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期末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docx
2022-09-14 23:10:02
9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期末综合测试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突破了西周“以天为宗”的观念,无论是孔子的“复礼”还是韩非的“法治”,都把视线从天上转到了人世。这反映出当时( )A.政治构想都具有创新的性质B.神学迷信观念已经被基本扫除C.完成了新的社会秩序的建构D.政治意识由重天命转向重人事2.有学者认为,甲骨卜辞的记载反映了早期人类身处的社会历史状况和思维特征。这种自然崇拜反映的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对社会的认识,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天人思想的发端与雏形。甲骨卜辞( )A.反映了我国早期社会的真实状况B.促进了自然与人的和谐C.影响了秦汉以后政治文明的走向D.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3.史诗《吉尔伽美什》将城邦首领吉尔伽美什描绘成半人半神的英雄。他进行残暴统治,致使民怨四起,人们便向神灵哭诉,于是神灵创造出巨人恩奇都去惩罚他,但两人在决斗中成为好朋友,此后吉尔伽美什弃恶从善,为民除害,立下许多功绩。上述材料可以用来反映( )A.尼罗河流域文学发达B.两河流域的文明程度C.亚述帝国的王权崇拜D.伊斯兰教的重要影响4.古罗马修建的格罗塞姆竞技场运用希腊古典柱式的实践,使人们领悟到层层柱式建筑立面的妙处:建筑经分割而显得秀巧,可使人在庞然大物的建筑面前感到亲切而悠然自得。材料中的古罗马建筑( )A.反映了罗马帝国的广阔和等级森严B.彰显了古罗马的人文精神C.体现了古罗马对古希腊穹顶风格的继承D.反映了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残暴统治5.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作者,传说是毗耶娑,书名的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该史诗大约定型于2—4世纪,是漫长的历史积累的产物,是许多人不断加工扩充的结果,其内容多为神话传说。据此可知该书( )第9页共9页A.荒诞离奇完全没有史料价值B.写作年代久远可以看作历史C.侧面反映古代印度社会风貌D.是文学瑰宝,但与真实历史无关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这种相互影响就其程度而言,远远大于南北美洲或澳大利亚与外界所可能有的相互影响。这说明( )A.非洲文明是多种文明交融的结果B.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文明较落后C.非洲文明对世界影响范围更广D.非洲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明7.古罗马地理博物学家普林尼说:“遥远的东方丝国在森林中收获丝制品,经过浸泡等程序的加工,出口到罗马,使得罗马开始崇尚丝制衣服”“保守估计,印度、中国和阿拉伯半岛每年可以通过贸易从罗马帝国赚取一亿银币的利润,这便是我们罗马帝国的妇女每年用作购买奢侈品的花费”。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中国与欧洲各国交往密切B.丝绸之路将欧亚大陆联系起来C.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丝织业发达D.罗马对丝绸的需求旺盛8.16世纪以后,“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美洲。这种贸易持续了两百多年,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银”对流。这反映出( )A.菲律宾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角B.中国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C.西方列强开始了殖民扩张和掠夺D.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世界商业联系9.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世界各地进口牛肉、羊毛、咖啡、硝酸盐等物资;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这说明( )A.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世界逐步建立起合理的经济秩序C.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D.全球资源通过世界市场流向欧洲10.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征服了地中海地区以及其他地区。之后的几个世纪里,罗马人开始借用希腊词汇,他们借用了字母“Y”和“Z”,并将它们放在自己的字母表的末位,因为只有在书写希腊词汇的时候才会用到这些字母。这表明( )第9页共9页A.腓尼基字母的创制深受阿拉马字母的影响B.希腊字母是欧洲所有字母的唯一源头C.武力征服对文明交流具有一定影响D.拉丁字母形成后进一步演化出希腊字母11.亚历山大去世后,在希腊马其顿地区,君主政治代替了城邦政治,而埃及、两河流域等地区的政治体制则增添了一些希腊的因素;同时富于理性的西方哲学与埃及、西亚丰富的数学、天文学结合,从而诞生了阿基米德等伟大的科学家。这段话旨在说明( )A.亚历山大远征沟通了东西方文化B.亚历山大远征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C.亚历山大征服了埃及、西亚等地区D.战争是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唯一方式12.有学者指出,西属拉美人民经过近16年的浴血战斗,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如果从世界全局来考察,它不仅打击和冲垮了西班牙的封建殖民体系,而且对欧洲、美洲的封建制度也是猛烈的冲击。这表明西属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A.与世界各地革命运动相互配合B.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C.有利于世界近代社会的转型D.