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观沧海》课件
pptx
2022-06-05 22:00:01
18页
欢迎同学们走进这次愉快的语文学习之旅!观沧海曹操诗人档案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迎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先后灭吕布,败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大胜。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他善诗歌,《步出厦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写诗背景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公元207年八月,曹操亲率大军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诗人登临碣石山,登高望海,触景生情,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写景抒情诗。边听边看:《观沧海》配乐朗读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jiédànsǒngzhìsè顺读诗歌:牛刀小试,我来配乐读!《观沧海》品读诗歌:我们合作来探究!(1)领字是指诗词中起到统领作用的字或词,请同学们找出这首诗中的领字,看它统领到什么地方?(2)诗的正文写了哪几层意思?哪些诗句写的是实景?哪些诗句写的是虚景?(3)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朗读一起走进诗中的情境,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的眼前所出现的画面。1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2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3层(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合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实景)(想象)检查探究的成果:诗的结构脉络放飞想象:我来描述壮美诗境!美读诗歌:我们一起体验思考!1、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诗人的博大胸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你真棒!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再试锋芒:我们一起思考!2、这四句诗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丰富奇特的想象,那么曹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诗人当时正处事业的巅峰,他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今又消灭了袁绍残部;如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抚今追昔,他的心情和沧海的浪涛一样汹涌澎湃。所以才有这样的想像,这体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在这里,他将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句里,借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从而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延伸阅读:我们一起诵读!《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一代枭雄—曹操读读背背,拓展积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全诗小结:这首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描写了沧海的壮丽景色;驰骋想象,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博大宽广的胸襟和一统天下的雄伟抱负。诗歌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我们一起来:一齐背诵这首诗歌!作业布置:1、默写并翻译全诗。2、课外收集学习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并自学背诵。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