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核舟记》教案1
doc
2022-03-03 14:54:05
6页
11核舟记1.熟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积累文言词语。2.抓住文本特点,把握说明特点和写作顺序。3.感受核舟之美和匠人构思之妙、工艺之精。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文汇报》一九九五年十月二十七日报道:宁波发现稀世珍宝,宁波发现稀世珍宝——明代核舟。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在宁波被发现,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雕刻者为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就其题款方位、尺寸大小、五位人物、小窗可灵活开启诸方面均与《核舟记》描述相吻合。专家们还认证此核舟是王叔远晚年力作,推断完成于王叔远晚年成熟期。这件雕刻品生动地再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核舟记》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小组合作,疏通文意同学们,请结合课下注释和自己的理解,疏通文意,不懂之处做好标记,小组合作完成。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重点词语的意思:奇:奇妙曰:叫以:用径:直径之:的为:做。这里指雕刻罔:没有因:顺着,就着象:模拟具:具有情:神情态:姿态尝:曾经贻:赠余:我盖:表推测的句首语气词泛:泛舟,坐船在水上游览云:句末语气词
译文:明确: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能够在直径一寸的木头上,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于赤壁之下的情景。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重点词语的意思:约:大约奇:零数、余数可:大约许:上下轩:高起敞:宽敞为:是箬篷: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遮盖开:开设启:打开而:承表接相望:左右相对之:代窗则:就徐:慢慢地兴:起石青:一种青翠色颜料糁:用颜料等涂上之:代指所刻字的凹处。译文:明确:小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一点,高度约二分上下。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3.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重点词语的意思:峨冠:高高的帽子而:表并列髯: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阅:看执:拿着
卷端:指手卷的右端抚:轻轻地按卷末:指手卷的左端语:说话现:呈现侧:偏斜其:他们的比:靠近绝:极,非常类:像矫:举属:(zhǔ)类诎:同“屈”,弯曲而:表并列倚:靠之:代左膝可:可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译文:明确: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手卷。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和苏、黄不相类似。他平放着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4.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重点词语的意思:楫:船桨舟子:撑船的人椎髻:(梳着)椎形发髻,名作动倚:靠衡:同“横”攀:扳着若:好像状:……的样子其:那视:眼睛端:端正容:神色若:好像然:……的样子译文:
明确:船尾横放着一支桨。桨的左右各有一个船工。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左边的船工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茶炉,炉上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烧茶的声音。5.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艺灵怪矣哉!重点词语的意思:其:那夷:平则:就题:书写其:船的背面曰:写的是甫: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钩画:笔画了了:清楚明白其:代字墨:黑篆章:篆字图章丹:朱红通:总为:雕刻并:和有:“又”计:计算曾:竟然盈:满盖:句首语气词拣:挑选修狭:长而窄之:代核舟译文:明确:那只船的顶部较平,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篆书的图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总计在一条船上,刻了人五个,窗八扇;刻了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啊,技艺也真神奇啊!第2课时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回顾课文,思考各段写了什么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提示填空。明确:第1段:简介核舟雕刻者生活的时代、姓名、精湛技艺、核舟的来历。点明“核舟”主题:__________。(大苏泛赤壁)第2段:说明核舟大小,结构布局,依次写了______、船篷、______、栏杆和_______。(船舱、对联、小窗)第3段:介绍______部分,着力表现苏轼、和_______、_______三人的动作、神情。(船头、黄鲁直、佛印)第4段:介绍_____部分,着重刻画了_______的动作、表情。(船尾、撑船人)第5段:介绍船背上的_______和_________。(题名、篆章)第6段:总结说明了核舟上所刻的人、窗和其他物品的______,以及所刻文字的字数,赞叹雕刻者的技术。(数量)文章是按总——分——总的结构来安排的。目标导学二:细节探究1.研读第一段,思考下面的问题。①从文章中找出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是:明确:奇巧②找出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明确:盖大苏泛赤壁云。③找出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明确: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④找出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明确: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研读第2—5段,思考下面的问题。①本课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明确;核舟②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明确: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奇巧。从体积上:小。构思上:巧。雕刻的人、物、字数量上:多进行说明。③作者是如何介绍对象的?明确:介绍雕刻品的说明顺序是按整体到部分,由主到次的的逻辑顺序,先整体介绍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再具体介绍“中轩敞者”,接着介绍“船头坐三人”,然后介绍“舟尾横卧一楫”,最后介绍“其船背稍夷”。在具体介绍核舟时,按空间顺序先介绍“中间”,在介绍“两边”,最后是“船背”。④思考、讨论、交流:作者如何具体说明奇巧?明确:体积:长、高船舱:轩敞、箬篷、八扇小窗开关、雕栏相对、对联、字的颜色船头:游览者的外貌、姿态、神情、衣褶、念珠船尾:舟子的神情和姿态船背:题字、篆文的笔画细,清楚
⑤描述“舟子”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明确:一舟子“若啸呼状”,显得悠然自得;另一舟子“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显得从容自若。两舟子共同营造了一种愉悦、轻松、自由自在的气氛。加上舟尾横卧的舟楫,更加暗示了一种放任自流的悠闲境界。⑥写正面用了三段文字,写船背面为什么只用一小段文字呢?明确:这是为了突出“核舟”的主题,同时也表现作者主次分明的技巧。⑦研读末段,作者为什么要统计“核舟”上的物品、文字的数目?明确:使读者得出核舟容量大、所刻景物甚多的结论。再用“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与之对比,使人们更强烈地感到这个玲珑剔透、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有巧夺天工之妙。以此突出雕刻精湛的技艺,自然引出下句的赞叹语句。与第一自然段相照应,突出中心。⑧作者为什么不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而是按照船的中间、船尾、船背的顺序介绍核舟?明确:因为核舟中部是船舱,高起而宽敞,是这条船的视觉“主体”。舱边上的窗又可以开闭,还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写景名句,可以引起读者的想象,让读者初步感受这个环境的特殊氛围,吸引阅读兴趣。船头的三个人物是主要人物(以苏轼为主),船尾的舟子是陪衬人物,主题突出,次序明了。⑨课文如此细致地介绍核舟这雕刻品的艺术形象,说明了什么?明确:说明雕刻家构思的巧妙,赞美他的高超技艺,也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二、板书设计核舟记一.概说核舟之奇巧,点明主题。总整体总说核舟的规格二.详述核舟之精妙船舱空间逻辑分舟正面船头顺序顺序船尾舟背面局部三.总括核舟,发出赞叹。总可取之处以问题为导向,加深了学生对文章思想意义的理解,积淀深厚的文学修养,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不足之处学生在疏通文意之后,应该对本科的文言现象加以整理,加大他们对文言词汇的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