标志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彻底完成13.19世纪,英国将军纳皮尔说,法国在(欧洲)大陆上进行的长期流血斗争,不是想在许多野心强国之中争得杰出的地位,也不是为了争夺领土,或获得暂时的政治优势,而是一场贵族制度还是民主制度占支配地位、平等还是特权作为欧洲文明原则的殊死斗争。上述材料反映出拿破仑战争( )A.是为了抢占殖民地B.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C.是为了争当世界霸主D.促进了西欧城市的兴起14.京师大学堂最初计划设道学、政学、农学、工学、商学等10科。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实际只办了诗、书、易、礼四堂及春秋二堂,“兢兢以圣经理学诏学者,日悬《近思录》《朱子小学》二书以为的”。这反映出( )A.京师大学堂仍以理学为宗旨B.“中体西用”成为社会思潮C.顽固势力竭力阻挠教育改革D.京师大学堂的教学内容未发生实质性变化15.下图所示的亚历山大博物馆设在埃及亚历山大的古代经典学术中心。其前身的建立者是( )第9页共9页A.托勒密·索托 B.伊本·白图泰C.列班·扫马D.亚历山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5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尽管在不同的种族、语言、宗教和文化之间甚至内部存在矛盾与冲突,但是,大势所趋,人类试图跨越种种分界线,追求相互接触和交流的努力从未停止。事实上,正是这种不同伦理和价值系统的相遇相通给人类的文化、思想注入了生命力。文明对话以人类文明的多元性为前提,它承认平等与差别。如果没有平等,就没有共同的基点;如果没有差别,就没有沟通的必要。当平等成为对话的基础时,差别将使这种为对话付出的共同努力具有令人向往、必要和富有意义的成果。——摘编自[美]杜维明《文明对话的语境:全球化与多样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注意:论题明确、具体,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据《尚书·禹贡》记载,禹分天下为冀、兖等九州,并且“相地宜所有以贡”,规定其他八州经各条水陆通道向王都冀州入贡,夏王朝又以冀州物产加以赏赐。可以认为,贡路是中国商路的早期形态。商贸往来通道涉及疆土内外,这些通道,有用商品特征命名的丝路、茶路、皮货路、药材路等,有用线路地理特征命名的草原路、沙漠路、海洋路等,还有以交通工具命名的骆驼之路、马队之路、船队之路等。商路上,中央政府与周边民族和域外各国以进贡和回赐为特征的以物易物的朝贡贸易、唐宋明各朝各代的茶马互市、延续古今的盐业专卖政策、大运河河运等长途贩运史实,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商贸历史文化遗产,使中国商路的历史价值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摘编自王茹芹《中国商路》材料二 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就已在欧亚大陆之间贩运商品,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香精等。到18世纪末,新的、大批生活必需品交易规模扩大。大西洋贸易的规模尤为巨大,第9页共9页因为美洲大陆种植园生产了大量烟草和蔗糖、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在欧洲销售,他们还必须输入劳动力,从而导致了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这一时期全球性贸易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东、西欧之间的商品交换。西欧得到了种种原料,尤其是谷物。波兰、匈牙利和俄国等国得到了纺织品、武器、金属制品以及殖民地商品。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与美洲和东欧的贸易,其主要原因是欧洲的纺织行业反对从亚洲各国进口棉纺织品,他们担心支付外国棉纺织品而造成的金银流失会危及国家安全。第二个原因是,欧洲难以找到能在亚洲市场上出售的商品。欧洲直到18世纪末发展起动力机器时才解决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商路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相对于1500年以前世界贸易呈现的新变化,并从国际视角分析其影响。(6分)18.全球人口的流动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欧洲移民表目的地时间范围人数美国1821—1932年3420万俄国亚洲地区1800—1939年1200万阿根廷1856—1932年640万加拿大1821—1932年520万材料二 美国外来移民潮与技术发明统计年份移民增长数(万)年份专利证书增长数1851—1854年37.9—42.81851—1856年757—23151863—1866年17.6—31.91863—1867年3781—123011879—1882年17.8—78.91880—1883年12926—211961898—1903年22.9—85.71898—1903年20404—31046——摘编自梁茂信《1860—1920年外来移民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说明欧洲移民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第9页共9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外来移民的不断增加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影响。(6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徐光启出生在上海一个小商人兼小地主的家庭。青年时期的徐光启,曾在家乡与广东、广西等地教书谋生。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考中举人。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徐光启在南京结识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等人,开始接触西方的科学。他以对先进科学技术特有的敏感与热忱,注重学习和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成为当时中国学习、介绍、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第一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徐光启考中进士,从此踏入仕途,先后在翰林院、詹事府、礼部任职。崇祯五年(1632年)成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不久成为文渊阁大学士。