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第3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北师大版八下)
docx
2022-03-19 17:00:27
3页
三、生活中的透镜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特点;认识虚、实像的区别。1.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观察与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模型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2.通过认识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领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的兴趣。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归纳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的成像特点。在实际应用中,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时,像变小或变大时的调节。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显微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新课引入给每一实验小组发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一只手握住一个,重叠后通过两个透镜看前面的物体,调整两个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问:看到的物体是放大了还是缩小了?把两个凸透镜的位置对调,有什么新的发现?总结:这就是显微镜与望远镜的原理。引入新课。知识点一 幻灯机和投影仪观察:如图所示。首先,请学生观察投影仪的构造,找到凸透镜镜头,投影片通过镜头成像。其次,取下平面镜,放上胶片。提出问题:1.在投影仪中,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同时介绍便携式投影仪的作用和成像特点。2.通过以上观察同学们认为投影仪的成像特点是什么?(强调物距小于像距)
归纳总结:1.投影仪(或幻灯机)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像距大于物距;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异侧。2.幻灯机和投影仪的工作原理相同,都是利用当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来工作的。知识点二 照相机观察:如图所示。(教师利用视频介绍照相机的结构)介绍照相机:①用课件展示照相机,介绍照相机的构造,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光圈控制进光量,快门控制胶卷什么时候感光;②介绍照相机如何成像,以及如何冲印照片。教师:同学们看,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那么在胶卷上会成一个像。是因为胶片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通过镜头的光在胶片上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片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冲印就可以得到照片。知识点三 望远镜观察:如图所示。教师介绍望远镜的构造:普通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焦距比较大的凸透镜,目镜相当于一个焦距比较小的凸透镜。教师:让同学们思考并回答望远镜的成像特点。归纳总结:远处的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而这个像又落在目镜的焦距以内,目镜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这个像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观察者可以看到远处物体清晰的像。教师让学生在光具座上用两个凸透镜组装望远镜。操作时,两个透镜要共轴,物镜的焦距较长,目镜的焦距较短,两凸透镜光心的距离近似为两透镜的焦距之和。知识点四 显微镜观察:如图所示。教师介绍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由两组镜片构成,每组镜片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镜的焦距较小,目镜的焦距较大。教师:让同学们思考并回答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归纳总结:1.待观察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像落在目镜的焦距以内,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放大的倍数更大,可以看到微生物、细胞等人眼无法直接看清的微小物体。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板书设计1.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2.投影仪(幻灯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3.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4.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5.显微镜是由两组镜片构成,每组镜片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本节的新课教学主要是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梳理反思深化问题和应用练习评价反馈等四个环节组成的。第二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着重解决照相机、投影仪的应用及成像问题,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探究,而是演示、观察、制作、探究的混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目的是总结完成成像特征,同时根据课堂的情况适时增加三种凸透镜的动态调节来观察像的大小变化,深化了凸透镜成像的内涵,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比较好。最后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望远镜,课堂上增加这个动手实验,有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良好的研究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