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案
docx
2021-10-26 09:00:03
5页
统编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等基本史实;2.通过合作探究及相关史料,归纳商鞅变法的成败及原因;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受商鞅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让学生认识改革对国家发展重要性。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教学难点:改革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三、教学策略教材中明确用表格来展示了商鞅变法的内容,对变法的影响也有所概述,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能找到答案,而每一项内容的具体影响及商鞅变法的成败,需要通过老师带领解析得出结论。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查找相关资料,搜集相关图片等;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了解相关背景知识,收集资料。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导入
(齐桓公称霸时间:公元前679年)【讲授新课】(一)思考问题1.学生通过观察春秋后期的战国初期形势图,老师提问有什么发现。2.教师展示出战国七雄的位置图片及战国时期的一段材料分析出地理位置和战国时期的兼并特点。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对比,能够明显对比出战国时期国家逐渐减少,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下一张幻灯片能够明显看出七雄的地理位置,材料能通过关键字找到战国时期的兼并特点。最大的意图就是让学生体会出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就是“乱”和“变”。(二)自主学习对照教材三个子目,勾划找出下列问题,并熟记要点。1.归纳战国七雄的名称,主要战役、兼并战争的特点。2.归纳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及意义。3.了解都江堰的构造及其功能。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三)合作探究《史记》记载,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逝,太子即位,即秦惠文王。同年,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
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以及通过问题来感悟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四)课堂小结从公元前475年战国开始,一是“乱”,二是“变”。诸侯国之间的战争由征服、称霸变为兼并、消灭。秦国由商鞅变法开始,出现了新制度,都江堰水利工程促进了经济的新发展,最终使秦国逐渐变得强大,为秦国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五)板书设计(六)达标训练1.阅读小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空白处应该是()
A.夏朝B.商朝C.战国D.东汉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铁制工具和牛耕的推广B.个体小农的出现C.百家争鸣的影响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3.战国时期,社会风雷激荡,战火连天,出现了七个主要的诸侯国,其中位于最南端的是()A.秦国B.魏国C.齐国D.楚国4.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这些信息反应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七)自我反思:这堂课的教学,我基本上是按照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教师点拨来进行。首先,我让学生对比图片,对比材料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习惯,从而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贯彻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其次,一定要带动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做到了学生回答完问题,对他的答案进行点播,并夸奖学生的优点,让他们提高自信心。最后,我会继续努力,提高自我修养,提高历史教学能力,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有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