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ppt课件

pptx 2021-08-17 13:58:58 18页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第二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诸侯伐郑,郑伯击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中肩。——《左传·桓公五年》武氏子(周大夫)来求赙,周平王未葬也。——《十三经注疏集》Q:分析周天子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一)列国纷争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自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周敬王卒。因孔子所著《春秋》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构成一个历史阶段的春秋时代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前人称之为战国。把战国作为时代名称,开始于西汉末年刘向汇编的《战国策》。①春秋五霸:齐国、晋国、楚国、吴国和越国(关于春秋五霸有另外一种说法)②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原因:春秋时期一些大的诸侯国扩张势力,力图号召和控制中小诸侯国,确立霸主地位。③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周朝传统政治秩序完全破坏,各国国君纷纷称王。周王室在B256年被秦吞并。,(二)华夏认同提到战争,人们往往与社会动荡、国家分裂等情况联系在一起……春秋时期便处于这种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当时诸侯林立,战争不断,大国争霸给任命带来极大痛苦。但我们应该看到,战争的积极意义占据主导地位,战争打破了各族间原有的界限,为各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春秋时期山西境内北狄的夏化及其对华夏族的影响》Q: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对民族关系影响?中原南蛮北狄西戎东夷华夏认同民族大融合表现:①春秋时期中原自称“华夏”,其他民族产生华夏认同观念。②战国时期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影响: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一)经济发展1.农业: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牛耕推广2.工商业: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涌现一批中心城市部分工商业主聚集钱财,富比王侯兴修水利灌溉工程(都江堰、郑国渠、芍陂)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穿有鼻环的牛尊,(二)变法运动邹忌改革李悝变法申不害变法商鞅变法吴起变法1.背景: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措施主要内容政治经济社会(二)变法运动2.代表:商鞅变法(BC356)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变法顺应了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九流十家。“争鸣”是指争论和辩难。“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派相互争辩、学习的局面。百家争鸣,三、百家争鸣(一)背景①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②政治:礼崩乐坏,社会动荡。④阶级关系: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⑤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的需要,礼贤下士,争先招揽人才,士人颇受重用。③经济:经济方面有重大发展(农业、工商业)。,(二)代表人物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阴阳家邹衍,1.春秋时期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的没落贵族。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理论家,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传》《春秋》。他的言行载于《论语》一书。孔子针对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形势,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孔子的生平,孔子的思想①思想核心:“仁”,关爱他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论语·颜渊》②政治思想: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材料二:孔子谓季氏(鲁国卿大夫):“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注:按照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根据材料分析孔子的政治思想?承认制度随着时代的变化应当有所改良。,孔子的思想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打破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私学的发展。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篇》*束脩:十条肉干整理《诗》、《书》、《礼》、《易》、《春秋》,成为儒家经典,对夏、商、西周文化传承做出重要贡献。主要思想和言论被整理成《论语》。,春秋时期:老子老子的生平春秋晚期的楚国贵族。姓名李耳,字伯阳,又称老聃。道家学派创始人。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吏”(管理藏书的官吏),《老子》一书相传为其所作,在道教被尊奉为教主,被称为太上老君。,老子的思想①哲学思想:将天地万物的本原归结为“道”,追求“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论。分析老子的哲学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分析老子的哲学思想?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揭示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②政治思想:分析老子的政治思想?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2.战国时期学派人物主要思想儒家道家阴阳家墨家法家孟子荀子邹衍墨子庄子韩非人性善;“仁政”人性恶;隆礼重法崇尚逍遥自由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相生相胜理论提倡节俭、兼爱、非攻、“尚贤”以法为统治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中央集权墨子平民出身,是小手工业者。他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鲁班相比。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和“贱人”,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三)影响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战国策·魏策三》“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吴子·料敌》“三军: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此之谓三军也”。——《商君书·兵守篇》“虎狼之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