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pptx 2022-07-07 20:40:06 42页
剩余38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n课标定位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治建设进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中共十八大以来的法治建设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的涌现、健康向上社会风尚的形成;“五讲四美三热爱”、三大系列创建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n素养阐释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的成就,认识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培养懂法、守法的法治精神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和本质内涵,培养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弘扬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敢于与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斗争\n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课堂小结\n自主预习·新知导学知识点一知识点二\n知识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治建设进程1.初创时期——20世纪50年代(1)法治建设历程的开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开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的历程。(2)奠定基础: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n2.遭遇挫折——“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n3.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1)背景: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2)目标: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3)成就①1982年,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一批基本法律。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n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1)背景:20世纪90年代,中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n(2)概况①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②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③到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n5.中共十八大以来的法治建设(1)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请结合教材内容,自主归纳知识要点)\n(2)从修改环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到颁布反恐怖主义法、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立法工作全方位回应民生关切。(3)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中共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实现了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全社会共同意愿。\n(4)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系统整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n知识点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背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人民面对百废待兴、物质匮乏的困难局面。\n(2)概况①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谱写了无数重整山河的壮丽诗篇。中国社会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全国劳动模范孟泰、时传祥,“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科学家李四光、华罗庚等是杰出代表。②社会风尚: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n2.改革开放时期(1)背景①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②中共中央颁布有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号召并鼓励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n(2)概况①“五讲四美三热爱”: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即“五讲四美三热爱”,是20世纪80年代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②文明创建活动:20世纪90年代,我国又开展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大系列创建活动,包括推广文明服务用语等各种形式,对促进社会风气好转起了积极作用。\n③爱国主义教育:1994年,中共中央先后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④思想道德建设:2001年,中共中央在总结以往思想道德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n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提出任务: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n(2)规范内涵: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3)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n(4)意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杨善洲、黄大年等一大批热爱祖国、奉献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积极进取、崇德向善的全国道德模范。他们的事迹说明,只要每个人都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由易到难,由近及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就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n合作探究·释疑解惑探究点一探究点二\n探究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特点史料实证材料一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07年底,我国先后将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行政诉讼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物权法等15部法律草案全文公布,征求意见。2008年4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宣布,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一般都要予以公开,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从此,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成为常态。——摘编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辅导读本》\n材料二从1999年开始,最高人民法院就启动了司法审判组织体制改革,先后发布了三个五年改革纲要。……与前两个改革纲要的内容相比,第三个改革纲要从更为宏观的层次对审判组织体制改革提出了要求,即“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体制”。——江省身《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司法体制改革:逻辑、结构与路径》\n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宪法和各项法律制定过程中体现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代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意义。提示:(1)特点:高度重视人民意愿,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人民依法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2)意义:①司法体制改革健全了国家司法体系。②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③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n论从史出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特点(1)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需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可避免多党制可能造成的政治不稳定局面,又可避免无视社会多元化的需求、脱离社会现实的弊端。(2)民主政治建设与法治建设相结合:前者是后者的内容与基础,后者是前者的体现与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与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健全与保障,但是没有政治的民主化,就不可能有社会的法治化。\n(3)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者本身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有利于推动一定的道德普及,严格的执法有利于弘扬道德精神。道德确立的基本价值为立法指明了方向,为执法、守法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心理基础。(4)增强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宪法和其他法律的权威需要全社会的维护。依法治国不是强迫人民群众接受法律,而是绝大多数公民自觉遵守、运用和维护法律的过程。\n史家评述赵喜平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的建设》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包含了法治政府的一般性,同时又囊括了国情特殊性,也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能够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来体现人民的意志,同时能够满足正义的宪法法律,能够真正为人民服务,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从而提供公共的服务与产品,接受全体公民的监督,对于任何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需要及时纠正并承担相应的责任。\n典型例题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第一款,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下来的是()A.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n题目立意: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要求掌握改革开放后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解题指导: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故C项正确。答案:C\n探究点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史料实证材料一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我们既不应故步自封,又不可全盘西化,面对如何处理中西方文化的关系,方克力先生提出了一条综合创新的方法论,即“马魂、中体、西用”。当前我国处于改革攻坚期,同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道德建设要适应不断深化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摘编自高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灵魂和基石》\n材料二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广大人民群众和文化工作者的创造精神,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大量涌现,丰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坚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发展理念,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大幅度提\n高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了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发展多层次、宽领域对外文化交流格局,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形象和我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一,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我国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n提示:(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文化势在必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2)把握正确方向,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继承弘扬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创新文化发展模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n论从史出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1)深厚的历史积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秉承服务人民、教育大众、促进和谐的宗旨。(2)中国共产党优良的革命传统: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保持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革命传统和积极向上的思想风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n(3)借鉴世界优秀的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了民主、文明、自由、平等等世界优秀的思想文化,顺应了历史潮流,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问题、新要求。\n史家评述方克力在《中国文化概论》序言中指出,物质贫穷和精神空虚不是社会主义。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快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和道德建设。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道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石,加强文化建设和道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n典型例题1996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同时,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会反映到精神生活中来。”这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A.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B.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自觉行动C.被动解决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D.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组成部分\n题目立意:本题旨在考查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要求认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辩证统一关系。解题指导: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市场经济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因此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说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A项正确。答案:A\n课堂小结\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