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 > 道德与法治 > 2022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达标测试卷2(部编版)

2022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达标测试卷2(部编版)

doc 2022-06-24 15:25:32 9页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会议的召开(  )①用行动践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②擘画了中国面向未来新征程的宏伟蓝图③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④有利于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量、坚定发展信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下框信息所指的会议是(  )★时间:2021年3月5日至11日★地点:北京★通过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A.全国宣传部长会议B.中央军委军事训练会议C.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D.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3.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中遇到如未成年子女抚养、夫妻债务处理、老有所依等法律问题,最能找到答案的法律是(  )A.宪法B.刑法C.民法典D.未成年人保护法4.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社会保障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到2021年3月底增加到近10.07亿人。这体现了我国(  )①扎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②已经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③坚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④是世界上社会保障水平最高的国家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5.“法律是肯定的、明确的、普遍的规范。”这句话说明了(  )7A.法律对我们有保护作用B.法律对我们有惩罚作用C.法律与我们无关D.法律对我们有规范作用6.下列事件能够直接体现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  )①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的意见》②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④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法治中国,正在路上。下列正确反映建设法治中国过程的是(  )①描绘法治蓝图②凝聚法治共识③选择法治道路A.①→③→②B.①→②→③C.③→②→①D.③→①→②8.漫画《红色追击》体现了(  )①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②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③中国政府的反腐决心和力度④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该法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由此可见(  )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我国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③我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④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权力机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0.2021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审结涉黑涉恶犯罪案件33053件226495人。这表明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  )A.国家制定或认可B.惩治犯罪,维护秩序7C.具有普遍约束力D.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11.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正案将刑责年龄降至12岁。降低刑责年龄(  )①对未成年人是一种保护②可以制止未成年人在人生起步阶段误入歧途③可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④体现了我国立法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态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2.德润人心,法安天下。”下列关于德治与法治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法治比德治更具有感召力和劝导力B.法治比德治更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C.德治重教化作用,法治重规范作用D.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13.以下是小闽在参加社区民法典宣讲志愿者活动时的对话节选。下面对话内容体现了(  )社区居民提问小闽根据民法典作答家人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被隔离,谁来照顾年幼的孩子?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7岁的小建把父亲送他的手表卖给商店,父母能要求退回吗?父母可以要求退回,因小建未满8周岁A.民法典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B.民法典是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C.宪法是民法典的立法基础和依据D.未成年人不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14.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了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这(  )①有助于为未成年人提供全方位的保护②有利于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③能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④能保证未成年人免受来自外界的伤害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715.以下正确的做法是(  )①就算楼下没有行人,垃圾也不可以直接抛下楼②在校园内与同学发生纠纷,应告知老师,避免冲突③在户外突遇雷电天气,要马上跑到树下,躲避危险④遭遇火灾,应当镇定处置,可以选择坐电梯逃生或者就地等待救援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判断说理。(16分)请你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在题后括号内打“×”,并说明理由。(每题8分,共16分)(1)林林不爱学习,但其舅舅在某市政府工作,舅舅答应林林会将其招聘到政府机关工作。(  )理由:(2)小宁认为,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就能确保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  )理由:17.时事点评。(10分)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增加了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从四大保护到六大保护,着力解决社会关注的涉未成年人侵害问题,包括监护人监护不力、学生欺凌、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问题,为“少年的你”撑好法律“保护伞”。运用时事知识,评说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意义。7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于202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同学们围绕该法律的规定展开讨论,请你参与。(1)为什么国家要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6分)(2)除了网络保护,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还有哪些?(5分)7(3)请从“手机的危害”的角度,为小福答疑解惑。(2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共7编、1260条,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民有所呼,法有所应,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是怎样的,民法典就是怎样的,这正是民法典最大的亮点之一。材料二:(1)材料一体现出法律的什么特征?(2分)(2)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我国编纂实施民法典的重要意义。(6分)7(3)根据材料二,谈谈我们的生活和法律的关系。(4分)(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学会依法办事?(4分)7答案一、1.C 2.C 3.C 4.B 5.D 6.A 7.D 8.D9.B 10.D 11.B 12.A 13.A14.A 点拨: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了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目的是除了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外,提供更全方位的保护,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故①②说法正确;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了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是一种外在的法律给予的特殊保护,并不能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也不能保证未成年人免受来自外界的伤害,故③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5.A二、16.(1)(×)(2分)理由: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6分)(2)(×)(2分)理由:小宁的观点是片面的。(2分)新增网络保护和政府保护,强化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2分)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还需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2分)17.①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为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构筑起防线,为未成年人撑好法律“保护伞”。②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能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能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尊重保障人权;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18.(1)示例一: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以法律的形式出台相关规定,有利于规范未成年学生使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的行为,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示例二:未成年学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不恰当或不节制使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的,影响生活和学习,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2)①家庭保护;②学校保护;③社会保护;④司法保护;⑤政府保护。(5分)(3)放学后不能尽情使用手机。手机辐射,不良信息等影响身心健康,青少年要合理使用手机。19.(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2分)(2)①有利于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②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③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3)①法律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生活需要法律的规范和保护。②法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③法律相伴一生。公民从胎儿期到去世后,人生每一步、每一民事行为都与法律息息相关。(4)①遵守各种法律法规。②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和捍卫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