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pptx 2022-07-18 17:04:29 29页
剩余25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第四单元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历史\n内容索引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课堂小结\n课标定位1.丝绸之路:古代欧亚大陆上的东西方交流通道;张骞通西域对丝绸之路的影响;丝绸之路的衰落2.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草原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路线;“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和影响3.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中国技术和产品的西传;外来物产传入中国;外来宗教和艺术对中国的影响\n素养阐释1.了解丝绸之路形成的原因,将张骞通西域放到特定的时空环境中,认识其在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意义,培养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素养2.掌握古代其他重要的商路,认识“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关系,培养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的素养3.了解丝绸之路对促进世界文明交流的意义,培养开放、交流、交融的价值观念\n自主预习新知导学\n知识点一丝绸之路1.丝绸之路的开通(1)东西交往的需要:人类早期几个文明中心之间的交往主要是沿东西方向展开的。其中,最著名的是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后人将它命名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2)中国丝织业的发达: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制造丝绸的国家,丝绸很早就被辗转贩运到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成为广受欢迎的珍贵商品。\n(3)张骞通西域①时间和目的: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沿河西走廊出使西域,计划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②过程:张骞一行在途中被匈奴人俘虏,羁留十余年,后辗转抵达大月氏。张骞把在西域各国的见闻,以及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向汉武帝进行汇报,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③影响:张骞出使西域被称为“凿空”,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n2.丝绸之路的衰落(1)支线的竞争:丝绸之路在长期发展中开辟出一些支线,新疆、中亚地区的路线尤为复杂。(2)沿途的动荡:唐朝中期以后,丝绸之路受到割据、战乱等因素的影响。(3)海路的活跃:东西方的海路联系日益活跃,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n知识点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1.“草原丝绸之路”(1)线路:在丝绸之路北面,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的商路被称为“草原丝绸之路”。(2)作用: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的西迁,很多是沿着这条商路进行的。\n2.“西南丝绸之路”(1)线路: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的商路被称为“西南丝绸之路”。(2)开通:汉武帝根据张骞通西域获得的信息,派人对这条道路进行了探索。(3)作用:它在沟通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上,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n3.“海上丝绸之路”(1)地位:古代东西方的海上交通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它在东西方交流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开通:早在西汉,中国就已经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n(3)发展:宋元时期①技术先进:宋元时期,人们能够制造排水量很大、可乘载数百人的巨舟,使用先进的帆索和磁罗盘,官方使节和私人商贾出洋航海都十分频繁。②作用巨大: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泛联系。广州、泉州、明州等沿海口岸,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易枢纽。(4)巅峰:明初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n与陆上丝绸之路相比,经由“海上丝绸之路”流通的商品种类更加多元化,除丝绸外,瓷器、香料、茶叶均是大宗货物。“海上丝绸之路”通常分为东西两条,东向航线系指自中国到达朝鲜和日本的贸易航线。西向航线系指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与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地区的贸易航线。\n知识点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1.中国技术、产品的西传(1)中国技术的西传①随着中国丝绸的不断向西出口,养蚕和缫丝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帝国。②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也很早经由中亚向西传播。③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n(2)中国瓷器的对外影响①广泛使用:从8世纪起,陶瓷特别是瓷器成为中国大宗出口商品,主要沿海路外销到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等地,深受当地人喜爱,不仅被用于日常生活,而且成为建筑或墓碑的装饰品。②仿制模仿:由于社会需要,西亚和北非工匠大量仿制中国各类瓷器。器形、色彩、花纹都与中国瓷器类似,这反映出当地人在审美等方面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n2.国外物种、产品传入中国(请结合教材内容,自主归纳知识要点)汉朝隋唐宋元\n提示:汉朝①西汉一度征服中亚的大宛国,获得了当地出产的良种“汗血马”,同时引进了优良的饲草苜蓿,以及葡萄等水果②西瓜和中国古代文献中带有“胡”字的物种基本都是通过西域传入的隋唐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宋元①棉花从陆、海两个渠道逐渐传入中国,在宋元时期发展为重要的经济作物②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外来商品,早期多从陆路输入,自宋朝起基本来自海路\n3.中外宗教艺术的交流(1)佛教的传播①佛教传入中国:佛教在汉朝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此后逐渐中国化,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②石窟艺术:丝绸之路沿线保存下来的著名佛教石窟,融汇东西艺术风格,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瑰宝。(2)其他宗教在中国的传播:继佛教之后,祆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3)汉唐时期: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4)中医药知识西传:中医药知识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n佛教在中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汉朝时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唐朝初期玄奘西游成为中印交流的佳话。唐朝中期鉴真东渡日本,不仅传播了佛教,也传播了中华文化,成为古代中日交流的典范。鉴真受到日本人的爱戴。\n合作探究释疑解惑\n[史料实证]探究点丝绸之路对东西方交流的影响材料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贸之路,它沟通了旧大陆上兴起的诸种文明。在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之后,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更趋频繁。在丝绸之路沿线相继兴起的中国古代诸王朝从秦汉到明清绵延不绝,与印度、波斯等古代诸帝国,通过不断地扩张、征服、交流,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的全球化进程的到来。在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发展中,在东方与西方、中国与外国、陆地与海洋、人类与自然等领域,互动几乎无处不在。如族群的迁徙、多民族的交融、各种宗教的传播、艺术的相互影响、物种与技术的交换、风俗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等,都是经过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互动带来的结果。——摘编自王永平《全球史视野下的古代丝绸之路》\n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多元文明发展的特征。(2)根据材料,从全球视野的角度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提示:(1)特征:古代丝绸之路多元文明交往长久不衰;互动贯穿于丝绸之路多元文明发展的始终。(2)意义:加强了中国与欧、亚、非等地区的往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丝绸之路的开通扩大了人类交往的范围;互动促进了全球文明的发展,古代丝绸之路是一部人类文明交往与联系的全球史。\n[论从史出]丝绸之路对东西方交流的影响(1)物产: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漆器、茶叶等大量输往西亚、欧洲和北非;中亚的“汗血马”、苜蓿、葡萄等传入中国。西瓜和中国古代文献中带有“胡”字的物种,如胡桃、胡瓜等,原产自西亚、中亚、南亚等地,它们基本都是通过西域传入的。中西方物产的交流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技术: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中国的漆器及其制造技术、冶铁技术和四大发明传入西方,促进了西方生产技术的提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甚至转型。中医药知识也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n(3)宗教:通过丝绸之路而来的还有宗教,佛教、祆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传入中国。其中,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艺术: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丝绸之路沿线保存下来的众多的佛教石窟融汇东西艺术风格,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瑰宝。\n[史家评述]佟赟康在《丝绸之路与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指出:“汉唐时期,横贯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是一条联通东西方商贸往来和文化交往的古道。丝绸之路开通后,对于东西方物产的流通及技术的相互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使东西方的联系更为密切,共同推进了古代世界文明进程。”\n[典型例题]1150年,造纸术传入西班牙后,又从那里传到了法国和欧洲其他国家,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事实证明,造纸术的价值十分显著。造纸术的价值主要是()A.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B.变成新教的工具C.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D.迎来新航路开辟\n题目立意:本题考查对学术观点的评价分析能力,要求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解题指导:题干材料中造纸术传入欧洲后,“羊皮纸被取代”,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故选C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出造纸术对文艺复兴的影响,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出造纸术成为新教的工具,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出造纸术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D项。答案:C\n课堂小结\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