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二单元同步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docx
2021-09-16 09:45:31
12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同步测试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西方国家绝大多数文官都必须通过公开的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政府任何一级文官职位,都要向成绩优秀者开放,西方各国几乎都用立法的形式把考试的内容方式、条件、机构等方面固定下来,形成了制度。西方国家这一做法( )A.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B.保证了政策的延续性C.改变了西方的阶级结构D.得益于工业化的完成2.美国文官部门是由各类专门委员会和上千个类似的官僚机构组成的。这些官僚机构对国会制定的每一项立法都要再宣布二十条规章细则。美国此举( )A.导致国会的立法权受到冲击B.有助于法治秩序的有效运行C.实现了国家权力中心的转移D.完善了司法机构的法律依据3.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封建制度的腐败B.启蒙思想的影响C.国家治理的需要D.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4.下表为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学校入学资格统计表。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知识分子参政规模不断扩大B.科举制度促进教育发展C.社会等级秩序日益走向瓦解D.理学正统地位渐趋确立第12页共12页
5.英国文官制度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A.实行职务常任制度B.国家设文官委员会C.推行考试录用制度D.文官政治中立制度6.列宁曾说:“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由此可知列宁( )A.主张推翻资本主义制度B.指出了公务员制度的实质C.意在揭露文官制的弊端D.全面否定西方的文官制度7.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 )A.议会被政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B.改革目的是保证施政措施的连续性C.文官制度是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D.责任制内阁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8.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唐宁街岁月》中说:“绝对专业化素养,使得政府能够在最低差错和最高效率的情况下运转自如。这个制度足以让采用不同制度的其他国家羡慕不已。”这主要得益于( )A.责任内阁制B.君主立宪制C.文官考试制D.文官常任制9.1841年,哈里森当选美国总统,一个月后便因忙于职位分配劳累而死;1861年,林肯当选总统,分官使他精疲力尽,他形容说:“如果前院起火,我都无法去救。”1881年,因分官不均导致了加菲尔德总统被刺事件的发生。这表明( )A.“政党分肥制”影响政治稳定B.美国总统权力失去制度约束C.恩赐官职制度已在美国泛滥D.美国政治制度具有不稳定性10.有学者指出,作为社会近代化的产物,北洋政府时期推行的文官考试法令把经义作为应试人员的必考科目,并且限定只有男子才能参与考试。该学者意在说明北洋政府时期推行的文官考试法令( )A.完全违背了时代发展潮流B.内容与形式存在背离现象C.重视借鉴中国的传统文化D.阻碍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第12页共12页
11.19世纪中期,美国的文官一般是跟随本政党在政治上共进退。1883美国通过了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不从属于任何政党,并将文官固定化和职业化。这种变化( )A.改变了美国民主制度的结构B.强化了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C.削弱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D.推动了美国政府管理的科学化12.1906年,清政府彻底废除科举制,关于这一举措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冲击了“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B.开启了教育发展的新篇章C.推动了文化的新发展D.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13.下表为明朝对部分官员的考核情况,由此表可知,明朝永乐九年考满赏罚补充规定( )初考再考三考最终等第称职未予考核称职称职未予考核未予考核称职称职未予考核称职平常平常平常未予考核称职平常未予考核平常不称职不称职A.对官员考核结果是官员升降的唯一依据B.建立了完善成熟的官员考核体系C.对官员管理实行奖惩一体D.力图掌握官吏的真实情况14.北洋政府文官普通考试分为行政职和技术职两大类,其中技术职又细分为商业、农业、林学、蚕业、化学、土木工、物理、机械、医学、电工、机织、地质、铁道、数学、染色、采矿、图案、金丁、制丝、邮电等30个专业。这一划分( )A.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B.表明北洋时期官僚机构膨胀C.有利于提升施政的科学化第12页共12页
D.说明实践经验是考试的重点15.西汉对于官僚权力的约束较为有效,如荐官有责、上计考课、设刺史以查地方、职务回避制等做法,都从制度层面对官吏用权加以制衡,使得权力不至妄为,因而“政平讼理,百姓无愁怨”。这体现了西汉( )A.官僚制度臻于完善B.官僚约束较为有效C.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由人治向法治转变16.下面是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情况统计表。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考试名称考试日期应考人数录取人数录取率史料来源第一届高等文官考试1915年6月不确定194不确定《东方杂志》第12卷第六号第一届普通文官考试1917年4月248240516.32%《政府公报》1917年4月27日第464号续表考试名称考试日期应考人数录取人数录取率史料来源第二届高等文官考试1919年10月78004806.15%《申报》1919年10月7日文章《文官考试杂谈》第二届普通文官考试1920年10月400040010%《申报》1920年10月11日报道A.文官考试分为高等和普通两种B.文官考试录取率处上升趋势C.《申报》比《东方杂志》可信D.北洋政府时期政局相对稳定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17题13分,18题14分,19题13分,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科举制的演变第12页共12页
时间事件1888年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1898年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应康有为等建议,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戊戌政变后,慈禧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1901年清廷实行新政,各地官吏上奏,重提改革科举,恢复经济特科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科举考试虽未废除,但已改八股为策论依据材料,概括科举考试在近代出现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晋书·段灼传》第12页共12页
