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安塞腰鼓精品课件(部编八下语文)
pptx
2022-05-31 14:59:59
49页
\n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八年级语文下册3*安塞腰鼓\n1.积累重点字词,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重点)2.体会长短句式交错使用的节奏、韵律美,学习多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难点)3.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感悟中华传统文化和文明,感受生命的壮美。(素养)第一课时学习目标\n知识备查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延安人。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作者介绍\n知识备查本文选自1986年10月3日《人民日报》。略有改动。“安塞腰鼓”对从小生长在黄土高原的刘成章影响相当大,当他远离家乡后,脑际里常回闪着“安塞腰鼓”那气吞山河的恢宏气势,耳畔回旋的是“安塞腰鼓”爆发的鼓点。20世纪80年代,刘成章面对祖国在改革开放中体现出的蒸蒸日上的情况,心中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决定用“安塞腰鼓”这种特定的意象来传达他对生活、对时代的感受,传达他对生命的理解。于是,他用洒脱的文笔、淋漓的激情挥洒出了《安塞腰鼓》这篇激扬生命的浪漫散文。背景资料\n瞳仁恬静亢奋晦暗束缚羁绊闭塞冗杂严峻震撼磅礴辐射渺远大彻大悟叹为观止戛然而止读一读预习检查tóngtiánkànghuìfùjīsèrǒngjùnhànpángbófúmiǎochètànjiá\nsāi塞车sè闭塞塞jiě解除jiè押解解xiè解数xuán旋转xuàn旋风旋sài安塞腰鼓多音字预习检查\n捶chuí捶打锤chuí铁锤蓦mò蓦然幕mù银幕晦huì晦暗诲huì教诲侮wǔ欺侮悔huǐ后悔募mù募捐陲chuí边陲形近字预习检查\n【亢奋】【晦暗】【束缚】【羁绊】【蓦然】【冗杂】【辐射】【恬静】【惊心动魄】【渺远】【烧灼】指高温炙烫。文中比喻安塞腰鼓强烈地感染着观众。从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出去。安静。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同“邈远”,遥远。极度兴奋。昏暗。文中是迷惘、糊涂的意思。使受到约束限制;使停留在狭窄的范围内。缠住不能脱身,束缚。羁,约束。突然,猛然。繁杂。词语解释预习检查\n例句:这些蜜蜂从一朵花飞向另一朵花,忽上忽下,来回穿梭,嘤嘤嗡嗡,不停地歌唱。在明媚的阳光下,宛如金星飞溅,令人叹为观止。意思相近的成语有“拍案叫绝”“击节叹赏”等。【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例句:原本沉浸在欢声笑语中的同学们看到班主任板着脸站在门口,教室内的声音顿时戛然而止。意思相近的成语有“中道而止”“如丘而止”等。预习检查\n朗读课文,回答:1.安塞腰鼓的总体特征是什么?(用原文中三个连续的词语回答)壮阔豪放火烈2.简单说说安塞腰鼓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原文中的话说)示例:生命的强健刚劲、旺盛的生命力、强大的力量、气势宏大、气势磅礴,等等。整体感知\n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腰鼓表演的美的?作者抑制不住自己飞扬的激情,不时地用同一句话来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你能把这句话找出来吗?好一个安塞腰鼓!5-13宏伟场面23-27绮丽舞姿18-22击鼓后生14-17雄壮声响精读细研\n精读细研“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哪儿?结合课文中具体的段落或语句,来谈谈你对文章的理解。\n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后生比作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既写出了百十个人捶鼓的场景,又突出了现场震天动地的声响和气势,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精读细研\n精读细研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急促的鼓点比作骤雨,把飞扬的流苏比作旋风,把蹦跳的脚步比作乱蛙,把闪射的瞳仁比作火花,把强健的风姿比作斗虎,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火热与激情。\n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用三组反义词形象地描绘出腰鼓表演的热烈场面。它让世界有了热度、高度、力度,也有了动感的节奏和抖擞的精神,展示了生命的活力。精读细研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n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运用排比,高度概括了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的力量,展示了黄土高原人的性格——粗犷豪迈。