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第1-2单元 期中共3套测试卷汇编(Word版,含答案)
docx
2021-09-12 02:03:32
25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题号12345678910答案1.考察历史遗址是我们学习历史最直观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保留了我国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遗址,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山顶洞人遗址 ②元谋人遗址 ③北京人遗址 ④河姆渡遗址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②③①④2.如右图所示,在北京西南的这个博物馆里,收藏的历史文物包括( )A.捕猎用的弓箭、长矛B.打制方法制作的尖状石器C.红底黑纹有图案的彩陶D.动物肩胛骨制成的骨耜3.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下列能反映这一进步的是( )A.北京人采集狩猎B.河姆渡人种植水稻C.半坡人制作陶器D.相传黄帝制造船只4.读下图,判断两种房屋的建造者及房屋样式不同的决定性因素( )A.建造者:河姆渡人、半坡人 决定性因素:劳动工具B.建造者:半坡人、河姆渡人 决定性因素:生活习惯C.建造者:河姆渡人、半坡人 决定性因素:劳动技术D.建造者:半坡人、河姆渡人 决定性因素:自然条件5.下列图片中,反映我国半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第25页共25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6.关于“黄帝大战蚩尤”等远古传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文明起源时期的社会变动 ②都是绝对真实可信的③全是后人编造的 ④包含一定的事实成分A.②B.③C.①②D.①④7.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每年的清明时节,都有大量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到这里拜祭。下列关于黄帝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他是传说中的英雄 ②他是黄河流域原始部落联盟首领 ③他联合炎帝部落打败了蚩尤部落 ④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8.传说中有一位活动在陕西渭河流域的部落首领,他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他”是( )A.炎帝B.黄帝C.蚩尤D.大禹9.如果要拍摄一部反映禅让制度的电视连续剧,剧中可能出现的情节有( )①黄帝和炎帝共同视察大禹治水的工作 ②年老的尧走访各部落,选拔继任者 ③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④禹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舜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0.梁启超曾说:“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形成的最主要的特点是( )A.错综复杂B.多元并立C.接触交融D.征服扩张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10分)11.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通过对 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的规律; 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以上三种原始人类都使用 石器。(4分) 12. 大量人工栽培水稻,还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 ,多用木头作柱子,屋内有灶坑。他们使用 第25页共25页
石器。(3分) 13.传说中,炎帝教民 ,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等。他们生活在五六千年前的 ,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 。(3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计15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这一时期发生的两次较大的战役。战争结果如何?(6分)(2)为什么海内外的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3分)材料二 在尧当首领的时代,洪水横流,中原大地上泛滥成灾,百姓居无定所。尧寻找能治水的人,群臣都推荐鲧。尧用鲧治水9年,没有成功……舜举荐他继续鲧的事业,终于获得成功。(3)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被尊称为什么?他是如何化解“洪水泛滥成灾”这一难题的?我们应该学习他哪些优秀品质?(6分)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45分)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在北京人居住的岩洞里,考古学家们发掘的大量化石和石器,为古人类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价值极高的研究资料,因而有助于我们较为清楚地了解北京人的劳动和生活。材料二 第25页共25页
(1)请将下列相关史实填入表格中的相应位置。(只填序号,6分)①河姆渡原始居民 ②元谋人 ③黄帝 ④半坡原始居民 ⑤北京人⑥炎帝 ⑦山顶洞人 ⑧尧舜禹洞穴中的祖先定居时代的祖先传说中的祖先(2)结合上述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外貌方面说说北京人进化的状况。(2分)(3)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是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典型代表,通过考古发现,我们知道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农业文化。请你结合具体史实,举例说明这两种文化的不同点及原因。(6分)(4)结合上述探究,请你归纳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2分)第25页共25页
16.某学校组织七年级学生前往周口店探寻北京人的历史遗迹,完成了一次文化体悟之旅。(9分)【空间上了解北京人遗址的分布】(1)观察《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写出代表本次活动目的地的字母。(1分)【实地参观周口店遗址博物馆】(2)同学们在博物馆中看到了如下图所示有关北京人的复原头像、遗存、化石等。请你任选三张图片,说明图片蕴含的历史信息。(6分)【听导游讲解了解重要意义】导游:在北京人发现之前,虽然德国的尼安德特人、海德堡人、爪哇的直立人等人骨化石相继被发现,但尚未得到学术界的公认,即使是持进化论的学者,对于人类的起源问题和人骨化石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地位,也莫衷一是。自从北京人头盖骨以及大量石器和用火遗迹发现以后,直立人的存在才得以确认,从而基本上明确了人类进化的序列,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3)根据上述导游讲解,你认为北京人的发现有什么意义?(2分)17.阅读材料,探究问题。(20分)【人文初祖】材料一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第25页共25页
——《史记·五帝本纪》(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谁?(2分)(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轩辕”还有哪些贡献?这些贡献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天下为公】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礼记·礼运》材料三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史记·五帝本纪》(3)材料二、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什么制度?如何评价这种制度?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6分)【杰出首领】(4)请你按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先后顺序排列图A、图B、图C,并谈谈他们的共同点。(4分)第25页共25页
【探究认识】(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请你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史实与神话传说的关系。(4分)第25页共25页
