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达标检测卷(鲁教版五四制)
doc
2022-06-25 13:00:03
11页
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100分,90分钟)题 号一二三四总 分得 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1~10小题每题2分,11~15小题每题3分,共35分)1.“一带一路”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染坊常用下列物质中的一种盐来处理丝绸,这种盐是( )A.熟石灰B.碳酸钾C.乙醇D.烧碱2.海洋是人类重要的资源宝库,利用海水可以得到许多产品。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③海水“淡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其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A.全部B.①②④C.只有②D.只有②④3.海洋是人类丰富的资源宝库。下列措施不属于保护海洋环境,也不属于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是( )A.禁止向大海排放污水 B.海水晒盐C.海水淡化D.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海中4.已知室温下NaCl的溶解度约为36g。现称取3.6g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转移等步骤,除去泥沙得到精盐。下列操作正确且合理的是( ) 5.下列各组固体物质,不能用水鉴别的是( )A.KNO3、KClB.CaCO3、CaCl2C.CuSO4、Na2SO4D.NH4NO3、CaO6.小深同学用思维导图梳理了Na2CO3的相关知识,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117.下列离子能在含有硫酸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Mg2+、NO3-B.Na+、CO32-C.K+、OH-D.Ba2+、Cl-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O2(H2O)——用生石灰B.NaCl溶液(KNO3)——降温结晶C.CaCO3粉末(Na2CO3)——加水过滤D.KCl溶液(K2CO3)——加适量盐酸9.下列各组物质在pH=2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是无色的是( )A.KNO3 HCl CuSO4B.Na2SO4 Zn(NO3)2 H2SO4C.MgCl2 NaOH FeSO4D.Na2CO3 Ba(OH)2 K2SO410.下列关于海水晒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结晶池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大于海水中氯化钠质量分数B.由于水分蒸发,蒸发池中氯化钠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到一定数值C.母液是NaCl的饱和溶液,也是所含杂质MgCl2、CaCl2的饱和溶液D.气温高、湿度低、风力大、雨量少、阳光充足有利于海水“晒盐”11.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另加试剂则无法鉴别出来的是( )A.H2SO4 NaOH CuSO4B.HCl NaOH NaClC.H2SO4 Ca(OH)2 FeCl3D.HCl Ca(OH)2 Na2CO312.小金完成了图示实验①②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第12题)11A.实验①中石灰水有剩余B.实验②中有气泡产生C.实验③中没有明显现象D.实验③所得溶液中一定含CaCl2和NaCl13.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 )A.②④⑤①③B.⑤④②③①C.⑤②④③①D.②⑤④①③14.小明同学在总结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时发现,选用适当物质可实现图中所示的所有反应。若中间的物质为硫酸钡,那么对酸、碱、甲盐、乙盐四种物质的推断中,合理的是( )(第14题)A.HCl NaOH BaCl2 Na2SO4B.HCl Ba(OH)2 Na2SO4 BaCl2C.H2SO4 Ba(OH)2 Na2SO4 BaCl2D.H2SO4 NaOH BaCl2 Na2SO415.某溶液中溶质可能是HCl、Na2CO3、H2SO4、CuCl2中的一种或多种,为探究溶质的成分,兴趣小组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样品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稀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15题)A.原溶液中一定没有Na2CO3和H2SO411B.b点对应烧杯内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C.c点对应烧杯内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OH-D.沉淀出现前烧杯内溶液的pH不断增大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3分)16.(5分)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____________________; (2)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__________________;(3)工业盐中有毒的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既可用来作发酵粉,又能治疗胃酸过多症的盐________________。17.(4分)课堂上老师按如图所示上了一次将“清水”变“牛奶”的魔术课。请破解魔术中的奥秘,写出满足要求的化学方程式。(第17题)(1)酸与碱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酸与盐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碱与盐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盐与盐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8分)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化学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四瓶无色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酚酞溶液,现将其编号为A、B、C、D,然后两两组合进行实验,其中部分现象如表所示。请回答:实验A+BA+CB+CB+D现象溶液变红溶液变红产生沉淀产生气体(1)酚酞溶液是________(填编号)。(2)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D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9.