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 > 语文 >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docx 2022-04-01 00:56:02 13页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课内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两弹”元勋①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②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③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④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⑤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⑥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⑦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⑨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乙】“我不能走”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第10页共13页,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节选自杨振宁《邓稼先》)1.请分别概括【甲】【乙】两段的主要内容,谈谈你从中认识的邓稼先。2.【甲】段的自然段长短相接。你觉得这样的结构对塑造人物和抒发情感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3.请赏析【乙】段中运用“引用”或“排比”手法的文句。(任选一种即可)4.请你仿照选文中“我不能走”这一小标题,为下面三则链接材料加一个标题,并阐述理由。材料一:【名字鲜为人知   功绩举世瞩目】1950年8月,邓稼先获得博士学位,美国想以最优厚的待遇留住他。8月20日,邓稼先获得学位仅九天,就与众多的爱国专家学者一样,义无反顾地投向祖国母亲的怀抱。28年隐姓埋名,缔造了祖国核武器事业的大厦。材料二:【五年归国路   十年两弹成】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曾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所以,从1950年开始,钱学森返回祖国的路途历经磨难。1955年9月17日,历经五年,钱学森终于回到祖国,又经过十年造成导弹、原子弹。材料三:【勇挑重担   甘为人梯】1946年,钱三强荣获法国科学院物理学奖;1947年升任研究导师,并获法兰西荣誉军团军官勋章。他早已是卓有成就的实验物理学家,却在1948年选择回国,并无条件地服从祖国的需要,主要从事科学组织工作,为别人创造了施展才华的条件,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阅读《说和做》(节选)一文,完成下面小题。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第10页共13页,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5.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6.简述“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和“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两句中加点的“说”的不同含义。7.体味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和表达效果。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起来管理家务。)海婴这时也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第10页共13页,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鲁迅先生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所写的三件事。9.从鲁迅先生陪客人一事中,你能体会出鲁迅怎样的为人态度?10.选文第一段用了7个“陪”,能否将其简化为“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就陪客人,一直陪到夜里十二点”?为什么?11.作者为什么强调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12.作者为什么写“保姆总是吩咐海婴轻一点走”这一细节?13.文章用白描手法刻画鲁迅先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课外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背叛①在南极探险的途中,森和队伍失散了,伴随他的只有那少得可怜的行囊和一条属于他的狗。