由上可见,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本文的最大特点,是七年级学生学习的好范文。【教学重点】1、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2、体会掌握过渡段的作用。【教学难点】1、难理解的文言词语。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敬重之情。7 【学情分析】学生知道了什么:学生对闻一多先生这个人物及事迹有所了解,对做与说的关系有常识性的了解。学生自己能够解决什么:学生的年龄阶段在13—14岁,这个阶段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通过预习能领会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大意,也能够收到文章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学生需要教师指导解决什么:通过快速默读,了解闻一多学生关于说与做的关系及文章的结构。1)预测多数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对特定的时代背景有“距离感”,所以学习体验闻一多的精神品质,特别是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艰深语句的含义成为学习难点。2)预测学困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对文章清晰明了的结构体会不够。3)其他不能够深刻体会文章选材的重要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文章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闻一多的赞美敬重之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态度、汹涌澎湃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高尚品格。【教学评价】结构分析评价:能够准确的说出文章的结构特点。字词评价:通过朗读和检测。【教学方法】运用自主学习与问题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朗读,教师的课堂引导,促进学生掌握写人类文章的阅读方法与过程。【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7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构建动场】 俗话说的好“做人要有做人的原则”,就是说为人处事要有自己的主见、方法和准则。这个单元记载的都是名人,他们身上都有一些闪光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来学习臧克家的文章,了解一下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并且思考一下,我们应学习他怎样的精神。二、【自主学习】  1·介绍作者和闻一多臧克家,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 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2、字词积累。地壳qiào        仰之弥高mí        兀兀穷年wù校补jiào        锲而不舍qiè       沥尽心血lì赫然hè          炯炯目光jiǒng     群蚁排衙yá函寄hán         目不窥园kuī       迥乎不同jiǒng漂白piǎo        警报迭起dié       气冲斗牛dǒu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诗兴不作:“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一反既往: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三)、【交流探究】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说”和“做”各有什么特征?2、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3、从文中找出高度评价闻一多先生的语句。7  “说和做”的特征主要事例人物形象总体评价学者1、做了再说2、做了也不一定说1、《唐诗杂论》2、《楚辞校补》3、《古典新义》为控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废寝忘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1、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2、他,是口的巨大。他,是行的高标。革命家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1、起稿政治传单2、群众大会演说3、参加游行示威投身于民主运动,敢取于为人民讲话。对敌人无所畏惧,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言行一致,大勇的革命烈士。4、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怎样过渡的?讨论并归纳: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话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的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这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自然。5、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6、文章两个部分写出了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闻一多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7 讨论并归纳:闻一多先生的前期是一名卓越的学者,后期是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四)、课堂小结【综合建模】人们很崇拜明星,那像闻一多先生这样的民族英雄,我们是否应该去追随?假如我校要设置闻一多先生的雕像,请设计高度概括闻一多先生精神的话。例如: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口的巨人,行的高标;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板书设计】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说做做不说【作业布置】1、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题。2、抄写课后词语。第二课时一、朗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交流探究】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这两句话起什么作用?这两句话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领起全文,表现闻一多"做"的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对比写法。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和谦虚谨慎的美德。 2、“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是什么意思? “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7 3、闻一多向古代典籍钻探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他想吃尽、消化尽......文化史”“他要给我们......文化药方”4、“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什么意思?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指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目的在于救国。5、“‘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这一句该怎样理解? “望闻问切”是拟人,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  意思是闻一多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6、“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怎样的研究态度和精神? 专心致志的研究态度,持之以恒的精神。7、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这句是什么意思?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却乐在其中,全力进行学术研究。 “它”指深夜灯火。 “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表现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潜心研究的怡然自适,与“大开光明之路”一脉相承。8、“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该怎样理解?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何妨一下楼”意思一致,都是说闻一多研究极其用功,用心极专极深,别的任何事情不能使他分心。二、朗读第二部分,思考下列问题:【交流探究】 1、文中哪些内容分别说明闻一多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以及在群众大会上演讲等内容说明他是“口的巨人”;“走到游行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等内容说明他是“行的高标”。 2、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还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三、【综合建模】7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家,由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艺术家,你在语文课和课外一定读过不少名人的传记,知道很多名人的丰功伟绩,轶闻趣事,请讲讲你认为最有价值,最感人的故事片断,看谁讲得生动有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众不同。作为卓越学者的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他谦虚美德和实干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作为革命家的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文章从说和做两个方面,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五、【作业布置】在闻一多先生去世之后,许多文人、学者、革命家都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请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体会人们对这位伟大的诗人的深刻缅怀。六·【板书设计】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口的巨人行的高标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