答案1.D 2.B 3.B4.D 5.C 6.D 7.A 8.A9.C 10.C11.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打制12.河姆渡人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磨制13.开垦耕种 黄河流域 人文初祖14.(1)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阪泉之战中,炎帝失败,归顺黄帝;涿鹿之战中,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2)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3)禹。大禹。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最终消除水患。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等。15.(1)洞穴中的祖先②⑤⑦定居时代的祖先①④传说中的祖先③⑥⑧(2)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具备早期人类的体质特征。(3)不同点:在房屋方面,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在农作物种植方面,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原因:由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不同的自然环境造成的。(4)化石和考古发现。16.(1)A。(2)图A: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图B: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图C:北京人会制作打制石器。图D:北京人会猎取动物。(任选三张图片进行解读)(3)北京人的发现,证明了直立人的存在(或有助于认识人类进化的进程,或证明了从猿到人的进化论观点)。17.(1)黄帝。(2)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这些贡献为后世人们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3)制度:禅让制。评价:民主、公平、公正。借鉴意义:用人要发扬民主,重视贤能;应通过民主的方式选举干部;要以天下为己任,选拔人才应以德才兼备为标准。(只要答出一点,言之有理即可)(4)顺序:图C、图A、图B。共同点:品行高尚、选贤任能、一心为公等。(5)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考古资料证实的传说为“史实”,是完全真实存在的,没有经过考古证实的传说仍为“传说”。神话传说存在虚构成分,但也蕴含着某些历史线索。第25页共25页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为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③处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禹建立夏、武王伐纣B.禹建立夏、平王迁都C.商汤灭夏、西周灭亡D.商汤灭夏、武王伐纣2.周朝“虽历时很久,但却未能建立稳固的中央政府。周朝有许多诸侯国,他们无视周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这一局面的出现是由于( )A.禅让制的推行B.世袭制的出现C.分封制的实行D.郡县制的推广3.西周时期,举行仪式所用的舞队和鼎的数量都有严格规定,低等级的贵族使用了高规格的礼器或乐器,会被视为挑战等级秩序的“违礼”行为。这些规定( )A.形成了禅让制度B.稳定了社会秩序C.实现了土地分封D.扩大了国人利益4.《诗经》中的“千耦其耘”是对西周时期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形象描述。当时实行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原因主要是( )A.劳动力充足B.耕地面积广阔C.生产工具简陋D.农作物品种单一5.右图所示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这种文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商朝时期到今天一直被使用B.直到近代才被人们发现和识别C.记载的内容只涉及祭祀与战争D.是中国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的6.《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尊王攘夷,大国争霸B.迁都频繁,异姓反叛第25页共25页
C.周室衰微,诸侯争霸D.列国争战,诸侯兼并7.《战国策》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材料记述史实发生于图中( )A.①B.②C.③D.④8.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A.秦孝公重用商鞅B.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交融的进程C.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基础9.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很早就曾到都江堰考察,并称赞道:“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与伦比。”这主要说明( )A.都江堰先进的建造技术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B.都江堰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C.都江堰是世界上唯一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D.都江堰的修建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经济基础10.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B.读书人激烈辩论,各自著书立说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封建制度D.战国时期社会的急剧变化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10分)11.约公元前1600年, 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 建立西周。(2分) 12. 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开始。(2分) 13. 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成为春秋时期首位霸主。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 。(2分) 14.春秋战国时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老子在政治上主张“ 第25页共25页
”;孔子在政治上提出了 的主张;墨子主张 ,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不义的战争;韩非主张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 统治。(4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计10分)15.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巨变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分别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社会变化,说明这种变化的实质,并分析这一历史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50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诸侯并立局面的出现与西周哪一制度有关。简要评价这种制度。归纳材料一图示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6分)材料二(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二A、B填空。举一例“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的史实。(4分)第25页共25页
材料三 ……混乱和改革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思想家,迫使他们重新评估自己的传统,或将其抛弃,或使之适应过渡时期的需要。因而,东周时期是一个思想文化大变动、富有创造力的时期……——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材料三中的“思想文化大变动”是指哪一局面的出现?并列举这一时期出现的大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6分)(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三则材料反映的时代特征。(2分)17.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据史书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6分)材料二 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想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他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德治主义”,坚定地主张法国应该实行“德治主义”。(2)根据材料二,“德治主义”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上的主张是什么?伏尔泰为什么推崇孔子的思想?(4分)第25页共25页
