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 > 历史 > 2021-2022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2021-2022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doc 2021-10-25 20:20:15 5页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 三国鼎立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知识与能力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思考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过程与方法了解战争过程,提升复述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分析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提高对比、分析的能力;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学习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阅读《三国演义》片段,认识文学作品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了解历史人物的相关史实,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在于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重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回忆思考:“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东汉末年,为什么会涌现出像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权、周瑜等如此多的英雄豪杰?他们都有什么样的作为?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曹操、刘备和孙权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且有那么多的人才为他们出谋划策,为什么到头来却依然要三分天下呢?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激战?三国是指哪三个政权?分别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建立的?开国君主都是谁?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从这一课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吧。5 一、官渡之战我们要探究三国形成的历史,就要了解东汉末年的境况。长期混战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同时也使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那么,是谁顺应历史的潮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呢?(曹操)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以统一天下为己任,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用诗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怎样的志向?(怀有雄心壮志,想要统一天下)【问题探究】曹操要统一天下,必先统一北方,为实现其远大志向,曹操做了哪些准备?答案提示:政治上: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重视人才;农业生产上: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教师:阅读教材P80,了解在北方的各派军阀中,能与曹操相抗衡的是谁呢?学生:袁绍。教师:随着曹操势力的壮大,曹操与袁绍展开了决战,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教师出示教材第74页“官渡之战形势图”,认真读图,哪位同学能叙述一下官渡之战的大致过程?(学生对照地图叙述战争过程,同时说出学习战争的各个要素)学生回答:官渡之战:公元200元,袁绍与曹操,曹操打败袁绍,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了解战争,我们要知道战争发生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和影响。教师过渡:在官渡之战后,曹操又陆续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此时,如果你是曹操,统一北方后,你会有何打算呢?(统一全国)二、赤壁之战教师:曹操想统一全国,此时的天下大势如何呢?曹操的主要对手有谁?学生:刘备、孙权。教师:提到刘备,曹操评价他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就是说,天下看得起的只有刘备和他自己。提到刘备,自然而然会想到谁?学生:诸葛亮。教师:我们来看看这幅图,大家知道画里面的人物是谁吗?这幅图里面蕴含着一个什么成语呢?学生:刘备,关羽,张飞。三顾茅庐教师点拨:曹操的另一对手是孙权。他评价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手下主要将领都有谁?(周瑜等)关于周瑜,我们一起来听听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播放课件和音频)《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5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教师:周瑜少年得志,是赤壁之战的关键人物。大家再观察地图,此时天下这三方势力中谁最强大?(曹操)面对曹军的进攻,孙权和刘备该怎么办?(联合起来)孙权和刘备在诸葛亮的积极斡旋之下,决定联合起来对抗曹军,于是就发生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学生活动:大家已经了解了关于战争、战役的学习方法,请大家自己阅读教材,学习“赤壁之战”,并讲述赤壁之战的经过。学生讲述,教师补充:曹操打败袁绍、基本统一北方后,举兵南下,想一举统一全国,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派诸葛亮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孙权命令周瑜为主将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刘备军队共约五万人迎击曹军。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军将士为北方人,不习水战,于是将战船首尾相连,等待时机发动决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的火攻计,令人写书信给曹操诈降,曹操中计。这天,黄盖率船乘风驶向曹军。曹军战船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率部北退,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赤壁决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教师点拨:谁知道赤壁之战前后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评。问题思考: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在描写赤壁之战时有“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但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你如何来看待这种不同?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尝试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适当点拨,并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分析)我们应该认识到文学作品大多是从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性格出发,在大体不违背历史现实的情况下进行的虚构,和历史现实是有区别的。战役时间双方兵力结果作用官渡之战200年袁绍曹操10万3万-4万曹操以少胜多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208年曹操孙权5 刘备20多万约5万孙刘联军以少胜多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问题探究】让学生对比表格中两次战役的异同,知道都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并且两次战争的主角都是曹操,但结局却不同,学生分组讨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提示:可以分别从两次战争中交战双方去分析)学生1:官渡之战袁绍骄傲轻敌;而赤壁之战中曹操骄傲轻敌。学生2:两次战争曹操的地位不一样,官渡之战中曹操实力弱,能够听取他人意见;赤壁之战中曹操实力强大,骄傲轻敌,不听别人意见。教师补充:官渡之战中,曹操处于劣势,袁绍自以为兵多将广,骄傲轻敌,不虚心听取部下意见,而曹操却虚心听取了许攸的建议,采用了正确的战术打败袁绍;而到了赤壁之战中,曹操兵多将广,处于优势,但是骄傲轻敌,而孙刘联军却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联合起来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所以轻易地打败了曹操。设问:曹操在两次战役中的经历给同学们带来哪些启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骄兵必败”的结论。三、三国鼎立教师过渡: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北方,巩固实力,孙权和刘备也分别在江东和西南地区发展自己的力量,每个政权都暂时还不具备统一全国的能力,这样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1.建立思考回答:一个政权的建立要从哪些方面去学习?(时间、建立者、都城)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自制关于三个国家建立情况的表格:政权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魏220年曹丕洛阳蜀221年刘备成都吴229年孙权建业(学生对照答案,教师补充纠正:魏国的建立者是曹丕不是曹操;220年魏国建立,东汉结束)2.发展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以后,为了积蓄力量消灭对方,每一个政权都致力于恢复和发展自己的经济,最后我们简单地了解一下三国时期的治理与开发。教师设问:三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情况怎样?他们政策的制定有什么特点呢?(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发展海外贸易;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特点:能因地制宜)补充说明: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卫温曾经到达夷洲,即今天的中国台湾。由此可见,台湾自古以来就与大陆有紧密的联系,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问题探究】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学生发表见解)学生1:我认为是历史的倒退,因为这一时期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军阀割据混战,民不聊生。5 学生2:我认为是历史的进步,因为虽然这一时期国家分裂战乱,但是也实现了局部的统一,为重新实现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教师总结:总的来说,三国鼎立是从分裂到统一的过渡、转变时期,为西晋的短期统一乃至隋朝的大一统奠定基础,从这个角度看它是历史的进步。关于本课时内容,我们可以用数字来概括。一种局面:三国鼎立两场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三分天下:魏蜀吴四个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五个时间:200年,208年,220年,221年,229年第16课 三国鼎立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