他们在雪地里走了两天两夜,只有极少的干粮,渴了就吃两口雪。恶劣的环境已使他们筋疲力尽。他们艰难地跋涉,不停地用雪擦拭冻僵的皮肤。他们已不知要走向哪里,只希望能看到人迹,或者被他们的队伍发现。但行囊里所剩无几的食物让森意识到也许他们挺不到救援的到来。因为威胁除了体力不支外,还有来自身边这只同样忍受着饥饿的雪橇犬。这两天他早已感到它的急躁不安,还有夜间那双直盯着他的碧绿的眸子。②终于,所有的食粮已经用完,能够找到的任何食物都没有了。森感到他如果再吃雪就会从里到外冻成冰。这时候,他的犬突然向前跑去,在正对着他两米左右的地方转身站住,摆出像狼一样的威胁的姿势。平日忠实的眼神已经被贪婪所吞没,往常亲昵的低吟这时已变成野兽般的咆哮。森知道,他和这只西伯利亚雪橇犬的争斗终于来了。森从包里抽出一把备用的砍刀。霎时间,人和犬之间微妙的关系变得异常的尴尬。两个都一动不动,也许谁都不愿先打破这个僵局,也许谁都在等待着最佳时机以攻击对方。第10页共13页,③对于一个体力不支但手握武器的人和一条有着锋利牙齿但精疲力尽的狗来说,也许人的胜算稍大些。森紧握着刀,脑海里浮现出与爱犬共度的日子:当他刚迷失于风雪的几个小时里,它可以凭着敏锐的嗅觉找回队伍,但它毫不犹豫地跟随了主人;在诡异静谧的夜晚,虽然饥饿难耐,但它仍然选择了依偎在主人的身旁,警惕地保卫着主人。也许没有它的话,自己根本挺不到这个时候,可眼前的状况却让他不知所措。森突然感到了自己的残忍,当忠诚的动物不得不选择背叛的时候,他宁愿选择宽容。森将手中的刀使劲抛向远方。于是境况立即扭转:一个手无寸铁而且体力不支的人和一条有锋利牙齿并且饥饿不堪的狗,狗优势显然。森的眼睛湿润了,凝视着往日与他忠诚相伴的爱犬。雪橇犬没有放过丝毫机会,起身将森扑倒。森顿时感到了无比的绝望,他甚至能感到犬从喉咙里吐出的热气还有它舌尖上的腥味。但惊人的事情发生了,等待森的不是钻心的疼痛和喷涌的热血,却是爱犬用舌头舔着他的脖子,以温暖他冻僵的血管。就在一人一犬互相依偎的几小时后,救援队伍找到了他们。④森在生死时刻抛弃了砍刀,雪橇犬最终没有选择背叛,两个生命都获得了拯救。如果故事的结局是相反的,雪橇犬背叛了它的主人,森背叛了他的本性,那么救援人员找到的无疑是两具冒着热血的尸体。⑤很多时候我们身边的人像雪橇犬一样不得不背叛。当我们面对这种背叛时,是选择杀戮还是宽恕,一念之间也许天差地别,决定生死。关键在于是否背叛了自己的心灵。(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14.依据选文的情节,用简洁的语言填空。森陷入困境,犬相助相伴→________→________→犬回归忠诚,与森依偎获救15.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6.第③段中“森将手中的刀使劲抛向远方”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17.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18.请你结合生活实例,谈谈读过本文后的启示。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好一朵木槿花宗璞①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簪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不在乎秋的肃杀。以前我有“美人蕉不美”的说法,现在很想收回。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②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保全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第10页共13页,③近两年木槿在这小园中两度花发,不同凡响。④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少年人的生之困惑。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的惶恐中。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了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之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⑤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拔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⑥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⑦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⑧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作出一个浅坑,浇上水。水很快渗下去了。