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免疫与计划免疫说课稿
doc
2022-03-10 19:05:08
5页
免疫与计划免疫一、教材分析1、本部分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免疫与计划免疫》选自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二节。这个内容的前一节是传染病及其预防,也就是说学生已经掌握了传染病相关知识,是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探究,这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握新内容的学习,又为下一章节的用药与急救打下了基础。本节教学内容包括“免疫的种类”和“计划免疫”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明确生物免疫的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关系;第二部分主要是让学生理解预防接种对提高人类免疫力的重要意义,特别是让学生理解国家在提高儿童免疫力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本节课进行的主要是第一部分内容。一个人要健康的生活就必须懂得一些免疫知识,将内容这样安排在单元的较前面是很好的办法,不仅使学生能更好的认识了自己,也能突出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这个主题!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理解人体抵抗疾病的三道防线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阅读和识图能力培养学生对比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从理性到感性认识的创新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珍爱生命,理解预防接种对提高人类免疫力的重要意义。让学生理解国家在提高儿童免疫力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①理解掌握人体的三道防线。②人体的免疫功能。教学难点:①概念的理解(免疫、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 ②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及相关的FLASH,各种卡片和绳子4、课时安排:1课时二、学情分析在本单元第一节的内容中,学生已经对传染病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免疫的有关实例,比如被人熟知的甲流h1n1和几年前发生的非典。学生对自身的生理健康是比较关注的。然而在八年级的学生多半是主动学习能力差,但都很聪明、好动、思维敏捷,对事物充满好奇。因此,如果可以将各种抽象的知识通过动画呈现出来,不单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增加学生的对知识点的记忆。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活动,不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考验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三、说教法由于本节课的内容多,概念多,名词多,因此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采取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利用了问题教学法,同时辅以多媒体直观教学,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谈话和讲述、知识比较等方法。教师尽量在教学中充当引导者,适时的将一些带启发性的问题提出,引导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探究,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使学生在观看各种动画或视频时能够从中找出解答。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5
,也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四、说教学过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一、导入新课(3分钟)播放《重大传染病带来的影响》的视频(2分23秒)组织学生交流、讨论。鼓励学生质疑,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在教学课程中进行探究,自主学习,从中找到答案。提出质疑:在生活中那么多的细菌和病毒,为什么我们还能够安然无恙地生活呢?我们的身体具有什么样的机构让我们保持健康?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二、新授课(一)人体的三道防线(15分钟)利用动感资料辅助学生思考,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缩短了抽象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观看FLASH动画“人体的三道防线”。小组讨论课本“资料分析”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从抽象思维开始转换成形象思维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①组成:皮肤、黏膜和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等②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教师利用卡通图片展示,将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并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看屏幕中的卡通图“皮肤的保护作用”,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积极进行自主式讨论、总结,找到问题的答案。通过直观的画面,使学生开始形成人体防线的概念。2.第二道防线组成: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等②功能: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引导学生回顾循环系统中白细胞的功能,引出吞噬细胞的作用。主要以师生谈话方式进行讲述。看屏幕中的卡通图“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的作用”。结合生活实例“发炎”“吃饭时会咬破口腔但也没有事”“眼泪的故事”等进行问题讨论。由学生从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来推断出人体防线的功能3.第三道防线:①组成: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②功能: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抗原)自制FLASH“抗原、抗体的作用”,连续播放两遍,第三遍慢速播放,教师配合讲解。教师运用了形象的动画设计、比喻、举例和谈话的方式进行教学,使“抗原”“抗体”等抽象、枯燥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并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缩短了抽象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启发学生自己举例。教师简单小结人体的第一、二通过对FLASH的直观显示,学生开始接受抗原与抗体的存在,并且,找出了抗原与抗体的概念及其作用机制。在探究中适当的接受老师讲解,有助于形成新的概念与形象。5