《农政全书》是徐光启日积月累所成之书,全书共60卷,约50多万字,包括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蚕桑等有关农事的各个方面内容,是我国古代农学的集大成著作,在我国农学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与价值。——摘编自周瀚光、王贻梁《发明的国度——中国科技史》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古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15分)第9页共9页参考答案1.D 根据题干材料“都把视线从天上转到了人世”,可知当时思想家的政治意识更加注重人事,故D项正确。2.D 根据题干材料“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天人思想的发端与雏形”,可知甲骨卜辞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故D项正确;甲骨卜辞能够反映我国早期社会的一些状况,但未必真实,故A项错误;甲骨卜辞反映了“自然与人的关系”,但体现不出自然与人的和谐,故B项错误;秦汉以后政治文明的走向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项不符合题干材料,故错误。3.B 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诗《吉尔伽美什》是两河流域的文学瑰宝,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可以反映两河流域的文明程度,B项正确;史诗《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创作的文学作品,并不是尼罗河流域的文学作品,A项排除;史诗《吉尔伽美什》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并非亚述帝国,C项排除;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因此史诗《吉尔伽美什》的创作不可能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D项排除。4.B 根据题干材料“可使人在庞然大物的建筑面前感到亲切而悠然自得”,可知古罗马建筑注重人的感受,彰显人文精神,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罗马帝国的等级森严,排除A项;穹顶风格是古罗马在建筑上的创新,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罗马奴隶制国家的统治,排除D项。5.C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摩诃婆罗多》是经过古印度人长期积累加工而成的,虽然其内容以神话传说为主,但是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印度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等社会风貌,C项正确;《摩诃婆罗多》内容多为神话传说,但也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内容,不能绝对否定或者肯定,要客观看待其史料价值,排除A项;写作年代是否久远并不能决定其史料价值的高低,排除B项;文学作品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也可以反映历史的部分内容,排除D项。6.A 根据题干材料“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可知非洲文明是多种文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结果,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故排除。7.B 题干材料反映了中国丝绸远销到罗马,没有反映欧洲各国,A项排除;题干材料没有反映丝织业发展水平,C项排除;D项没有全面反映题干材料,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故选B项。8.D “马尼拉大帆船”加强了亚洲和美洲之间的经济联系,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世界商业联系,故选D项;题干材料中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并不是由菲律宾主导,A项排除;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掠夺,排除C项。9.C 根据题干材料“欧洲人从世界各地进口牛肉、羊毛、咖啡、硝酸盐等物资”“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可知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故C项正确;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开始,A项不符合题干时间,故排除;当时的经济秩序并不合理,B项排除;D项没有全面反映题干材料,故排除。第9页共9页10.C 根据题干材料“罗马人……借用了字母‘Y’和‘Z’,并将它们放在自己的字母表的末位”“在书写希腊词汇的时候才会用到这些字母”,可知武力征服客观上加强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交流和联系,对文明交流具有一定影响,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它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故A项错误;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腓尼基字母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故D项错误。11.A 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远征沟通了东西方文化,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碰撞与交流,促进了文学、科学等诸多领域的发展,故A项符合题意。