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 > 历史 >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docx 2022-09-20 12:34:11 12页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奕诉在1861年的一个奏折中说,要抵抗外国的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下列各项,洋务派在“自强”的口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是()A.轮船招商局B.汉阳铁厂C.江南机器制造总局D.湖北织布局2.1873年,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总局设于上海,分局设于天津、汉口、福州、广州、香港以及国外的横滨等地,承运漕粮兼揽商货。这反映了洋务运动促进我国()A.军事工业发展到了海外B.民用企业近代化C.交通运输发展领先世界D.走上了富强道路3.中国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洋务派的事业在一定意义上超出了封建的范围,又有保卫封建的一面。这是因为洋务运动()A.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抵抗列强侵略.C.推行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政体D.创办近代民族工业,实现“实业救国”第12页共12页4.1882年英国商人比尔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法国的轮船也大抵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材料表明某运动的开展()A.引进了一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使近代中国走上了“自强”的道路D.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5.某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中有这样一组镜头:“1894年,双方在黄海发生激战……致远舰弹药将尽时,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猛冲敌舰,不幸被敌人鱼雷击中,全体将士壮烈殉国。”这组镜头描述的场面出现在()A.鸦片战争中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C.甲午中日战争中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6.1895年5月15日《申报》报道:“一律预备与倭人决死一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众志成城,有死无二。”与此报道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戚继光抗击倭寇B.《马关条约》签订C.郑成功收复台湾D.《辛丑条约》签订第12页共12页7.“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与《马关条约》哪项内容直接相关()A.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D.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8.1899年,美国认为“外交上从来没有比此更辉煌和更大的胜利”,“它保护了现在的利益,保护未来的利益”。这主要是由于()A.《马关条约》的签订B.“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C.美国防止了列强瓜分中国D.日本被迫放弃辽东半岛9.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第12页共12页10.《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材料叙述的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A.虎门销烟B.公车上书C.洋务运动D.义和团运动11.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人人封章(上书),得直达于上(皇上)。”这句话所反映的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是()A.发展农、工、商业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C.开办新式学堂D.废除八股,改试策论12.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里强调了戊戌变法()A.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B.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C.结果是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D.实现了变法图强13.“(故宫)那些太和殿前永存的铜缸记录着中国人在20世纪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缕缕刀痕割出千百万同胞的血泪,牢牢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复兴之路》这段解说词中的“国耻”指的是()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八国联军侵占北京C.《北京条约》的签订第12页共12页D.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4.下列义和团与清军联合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中,取得胜利的是()A.廊坊阻击战B.围攻西什库教堂C.天津保卫战D.围攻使馆区15.近代某不平等条约第十款规定: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所属境内,如有伤害诸国人民之事,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这致使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16题19分,第17题18分,第18题18分,共55分)16.(19分)从19世纪中期开始,面对列强的侵略,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解决之道,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原其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蓰。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臣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1882年)第12页共12页(1)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面临着什么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李鸿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6分)材料二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折》(1889年)(2)据材料一、二,谈谈洋务派如何看待“求富”与“自强”的关系。列举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创办的民用企业两例。(6分)材料三改革派人士认为,了解西方的最好途径是和平而不是战争。……他们相信西方人志在贸易,而不是领土。因此,中国的方针是用商业特权安抚侵略者,用物质的诱饵控制他们。……地方有几位高级官员赞成和平的外交政策,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李鸿章。李鸿章在后半生尽量维护和平,从不轻言战争。——《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3)材料三中改革派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其主要意图是什么?(4分)(4)你认为改革派的指导思想有何局限性?(3分)第12页共12页17.(18分)学习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体会中国近代化艰难探索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中后期以来,当中国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富强而努力时,现代化运动就开始了……不同时代的中国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根据当时人们主观上的理解,运用自己可以拥有的政治资源与经济条件,来不断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萧功秦《二十世纪中国的六次政治选择》(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实现现代化(近代化)的目的。(3分)材料二戊戌变法是中国现代化(近代化)历程中的重要一步……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康有为认为:“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马洪林《戊戌变法研究百年回顾》(2)戊戌变法中“育人才’’的相关法令是什么?依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派志士认为的变法关键措施的具体表现。(5分)材料三康有为认为,洋务派“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严复认为,洋务运动的缺点是“大抵皆务增其新,而未尝一言变旧,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第12页共12页(3)根据材料三,归纳康有为、严复对洋务派是如何评价的。(4分)材料四孙家鼐曾是竭力支持康有为变法的重要官员,他曾把康有为称之为“忠心热胆而心通时务”的“唯一朝士”,他还对皇上表示:“若皇上责成变法,我唯举康某人,我则安能?”(在《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他曾向皇帝奏称,“康有为才华甚富,学术不端,所著《孔子改制考》最为荒谬”。他还力请皇上销毁书版,而徐察其人品心术。——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政治中的激进与保守》(4)据材料四,指出孙家鼐对康有为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一变化反映了维新变法面临的最大阻力是什么?(6分)18.(18分)反抗外来侵略,争取国家独立是民族复兴的前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福泽谕吉(明治维新政治家)力主“进行东洋侵略(注:侵略朝鲜、中国),使国内人心转而外”。(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挑起侵略战争的原因。(2分)材料二下面是甲午中日黄海海战双方舰队力量对比第12页共12页(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舰队在哪些方面与E本舰队存在差距。(4分)材料三李鸿章为避战保船,令北洋舰队守威海卫港,日军趁机得到黄海制海权…1895年初,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无心再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3)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内部原因。(6分)材料四《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悲愤和抗议。3年以后,发生了戊戌维新运动;5年以后,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失败,就不会激起中国这样迅速地奔跑。……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4)依据材料四,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2分)材料五第12页共12页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看圆明园和故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被拉到海外的国宝不知有多少。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略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第12页共12页参考答案选择题答案16.(1)问题:严重入超。原因:中国的手工生产无法与外国的机器生产竞争。解决: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民用企业。(2)关系:“求富”是“自强”的基础。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举出两例即可)(3)外交政策:卖国求和。意图:安抚、控制侵略者。(4)局限性:只主张学习西方技术,而不从根本上变革政治制度;对西方妥协投降,没有坚决的反侵略精神;等等。17.(1)目的:实现中华民族的富强。第12页共12页(2)法令: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表现:实行君主立宪制(或:立宪法、开国会)。(3)评价:康有为认为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工矿企业,而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严复认为洋务派只知学新,不知变旧。(4)原因:《孔子改制考》的出版,冲击了传统儒学思想。阻力:封建守旧势力强大。18.(1)原因:为了转移国内矛盾,稳定社会和政治局面。(意思相近即可)(2)方面:总排水量、平均航速、鱼雷发射管数、火炮总数。(3)内部原因:中国舰队整体实力不如日本;李鸿章为避战保船,妥协退让;清政府腐败无能;等等。(意思相近即可)(4)影响: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失败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5)影响: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第12页共12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