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 > 道德与法治 > 部编版初一道德与法治下册: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坚持依宪治国》

部编版初一道德与法治下册: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坚持依宪治国》

doc 2022-03-02 17:44:04 6页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坚持依宪治国》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分析: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教学思路分析:自读阶段首先应用视频“长春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举行“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誓仪式”导入新课,强调宪法地位,让学生理解坚持依宪治国的必要性。接着下发自读任务,学生自读研习教材,再以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本课重点知识。探究与释疑阶段。通过经验分享活动“畅谈我眼中的宪法”、探究与分享活动:“现行宪法的诞生”、“宪法的序言”、“宪法与普通法律”、时事链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全国人大提出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建议”等探究活动,以案例分析、问题追问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宪法是一起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知识总结与应用阶段。以请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加强学生对本课理解,最终师生共绘本课思维导图,从理论层面让学生认识到坚持依宪治国的必要性。教材分析:课程依据标准: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课第一站。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法律与秩序”中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的准则,增强宪法意识。内容解析:本站从“根本的活动准则”和“最高的法律效力”两个方面来解释怎样才能确保宪法最高的效力和地位即“坚持依宪治国”。只有坚持依宪治国,建立完备而有效的监督宪法实施的制度,才能将书面的宪法规范转化为现实的宪法秩序,实现人民主权、保障人权的目的。本站安排两目的内容:第一目“根本的活动准则”。本目引导学生认识理解“6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维护宪法权威需要我们保障宪法实施,保障宪法实施就要坚持依宪治国,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这一目首先介绍了宪法的构成与内容,从而强调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也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第二目“最高的法律效力”。本目是从法律效力上论证“坚持依宪治国”的必然性。从三个角度进行阐释。一是阐明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地位;二是了解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区别,理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三是从法律效力、制定有修改程序、内容上分析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原因。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崇尚宪法的思想,树立宪法意识,自觉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深刻认识依宪治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自觉树立宪法观念,增强守法意识。2.能力目标:理解宪法作为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坚持依宪治国的必要性,掌握宪法知识,运用宪法知识维权,自觉参与民主政治生活。3.知识目标:了解现行宪法的构成,理解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懂得中国共产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的道理。教学过程:自读阶段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播放“长春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举行“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誓仪式”。让学生从庄严的宣誓仪式中,感受宪法权威。教师导语:6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设立国家宪法日为12月4日。2014年的12月4日,成为首个国家宪法日。接着,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年7月1日表决通过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从国家宪法日的设立,到国家公职人员宪法宣誓制度的确立,都表明了我们国家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的决心,坚持依宪治国必能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力的宪法保障。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第二课第一站《坚持依宪治国》,首先我们进入自读时间,请你结合“自读提示”中的问题,阅读教材第18页到第24页,试着找出答案。探究与释疑阶段活动一:“运用你的经验”——畅谈我眼中的宪法。同学们,你们了解宪法吗?在你的印象中,宪法是一部怎样的法律呢?(学生回答)引出第一目“根本的活动准则”对于我们国家的一切组织和个人来说,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那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宪法的构成,我们共同来看一看宪法包括哪几个方面?知识链接:“宪法的构成”。活动二:“探究与分享”我国现行宪法是新中国第四部宪法。在这部宪法诞生过程中,宪法修改委员会多次广泛征询各地区、各部门、各阶层的意见,并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进行全民讨论。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草案进行全民讨论?这表明了什么?学生回答。PPT给出答案: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活动三:“探究与分享”我国宪法在序言中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这一规定说明了什么?学生合作探究寻找答案。引出本目重点: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6 教师追问:“为什么说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呢?”学生回答。教师给出答案: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播放视频:“人民日报社论:实现依法治国的历史跨越”教师导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依法治国,而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所以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下面我们来进入第二目的学习,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说宪法拥有着最高的法律效力。引出第二目“最高的法律效力”活动四:“探究与分享”出示图片教师提问:从图中可以看出,哪部法律处于最高的法律地位?学生回答。“宪法”知识链接:请同学们结合老师所给图片和教材归纳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我们来继续分析这幅图片,我们发现这是一颗写着宪法与其他法律名称的法律之树,并且,翻开每一部其他法律我们都会发现,“根据宪法,制定本法”6 的字样。宪法与其他法律有着怎样的关系呢?首先,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其次,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知识链接:我们说宪法是国家根本法,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在法律之树中,宪法处于主干位置呢?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概括“宪法是我国根本法的原因”。第一,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PPT给出结构图:第二,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给出宪法修改程序图,便于学生掌握。6 时事链接:2018年1月26日,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全国人大提出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建议。第三,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知识总结阶段:我们这节课学习了第二课第一站《坚持依宪治国》,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它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下面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总结本课的知识点。(板书)注:习题应用参考资源包分层练习题。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