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 > 历史 >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九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九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docx 2021-09-15 10:25:32 15页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九单元测试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面的两幅图出现在(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大跃进”时期2.《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领导着人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文中的“他”是指(  )A.焦裕禄B.邓稼先C.袁隆平D.钱学森3.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A.①②         B.②④ C.①③D.③④4.“在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中国在选择政党制度时必然要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新中国符合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主集中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5.下表是“一五”计划实施中,各部门按计划规定所占的比例。由此可见,“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行业工业农林水利邮电运输文教卫生城市公用事业贸易其他投资比例58.2%7.6%19.2%7.2%3.7%3.1%1.0%备注业投资的88.8%用于重工业建设A.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B.实行公私合营C.旨在建立完整工业体系D.优先发展重工业6.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主阶级被消灭B.巩固了人民政权C.建立了土地公有制D.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7.《中国大趋势》一书中指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依法治国的方略8.1956年,毛泽东主席正式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基本方针,目的是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对“双百”方针理解正确的是(  )A.吸取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学术、文艺发展的经验B.“百花齐放”针对学术,“百家争鸣”针对文艺C.它是发扬民主、促进团结、符合文艺发展的方针D.确保了学术、文艺事业此后数十年的持续发展9.美国在建国理政过程中,先由13个州的代表共同协商制定了一部宪法,后建立了联邦制民族国家,进而形成各种利益集团和两大政党,遵循的是“宪法—国家—政党”的道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则走的是(  )A.“国家—宪法—政党”的道路B.“政党—宪法—国家”的道路C.“国家—政党—宪法”的道路D.“政党—国家—宪法”的道路10.下图宣传画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大跃进”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C.改革开放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11.下表中农民货币收入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表 1949-1952年农民货币收入情况 项目1949195019511952指数指数指数指数农民净货币收入(亿元)68.5100.087.4127.6111.4162.6127.9186.7人均净货币收入(元)14.9100.018.7125.523.6158.426.8179.8A.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B.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C.土地改革的全面开展D.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确立12.毛泽东说:“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而不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该论述(  )A.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论述B.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C.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基本矛盾D.认为阶级矛盾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13.1961年,毛泽东说:“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能那么急,十分急搞不成,要波浪式前进,明后年搞几年慢吞吞,搞扎实一些,然后再上去,指标不要那么高,把质量搞上去,不要务虚名而受实祸。”这一认识(  )A.推动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B.为“八字方针”提出奠定基础C.是对“左”倾政策的反思D.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14.1967年2月,毛泽东批示要求进行“三支两军”。其中除了“支左”外,“支工”“支农”“军管”“军训”都是为了保护生产的继续进行。同年3月,又批示:军队不但要协同地方管农业,对工业也要管。由此可知(  ) A.“文革”期间经济领导权发生转移B.“文革”期间军队对经济贡献较大C.毛泽东对“文革”的错误有清醒认识D.毛泽东试图保持经济的相对稳定15.1956-1966年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形成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下列史料中可为此观点提供证据的是(  )16.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17题13分,18题14分,19题13分,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朝鲜半岛形成了南北对立的两个政权。1950年6月25日全面内战爆发,朝鲜人民军在战争初期完全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美国政府随即令美驻远东海空军支援韩军,并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谴责、制裁朝鲜,组建“联合国军”参战,9月15日,美军成功实施“仁川登陆”, 切断了朝鲜人民军战线及补给线。9月29日,朝鲜请求苏联的直接军事援助遭到拒绝。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在进行大规模精简整编,节省军费开支以支持国家建设。在全面分析形势后,中国将军事重点由解放台湾转变为保卫东北边防,组成东北边防军,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尽管作出应对部署,但中国政府仍然希望通过努力将战争控制在有限范围内,避免扩大化。为此,中国通过各种方式明确警告美国不要越过“三八线”。10月7日,美军地面部队大举越过“三八线”。中共中央政治局为此连续多次召开会议,经过艰难的抉择,最终独立自主地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摘编自赵丽《中共中央“抗美援朝”决策分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中央做出“抗美援朝”决策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美援朝”胜利对中国的影响。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边倒”是当时中共基于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为处理新中国与前苏联的国家关系而提出的外交方针。这一选择并非双方意识形态同一性的必然结果,也并不主要是应对当时国际格局的对策。随着中共从革命运动的领导者成为执政者,面临的主要任务转向建立和巩固新政权,新中国在安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国家利益便生成了,在“一边倒”的选择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对这些利益的考虑。——摘编自关锦伟《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政策研究综述》材料二 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具体化为五项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提出来的。 ——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这一政策的主要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这一原则指引下,新中国进行了哪些外交实践?19.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潜心筑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步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 南昌起义的枪声,掀开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振兴的新的一页。从那时起,他们从井冈山一路走来,走过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万里长征,走过艰苦卓绝、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走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解放战争,走过戍边御敌、投身建设改革的辉煌岁月……——《人民日报》社论材料三 材料四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摘自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上的报告(1)材料一中的“脱出常轨,改道变形”指什么?说出“在炮口的逼迫下”,19世纪末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2)中国共产党从井冈山走出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阅读材料三的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一、图二我国工农业生产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4)推翻“三座大山”和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0.“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均战败,显示了洋枪洋炮的厉害和西方科学技术的先进。清朝统治者认识到:(西方侵略者)“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摘自岳麓版新教材《中国历史》材料二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战的彻底胜利。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材料三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天安门广场时,乐队奏起了《义勇军进行曲》,广场上响起暴风雨般的欢呼声,举国欢庆。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1971年11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大厦前升起。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首次出席联合国大会,受到热烈欢迎。57个国家的代表在会上致欢迎辞,大会主席称中国参加联合国工作,“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改编自岳麓版新教材《中国历史》材料四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相继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提出中国主张,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改编自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1)材料一中“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指的是什么?为此清朝统治者开展了什么自救行动?随后,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先后采取过什么行动?(2)全民族抗战始于什么事件?为什么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3)材料三中两处“五星红旗升起”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4)简要说明新世纪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有何显著变化。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D【解析】根据图片可知,这是“大跃进”运动时期的浮夸风。