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色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⑨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⑩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⑪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⑫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⑬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褶,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⑭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⑮紫色的流光抛散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工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看着我。⑯今年果然又有一个开始,小园经过整治后,不再以草为主,所以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⑰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⑱它不再来。⑲即使再有花开,也不是去年的那一朵了。也许需要纪念碑,纪念那逝去了的,昔日的悲壮?19.文章的题目是“好一朵木槿花”,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说这朵木槿花“好”的理由。20.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第⑧段中的画线句子。第10页共13页,21.“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这一句作者为何要单独成段?22.作者在结尾写道:“也许需要纪念碑,纪念那逝去了的,昔日的悲壮。”作者所需要纪念的是那朵“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吗?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追忆“天眼”之父南仁东9月25日是中国“天眼”竣工一周年的日子。已为“天眼”操劳二十多年的南仁东,却没等到这一天。“咱们也建一个吧”“咱们也建一个吧。”国际上提出要建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时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的南仁东则和几位同仁一起提议,可根据我国国情,建造我们自己的大望远镜。从这句话开始,南仁东把自己与“天眼”牢牢绑在了一起。“这二十几年,南老师没干别的。”南仁东的学生甘恒谦说,这些年,南仁东的努力程度常人难以想象。为了找到最满意的地点,南仁东从几百张遥感地质图像里挑选出所有接近圆形的洼地,闷头钻进贵州的大山里。他要拄着竹竿翻山越岭,到现场去勘察,这个洼地合不合适,距离嘈杂的闹市有多远。“那几年南老师几乎踏遍了当地所有的洼地。”甘恒谦说,南仁东爬的山路连那里的农民看了都摇头。挑剔的南仁东最终相中了最圆的那个大坑——位于贵州平塘县的大窝凼。然后,他正式提出利用喀斯特地形建造大型射电望远镜的设想。为了推动工程立项,南仁东每次向相关部门汇报项目,都至少提前一个小时到达会场。他担心因为一丁点儿意外而迟到。那段时间,经常需要写个三五千字的项目介绍,要得很急。南仁东就和同事一起在办公室,逐字逐句斟酌,常常弄到凌晨。他怕稍有疏漏,影响项目的进程。对每个细节都了如指掌夜以继日的付出,让这个恢宏的望远镜工程在南仁东的头脑中逐渐成形。2007年,FAST终于正式立项。南仁东更拼命了。这个巨大的工程需要攻克太多难关,南仁东常常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为了节省时间,中午他总是随便吃点饼干、方便面完事。遇到特别有难度的事,南仁东会长时间沉默不语。FAST开始建造时,大家发现,南仁东总能很快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南老师对FAST是如此了解,从最初讨论到每一个细节设计,所有关键技术他都了如指掌。”岳友岭说。岳友岭参与了FAST工程钢索设计部分。FAST上的钢索需要伸缩变形,这就需要计算钢索的耐疲劳程度。岳友岭记得,刚开始大家根据FAST30年的寿命初步预估,钢索需要承受约600万次拉伸。南仁东却算出了另一个答案:200万次。后来大家经过多次计算模拟,发现南仁东是对的,600万次的估计远远超出寿命所需,是不合理的。第10页共13页,“钢索应该用什么样的钢,钢索接头部分用什么技术解决,用什么样的工艺支撑FAST的外形,南老师都一清二楚。”岳友岭回忆。在设计FAST馈源舱时,最初有4个塔和6个塔等多种设想,但馈源舱的姿态调整一直不能满足科研需求。南仁东曾提出,设计一个带有流体配重的馈源舱。“这是个非常好的构想,需要极有创造力才行。很难有人想到,用这么简单的设计来应对如此复杂的难题。”甘恒谦说,虽然南仁东的提议因为过于超前而最终未被采用,但这件事让他对南老师在工程方面的造诣佩服得五体投地。青丝熬成白发作为首席科学家,南仁东主导和参与了FAST的每个项目,带领FAST渡过一次又一次危机。学生们知道,巨大的“天眼”里,饱含了南仁东的心血,更饱含了他的感情。在2016年9月FAST竣工仪式上,一段宣传片介绍了FAST二十几年来从无到有的历程。岳友岭从视频中看到了南仁东二十多年前的照片,感慨万千:“南老师挂着竹竿,爬山越岭为FAST选址时,头发和胡子还是黑的。”