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 > 地理 >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 2.2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 2.2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doc 2021-10-26 09:02:04 5页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世界的海陆分布》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世界的海洋与陆地的概况。是学生在学习了《认识地球》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世界海陆的分布和七大洲、四大洋分布。是前一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是世界地理知识系统的重要板块和初中地理的重点内容。它既是学好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世界地理所必需具备的知识。本节安排课时是2课时,今天上的是第一课时。2、根据上述教材分析,依据地理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的比例,描述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特点。(2)理解大陆、岛屿、大洲等概念。(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分界线。(4)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的轮廓,了解大洲的相互位置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形成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互助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领悟合作、互助、讨论、交流的意义,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地球名称是“地球”还是“水球”的讨论,通过对地球表面的正确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及对自然奥秘的科学探究精神。3、教学重难点(1)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是世界海陆分布,因首先要重点掌握世界海陆分布比例。其中的陆地主要就是——七大洲,海主要就是——四大洋(第2课时),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掌握七大洲名称及其分布。因此,把“七大洲、名称及其分布”列为教学的重点。(2)初一学生刚进入中学,首次接触世界地理内容。而学习地理重在读图、识图、填图、绘图,初一学生对于识图、填图、绘图没有经验,抽象思维能力普遍较差,空间思维能力较欠缺,因此,把“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分布”作为教学难点。二、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及其依据(1)多媒体教学法5/5 初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较难形成的七大洋的空间分布。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进行演示,可以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知识的简化,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讲解法(3)读图分析法根据图表等数据说明,分析得出结论,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将以上三种方法相辅相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2、教学手段及依据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将教材中一些静态信息加工成图、色、形、的动态信息,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有利于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又有利于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另外,多媒体的应用也便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3、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三、学法指导1、学情分析(1)心理和生理上:从年龄特征来看,初一学生平均年龄14岁,对什么事情都很好奇,爱置疑、表现,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但好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听课效率不高,喜欢接受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不喜欢死记硬背枯燥的知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正确引导学生思维,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得出结论。(2)知识掌握上:本节是在初一学生刚接触地理不久后学习的,学生对一切新知识还很新鲜,学习积极性还很高,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另外,本节教学内容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关键在于形成七大洲的空间分布特征。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一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的、形式多样的学习方法和学生广泛的、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节《认识地球》,其中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知识,是本课学习的认知基础,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认知水平的差异会产生不同层次的学习成果和不同的学习体会,对个别学生可能会造成认知上的困难,在综合运用上需要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u教学目标5/5 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的比例,描述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特点。2.理解大陆、岛屿、大洲等概念。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分界线。4.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的轮廓,了解大洲的相互位置关系。能力目标:以参与式开放性教学为目标,根据教学进度的需要,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地球名称是“地球”还是“水球”的讨论,通过对地球表面的正确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及对自然奥秘的科学探究精神。u教学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2.七大洲的名称和分布。u教学难点七大洲的空间分布。u学情分析学生进入中学后,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教学内容,海陆分布可以做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七大洲的名称较熟悉,关键在于通过读图直观感受,并掌握七大洲的相互位置关系及主要洲界线。u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分组合作探究法u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u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组织教学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地球真实形状,说明这节课的任务:近距离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回忆、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入新课5/5 讲授新课一、海洋与陆地1.“地球”还是“水球”?[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讲故事,设问:加加林认为从太空看上去地球是个蔚蓝色的“水球”,可当初人们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把它叫做“地球”?观察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面貌图片,讨论得出问题答案展示图片比较直观,易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设问答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2.海陆面积比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播放地球自转视频,将学生分组,组织游戏一起转动地球仪,引导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并作简要的结果统计: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做游戏、统计,得出结论: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海陆面积比为7:3。学看世界海陆面积比较(饼状图)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指导学生读图总结地球上水多于陆二、七大洲1.陆地与陆地的差别介绍: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通过阅读书上的课文及教师的讲解理解各概念的含义,并落实到图上。文字与图结合,加深对概念的认识²2.七大洲及主要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指图了解世界七大洲,引导学生观察各大洲的轮廓、形状、位置。把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启发学生思考大洲轮廓略图。从亚欧大陆包含亚洲和欧洲两个大洲入手讲解几条重要的大洲之间分界线。观察各大洲的面积、轮廓,交流讨论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各有那些大洲,达成一致意见。对大洲有个完整的认识小结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自己思考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帮助学生理清本节课的学习脉路习题演练1.世界大陆分布图上找到相应的大洲的位置,并填上名称2.一笔画“世界”试勾画大洲的轮廓简图通过练习检查本节课的学习效果作业自己用硬卡纸制作七大洲拼图自己制作七大洲拼图加深学生对于七大洲空间位置分布的印象5/5 u板书设计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一、陆地和海洋1.“地球”还是“水球”?2.海陆面积比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二、七大洲1.大陆、岛屿和大洲2.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3.重要洲界线:呜呜大哭(土),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具体教学环节各部分具体自我评价如下: 1.教学设计:前期准备工作中,教学设计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我在准备的过程中,曾请教过马老师和孙老师,她们给我提出了好多很好的建议。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第一部分为导入,通过设置悬念:地球是“水球”还是“地球”引导学生思考世界的海陆分布。第二部分十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内容,让学生直观的人认识到世界的海陆分布比例“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第三部分具体讲述四种陆地: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的区别,功课本节课的重难点部分七大洲的分布及空间位置。第四部分为课堂小结,同时准备带领学生做一些相关的习题,对所学内容巩固加深。就整个教学设计而言,各环节还是比较连贯的,但问题在于教学内容过多,所以导致课堂时间有一点儿紧张。 2.课件制作:本节课的课件制作相对而言是我花功夫最大的地方,力求做到精美实用。在教学中,课件整体呈现效果还是不错的,色彩对比也比较明显,看起来比较清晰,但是还是存在一些大的问题,比如设置的课堂问题出现了明显的错误,有几幅图片像素不高,不是很清楚。3.课堂细节把握:整堂课教学过程相对而言还是比较流畅的,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第一,刚站上讲台我比较紧张,导致一些地方说话有一点不自信。第二,课堂语言不够精炼,或者说有点多此一举,学生分析很到位的问题,我总是重复阐述,而有些需要作总结的地方,自己却忽略了。第三,有不少口误,尤其是专业性的问题,一紧张就说错话。第四,教态不够自然,尤其是走动过于频繁,速度很快。以上问题导致整堂课时间把握不够精准,部分教学内容没有完成,给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师生互动配合:初一、八班的学生很给力,课堂之上积极主动配合我,发言举手积极,而且在课前做了很好的预习,对此我很高兴,也感谢我的学生。不过也有一个问题,主要是由于我自己就很紧张,因此不能营造出很活跃的课堂气氛,感觉整堂课有一些压抑。专业问题:一学期的实习带给我最大的感悟就是自身的地理专业素养太差,如果在以后我能够将自身专业知识加以提升的话,我想我是可以做好一名地理老师该做的事的。5/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