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腰鼓声音的强烈和力量的奔放。精读细研\n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递进,突出了安塞腰鼓排山倒海的气势。精读细研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n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节奏鲜明。从力量、声响、光和影的变幻、艺术享受四个方面来写安塞腰鼓的舞姿带给人蓬勃的想象力。精读细研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n段落排比,安塞腰鼓是生命宣泄、升华的体现,更让人产生一种崇高、向上的精神。精读细研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n不能调换。因为这七个词的词义递进,语势也随之增强,暗含着这舞姿和鼓点不仅是生命宣泄与升华的体现,更是崇高向上的生命境界的展现。“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七个词语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精读细研\n方法指导1.什么是排比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分为并列式排比和递进式排比两类。2.考查形式①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②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答题模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突出了、说明了)+对象+特性。排比精读细研\n上节课我们感受了安塞腰鼓表演的雄浑气势及独特的魅力,感受了长短句式交错使用的节奏美、韵律美。表演前后的安塞腰鼓又有何特点呢?请跟随老师走进今天的课堂。第二课时\n安塞腰鼓表演前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表演前:静静地积蓄着力量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呆呆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塞腰鼓安静时的状态。“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与下文热烈的腰鼓表演场面形成对比,同时也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精读细研\n作者开头用“一群茂腾腾的后生”这几个字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将人物直接推到读者面前,兀立于天地之间,令人为之震撼。描写人物的整体风貌为下文写安塞腰鼓的粗犷、豪放奠定了基调。精读细研\n“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这里把“咝溜溜”删去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咝溜溜”是一个方言拟声词,形象地表现出风吹高粱叶子的速度很快,亲切而富有韵味。精读细研“但是:”“看!——”在文中独立成段,有什么好处?1.用转折连词过渡,吸引读者的注意力。2.运用词语独立成段,巧妙地运用了标点符号,使语调铿锵有力,能很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且增强了语言的美感。\n安塞腰鼓表演后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这是人们对鼓声的一种感受,当鼓声突然停止的时候,人们会感到特别静。这句话运用以静衬动的手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鸡啼”是新的一天的开始,预示着新生活的希望。精读细研\n因为他们躯体里涌动着旺盛的生命力量,更因为他们骨子里充满着新生活的强烈渴望!因此,当安塞腰鼓表演“戛然而止”的时候,人们的思想得到升华,人们不由得用新的眼光认识这个世界,看待眼前的生活:落后是暂时的,贫穷也并不可怕,只要生命在有力地搏击,就一定会迎来新生活的曙光!在黄土地上贫穷地生活着的人们,为什么能将自己的腰鼓敲得这么响?精读细研\n课文最后以“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结尾,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开篇仿佛呈现一群高原后生的雕塑,安然不动,“神情沉稳而安静”。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热闹后突来的沉寂,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也可认为这是实写)。再结合它前面一句“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情境突变,读来感觉异样陌生,正是作者追求的表达效果。