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 > 数学 >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4课时)教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4课时)教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

doc 2022-09-07 11:00:04 11页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4课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斜边、直角边”.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解决简单的推理证明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画图、探究、归纳、交流,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4课时,共4课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方法——HL.【教学难点】熟练选择判定方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五、课前准备\n教师:课件、三角尺、直尺、圆规等。学生:三角尺、直尺、圆规。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明去公园玩,在公园看到了如下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小明说只要测量出左边滑梯AB的长度就可以知道右边滑梯有多高了,小明的说法正确吗?(出示课件2-4)(二)探索新知1.师生互动,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教师问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哪些?(出示课件6)学生回答:SSS、SAS、AAS、ASA教师提出问题:前面学过的四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对直角三角形是否适用?(出示课件7)教师问2:两个直角三角形,除了直角相等外,还要满足几个条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就全等了?(出示课件8)(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并思考回答:\n分析:1.再满足一边一锐角对应相等,就可用“AAS”或“ASA”证全等了.2.再满足两直角边对应相等,就可用“SAS”证全等了.教师问3:那么,如果满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学生不能作肯定回答,经过小组讨论,只能作出猜测:可能全等.教师讲解:现在不要求马上给出结论.看看通过动手探究,你是否能得出结论.直角三角形我们用Rt△表示.教师问4:如图,已知AC=DF,BC=EF,∠B=∠E,△ABC≌△DEF吗?(出示课件9) 学生讨论并回答:证明三角形全等不存在SSA定理.所以一般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教师问5:如果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即∠B=∠E=90°,且AC=DF,BC=EF,现在能判定△ABC≌△DEF吗?(出示课件10) 我们完成下边的问题:\n思考:任意画出一个Rt△ABC,使∠C=90°,再画一个Rt△A′B′C′,使B′C′=BC,A′B′=AB,把画好的Rt△A′B′C′剪下,放到Rt△ABC上,看看它们是否全等.(课件出示11-14,师生一起看题)(学生独立探究,动手作图)分析:画法直接由教师给出,而不安排学生画出,是考虑学生画图有一定的难度,况且作图不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问6:Rt△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吗?学生回答:是要求作的三角形.教师问7:画好后,把Rt△A′B′C′剪下,放到Rt△ABC上,看它们全等吗?学生动手做后回答:全等.教师问8:这样你发现了什么结论?学生回答:有一条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教师板书: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总结点拨:(出示课件15)“斜边、直角边”判定方法 文字语言: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几何语言: 在Rt△ABC和Rt△A′B′C′中, AB=A′B′,\nBC=B′C′, ∴Rt△ABC≌Rt△A′B′C′(HL). 警示注意:(1)一是“HL”是仅适用于Rt△的特殊方法;二是应用“HL”时,虽只有两个条件,但必须先有两个三角形是Rt△的条件.(2)“SSA”可以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但是“边边”指的是斜边和一直角边,而“角”指的是直角. 例1:如图,AC⊥BC,BD⊥AD,AC﹦BD. 求证:BC﹦AD.(出示课件17)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证明:∵AC⊥BC,BD⊥AD,∴∠C与∠D都是直角. 在Rt△ABC和Rt△BAD中,AB=BA, AC=BD. ∴Rt△ABC≌Rt△BAD(HL). ∴BC﹦AD. 例2:如图,已知AD,AF分别是两个钝角△ABC和△ABE的高,如果AD=AF,AC=AE.求证:BC=BE.(出示课件22)\n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证明:∵AD,AF分别是两个钝角△ABC和△ABE的高,且AD=AF,AC=AE, ∴Rt△ADC≌Rt△AFE(HL). ∴CD=EF. ∵AD=AF,AB=AB, ∴Rt△ABD≌Rt△ABF(HL). ∴BD=BF. ∴BD-CD=BF-EF.即BC=BE. 总结点拨:(出示课件23)证明线段相等可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解决,作为“HL”公理就是直角三角形独有的判定方法.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最多,使用时应该抓住“直角”这个隐含的已知条件. 例3: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两个滑梯的倾斜角∠B和∠F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师生共同解答如下:\n解:在Rt△ABC和Rt△DEF中,BC=EF, AC=DF. ∴Rt△ABC≌Rt△DEF(HL). ∴∠B=∠DEF(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DEF+∠F=90°, ∴∠B+∠F=90°.(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9-34)1.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不正确的有() 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B.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 C.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D.两个锐角对应相等2.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CE⊥AB于点E,AD、CE交于点H,已知EH=EB=3,AE=4,则CH的长为() A.1B.2C.3D.4 3.如图,△ABC中,AB=AC,AD是高,则△ADB与△ADC________(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_______________(用简写法). \n4.如图,在△ABC中,已知BD⊥AC,CE⊥AB,BD=CE.求证:△EBC≌△DCB. 5.如图,AB=CD,BF⊥AC,DE⊥AC,AE=CF.求证:BF=DE. 6.如图,有一直角三角形ABC,∠C=90°,AC=10cm,BC=5cm,一条线段PQ=AB,P,Q两点分别在AC上和过A点且垂直于AC的射线AQ上运动,问P点运动到AC上什么位置时△ABC才能和△APQ全等? 参考答案:1.D2.A\n3.全等HL4.证明:∵BD⊥AC,CE⊥AB, ∴∠BEC=∠BDC=90°. 在Rt△EBC和Rt△DCB中,CE=BD, BC=CB. ∴Rt△EBC≌Rt△DCB(HL).5.证明:∵BF⊥AC,DE⊥AC, ∴∠BFA=∠DEC=90°. ∵AE=CF, ∴AE+EF=CF+EF.即AF=CE. 在Rt△ABF和Rt△CDE中, AB=CD, AF=CE. ∴Rt△ABF≌Rt△CDE(HL).∴BF=DE.6.解:(1)当P运动到AP=BC时, ∵∠C=∠QAP=90°. 在Rt△ABC与Rt△QPA中, ∵PQ=AB,AP=BC, ∴Rt△ABC≌Rt△QPA(HL), ∴AP=BC=5cm;\n (2)当P运动到与C点重合时,AP=AC. 在Rt△ABC与Rt△QPA中, ∵PQ=AB,AP=AC, ∴Rt△QAP≌Rt△BCA(HL), ∴AP=AC=10cm, ∴当AP=5cm或10cm时,△ABC才能和△APQ全等.(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1.直角三角形“HL”判定方法 2.灵活选择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来解决问题(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12.3)教材48页到49页的相关内容。知道角平分线的性质七、课后作业1、教材43页练习1,22、如图,已知Rt△ABC中,∠ACB=90°,CA=CB,D是AC上一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且AE=BD,BD的延长线与AE交于点F.试通过观察、测量、猜想等方法来探索BF与AE有何特殊的位置关系,并说明你猜想的正确性.八、板书设计:\n九、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回顾全等三角形判定(除了定义外,已经学了四种方法:SAS、ASA、AAS、SSS)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特殊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让学生充分认识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加深他们对公理的多层次的理解.探索“HL”时,要求学生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强调从情景中获得数学感悟,注重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的过程.不足的方面:第一,启发性、激趣性不足,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易集中,课堂气氛不能很快达到高潮;第二,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时机控制不好,导致部分学生不能有所收获;第三,在评价学生表现时,不够及时,没有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这些在今后的教学中会争取改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