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生物 >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Word版附答案)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Word版附答案)

doc 2022-05-10 17:00:05 8页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①表示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B.春节期间,北京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C.④可作为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依据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破坏⑤,进而使①降低2.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昆虫的种群密度都可以用黑光灯诱捕法来估算B.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处于样方内和四周边线上的植株都计数C.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标记物不能太大,也不能过于醒目D.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可调查种群密度的真实值3.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法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4.建立数学模型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下列关于数学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A.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一般不需要提出假设B.建立数学模型后,还需要通过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C.同数学公式相比,曲线图能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若种群呈“S”形增长,则一定时间后数量会趋于稳定5.下图为不同种群数量增长的“J”形和“S”形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改善生物的栖息环境可使曲线B的K值增大B.因为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所以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C.曲线A种群的增长可用Nt=N0λt的数学模型表示D.曲线A和B比较,可说明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制约6.下图表示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群数量的增长均为“S"形增长B.T4时,乙种群的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值C.与t4时相比,t5时乙种群的出生率更大D.t2时,甲、乙种群的数量一定相等7.在用抽样检测法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的操作中,会导致较大误差的是()①从静置的培养液中直接取样进行计数②计数时,先将盖玻片盖在计数室上再滴加培养液③将培养液滴加到计数室后,立即进行计数④若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过多,应稀释后再进行计数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8.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B.温带和寒温带的许多植物种子在春季萌发,主要受温度影响C.干旱会导致所有昆虫的种群数量下降D.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9.下列属于密度制约因素的是()A.气温B.地震C.火灾D.天敌10.下列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B.一个湖泊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C.一个草原上的全部生物D.一个鱼缸和其中的水草、鱼等生物11.要认识一个群落,首先要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B.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丰富度C.某物种在群落中比较常见,它一定是优势种D.群落的物种组成会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12.甲和乙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A.互惠B.互利共生C.种间竞争D.寄生13.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B.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C.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种群,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D.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不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14.群落中每个物种都有自己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就是该物种的生态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位包括物种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B.研究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C.如果两种生物的觅食生境一样,生态位就完全一样D.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15.在群落形成的过程中,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相似,对这两个物种发展结果的判断最全面的是()①两个物种会产生相互排斥的现象②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可能发生分化③可能出现一方消失,另一方留存下来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16.下列有关“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采用样方法或取样器取样法进行调查B.仅统计群落中的物种数,即可全面了解群落的结构C.统计个体较小、种群数量较多的物种的相对数量时,应采用记名计算法D.采集的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70%的酒精溶液中17.下列有关森林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B.具有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等特征的植物多居于上层C.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类特别多D.不同种群之间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有机整体18.岩浆覆盖后的区域和地震后的区域,发生的演替分别属于()A.初生演替、次生演替B.次生演替、初生演替C.初生演替、初生演替D.次生演替、次生演替19.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最终一定会形成森林生物群落B.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得以维持C.次生演替较初生演替速度快,趋向形成新群落D.人类活动不会影响到演替的方向和速度20.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B.鸭与害虫之间存在捕食关系C.杂草与水稻之间存在种间竞争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2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B.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等C.异养生物都是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2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B.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C.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D.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23.下图为某自然生态系统部分能量流动图解(W,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W1表示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1C.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可表示为A2+B2+C2+D2D.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100%2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B.生物圈在物质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C.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D.所有物质都能较快地通过食物链回归非生物环境25.如今低碳生活、绿色经济已成为人类共同的目标。下图是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参与过程①的生物只有消费者和分解者B.植树造林有助于增强过程②而减少大气CO2含量C.减少对过程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D.