再联系全文看,开篇说一群后生,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表现了一种“静”的氛围;接下来是文章的主体,一直写腰鼓激情喧响;到最后鼓声“戛然而止”,这样由静到响,再由响到静,文章起伏跌宕,结构回环完整。合作探究\n“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把多水的江南比作易碎的玻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江南的柔美秀丽,与文中气势磅礴、震天动地的安塞腰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只有黄土高原这样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才能承载安塞腰鼓雄伟、豪迈的气势。合作探究\n中国西北相对贫穷落后,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在今天,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但“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的。这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合作探究\n作者以激情四射的语言,描写了安塞腰鼓的热烈豪放、激越亢奋以及它所蕴含的蓬勃的生命力,赞美了黄土高原上朴实坚韧的劳动人民,更赞美了一种自由坦诚、热烈奔放、坚韧顽强的生命状态,催人奋进。概括主题课堂小结\n感悟一:读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我为之震撼,为之赞叹。安塞腰鼓动人心弦的演奏,让人沉浸在一种生命的强盛之中。它把活跃着的生命转化成了一个又一个华彩乐章,它展现了黄土高原人民的粗犷与豪迈。它激发了我的拼搏精神,我定能靠我的激情成为一个强壮的建设者。感悟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安塞腰鼓以它的豪放、狂野,展示了黄土高原人民的阳刚之气,表现了他们的坚强、勇敢和自信。这种自信和气魄,是黄土高原之魂,也是中华民族之魂。学后感悟课堂小结\n❶形象像诗一样生动。一是“安塞腰鼓”,这是物的形象;二是“一群茂腾腾的后生”,这是人的形象。安塞腰鼓是激情与活力的象征,如今在作者笔下仿佛是活生生的形象,有生命,有灵性,有语言。高原后生们的物质生活虽然贫乏,但他们竟能散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跳出让世人惊奇的高原舞蹈。作者用诗意的眼光,看出他们身上的激情与活力,看到他们生命的质量。写作特色\n❷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首先,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结合,真实描写与想象描写相结合,既呈现了安塞腰鼓的表演画面,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其次,课文中多处使用议论和抒情的语句,揭示了高原后生的精神、胸襟、激情,抒发了对高原后生和高原腰鼓的赞美之情。写作特色\n生命的宣泄自由的挥洒安塞腰鼓表演前——似乎从来不曾响过激昂的腰鼓宏伟的场面雄壮的声响击鼓的后生奇丽的舞姿寂静的腰鼓——像来到另一个星球板书设计\n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zào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jiàn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换。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1)给画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zào( )热 飞jiàn()亢奋()战栗()(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燥溅kànglì变幻课堂检测变换\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蹦跳 闪射 瞳仁 诲暗B.束缚 羁绊 闭塞 冗杂C.严俊 搏击 震撼 磅礴D.辐射 渺远 璇转 凝聚【解析】A项中,“诲”应为“晦”;C项中,“俊”应为“峻”;D项中,“璇”应为“旋”。B课堂检测\n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2)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3)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A.拟人 排比 比喻B.比喻 夸张 拟人C.拟人 排比 夸张D.拟人 夸张 拟人A课堂检测\n4.对下列句中画线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B.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极度兴奋)C.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光线昏暗)D.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声音突然中止)【解析】C项在文中是“迷惘、糊涂”的意思。