(10分)化学是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的科学。从海水中提取镁、制“碱”,都体现了人类改造物质的智慧。结合下列流程图(其中部分操作和条件已略去),请回答相关问题:(第19题)(1)提纯物质常用转化的方法,就是将杂质转化为沉淀或气体而除去。粗盐中含有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通过步骤Ⅰ,再利用过滤操作进行除杂。步骤Ⅰ加入下列三种溶液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填字母)。A.稍过量的Na2CO3溶液 B.稍过量的BaCl2溶液 C.稍过量的NaOH溶液(2)母液中有MgCl2,却经历了步骤Ⅳ、Ⅴ的转化过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步骤Ⅱ中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的重要途径。上述流程图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6分)图示中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11(第20题)(1)物质F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4分)21.(10分)现有含杂质氯化镁的氯化钾,欲除去杂质,配制氯化钾溶液,操作流程见图1。请回答:(1)加入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滤。有关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A.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留有气泡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C.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D.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漏斗内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3)蒸发。把液体倒入蒸发皿,进行加热,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天平调零。如图甲所示,先把11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如果指针静止时偏向右侧,则应该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往________(填“左”或“右”)旋动。(5)配制溶液。称量氯化钾固体的质量和量取水的体积时,天平示数(单位:g)和量筒读数(单位:mL)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则所配氯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水的密度可近似看作1g/cm3)22.(14分)某兴趣小组发现,上周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固体忘记了盖瓶盖,他们欲对该固体的变质情况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该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变质情况如何?【查阅资料】①碳酸钠溶液的pH最大约为10.6,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pH约为8.0,氯化钙溶液呈中性。②NaOH、Na2CO3分别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物质种类NaOHNa2CO3温度20℃40℃20℃40℃溶剂水109g129g21.8g49g酒精17.3g40g不溶不溶【作出猜想】猜想Ⅰ:固体未变质;猜想Ⅱ:固体部分变质;猜想Ⅲ:固体全部变质。【实验探究】(1)兴趣小组同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测得溶液的pH约为12。由此他们得出猜想Ⅰ正确,但其他同学很快予以否定,否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组内其他同学取步骤(1)烧杯中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不再产生沉淀时,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______________,溶液变红。【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兴趣小组证明猜想________正确。【反思评价】根据查阅的资料,有同学提出可以通过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在酒精中溶解度不同来验证猜想Ⅲ正确。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拓展】实验室使用pH传感器来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HCO3的含量。称取一定量样品,溶于水配成250.0mL溶液。将pH=1的稀盐酸逐滴加入体积为25.0mL11的该溶液中,所得曲线如图所示: (第22题)a.上一个计量点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下一个计量点时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________。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23.(8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将一定量的稀硫酸滴入9.3g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固体混合物中,产生气体质量与滴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第23题)(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2)混合物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11参考答案一、1.B 2.D 3.D 4.B 5.A 6.A 7.A8.B 点拨:虽然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但NaCl溶液中混有少量的KNO3不能形成KNO3的饱和溶液,因此降温结晶时KNO3不会析出。9.B 点拨:pH=2说明溶液显酸性,说明溶液中含有大量H+。含Cu2+的溶液为蓝色;H+和OH-、CO32-不能大量共存。10.C 点拨:在海水“晒盐”过程中,水因不断蒸发而质量减少,氯化钠的质量相对不变,在蒸发池中溶液逐渐由不饱和变为接近饱和,进入结晶池中随着水分的不断蒸发,逐渐变成食盐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达到最大,A、B正确;母液是NaCl的饱和溶液,但不一定是MgCl2、CaCl2的饱和溶液,C错;D项中描述的条件有利于食盐晶体析出,D正确。11.B 点拨:B中将三种试剂两两混合,均无明显现象产生,不另加试剂则无法鉴别。