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7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doc
2021-10-26 09:00:28
6页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教材分析:各国的变法运动,是春秋战国以来,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社会变革的最集中反映,是反映这个时代的最主要的特征。变法运动最大的历史作用,在于促进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这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历史特征。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二、课程标准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战国战国七雄;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都江堰的修筑。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商鞅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都江堰。难点:商鞅变法的原因。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商鞅徙木赏金教师:同学们知道“徙木赏金”的故事吗?战国时期的商鞅用“徙木赏金”的办6/6
法,提高了威信,为他变法做好了准备。(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战国七雄:教师:战国七雄是怎么来得?展示:战国地图,找出七国的地理位置,都城名称和今地名,齐不是春秋时的姜氏齐国,而是田氏齐国,晋则被韩、赵、魏取代。然后找出记忆规律:(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原。)教师:战国七雄是哪七个国家?(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学生:齐、楚、秦、燕、赵、魏、韩。展示:《春秋战国形势图》教师:战国七雄如何形成?对比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你能发现什么吗?学生: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稍后齐国田氏取代姜氏国君,建立田氏齐国,号称田氏代齐,形成了战国七雄。教师:战国时期,各国纷纷改革,富强的国家发动战争,因而战争更加频繁,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战役。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有哪些?(看书找出)教师:经过兼并战争,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成为私田。原来的奴隶主转变成了地主,租种私田的人则成为了农民。大型水利工程的兴修也是需要强有力的政府作保障。因此,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各国纷纷变法改革。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则奏响了这个大变革时代的最强音。二、商鞅变法展示:商鞅图、秦孝公与商鞅图6/6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展示的图片和课本第三部分来完成下面的历史小档案吧。事件:__商鞅变法时间:__公元前356年_主持者:商鞅支持者:秦孝公目的:富国强兵历史小档案展示:商鞅舌战群臣展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教师:商鞅变法不是一帆风顺的,受到了旧贵族的阻力。但是商鞅的决心和才能以及秦孝公强有力的支持,使商鞅变法得以顺利进行。教师:商鞅变法的措施有哪些?它有利于哪个阶级?它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6/6
政治确立县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思考:这些法令的推行有没有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展示: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史记》教师: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讨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总结:成功了。一场变革成功的标准,不在于实施者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的是否达到,变法是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守旧贵族的反对,商鞅的惨死,并未中止变法的实施,只是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獗和最高统治者的昏庸。商鞅虽死,但是他所推行的变法已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奠定了基础。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展示:李冰雕像6/6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教师:请看这幅图片,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阅读课本第二部分来完成他的小档案吧。姓名:__李冰时期:__战国时期__职位:秦国蜀郡太守历史贡献:修筑都江堰功能: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意义: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历史人物小档案展示:都江堰示意图教师:6/6
同学们请看《都江堰示意图》,这个工程采取中流作堰的方法,把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供灌溉,外江供分洪。这样就控制了岷江的激流,使水势平缓,免除了水灾,灌溉了三百多亩的农田。李冰带领群众用竹篓装满鹅卵石,再连成数丈一段,投入江心。一层层垒叠起来,筑成分水堰。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教师:除了秦国李冰修筑都江堰外,还有楚国孙叔敖主持修建的芍陂,郑国主持兴建的郑国渠。(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李冰原因目的内容作用齐秦楚燕韩赵魏战国七雄都江堰商鞅变法一种局面一次变法一个工程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