对前面部分的归纳活动安排:名称:《看谁笑到最后》(8分钟)(二)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10分钟)第一、二道防线的作用特点:a.人人都是生来就有的b.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的作用特点:a.人出生以后才产生的b.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特异性免疫)、三这三道防线。老师拿出事先做好的卡片,卡片上面是写好各种细菌和病毒的名称,例如感冒病毒,艾滋病病毒,天花病毒,痢疾菌等等。再用三根绳子,标好人体三道防线。当学生们开始走动的时候,老师可以在旁边指导,以利于游戏的顺利进行。游戏后,接着老师提出问题:1、为什么有些细菌和病毒可以通过第一第二道防线?第一、第二道防线的特点什么?2、艾滋病病毒为什么能通过第三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与第一、二道防线有何不同呢?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疑(什么是疫苗);同时提出质疑“什么是免疫?”。先由几个同学依次拉好防线,其他一部分同学拿着卡片,由不参与活动的同学在场下做决定,看谁能通过这些防线,是不是都能走到尽头呢?学生非常踊跃地参与,拿着不同名称卡片的同学依次开始进行活动,一部分同学在拦在一防线,一部分进了一防线但被拦在二防线外,一部分到了三防线,但不能再走了,但艾滋病病毒却过了三防线。游戏结束。小组开始进行讨论:(1)进行比较、讨论,由学生自己总结出非特异性免疫的教师设计(非)特异性免疫特点比较表。利用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补充什么是特异性免疫,引出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特点。(2)推敲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从中对比猜测特异性免疫的特点,补充完成“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特点的比较表”。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范围对体外异物都反应。对一种异物有反应。形成生来就有后天形成的作用弱强观看FLASH动画,积极思维,充分运用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对知识进行理解、整理。根据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身边的生活入手举例。通过第三道防线的学习,经激烈的讨论解质疑──疫苗到底是一种什么神奇的物质?分析资料,发表观点等。活动的展开使学生们开始对运用所学知识,之前的概念开始转换成实际所知。小组讨论出新的内容,考查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适时的放出问题,使学生觉得意犹末尽。为下节课的内容打下基础。三、课堂小结(3分钟)板书设计展示课件中的板书第一道—皮肤、粘膜上纤毛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和吞噬细胞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由学生自己回忆所学的内容,集体回答,进行总结。5
四、达标检测(5分钟)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通过各种类型的选择和资料分析题,检测学生的认知程度。激励每位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练习时用随意抽取的方式,出其不意的进行提问。使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通过学生自己总结,能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记忆。用不同的提问方式使学生的注意力都在练习上。五、教学评价1、下列皮肤的作用中,属于免疫作用的是()A、防止细菌侵入B、防止水分蒸发C、感受外界刺激D、调节体温2、人体内可以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是()A、呼吸道黏膜B、淋巴细胞C、抗体和抗原D、吞噬细胞3、下列现象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唾液的杀菌作用B、接种百白破疫苗C、白细胞吞噬病菌D、皮肤的屏障作用4、免疫细胞主要是()A、吞噬细胞B、腺细胞C、上皮细胞D、淋巴细胞5、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作用是()A、杀菌作用B、清扫异物C、吞噬病菌D、保护作用6、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体内存留时间有长有短B、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C、能破坏和排斥所有病原体D、是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7、下列结构中,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A、肝脏B、脾脏C、胸腺D、淋巴结六、教学反思及预见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让学生从已知说起,探究未知领域。这不仅符合循序渐进的学习原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洞察自然、社会、生活的能力。在问题探究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课下学生的预习和收集相关资料和课上学习小组的讨论发言,强化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训练,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设计注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保证了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参与学习,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5
教学过程中比较好的部分是能通过不同的动画形象,使学生的对于新的概念与定义接受较快,同时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为了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我准备了一个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能够真正体会防线的作用,从而有脑海中开始形成免疫功能的这种想法,对于下节课的计划免疫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总的来说,这节课基本能够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