如今,世界上单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已向苍穹睁开“天眼”,而为它把青丝熬成白发的那个人,却永远闭上了双眼。也许,他只是太累了。也许,他只想化作星辰,与“天眼”长伴!23.仔细阅读文章,说说“天眼”的建成经历了哪几个过程。提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竣工24.文中引用甘恒谦、岳友岭的话,有什么作用?25.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南老师拄着竹竿,爬山越岭为FAST选址时,头发和胡子还是黑的。26.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南仁东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母爱的晴空吴静①傍晚,冷雨。②厨房里,油烟机嗡嗡地轰鸣,我站在灶台旁,拿铲子小心翼翼地轻轻翻动锅里的鱼。煎好鱼,倒好酱油、料酒等调料,再把老姜、红椒、土豆一样样切成丝。鱼汤在锅里咕噜咕噜地冒着泡,这是为女儿准备的明天的午饭。每天下班后我都第一时间赶回家,热好饭菜再拿保温桶装着送去学校。她读初二,学习任务不轻,送饭也是为了节约时间,让她中午好好把功课复习复习……③手机叮叮地响了,我把两手胡乱往围裙上揩了两下,赶紧接通了,是妈妈打来的。“第10页共13页,静静啊!今天可去药店买药了啊?”我一脸茫然,“妈,什么药?”“啊?利胆片啊!你这孩子……”妈妈的语气里显然带着几分责备。④我这才想起来,几日前单位组织体检,B超检查诊断我有慢性胆囊炎,正巧妈妈打电话来,我就把这事随口告诉她了。随后,她发了好几条微信,都是叮嘱我要及时吃药、吃什么药之类的话,后来我因为要赶回去上班,也忘了回复。⑤要不是这通电话,买药的事我早忘到九霄云外了。但我不想惹妈妈生气,只能硬着头皮敷衍她几句。“买了买了!您放心吧!妈,我做饭呢,先挂了啊!”还没等她开口,我赶紧抢先把电话挂了,避免了一通没完没了的唠叨。⑥雨水打湿了初上的华灯,有些幽暗也有些寒凉。油锅热了,我把姜丝、红椒、土豆丝倒进锅里煸炒,这是女儿最爱吃的红椒土豆丝,想着她明天中午打开保温桶快乐满足的样子,我就觉得特别欣慰。手机又响起来了,我正忙着颠勺,扭头看了一眼手机,又是妈妈打来的。“你自己的身体,自己要注意啊!这两天下雨天冷,多穿一点,小毛病别不当一回事儿……”我只想把手里的活赶紧忙完,颇不耐烦,“妈,妈!我知道了!明天我就去买!”⑦锅里的土豆丝已经快糊了,电话那头的声音还在喋喋不休,“你要没时间,我明天给你把药买好送去学校行吗?我知道哪一种药好……”我有些恼火,冲着电话大声嚷嚷:“哎呀,妈,你烦不烦啊,叨叨个没完,我的菜都烧糊了……”我“啪”的一声挂断了电话,听筒里妈妈的声音消失了,空气里一阵可怕的沉寂。窗外的冷雨重重地敲打着玻璃,我为自己刚才的态度懊悔起来。⑧我的母亲,曾经也是一个雷厉风行的女子;可这些年,她一改年轻时的脾气,变得愈发温和宽容。她老了,再也不像从前那么果敢精明,她好忘事儿,又爱唠叨,最怕闲在家里的她,如今却除了家,哪儿也不想去……⑨我和母亲生活在一座小城,距离只十几里路,车程不过二十分钟,可开学至今,我为了自己的女儿终日奔波忙碌,竟已有两三个月没有回家去看望她,可她总是挂念着我,挂念着我的孩子。⑩这个细雨飘飞的冬夜,我犯了难以原谅的错误,我忽略了电话那头妈妈小心的猜测、忐忑的探寻,无视她殷切的叮嘱、细心的关怀,我践踏了一颗母亲柔软、慈爱的心!⑪我的心又一阵难过,想起了那个炎热的苦夏,我因病要做一场不小的手术。手里攥着大大小小的缴费单、化验单,在医院跑上跑下的那个人,是我的母亲。手术室的过道中,我害怕地紧闭着眼睛,像一只无助的猫,胆怯地蜷缩在椅子上,脑子里一片混沌。⑫耳边传来一阵熟悉的气息,母亲以最快的速度为我办理好了一切,急切地奔到我的身旁,用粗糙、满是皱纹的手握着我的臂膊。我把头靠在她的腹部,听到了柔软而衰老的身躯里心脏的跳动;我卸下了所有的伪装和坚强,像个孩子似地肆意地流泪……⑬人生路上常常会猝不及防地遭遇一场大雨,每一位母亲都会用慈爱、关怀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遮住风雨,把阳光留给儿女。在爱的庇护下,我们才有勇气,储存好生活的温存,继续走下去。第10页共13页,⑭我拿起手机,忙音之后,耳畔又一次响起那熟悉而温暖的声音,我眼睛一热,“妈,我明天回家看您……”27.梳理“我”几次接电话前后的态度、情绪变化,用文中的词语填空。敷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请从加点词语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故事一中画横线的句子。母亲以最快的速度为我办理好了一切,急切地奔到我的身旁,用粗糙、满是皱纹的手握着我的臂膊。29.选文为什么要多处写冷雨?30.选文反复描写“我”炒菜的情形,有何作用?第10页共13页,参考答案1.【甲】简述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乙】简述邓稼先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典型事迹。邓稼先是把一生贡献给中国核武器事业的“‘两弹’元勋”。2.示例一:列举两弹爆炸成功的时间用独句成段,然后接着评论这些日子的历史作用,在议论中抒情。示例二:叙述邓稼先生病的段落较长,紧接的评论很短,有力地概论人物形象和精神。作用:该文段中各自然段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加之语言精练,使文章表述很有气势,铿锵有力,令读者震撼。