材料四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已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视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世纪末期,政府中开始出现职业行政官员,主要负责各部内务,这就是英国近代最初意义上的文官。这时英国两党制基本形成,辉格党、托利党轮流执政。由于官吏的任用以党派为基础,讲关系、重门第,致使不少庸碌之辈和腐败分子混入了政府系统,而有真才实学的人则受到排挤。这样就会造成大批官员失业,使现政府效率低下,贪污腐化,甚至引起政治震荡和社会动乱。1833年,有些较大的部门开始以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的方式招录官员,走出了考试任官的第一步。……1855年,英国根据《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进行文官制度的重大改革,颁布了《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第一个枢密院命令,并成立了文官事务委员会主管文官考试录取工作,至此,英国文官制度初步形成。1870年,英国又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的第二个枢密院命令,以法律的形式最终确认了《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的构想,这是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关键一步,以后经过英国历届政府的完善和补充,最终确立了整套文官制度。英国19世纪70年代确立的文官制度延续至今,尽管竞争、通才、中业、常任等原则一直未变,但政府的职能、文官的任务却不断地变革,以使其不断完善。——摘编自唐莹莹《浅谈英国文官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编写一幕发生在19世纪英国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英国当时政治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第12页共12页
逻辑清晰)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美国学者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指出,“(清末‘新政’的)舵手在获得一个新的罗盘以前就抛弃了旧的,遂使社会之船驶入一个盲目漂流的时代”。他还认为,中国的困难的实质在于,这种过渡阶段破坏了久经考验的选拔精英的程序,科举制度的废除破坏了经典教育,严重地削弱了传统价值的影响,代之以毫无章法可循的局面。——摘编自萧功秦《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有关科举制度被废除的观点。(要求:可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析,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新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第12页共12页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A 【解析】西方国家将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的文官制度法律化、规范化,保证各级政府均选用成绩优秀者担任文官,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故选A项,排除B、C、D三项。2.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国会主要是从宏观上制定法律,文官机构为法律制定了详细的规则,有助于美国法治秩序的有效运行,故选B项;文官机构制定实施细则并没有损害国会的立法权,排除A项;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文官部门属于行政机构,排除D项。3.D【解析】17-18世纪,西方已逐步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A项与事实不符;B、C两项不是根本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新的官员选拔制度,故D项正确。4.B【解析】从统计表看出,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学校入学资格由官员子弟逐步放宽到庶人子弟,这有利于教育的普及,是科举制促进教育发展的表现,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学校入学资格的变化,无法体现知识分子参政规模不断扩大,排除A项;材料只是反映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学校入学资格逐步放宽,无法体现社会等级秩序日益走向瓦解,排除C项;材料信息与理学无关,排除D项。5.C【解析】西方文官制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受中国科举制影响,采取考试录用的办法,故选C项。6.B【解析】根据“‘公’务特权”可知列宁说的是公务员制度,根据材料“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可知,公务员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故B项正确。A、D两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揭露弊端是表象,故C项“意在”表述错误,排除。第12页共12页
7.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责任制内阁建立后,政府官职由胜选派成员担任,这样容易导致政府官职经常轮换,不利于政策实施和国家政治的发展。改革后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施政措施的连续性,保证具体行政过程的稳定,故B项正确。英国的权力中心在议会,执政党在议会选举基础上产生,政党政治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A项错误;根据材料不能得出文官制度是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在于君主立宪政体,C项错误;责任制内阁具有分权制衡的特征,D项错误。8.C【解析】根据材料“绝对专业化素养……最低差错和最高效率的情况下运转自如”应是文官考试选拔制,故C项正确。责任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与专业化素养无直接关系,故排除A、B两项;文官常任制与政权结构稳定、连续有关,故D项错误。9.A 【解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政党分肥制”带来了政局不稳等种种弊端,这表明其影响政治稳定,故选A项;美国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和宪法的制约,排除B项;美国并未实行恩赐官职制度,排除C项;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具有稳定性,排除D项。