由于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运动,导致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图片漫画正是浮夸风的表现。2.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焦裕禄曾任河南兰考县的书记,为治理风沙做出了巨大贡献;B项邓稼先为我国研发原子弹和氢弹做出了巨大贡献;C项袁隆平研发出了籼型杂交水稻,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符合题意;D项钱学森为两弹一星的研发做出了巨大贡献。故选C项。3.A【解析】从示意图可以看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故①正确;此时处于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故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②正确;当时尚未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未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③错误;此时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应是1954年之前的政府,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于1956年,故④错误。4.D【解析】依据材料中“政党制度”可知D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民主集中制属于人民代表大会运行的原则,故B项错误;C项是管理民族地区制度,排除。5.D【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反映的工业投资比例超过一半以上,而工业投资的88.8%用于重工业建设可知,“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故选D项。1952年我国已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排除A项;实行公私合营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的措施,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目的是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排除C项。6.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人民政权,满足人民的土地要求,1950年,我国政府进行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实质是把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变成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仍然是土地私有制。我国在三大改造完成后,才建立了土地公有制,C项表述错误。A、B、D三项表述均正确,故排除。故选C项。 7.A【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大趋势》”“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等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A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保证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制度,B项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中国实行的新型政党制度,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依法治国的方略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措施,D项错误。8.C【解析】毛泽东主席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基本方针,在新中国初期推动了文艺的发展,以及在思想、文化领域发扬了民主,提高了领域内劳动者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C项正确。“双百”方针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文艺方针,因此无法体现吸取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学术、文艺发展的经验,A项错误;“百花齐放”针对艺术,“百家争鸣”针对学术,B项错误;“确保”使用的过于绝对,D项错误。9.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就存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故A、C两项错误;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于1954年,故B项错误,D项正确。10.A【解析】本题考查了“大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题干给出的宣传画明显非常夸张,这是“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的表现。“大跃进”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 11.C【解析】材料表明1949-1952年农民货币收入显著上升,这主要和土地改革的开展有关,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故选C项。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排除A项;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排除B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确立,排除D项。12.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在论述时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存在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C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论述于抗战期间,与材料无关,A项错误;材料主要论述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存在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相关内容,B项错误;毛泽东认为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中,人民内部矛盾是主要矛盾,而不是阶级矛盾,D项错误。13.C【解析】材料中毛泽东强调经济建设要扎实稳步推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毛泽东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泛滥的“左”倾错误的反思,故C项正确。对“左”倾政策的反思没有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故A项错误;八字方针于1960年冬提出,故B项错误;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故D项错误。14.D【解析】毛泽东批示的“三支两军”是为了保护生产的继续进行,这说明“文革”动乱已经影响到经济领域,由此可知,毛泽东试图保持经济的相对稳定,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文革”期间经济领导权发生转移,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文革”期间军队对经济贡献较大,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和材料信息,排除。15.D【解析】故事片《雷锋》宣传雷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不为名利、不计个人得失,把一切出发点都围绕在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上的精神,这代表了十年探索时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 故D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于1950年,故A项错误;《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于1953年,故B项错误;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故C项错误。16.C【解析】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新政权建立是在1949年,与材料时间“1956年”不符,排除B项;根据材料时间“1956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党的中心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因此,在法制建设上,也必须与之同步,为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保障,故C项正确;依法治国是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提出的,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17题13分,18题14分,19题13分,20题12分,共52分)17.(1)朝鲜半岛局势恶化;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美苏冷战;美国出兵朝鲜,威胁中国国防安全;苏联拒绝出兵援助;中朝友谊。(8分,任答四点)(2)创造出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有效地保障了国家安全和建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树立了新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锻造了一支具有现代战争经验的革命军队;奠定了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坚实基础。(6分,任答三点)【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中国国内环境、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美苏等国的态度等角度来回答。第(2)问,结合所学从战争对中国的周边环境、国际地位提高、现代化军队建设和国防安全等方面的影响来回答。18.(1)原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影响;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的需要;两大阵营对峙的影响;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封锁。影响:有利于打破外交孤立,客观上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奠定了新中国初期外交的基本格局。(2)目的:消除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改善关系;为国内经济建设赢得和平环境。实践: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共基于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双方意识形态同一性”“应对当时国际格局的对策”“新中国在安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国家利益……的考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国家安全、两大阵营对峙、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等角度分析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巩固政权、经济建设、外交格局、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等角度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得出,消除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改善关系;根据材料二“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得出,为国内经济建设赢得和平环境。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我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19.(1)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国共两党进行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或全民族团结抗战)。(3)图一: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图二: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三座大山”推翻指新中国成立。先进制度指: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等。20.(1)中国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2)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也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举足轻重的重要力量;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