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课件

pptx 2022-06-17 10:01:25 32页
剩余28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醉翁亭记(上)九年级语文\n一、导入\n“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据说这副对联是清代人所题,是后人对欧阳修的深深怀念。醉翁亭就是因欧阳修写的一篇文章——《醉翁亭记》而名扬天下。\n资料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醉翁亭整个布局严谨小巧,曲折幽深,富有诗情画意。\n二、教学过程\n(一)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和文化意义,把握其精神实质。2.整体感知文章大意,梳理课文结构,熟读成诵。3.通过分析醉翁的形象和文章的主题,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襟怀。\n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二)作者简介\n(二)作者简介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也擅长诗词,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参与修撰《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n(三)背景资料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以范仲淹为首的数位大臣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欧阳修因为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贬为滁州知州。\n(四)品析课文1.听读课文,标注字音,注意停连,初步感知课文环滁琅琊潺潺酿泉辄岩穴暝晦明伛偻酒洌野蔌宴酣弈觥筹阴翳chúlánɡyáchánniànɡzhémínɡhuìyǔlǚlièsùhānyìɡōnɡyì\n2.自由朗读,疏通文意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韵律和节奏,然后结合书下注释,边读边翻译,疏通文意。在翻译的过程中注意“留、删、补、调、换”的方法和“信、达、雅”的原则。\n在翻译时,还要注意文言文中的特殊语法现象。“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山:沿着山路“杂然而前陈者”(名词作状语)前:在面前“乐其乐”(意动用法)乐:以……为乐\n“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判断句)译为: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倒装句)译为: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省略句)译为:领会(于)心间,寄托(于)酒上。\n3.细读课文,梳理课文的结构,概括课文内容\n第1段,介绍醉翁亭之所在,引出人和事。亭的周边环境:环滁皆山→琅琊山→酿泉→有亭翼然亭名由来: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醉翁”:“醉翁”的由来→醉翁之意文章由写景巧妙地过渡到记事、言情。\n第2段,写山中早晚的阴晴变化,四时景物的迥然不同。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春)“佳木秀而繁阴”(夏)“风霜高洁”(秋)“水落而石出”(冬)总归为“乐亦无穷”\n第3段,写滁人之游和太守之宴。这一段描写,由景物转移到人事上。滁人游:前呼后拥,往来不绝,太平祥和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醉在其中,乐在其中就地取材,投壶弈棋,山林野趣\n第4段,写日暮而归。宴罢晚归:太守归→宾客从→游人去→禽鸟乐禽鸟之乐——和鸣林间,欢乐归巢游人之乐——“从太守游而乐”太守之乐——知禽鸟乐,乐游人乐;有“同醉”之乐,又有独醒之思在叙事中,融入了更多议论和抒情。三种“乐”\n以上我们共同梳理了每一段落的内部层次,下面请同学们把文章结构整理出来,在背诵课文的时候以此为依据,思路会更加清晰。\n山水亭名太守朝暮春夏秋冬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归游人去禽鸟乐第四段第三段第二段第一段游人乐太守乐\n“醉翁”之由来醉翁之意在于山水醉于山间朝暮四时醉于与民宴饮之乐醉在内心深知的乐趣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文章脉络的梳理“醉”\n“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文章脉络的梳理山水之乐赏景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n4.分析“醉翁”的形象,理解“太守之乐”的含义作者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那么,怎样理解“醉翁之意”呢?结尾的“太守之乐其乐”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快乐呢?\n欧阳修“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苍颜白发,颓然乎期间者,太守醉也。”醉翁——豁达寄情山水,悠然自得太守——爱民“德惟善政,政在养民”“乐”——与民同乐\n三、反馈与评价\n请同学们从创作背景、思想感情等方面比较《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这两篇文章的异同。\n从创作背景上比较:欧阳修和范仲淹是同一时期的人,欧阳修正是因为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思想才被贬。《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两篇文章皆写于两人因“庆历新政”的失败而被贬之后。\n从思想感情上比较:《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相同点寄情于山水,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不同点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与民同乐。2.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臆。2.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n四、课后作业\n请同学们在课后阅读《六一居士传》(节录),可以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在了解相关背景资料的基础上,思考并解答“六一居士”这个号是怎样得来的。晚年的欧阳修为什么要改号为“六一居士”?\n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六一居士传》)\n五、结束语《醉翁亭记》通篇充满着和谐的理念,在一个“乐”字的统领下,人与自然、太守与众人交融成了一幅和谐的图画。可以说,欧阳修创造了一种“醉翁文化”。“醉翁亭”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令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心驰神往,题诗吟咏,歌颂这一名胜古迹,徘徊流连于这个精神家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