材料三 孟子认为“大丈夫”是人生的最高目标,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孟子所谓的“大丈夫”具备四种重要的德行,“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全力发展此“四端”,便会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3)材料三中,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怎样的道德规范?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孟子的政治主张。(4分)材料四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2分)18.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探究并回答问题。(16分)【文献解史】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1)材料一中,卫鞅的话表明了他的什么主张?(2分)第25页共25页
【图表说事】材料二 材料三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交战表秦军战绩全胜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败北58次3次4次(2)材料二所反映的内容与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相对应?(2分)(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4分)【歌谣记事】歌谣一 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国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歌谣二 孝公治国有心计,商鞅变法最有力。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4)分别写出歌谣一和歌谣二所反映的历史时期。(4分)第25页共25页
(5)齐桓公能成为“第一霸主”和“战国后期秦最强”的共同原因是什么?通过对以上歌谣的分析,你能得到什么启示?(4分)第25页共25页
答案1.A 2.C3.B 4.C 5.B 6.C 7.C 8.B 9.A10.D 11.汤 周武王12.甲骨文 商朝13.齐桓公 民族交融14.无为而治 以德治国(或为政以德) “兼爱”“非攻” 中央集权专制15.政治:各诸侯国之间争斗不断,周王室衰微,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经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思想:出现“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实质: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逐渐形成。趋势:统一进程加快。16.(1)分封制。评价:一方面,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另一方面,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诸侯国力量强大后,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并最终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乱与纷争。历史发展趋势:完成统一(或趋向统一或走向统一或统一)。(2)A.铁制农具和牛耕。B.都江堰。变法运动:秦国的商鞅变法。(3)百家争鸣局面。如: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4)社会大变革(社会转型)。17.(1)百家争鸣局面。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墨子;韩非。(2)以德治国。孔子的思想是伏尔泰反抗专制的武器。(3)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实行“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4)对中国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18.(1)主张变法。(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春秋时期;战国时期。(5)实行改革。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适时改革;等等。第25页共25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考试范围:第一、二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红山文化出现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以辽河流域为中心,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源头之一。红山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饲养猪、牛、羊等家畜,使用磨制石器,陶器以“之”字形纹和彩陶为特色,房屋为方形半地穴式。下列与红山居民相类似的原始农耕文明代表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2.“他们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有很多发明创造。他们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材料中的“他们”是( )A.炎帝和黄帝B.夏启和商汤C.老子和孔子D.黄帝和嫘祖3.“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歌曲《国家》的歌词。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A.炎黄部落打败蚩尤B.制定历法,称为“夏历”C.禅让制的实行D.夏王朝的建立4.妇好是商王武丁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领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A.宣纸上B.竹简或木牍上C.丝帛或麻布上D.龟甲或兽骨上5.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将下列君主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盘庚 ②周武王 ③启 ④周平王A.①②④③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①④②③6.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一直流淌着“工匠精神”的基因。下列最能反映青铜器工艺水平和成就的大型器物是( ) A.利簋 B.三星堆青铜面具第25页共25页
C.四羊方尊 D.司母戊鼎7.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斗。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是( )A.晋文公B.秦穆公C.齐桓公D.楚庄王8.“晋文公执政后,制定了执秩之法,此后又有晋襄公夷蒐(sōu)之法、赵宣子之法、范武子法、范宣子刑书,统治者不断地用法的思想来巩固统治,强化控制力。先秦时期实行习惯法,不对大众公布,但是晋国在赵鞅执政时期,铸刑书于鼎,将之公布于世。”对材料所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的晋国因循守旧B.习惯法在晋国被彻底废除C.法的思想在晋国有悠久的传统D.法的思想在当时违背历史潮流9.右面是小明同学在学习“战国七雄”时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楚国的位置应是( )A.①B.②C.③D.④10.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从根本上说,这一局面的出现是由于( )A.各国的变革B.士人的四处游说C.统治阶级的需要D.生产力的飞速发展11.在一部反映战国时期历史的影片中可能出现的场景有( )①车兵是各国军队的主体 ②农民用铁制农具生产 ③农民用牛耕田④骑兵在战场上厮杀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③④12.下列史实能够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状况的有( )①百家争鸣 ②商鞅变法 ③铁制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④争霸兼并战争不断A.①②③④B.①②③第25页共25页
