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课件:2.1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
ppt
2022-04-22 15:02:34
45页
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学习目标】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了解造成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核问题。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3、影响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一、荒漠化1、荒漠化: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2、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包括: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1、我国西北地区的位置与范围新疆、宁夏和甘肃北部、内蒙古大部位置:亚欧大陆腹地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800mm400-800mm200-400mm<200mm年均降水量四百毫米以下的非季风区
巴颜喀拉山补充: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
2、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地貌特点: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内部差异西部贺兰山东部海陆位置降水载畜量自然景观干旱地区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内部差异西部贺兰山东部海陆位置距海远距海近降水少(<200mm)多(>200mm)载畜量小大自然景观沙漠、戈壁草原干旱地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内部差异
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水分条件与植被景观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并分析原因?点拨: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对应温带草原;年降水量50~200毫米对应荒漠草原;年降水量50毫米以下对应荒漠地区。反映降水越少,植被越少,荒漠化程度越强。原因是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结论:1、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的差异主要是由的差异而形成的水分条件2、表现为自东向西,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的不同,降水随之减少,水分条件的东西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观
总结: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位置干旱地形高原面积广大高山环绕盆地青藏高原阻挡
3.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由于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④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它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气温、降水的变率大。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加剧了荒漠化进程。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的进程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调查表明,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⑴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⑵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人为因素破坏原因与典型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①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②一些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固沙、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破坏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特别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的沙质土壤区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1)过度樵采
一些不法农民到内蒙古自治区去搂发菜,严重破坏植被,成了沙尘暴的主要风沙源之一。
猪毛菜
干刺
不法分子在本已枯黄的草原上搂发菜。
(2)过度放牧
(3)过度开垦
塔里木盆地南缘沙漠与绿洲的进退局势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巨大变迁,说明较长历史时期,荒漠化发展的结果惊人,以及荒漠化的发展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次生盐渍化
1、图中圆内裸地表示沙层裸露或固定沙丘活化,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如a、b均为“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地区,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2、A图的荒漠化表现为,B图的荒漠化表现为。过度放牧掘井供牲畜饮水,使井周围草地破坏严重斑点状的荒漠圈荒漠圈连成一片,导致大面积的草地破坏掘井带来的负作用
答案:1.(1)地理位置:萨赫勒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南缘,正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2)2.气候:具有从沙漠气候向草原气候过渡的特征,津德尔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居民点,其月平均气温都在22℃以上,甚至达到33℃,可想而知其蒸发量是巨大的.在降水方面,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0㎜,且基本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月.其有限而集中的降水与其全年的高温,高蒸发量相比,确实是一个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敏感区.客观上,这里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这是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活动P20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2.从表中可知,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从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结果必然导致草场的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
3.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以至向牧业地区推进,结果是:由于萨赫勒地区所处的位置可以断定,越往北气候越干旱,越不利于发展旱作农业.若在这些沙区边缘发展旱作农业,在缺少防护林的情况下,土壤极易遭受风蚀,形成流沙.
4.明显地描绘了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过程。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这个恶性循环就可以得到解决。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一是预防潜在的荒漠化的威胁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三是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2.荒漠化防治的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3.措施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整治。荒漠化的防治包括:(识记)三项内容;两条原则;一个重点;五项措施.
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绿洲内部前沿地带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封沙育草)(防沙林带)(防护林网)a生物措施——绿洲地区——多层防护林体系
恢复自然植被防治荒漠化梭梭、柠条、沙拐枣、胡杨、红柳
荒漠植物一般具有强大的耐旱力,有的根系和地下茎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和岩隙间吸收水分;有的茎叶具毛或刺,或退化无叶,以减少蒸腾;有的具有耐盐特性。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
宁夏毛乌素沙地草方格固沙一方面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截流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生存。b工程措施——流沙地区——设置沙障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新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利用风能、太阳能
(5)控制人口增长建立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天津、北京、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40%
我国西北地区创造了哪些防治荒漠化的成功措施?实施了哪些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阅读课文最后两段回答下面两个问题.创造出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许多成功的治理措施我国政府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阅读P241、前苏联垦荒区土壤侵蚀的潜在自然背景:(1)该区属于草原带向半荒漠过渡的草原带,多沙质土壤——物质因素(2)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量和降水变率大,干旱年份出现的频率高——气候异常(3)地势较平坦,没有任何天然屏障来自极地和西伯利亚寒风的侵袭,冬春两季常有6~8级大风——动力因素。人类的生产活动加剧了这个过程,主要表现为:采用快速联片的“剃光头”…将作物残茬埋入土中等,破坏土壤和植被,造成土地的风蚀。
2、抗旱、防风、保水、保土、保肥3、前苏联的“垦荒地区”环境特征是干旱、大风、风沙大,防止措施是“抗旱、防风、保水、保土、保肥”,那它将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当然,一些措施同样可以适用于我国的南方地区甚至海南岛的西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