3.“引用”示例一:该文段引用《吊古战场文》表现邓稼先工作环境的恶劣,说明他工作条件极端艰苦,从而衬托他研制核武器的伟大成就。“引用”示例二:引用“五四时代歌词”,说明邓稼先正是典型的中国男儿,改变国家任人宰割的命运,实现了祖辈梦想。“排比”示例:“‘粗估’参数”一段,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在较短篇幅中尽量多地罗列邓稼先工作的复杂情况,指出他需要物理直觉、数学见地、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设想他工作的艰难,表达作者的关心和怜惜。4.标题示例一:“我们要回家”   标题示例二:“我们回来了”理由:三则材料都写科学家们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坚持回国,在各自领域建立卓越成就的内容。5.先“做”后“说”或“做”了也不“说”。6.前者的“说”告诉别人自己要做什么;后者的“说”是贬义词,是大肆宣扬的意思。7.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使得句式整齐。突出强调了作者专研坚持的精神。8.鲁迅先生不得不花大把时间陪客人;鲁迅先生从后半夜写作到清晨家人都起床了才上床休息;家人为让鲁迅先生休息好会很小心不打扰他。9.热情、和蔼、有耐心。10.不能简化,连用“7个陪会”起到强化感情色彩的作用,给人以更深的意境,使读者对鲁迅先生花大把时间专心陪客人产生更强烈的反响。11.写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强调了环境的特点,更好地突出了鲁迅形象的高大。12.海婴年幼,蹦蹦跳跳是孩子的特性,但保姆总是要吩咐他“轻一点走”,是因为怕吵醒了彻夜工作、刚刚才睡下的鲁迅先生。一个“总是”表现了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同时从侧面表现了鲁迅长期不顾身体健康忘我工作的品质13.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以及对鲁迅先生辛苦写作的同情。14.    犬兽性大发,森拔刀相对    森抛刀放弃,犬起身相扑第13页共13页,15.写出了森意识到了雪橇犬因饥饿而表现出急躁,为下文雪橇犬兽性大发、背叛主人的情节做铺垫(埋下伏笔)。16.森突然感到了自己的残忍,当忠诚的动物不得不选择背叛的时候,他宁愿选择宽容。17.议论。点明主旨或点明中心。18.示例:社会环境复杂多变,有时候别人不得不撒谎,甚至会做出一些我们当时所不能理解的事情。比如,期末成绩公布了,好友不想让我由于自己成绩较低而陷入失望伤心的情绪中,会隐瞒自己的真实成绩;得知真相后我们当时可能会感到困惑,不理解好友的行为,甚至认为好友在背叛自己。其实,冷静思考一下,我们需要秉持宽容之心与别人相处,多换位思考,考虑当时别人的动机,而不是一味地愤怒、报复。心存宽容,心存善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美好。19.①木槿花平凡而奇特,娇嫩却顽强。②重压之下艰难挣扎,勇敢面对一切苦难。③使惶恐中的作者拥有幻想、去掉悲伤、留住梦想。20.比喻、拟人,把木槿叶子比作绿波,赋予木槿花孩童的情态,表现了木槿活泼、坚实的生命状态,表达了作者的欣喜及对木槿欣赏。21.①强调作用,强调了木槿在重压之下顽强挣扎,不畏艰难,能够面对一切苦难的精神;②表达了作者对木槿的高度赞赏。22.不是。作者所要纪念的是那种在重压之下战胜重重困难的勇气,那种坚忍不屈的性格,那种顽强的生命力。23.    选址    立项    建造24.甘恒谦是南仁东的学生,岳友岭是南仁东的同事,他们更熟悉南仁东的生活、工作状况,引用他们的话使文章更有说服力,更能体现南仁东制造“天眼”的不易和他精益求精、迎难而上的可贵精神。25.这句话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岳友岭的感慨侧面表现了南仁东为造“天眼”付出的艰辛之大。26.①国际上提出要建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南仁东就提议“咱们也建一个吧”,体现了他胸怀祖国、敢为人先、具有远见卓识的优秀品质。②不辞辛苦,亲自到贵州大山勘察;为了节省时间,中午总是随便吃点饼干、方便面完事,体现了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③汇报项目至少提前一个小时到达会场,对细节了如指掌,多次计算模拟,体现了他鞠躬尽瘁、科学严谨的优秀品质。(言之有理即可)27.    颇不耐烦    恼火    懊悔    难过28.“奔”字写出母亲为“我”办理住院手续的速度之快。“握”字写出母亲的手带给“我”的力量。这两个动词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关切、担心和鼓励。29.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一种凄清伤感的气氛;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后文写“我”态度的转变埋下伏笔。第13页共13页,30.表现“我”对女儿的关心;炒菜是引发“我”对母亲态度不好的原因;表现“我”和母亲当年一样,也是一个果敢精明,能干勤快的母亲。第13页共13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