10.B 【解析】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考试将经义作为应试人员的必考科目,并且限定只有男子才能参与考试,这明显违背了近代化潮流,内容和形式存在背离现象,故选B项;北洋政府实行文官考试制度说明其并未完全背离时代潮流,排除A项;C项表述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文官考试制度的实施本身有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排除D项。11.D【解析】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美国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体制,故A项错误;文官不再属于任何政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当选总统的文官任免权,进而弱化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故B项错误;作为典型的两党制国家,两党依旧牢牢掌控着白宫和国会,故C项错误;文官不再与执政党共进退,有利于减少任人唯亲和贪污腐化的现象,从而能够提高政府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故D项正确。12.D第12页共12页
【解析】1906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后,1912年清政府宣告灭亡,所以D项说法存在问题,符合要求,故选D项。A、B、C三项说法皆属于废除科举制的作用,叙述正确,但不合题意。13.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代考满制度以三年为期,三年初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是以年限考察官吏任期内工作状况之法,图表考核情况说明政府对官员的考核细致明确,力图掌握官吏真实情况,故D项正确。明代考核分为“考满”“考察”“考成”三种,评定考等后,还须依据官职繁简确定奖惩升降,从不同的角度促成廉政,故排除A项;B、C两项在图表中未体现,均排除。14.C【解析】文官普通考试分类并细分专业,能够适应相应的技术工作需求,有利于提升施政的专业化、科学化程度,故选C项。从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到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故排除A项;由材料看不出官僚机构膨胀,只能说明官僚机构的专业化,故排除B项;划分专业不等于实践经验,故排除D项。15.B【解析】西汉对官员的约束在制度建设上使“权力不至妄为”,故选B项。官僚制度在不断完善,但是不能用“臻于完善”,排除A项;对官员权力的约束,不是国家机构设置上的权力的制约与平衡,西汉仍然是君主专制,排除C项;西汉是君主专制制度,还是“人治”,排除D项。16.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A项正确。录取率从16.32%到10%是下降趋势,故B项错误;作为报刊无法印证哪个更可信,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得出政局是否稳定,且北洋政府时期政局动荡,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17题13分,18题14分,19题13分,20题12分,共52分)17.特点:趋于实用。原因:西学的传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政的推行。【解析】第一问,由材料可以看出增设的学科门类更加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更加突出实际;第二问,可以从内因,如经济、政治等方面,以及西方思想影响等角度回答。18.(1)血缘、门第、等级。第12页共12页
(2)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3)九品中正制。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4)影响:张扬了“学而优则仕”;科举成为读书人最高最迫切的追求,推动社会读书风气的形成;科举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可从血缘、门第、等级等方面归纳先秦时期选官制度的标准。第(2)问,根据材料“一曰……二曰……三曰……四曰……”等关键信息概括。第(3)问,根据材料“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可知该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关于弊端可从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等方面分析。第(4)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积极、消极两方面分析作答,言之有理即可。19.对话主题:英国的文官制度。甲:听说了吗?我们普通人也可以通过考试成为政府行政部门的事务官了。乙:啊?有这么好的事吗?甲:当然了,因为枢密院最近颁布了一个《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命令,并成立了文官事务委员会主管文官考试录取工作。乙:这真是件好事,枢密院为什么要颁布这个命令啊?甲:还不是因为以前在官员的选拔和任用上存在问题。你看以前官吏的任用常以党派为基础,讲关系、重门第,致使不少庸碌之辈和腐败分子混入了政府系统,而有真才实学的人则受到排挤、打压。这样造成了政府效率低下,腐败泛滥,甚至引起政治震荡和社会动乱。乙:还真是,国家存在问题就应该进行改革。这样今后我们也有学习的动力了。甲:是啊,我们好好努力,争取考上事务官。一方面可以为国家出力,另一方面在没有严重过错的情况下,也可以使自己衣食无忧了。【解析】根据“18世纪末期,政府中开始出现职业行政官员,主要负责各部内务,这就是英国近代最初意义上的文官”可得出,该材料的主题是英国的文官制度。对话的内容可从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具体内容、特点、产生的影响等方面概括。20.观点:近代中国社会的动荡是由科举制度被废除造成的。示例一:此观点不正确。理由:科举制度在近代中国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它的废除有利于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近代中国社会的动荡并不是由科举制度被废除造成的,而是由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造成的,即使不废除科举制度,社会也会出现动荡。第12页共12页
示例二:此观点正确。理由:科举制不仅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地选拔人才,也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科举制的废除使选拔人才失去了制度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动荡。【解析】首先根据材料概括出观点,即该学者认为中国的困难的实质在于破坏了久经考验的选拔精英的程序,科举制度的废除,严重削弱了传统价值的影响,认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动荡是由于科举制度的废除造成的。然后对该观点结合史实评述即可。赞同该观点,可从科举制的作用回答,如有利于公正选举人才,其废除使得选拔人才失去了制度化保障;不赞同该观点,可从近代中国社会动荡的原因回答。第12页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