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pptx
2022-07-07 20:40:06
39页
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n课标定位1.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欧洲专制王权国家的形成、欧洲国家民族语言地位的上升、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2.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格劳秀斯的贡献、《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与维也纳体系3.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的新发展及其局限性\n素养阐释1.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认识古代欧洲民族意识与近代民族意识的不同,培养历史解释的素养和唯物史观2.掌握近代前期国际法建设的成就和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培养历史解释的素养3.了解20世纪促进国际法发展的主要因素,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培养唯物史观\n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课堂小结\n自主预习·新知导学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n知识点一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1.专制王权国家的形成(1)原因①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②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n(2)形成①英国: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②法国: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王权达到顶峰。(3)特点:国家的版图常常因为国王的婚姻或继承关系发生改变。\n2.民族国家的产生(1)民族语言地位的上升①英国:早在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就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英语开始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②法国:16世纪,法国国王签署敕令,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用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③意义: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n(2)民族意识的增强①背景: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②表现: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各国纷纷鼓励和组织对爱国人士的崇拜,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3)民族国家的形成: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4)特征:这些民族国家有的由单一民族组成,更多的则是包括了多个民族。\n知识点二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1.国际法的形成(1)背景①随着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②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n(2)《战争与和平法》①出版:荷兰人格劳秀斯在1625年岀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②影响: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n(3)《威斯特伐利亚和约》①背景:1618年,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爆发战争,欧洲各国纷纷卷入其中。为了争夺领土、王位和霸权,各国展开激烈的争斗。②签订:1648年,交战各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③影响(请结合教材内容,自主归纳知识要点)\n\n2.外交制度的建立(1)建立: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不再满足仅仅派遣临时使者与他国保持联系,而是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在此基础上,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2)影响:外交制度的建立和国际法的形成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n(3)维也纳体系①形成: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即维也纳体系。②影响:在维也纳体系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也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4)签订国际公约:制定了一系列战争法规,试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5)局限性: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为了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导致国际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n知识点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际法遭到严重破坏。(2)成就①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②战后,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国际联盟。③1928年8月,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n(3)局限性①国际联盟被英国和法国控制,美国始终不是国联成员,苏联加入很晚,国联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②国联规定了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之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责任。③《非战公约》并未真正得到实行。\n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及结束后(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活动使国际法再次遭到极大破坏。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n(2)概况①《联合国宪章》:1945年6月,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②国际法院:1946年在荷兰海牙成立,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③公约或宣言:国际法的领域大大扩展,在裁军、防止核武器及生化武器扩散、人权、环境、海洋、外层空间等方面,颁布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n(3)评价①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②国际法的实施仍然有很多局限性。一些大国为了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进行制裁或发动战争,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知识拓展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这就决定了国际法执行的难度。部分国际法成为大国约束小国的工具,而一些大国肆意破坏国际法准则,成为国际关系动荡的重要原因之一。\n合作探究·释疑解惑探究点一探究点二\n探究点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史料实证材料一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封建割据,在新兴商人阶层的支持下,西欧各国君主不断加强王权,打击大贵族等地方分裂势力,确保政治上的统一。——摘编自杨宁一《世界历史视野中的民族主义》\n材料二英国诗人杰弗雷·乔叟(约1343—1400)使用伦敦方言写作了《坎特伯雷故事集》,把《玫瑰传奇》(法国作品)译成英文,为近代英语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威克里夫反教权主义的活动,已在某种程度上启发着英国人的民族意识。——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内涵。(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促进民族国家形成的因素。\n提示:(1)内涵:王权加强,政治统一。(2)因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支持加强王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n论从史出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1)城市的兴起与发展: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受到封建领主与贵族的阻挠,城市市民支持王权打击地方贵族,利用王权保护城市的自治权,王权逐渐成为公共权力的受托者,这是民族国家形成的推动力之一。(2)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需要建立促进商品流通的交通网络,需要保护资产阶级的海外活动,这些都需要建立强大的、统一的国家机器,这是推动民族国家形成的经济根源。\n(3)宗教改革的影响: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4)民族语言地位的上升: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5)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的推动: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n史家评述恩格斯在《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中指出,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在封建主义表层下形成着的一切革命因素都倾向王权,正像王权倾向它们一样。\n典型例题“王权高举着正在形成的民族代言人的旗帜,不断强大,他们对内抗衡封建领地贵族,对外伸张民族利益。”这说明15世纪欧洲王权的加强()A.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C.遭到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对D.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兴起题目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将历史现象放到特定时空下进行解释的能力。要求认识15世纪王权加强的历史作用。\n解题指导: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欧洲资产阶级与封建国王结成联盟共同对抗封建领地贵族,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B项正确。答案:B\n探究点二国际法的特点史料实证材料1609年荷兰人格劳秀斯的著作《海洋自由论》被认为是现代海洋法的起源。格劳秀斯以罗马法中“共有物”的思想为海洋分配奠定自然法基础。在他看来,任何国家都有权利在任意海域中航行并从事贸易活动,只要它有此能力和意愿。在海洋自由论的指导下,商业垄断的需求刺激了国家以控制海洋的方式争夺贸易优先权,这无疑塑造了海权论的内容与特征。19世纪后,海洋自由论迅速普及,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海洋规范。——摘编自田秋宝《从海洋自由论到海洋共有论——国际体系转型视域下的海洋规范演进研究》\n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洋自由论”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海洋自由论”的历史影响。\n提示:(1)特点:以自然法为理论基础;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内在动力;倡导自由主义市场原则;以国家为中心;体现了海洋强国的利益。(2)历史影响:为英、荷、法、美等海上强国对外殖民扩张、争夺霸权提供了国际法依据;树立并巩固了英国的海权主导优势;以“海洋自由论”确立的海洋秩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和自由,只适用于欧洲强权国家,不适用于全球。\n论从史出二、国际法的特点(1)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国际法是主权国家之间为了维护国际秩序而签订的协议、公约或宣言等。有一些国际法的主体是国际组织。(2)在强制执行方面,国际法没有集中的、有组织的强制机关——法院、警察、军队等。正是这一原因,一些强权国家肆意践踏国际法的现象屡见不鲜。\n(3)在内容方面,近代国际法主要围绕战争与和平等外交、军事问题立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法的领域大大扩展,在经济、环境、人权、卫生、教育、海洋、外层空间等方面,颁布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n史家评述王志辉在《近代国际关系史的演进看国际法的形成》中指出,民族国家的出现,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关系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国际法应运而生。\n典型例题格劳秀斯认为:“国际法是处理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准则,这些准则不过是国与国之间的契约,而契约的遵守则来自自然法的效力。”这说明格劳秀斯认为()A.国际法缺乏强制力B.国家利益的冲突是战争爆发的根源C.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D.制裁违约国家的基本原则已确立\n题目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对材料的解读能力。要求能够正确解读格劳秀斯的观点,判断其主张的本质含义。解题指导:格劳秀斯认为国际法不同于国内法,不是立法机构制定的,国际法本质上是国家之间的契约,他认为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C项正确。国际法的执行确实存在难度,但是也并非没有强制力,A项错误。题干材料中格劳秀斯的观点没有体现国家利益的冲突是战争爆发的根源,B项错误。确认制裁违约国家基本原则的是《威斯特伐利亚和约》,D项错误。答案:C\n课堂小结\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