C.②③④D.①③④13.《史记》记载,商鞅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被车裂。在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最能触动旧贵族利益的是(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C.鼓励耕织D.确立县制14.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下列反映了儒家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的名言是(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B.温故而知新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5.某班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B.《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C.《诸子百家:铸就中华民族的精神》D.《春秋争霸:加强了周天子的王权》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计20分)16.周口店 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 。(4分) 17.炎黄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现今海内外的华人也以“ ”自称。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4分) 18.商朝以后,青铜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 的象征。 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4分) 19.《春秋争霸形势图》中①处所在的诸侯国的名称是 ;在《战国形势图》中②处发生的战争是 。(4分) 第25页共25页
20.老子在政治上主张“ ”,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 》一书。(4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请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按第21题计分,计15分)21.[2020·西安莲湖区期中]简述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的原因。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积极影响?比较战国时期与春秋时期的战争的不同。22.诸子百家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计35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礼记·礼运》第25页共25页
(1)材料一中,“天下为家”的“家”指的是什么?“天下为家”反映了什么制度的开始?(4分)材料二 如图(2)材料二的图片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诸侯要对周天子尽哪些义务?这种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材料三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3)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2分)(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2分)第25页共25页
24.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大的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某校七年级(1)班的学生以“大变革的时代”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21分)【经济大发展】材料一(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使用图A所示工具的时代被称为什么时代?说出一例处于这个时代的远古居民。图B中的农具出现在什么时期?它的使用有什么作用?(5分)【图片话历史】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水利工程建成后的情况?它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3分)【变革促发展】材料三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史记》(3)材料三表明了商鞅的什么主张?列举商鞅变法在经济上、军事上的措施各一例。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作用。(5分)第25页共25页
【思想大争鸣】材料四 (4)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针对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指出材料四中的人物分别代表的学派名称。请写出你最欣赏和赞同的派别,并概括该派别的观点或主张。(6分)(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社会转型的因素。(至少答出两点,2分)第25页共25页
答案1.C 2.A 3.D 4.D5.C 6.D 7.C8.C 9.B10.D 11.D 12.A 13.B 14.C 15.D16.北京人 中国17.炎黄子孙 夏朝18.国家权力 甲骨文19.晋国 长平之战20.无为而治 论语21.原因:诸侯崛起,周王室难以支配;人口和土地锐减,经济困难。影响:在争霸过程中,逐渐形成局部统一;各诸侯国为了增强实力,比较重视生产,积极实施改革,有利于历史的进步。不同:战国时期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较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较长。22.形成: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原因: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空前繁荣;百家争鸣也有力地促进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的发展。态度: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内容,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③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任答两点即可)23.(1)指统治者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意思相近即可)世袭制。(2)分封制。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3)处于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国家分裂割据状态。(4)制度创新推动社会进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施行仁政;统一有利于社会发展,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等等。(言之有理即可)24.(1)时代:旧石器时代。举例: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任答一例即可)时期:春秋时期。作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水利工程:都江堰。影响: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也保证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为周边地区农业丰收提供了条件(或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3)主张:变法、改革。措施:经济上,鼓励耕织;军事上,奖励军功。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第25页共25页
(4)墨子是墨家的代表;孟子是儒家的代表;庄子是道家的代表;韩非是法家的代表。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反对非正义战争;提出选贤任能;提倡节俭。儒家:主张实行“仁政”。道家: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法家: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任意写出一个学派及其观点或主张即可)(5)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重大改革的推动;思想认识的发展进步;等等。(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第25页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