C课堂检测\n5.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黄土高原上,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②观众的心也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③每一个舞姿都使人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④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A.爆 突然 颤抖 寂静B.演 蓦然 颤抖 恬静C.爆 蓦然 战栗 寂静D.演 突然 战栗 恬静C课堂检测\n打树花冯骥才门前广场上临时拉了一些电灯,将堡门下半截依稀照见,上半截和高高在上的门楼混在如墨的夜色里。一个正在熔化铁水的大炉子起劲地烧着。鼓风机使炉顶和炉门不停地吐着夺目的火舌。这火舌还在每个人眼睛里灼灼发亮,人们——当然包括我,都是来争看此地一道奇俗打树花。我于此奇俗,只知道此地百姓年年正月十六闹灯节,都要演一两场“打树花”。当几个熊腰虎背的大汉走上来,人们沸腾了。这便是打树花的汉子。他们的服装有些奇异,头扣草帽,身穿老羊皮袄,毛面朝外,腰扎粗绳,脚遮布帘,走起来又笨重又威风,好像古代的勇士拓展阅读拓展探究(中考真题)\n上阵。这时候,人群中便有人呼喊他们一个个人的名字。能够打树花的汉子都是本地的英雄好汉。不久,便静下来。一张小八仙桌摆在炉前,桌上放粗陶小碗,内盛粗沙,插上三炷香。还有几大碟,三个馍馍,三碗菜,好汉们上来点香,烧黄纸,按年岁长幼排列趴下磕头。围观人群了无声息。这是祭炉的仪式。在民间,举行风俗,绝非玩玩乐乐,皆以虔诚的心为之待之。仪式过后,撤去供案,开炉放铁水。照眼的铁水倾入一个方形的火砖煲中。铁水盛满,便被两个大汉快速抬到广场中央。同时拿上来一个大铁桶,水里泡放着十几个长柄勺子,先是其中一个大汉走上去从铁桶中拿起一个勺子,走到火红的铁水前,弯腰一舀,跟着甩腰抡臂,满满一勺明亮的铁水泼在城墙上。就在这一瞬,好似天崩地裂,呈现出任何地方都不会见到的极其灿烂的奇观!金红的铁水泼击墙面,四外飞溅,就像整个城墙被炸开那样,整个堡门连拓展探究\n同上边的门楼子都被照亮。由于铁硬墙坚,铁花飞得又高又远,铺天盖地,然后如同细密的光雨闪闪烁烁由天而降。可是不等这光雨落下,打树花的大汉又把第二勺铁水泼上去。一片冲天的火炮轰上去,一片漫天的光雨落下来,接续不断;每个大汉泼七八下后走下去,跟着另一位大汉上阵来。每个汉子的经验和功夫不同,手法上各有绝招,又互不示弱,渐渐就较上劲儿了。只要一较劲,打树花就更好看了。众人眼尖,不久就看出一位年纪大的汉子,身材短粗敦实,泼铁水时腰板像硬橡胶,一舀一舀泼起来又快又猛又有韵律,铁水泼得高,散的面广,而且正好绕过城门洞;铁花升腾时如在头上张开一棵辉煌又奇幻的大树。每每泼完铁水走下来时,身后边的光雨哗哗地落着,映衬着他一条粗健的黑影,好像枪林弹雨中一个无畏的勇士。他的装束也有特色。别拓展探究\n人头上的草帽都是有檐的,为了防止铁水迸在脸上,惟有他戴的是一顶无檐的小毡帽,更显出他的勇气。据当地的主人说,这汉子是北官堡中打树花的“武状元”。今年61岁,名叫王全,平日在内蒙古打工,年年回来过年时,都要在灯节里给乡亲们演一场打树花。正像所有民俗一样,打树花源于何时谁也不知。只知道世界上惟有中国有,中国惟有在河北蔚县暖泉镇北官堡才能见到。民俗的形成总是经过漫长岁月的酿造。比如最初打树花用的只是铁水一种,后来发现铁水的“花”是红色的,铜水的“花”是绿色的,铝水的“花”是白色的,渐渐就在炉中放些铜,又放些铝,打起的树花便五彩缤纷,愈来愈美丽;再比如他们使用的勺子是柳木的。民间说柳木生在河边,属阴,天性避火。但硬拿柳木去舀铁水也不行,这铁水温度高达1300摄氏度呢。人们便把拓展探究\n柳木勺子泡在水桶里,通常要泡上一天一夜,而且打树花时每个汉子拿它用上七八下,就得赶紧再放在木桶里浸泡。多用几下就会烧着。湿柳木勺子的最大好处是,铁水在里边滑溜溜,不像铁水,好像是油,不单省力气,而且得劲,可以泼得又高又远。铁水落下来,闪过光亮,很快冷却。打树花的过程中,常常会有一块两块小铁粒落在人群里,轻轻砸在人们的肩上,甚至脸上,人们总是报之以笑,好像沾到福气,我还把落到我身上的一小块黑灰的铁粒放在衣兜里,带回去做纪念呢。(选自《冯骥才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拓展探究\n1.阅读选文,理清文脉,在下列方框里依次填写相关内容。2.文章开篇说“人们——当然包括我,都是来争看此地一道奇俗打树花”,简要概括打树花“奇”在哪里。3.请从人物描写角度品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4.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哪些情感?拓展探究\n1.A.祭炉的仪式B.众好汉的表演2.①打铁花的服装奇异,且都是本地奇人(英雄好汉);②仪式奇特;③打铁花的技艺奇特;④舀铁水的勺子奇特,是用柳木做的;⑤铁花的色彩奇特。3.运用动作描写的方法,生动地表现了大汉打树花技术的娴熟。4.对打树花人的敬佩赞美之情,对祖国传统技艺的自豪之情。参考答案拓展探究\n文中运用大量排比句,增强了语气和语势,请你尝试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示例:军训是我踏入初中后最受益的一次历练。它增强了我的体魄,从柔弱到刚强;它锻炼了我的品性,从平凡到高尚;它磨炼了我的意志,从懦弱到坚强。课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