12.C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西属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胜利,冲击了殖民主义,动摇了欧洲、美洲的封建制度,有利于世界近代社会的转型,从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故选C项;题干材料体现了西属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影响,没有体现其与世界各地革命运动相互配合,排除A项;B项没有全面反映题干材料,排除;西属拉丁美洲独立后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并未彻底完成,政治上、经济上还面临很多社会问题,排除D项。13.B 根据题干材料“不是想在许多野心强国之中争得杰出的地位,也不是为了争夺领土,或获得暂时的政治优势”,可知拿破仑战争不是为了抢占殖民地,也不是为了争当世界霸主,排除A、C两项;根据题干材料“一场贵族制度还是民主制度占支配地位、平等还是特权作为欧洲文明原则的殊死斗争”,可知拿破仑战争传播了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思想,冲击了欧洲封建制度,故选B项;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排除D项。14.D 根据题干材料“实际只办了诗、书、易、礼四堂及春秋二堂”“日悬《近思录》《朱子小学》二书以为的”,可知京师大学堂仍以传统儒学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故D项正确;京师大学堂最初计划所设10科中包括道学、政学、农学、工学、商学等,不能由此得出其以理学为宗旨,故A项错误;从题干材料中无法得出B项,排除;题干材料未体现顽固派竭力阻挠教育改革,故C项错误。15.A 公元前290年前后,托勒密·索托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创建了亚历山大博学园,其中有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宫,缪斯宫后来被称为“亚历山大博物馆”。16.参考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华文明在与不同文明的交流中不断进步和发展。阐述:古代中原地区与周边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古代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联系的纽带,促进了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佛教文化的传入,丰富了中华文化,儒家学者援佛入儒,对理学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了中华传统伦理道德;近现代中国的转型和崛起都得益于中国打破了封闭、吸收了西方工业文明和世界其他优秀文明成果。总之,中华文明是在与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的。示例二第9页共9页论题:平等的文明对话是解决当前全球化问题的关键。阐述:全球化背景下出现一系列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诸如文化冲突、环境问题、安全问题等;国际社会通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相互合作、平等协商,以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必然造成世界经济和政治局势的混乱。总之,各国应保持开放心态,以平等对话的方式来解决各文明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为世界文明共同繁荣作出努力,以平等交流与对话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还可以从“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给世界文明带来巨大伤害”“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对全球化构成严重挑战”等角度设计论题并进行阐述。)17.参考答案:(1)特点:商路种类多,区域广;商路形成时间早,并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在商路发展过程中朝贡色彩突出;商路发展与文化的交流推广相互交织。原因:政治方面,早期国家形成较早,后来随着中央集权国家的发展,国力雄厚。经济方面,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发达,手工业技术先进,商品具有独特性和稀缺性。文化方面,中国文明先进,同时域外文明、物产等对中国有一定的吸引力。(2)新变化: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路线转移,由地域性贸易发展为全球贸易;呈现出不平衡趋势,以欧洲为中心(三角贸易发展迅速);重商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思想兴起;从和平手段向以殖民侵略为主转变。影响: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加快国际分工大规模完成;促进了国际社会的交流(文化、物种交流)。18.参考答案:(1)特点:地域上主要移入美洲,其中移入美国最多;时间上主要集中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原因:工业革命开展,美国经济发展迅速;美国资产阶级政体的确立以及南北战争的结束,促进了美国的政治稳定;新式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展;工业革命促进了欧洲剩余劳动力向海外迁徙。(2)影响:促进了美国技术发明的不断涌现,使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取得更显著的成效。移民加强了美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19.参考答案:示例情节:徐光启结识传教士利玛窦等人,接触西方的科学,注重学习和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概述和评价:明朝末年,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同时带来了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西学东渐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的土地上并没有生根发芽,对中国传统的科学技术体系整体上没有什么触动。(“示例”只作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第9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