12.D 点拨:由实验③知,盐酸过量,则实验①中石灰水没有剩余,A不正确;实验②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不产生气泡,B不正确;实验③中最终得到无色澄清溶液,说明实验①中盐酸过量,和实验②中生成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此过程中固体溶解,产生气泡,C不正确;实验③中最终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所得溶液中一定含CaCl2和NaCl,D正确。13.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提纯。按照除杂的原则,可先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与Mg2+反应生成Mg(OH)2沉淀,除去Mg2+,然后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与SO42-反应生成BaSO4沉淀除去SO42-,再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与Ca2+反应生成CaCO3沉淀除去Ca2+,同时除去过量的BaCl2,进行过滤,最后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除去过量的NaOH与Na2CO3,所以最合适的顺序选D。14.C 方法规律:本题可用代入法解答。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故C正确。15.C 点拨:原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钡后才生成沉淀,所以原溶液中一定不含硫酸,一定含有盐酸,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大量共存,所以原溶液中一定不含碳酸钠,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钡后会出现沉淀,所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铜。原溶液中一定没有Na2CO3和H2SO4,A正确;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氯化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钡,所以b11点对应烧杯内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氯化钡,B正确;c点对应烧杯内溶液中的阴离子有Cl-和OH-,C错误;沉淀出现前烧杯内氢氧化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所以溶液的pH不断增大,D正确。二、16.(1)NaCl (2)Na2CO3 (3)NaNO2 (4)CH4(5)NaHCO317.(1)H2SO4+Ba(OH)2===BaSO4↓+2H2O(合理均可)(2)HCl+AgNO3===AgCl↓+HNO3(或H2SO4+BaCl2===BaSO4↓+2HCl,合理均可)(3)Ca(OH)2+Na2CO3===CaCO3↓+2NaOH[或Ba(OH)2+Na2SO4===BaSO4↓+2NaOH,合理均可](4)CaCl2+Na2CO3===CaCO3↓+2NaCl(合理均可)18.(1)A(2)Ca(OH)2+Na2CO3===CaCO3↓+2NaOH;复分解反应(3)金属除锈(合理均可)19.(1)C、B、A(或B、C、A或B、A、C) (2)富集、提纯MgCl2 (3)促进碳酸氢钠的生成与析出;NaCl+H2O+CO2+NH3===NH4Cl+NaHCO3 (4)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点拨:(1)加入三种溶液的顺序可以调整,但Na2CO3溶液必须放在BaCl2溶液后面加入,否则过量的BaCl2无法除去。(2)母液本身含有MgCl2,又经历了步骤Ⅳ、Ⅴ的转化过程,其目的是富集氯化镁,除去杂质获得比较纯净的氯化镁。(3)步骤Ⅱ中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目的是形成碱性溶液,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促进碳酸氢钠的生成与析出。20.(1)CaCO3 (2)Ca(OH)2+Na2CO3===CaCO3↓+2NaOH(3)分解反应三、21.(1)MgCl2+2KOH===Mg(OH)2↓+2KCl (2)A(3)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左(5)18%点拨:(1)氯化镁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化学方程式为MgCl2+2KOH===Mg(OH)2↓+2KCl。(2)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不能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留有气泡,以免过滤速度太慢,A错误。(3)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4)把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如果指针静止时偏向右侧,则应该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往左旋动。(5)图示称量的氯化钾质量为18g,量取的水的体积为82mL,其质量为82g,则所配氯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1×100%=18%。 22.【实验探究】(1)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加水溶解后溶液的pH也可能为12 (2)氯化钙(或氯化钡或硝酸钙或硝酸钡);酚酞试液 【实验结论】Ⅱ 【反思评价】取样称量质量,加入酒精中,充分溶解后过滤,干燥后再次称量,两次所称质量相等,证明固体全部变质(或猜想Ⅲ正确) 【实验拓展】Na2CO3+HCl===NaCl+NaHCO3;Cl-四、23.(1)2.2g(2)解:设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x。Na2CO3+H2SO4===Na2SO4+CO2↑+H2O984450g·x2.2g= x=9.8%根据图像可知,当加入稀硫酸100g时恰好完全反应,硫酸和氢氧化钠以及硫酸与碳酸钠都反应生成硫酸钠,设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y,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H2SO4~Na2SO498142100g×9.8%y=y=14.2g答:混合物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14.2g。点拨: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硫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反应后生成相同的溶质硫酸钠;根据图像提供的二氧化碳质量即可计算出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通过化学反应中元素质量守恒进行计算即可。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