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doc
2021-12-07 00:44:05
1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读《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表,该表凸显了中国当时( )项目中国(1952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钢产量(人均)2.37千克4千克538.3千克发电量(人均)2.76千瓦时10.9千瓦时2949千瓦时A.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可行性B.制定“一五”计划的必要性C.科教兴国重要性D.发展电力工业的紧迫性2.右图为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业品产量变化的柱状图,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B.抗美援朝的推动C.“一五”计划的实施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行3.从“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70年来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坚持不懈、与时俱进地编制、实施计划规划。“一五”计划实施的重点是( )A.发展轻工业、商业B.发展农业C.培养建设人才D.发展重工业4.这个国家在1950—1957年之间共给了中国81亿卢布(旧卢布),用于援助工业建设,其中包括156个项目。1958年8月增加了47个项目,1959年2月又增加了78个项目。“这个国家”应是( )A.美国B.法国C.苏联D.英国5.第11页共11页
新中国高度重视工业体系建设,从“一五”计划开始就把有限的资源重点投向工业部门,为此后的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下列成就属于“一五”计划期间的有( )①鞍山大型轧钢厂②第一批喷气式歼击机 ③第一批解放牌汽车④大庆油田投产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6.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事件是( )A.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B.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大幅度超额完成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D.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7.1954年9月,老李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到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他亲历的活动应是( )A.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B.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C.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决定人民公社化运动8.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市场经济体制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政治协商制度9.右图是1953年12月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该漫画意在说明开展某一运动的必要性,这一运动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C.土地改革运动D.工业化建设运动10.第11页共11页
“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A.背景B.目的C.内容D.作用11.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西藏和平解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实施B.《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和土地改革总路线的制定C.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D.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2.2020年,“新冠肺炎”“宅在家”“戴口罩”成了最热门词汇,1958年可能出现的热门词汇是(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B.改革开放、四个全面、公私合营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D.阶级斗争、深圳特区、和平发展13.如右图“肥猪赛大象……全社杀一头,足够吃半年。”这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三大改造时期B.“大跃进”时期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14.“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材料总结的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重大失误是( )A.建国初期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第11页共11页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5.邓小平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这个“反面教训”是( )A.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B.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C.过度依赖苏联政府D.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严重的个人崇拜16.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写道:孙少平的姐夫王满银,从一个河南手艺人那里买了些老鼠药,在集市上倒卖了其中的十几包,每包赚了五分钱,总共得利不到一元。人家说他走资本主义道路,他和那些扩大了几尺自留地或犯了点其他“资本主义”禁忌的老百姓,都被强制“劳教”。该故事情节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A.土地改革的开展B.一五计划的实施C.“文化大革命”的进行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7.从右侧柱状图中的年份和数据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B.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大跃进”忽视客观经济规律D.“文化大革命”造成经济下滑18.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下列成就中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第11页共11页
B.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C.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D.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习近平称赞他“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兰考人民评价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材料中的他是( )A.焦裕禄B.王进喜C.雷锋D.邓稼先20.学习历史应学会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B.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C.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D.“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二、非选择题(本题有三大题,共40分。其中第21题10分,22题18分,23题12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时间全民所有制职工公私合营职工私营职工1952年1080万26万367万1957年2103万346万2.5万(1)导致表中数据发生变化的是哪个历史事件?(3分)第11页共11页
(2)小李同学认为“1952年和1957年不同身份职工人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小李的看法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7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 新中国在1953年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新阶段。这一年,在全党空前团结的基础上,全国性经济规划开始了,开展了一场又一场生气勃勃的革命和建设活动……到1957年,中国领导人可以以相当满意的心情回顾这一时期了。这个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已经走了几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也具有了中国特色。——摘编自费正清《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二 下图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新闻报道图片。图1图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新中国在“工业化道路”“经济制度改造”“政治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并简要分析取得上述成就的主要原因。(12分)第11页共11页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中所反映的生产运动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图片反映了当时我国人民群众的什么愿望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出现重大失误的原因。(6分)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时间内容1949-1956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952政权巩固、经济恢复1953-1956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1956-1966十年探索、成就巨大、失误严重1966-1976“文革”动乱,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破坏——据《中外历史纲要》编制(1)表格中的“‘文革’动乱”结束的标志事件是什么?(3分)(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9分)(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第11页共11页
答案一、1.B 点拨:根据表格信息可知,20世纪50年代,我国人均钢产量和人均发电量均不如印度,且远远落在美国后面,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十分薄弱,远远不如发达国家,同时也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制定了“一五”计划,因此该表凸显了制定“一五”计划的必要性,选项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发展交通运输业,A排除;科教兴国战略在当时没有提出,C排除;发展电力工业只是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一个方面,D排除。故选B。2.C 点拨:依据图中的“1953年、1957年”和工农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1953-1957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有关。故选C。3.D 点拨:根据所学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D正确;A、B、C三项均非重点内容,排除。故选D。4.C 点拨:从1953年到1957年,我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开始“一五”计划,着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故C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敌视我国,不可能援助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排除A、B、D。故选C。5.B 点拨:根据所学知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3—1957),鞍山钢铁公司新建的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七号炼铁炉等三大工程举行开工生产典礼,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第一座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的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故①②③都属于“一五”计划期间的成就,符合题意;大庆油田投产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6.B7.C 点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C符合题意;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是在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排除A;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1953年,排除B;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排除D。故选C。第11页共11页
8.A 点拨:根据所学知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做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故选A。9.A 点拨:根据“1953年”“小农经济一碰就翻”等信息可知,漫画反映了小农经济相对脆弱,无法抵抗自然灾害,因此要对小农经济进行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A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B错误;土地改革后,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仍然是小农经济,C错误;工业化建设运动与材料的主题“小农经济”不相符,D错误。故选A。10.A11.D 点拨: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符合题意;西藏的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A排除;《中国土地法大纲》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前颁布的,B排除;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是在1953年,我国还没有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排除。故选D。12.C 点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召开了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C。13.B 14.B15.D 点拨:在1957年至1966年,个人崇拜现象逐步发展,在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发展得越来越严重,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于是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林彪、江青等野心家又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这些错误。这就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给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故选D。16.第11页共11页
C 点拨: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集市上倒卖”“扩大了几尺自留地”“走资本主义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此,他想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由此可见,题干中所述现象应该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故选C。17.D 点拨:由图中“1966—1968年”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工农业总产值和国家财政总收入都出现下降情况,这主要是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故选D。18.D19.A 点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焦裕禄担任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被誉为“党的好干部”。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0.D 点拨: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结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A、B、C三项都是关于历史真实情况的叙述,属于历史事实;D项是有关文化大革命的评述,属于历史结论。故选D。二、21.(1)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3分)(2)判断:不正确。(2分)理由:三大改造把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非社会主义经济改造为社会主义经济,实行公私合营的方式,因此公私合营的职工数大大增加,私营职工人数大幅度减少。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内容是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不同身份职工人数的变化并无关系。(5分)22.(1)成就:“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6分)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全国人民的努力;正确的方针政策。(6分)(2)运动名称:“大跃进”。(2分)愿望:强烈的富国、强国的愿望(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2分)原因: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2分)23.(1)粉碎“四人帮”(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3分)(2)示例:观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3分)第11页共11页
论述: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过渡时期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在苏联的支援下,一批为国家工业化所必需的基础工业建设了起来。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虽遭到过严重挫折,但在党的领导下,依然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成就。直到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中,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了新中国建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产生了巨大的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党在工作的指导方针上也有过严重失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6分)第1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