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作业新版新人教版
docx
2022-08-25 09:21:18
7页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 气温的变化知识点 气温的变化读图说出气温日变化、年变化特点。图3-2-1读图,回答1~4题。1.下列关于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是指大气的变化状况B.气温的测定通常是看百叶箱中的温度计C.一个地方的气温年较差是指该地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D.气温日较差是指某地某日白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2.一天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A.中午十二时B.午后二时C.日出前后D.上午八时3.右图是同一天内测得的三次气温数值,7图3-2-2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 )A.10℃B.20℃C.15℃D.45℃4.北京7月平均气温是26℃,1月平均气温是-4.7℃,北京的气温年较差是( )A.30.7℃B.-4.7℃C.21.7℃D.21.3℃读图,回答5~6题。图3-2-35.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A.1月B.12月C.7月D.8月6.该地的地理位置是( )A.北半球陆地B.南半球陆地C.北半球海洋D.南半球海洋7.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A.1月B.2月C.7月D.8月8.“早穿皮袄午穿纱”反映的是( )A.某地的气温日较差大B.某地的气温月较差大C.某地的气温年较差大7D.某地的气温年际变化大【同步练习】1.安徽中考图3-2-4表示我国某市多年平均气候资料。读图,该市气温年较差约为( )图3-2-4A.25℃B.-6℃C.19℃D.31℃2.北京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月份是7月,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气温最高月是( )A.7月B.1月C.2月D.8月3.图3-2-5为“北京某年3月8日和3月9日气温变化图”,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2-5A.3月9日白天与夜晚气温都比3月8日低B.3月8日是晴天,3月9日是阴天C.云层对大气不一定具有保温作用D.体现了云层对太阳辐射和地面的反射作用74.“中考”后很多地区将酷热难当,如果父母欲带你去旅游避暑,最理想的避暑地点是下图中的( )图3-2-65.日温差是指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下图是某地某年的2月11—20日气温曲线图,下列4个日期,日温差最大的是( )图3-2-7A.12日B.14日C.16日D.18日6.赤峰中考下表为北半球某地多年月平均气温统计数据,读表完成下列问题。时间 月份123456气温 ℃-20.1-15.8-6.05.813.919.7时间 月份789101112气温 ℃23.321.614.35.6-6.7-16.8(1)依据表中数据将下图中的气温变化曲线图补充完整。7图3-2-8(2)该地的气温年较差为________℃。(3)依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该地气温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7.读“甲、乙、丙三地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问题。图3-2-9(1)甲地最热月是____月,平均气温是____℃;最冷月是______月,平均气温是________℃。(2)乙地最热月是____月,平均气温是____℃;最冷月是______月,平均气温是________℃。(3)丙地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带。(4)图中甲、乙、丙三地中,__________地在北半球,________地在南半球。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高处不胜寒”呢。7详解1.B [解析]气温的测定通常是看百叶箱中的温度计。百叶箱能让空气自由流通,防止太阳对仪器的辐射,使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影响,保证测得的数据更加准确。2.B [解析]一天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二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3.C 4.A 5.A 6.B 7.C8.A [解析]人们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形容新疆昼夜温差大,即气温日较差大。【同步练习】1.D [解析]读图可知,最低气温为1月份-6℃,最高气温为7月份25℃,气温年较差是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25℃-(-6℃)=31℃。2.B3.B [解析]读图可知,3月9日白天的气温比3月8日低,但夜晚的气温比3月8日高;3月8日昼夜温差大,可能为晴天,9日为阴天;云层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该图体现了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4.C [解析]从题干中知道,旅游的时间是“中考”后,约在7月份左右,A地7月气温约28℃,B地7月气温约32℃,C地7月气温约20℃,D地最冷月气温在25℃以上,应为热带地区。5.D [解析]通过计算,气温日较差(日温差)分别为:12日是6℃,14日是8℃,16日是3℃,18日是9℃。在这四个日期中18日的日温差最大。6.(1)见下图(2)43.4 (3)冬季寒冷、夏季炎热7.(1)1 28 7 147(2)7 26 1 -6 (3)北寒(4)乙、丙 甲 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分布状况8.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约下降6℃),导致“高处不胜寒”。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