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 6.1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1)
doc
2021-10-26 09:02:11
4页
七年级第6章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教材分析分区地理中区域差异是自然环境的一大特点区域划分是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经常运用到的。本节教材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其次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角度上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本节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过程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突出课堂教学的主体性,问题性,开放性,过程性和民主性。立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学生学习方式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先学后导——自主合作——问题评价”为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关注细节,重视评价,全面落实“三维目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的差异。②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分界线、范围及相关名称。2.过程与方法①运用景观图,直接感受我国四大区域的差异。②抓住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和人文之间的相互联系,理解四大区域的区域特征,并能通过比较找出区域之间的明显差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认识各地区的差异性。②关注家乡所在地区的区域特征,找出余相邻区域的差异。教学重点1、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归纳法、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4/4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地形复杂,不同地区之间在自然环境、气候特征、人文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我们如何根据这些差异对我国地理区域进行适当的划分,以便更好的协调人地关系、做好区域可持续发展,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共同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本章的题目,认识本章要阐述解决的问题。从整体上把握本章,以便掌握本章的知识脉络。)(二)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线”的确定【探究问题】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低缓,因受夏季风带来的降水的影响,气候比较湿润,人口稠密,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但在东部季风区内,南北差异明显,如我们常说的:南船北马、南米北面、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南北差异哪?【解决途径】1、通过观看不同区域的地理景观图片,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有进行区域划分的必要。2、出示中国地形图、年平均气温图、平均降水量图,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把秦岭——淮河线作为南北的分界线。(通过图片观看和区域名称的填写,强化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区域地理位置的落实。)3.阅读课文后小组讨论、交流南北具体在那些方面存在差异。【结论】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0℃>0℃河流封冻情况有结冰期无结冰期年降水量<800毫米>800毫米植被类型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4/4
作物熟制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一年两熟或三熟主要经济林木苹果、柿、枣柑橘、柚、茶主要运输方式公路、铁路公路、铁路、水运(三)四大分区的地理界线的确定【探究问题】1、让学生结合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图、地形图、气温降水图、温度带图和气候类型图,思考地理区域是如何划分的?它们的分界线是什么呢?2、认识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范围及主要分界线。3、四大地理区域之间有哪些明显差异?【解决途径】1、通过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的实际描画,进一步落实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培养学生的圈、点勾、画的学习习惯。2、结合课本知识组织学生对各地区进行简单的比较,讨论、交流得出不同地区的差异。【结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分布范围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线以北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线以南非季风区青藏高原地形多为平原和高原多为丘陵和山地多为高原和盆地多为高原和山地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少)亚热带和热带暖温带、中温带高寒气候降水量>4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干湿状况半湿润和湿润地区湿润地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4/4
植被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常绿林草原、荒漠高寒植被其它(四)随堂练习出示不同地区的图片让学生判定。(五)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有哪些收获?(六)作业同桌两人分别描述不同地区,由对方说出地区名称。板书设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东部季风区①南方地区②北方地区2、西北地区3、青藏地区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