水圈对于调节大气中的碳含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6.下列不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是()A.捕虫草可通过产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诱昆虫B.野生海芋可释放臭味吸引传粉昆虫C.美洲猎豹撒尿标记自己的领地D.孔雀开屏 27.研究人员利用雄蟑螂产生的性外激素诱捕雄蟑螂,以达到控制蟑螂数量的目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蟑螂的性外激素是一种信息素B.该实例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C.该实例说明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蟑螂,从而降低蟑螂的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2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B.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D.污水排入河流后,河流仍能保持清澈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29.人工橡胶林面积大,树种单一,树冠密集,这种橡胶林被称为“绿色沙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植物种类单一,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条件和栖息场所,因此动物种类十分稀少B.林下缺乏灌木层和地表植被,可能与密集的树冠遮蔽了阳光有关C.营养结构简单,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D.生物多样性水平低,易爆发虫害30.某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碳元素是通过戊进入生物群落的B.若土壤中含有一定浓度的重金属铬,则丁体内铬含量最高C.该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5.4%D.甲、乙之间无捕食关系31.下列有关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臭氧层破坏会对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极大危害B.常见的环境污染包括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C.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D.开车出行比步行占用的生态足迹小32.有研究报道,某地区近40年内森林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减少了80.9%。该时段内,农业和城镇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挤占和蚕食自然生态空间,致使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程度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森林B.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C.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一切砍伐森林和猎捕野生动物的活动D.农业和城镇建设需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33.红树林既可防风护堤,也可为鱼类、鸟类等动物提供栖息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采取退塘还林、治污减排等措施有利于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B.红树林的观赏性和海岸防护作用都体现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C.红树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结构相对复杂,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D.“植物—鱼—水鸟”是红树林生态系统常见的一条食物链34.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量引入外来物种能增加当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用蚕沙喂鱼,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C.依据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应该对秸秆进行焚烧,灰烬还田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35.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协调原理B.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关键的措施是植被恢复C.对湿地的恢复,只要注意退耕还湿地和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D.城市生活垃圾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的依据是循环原理36.、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参与发酵的微生物可来源于原材料中存在的天然微生物B.一般以单一菌种的固体发酵或半固体发酵为主C.杂菌情况不明、过程的控制缺乏标准等会造成发酵食品的品质不稳定D.不同微生物在发酵时所需的最适温度可能不同37.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中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利用果酒发酵果醋的过程中,发酵液中没有酵母菌B.利用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在泡菜发酵初期,泡菜坛中CO2的产生与酵母菌有关D.酵母菌与制作腐乳时发挥主要作用的微生物都是真核生物38.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基中的含碳无机物不能为微生物提供碳源B.在液体培养基中可观察到由一个菌体繁殖得到的单菌落C.固体培养基可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D.可用干热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39.下列属于灭菌的是()A.将涂布器浸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B.利用生物或其代谢物除去环境中的部分微生物C.接种室用紫外线照射30minD.将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40.下列操作不会影响微生物纯培养的是()A.接种方法的选择及其操作的规范性B.接种过程是否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C.配制好或接种后的培养基是否倒置D.接种完成后的接种工具是否灭菌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41.(8分)下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③代表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图中[H]代表的物质是。 (2)A、B、C、D代表不同的反应过程,其中B过程代表光合作用的阶段,C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ATP合成除了发生在A过程,还发生在____过程(填字母)。(3)C中的丙酮酸在_(填"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可以转化成酒精。(4)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供试植物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突然停止光照,与停止光照前相比,短时间内Ca/C%的变化情况是_。42.(8分)植物的激素调节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方式,请据图回答以下相关问题:(1)图1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不同器官生长反应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与生长素作用相同的化学物质是_(填名称)。图中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芽生长的效应分别是__和_。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除受激素调节外,还受、_的调节与调控。(2)图2表示某实验小组利用玉米胚芽鞘验证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方向的实验设计思路。请据图回答: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在__组的空白琼脂块中能检测到生长素。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段的运输方式是_(填“极性运输”或“非极性运输”)。43.(8分)某多年生自花传粉植物的野生型和突变型为一对相对性状,其中野生型个体一定为隐性纯合子,但不清楚这对相对性状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为A/a),还是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为A/a、B/b)。现用一株突变型个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子一代中突变型与野生型个体的比例为3:1。回答下列问题:(1)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__基因会随_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2)根据实验结果可推知该对相对性状受对等位基因控制,其性状的遗传遵循定律,亲代突变型个体的基因型为_。(3)请用亲本中的个体作为材料,设计不同于上面的实验,验证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实验结论:。44.(8分)某果园生态系统,在苹果树下进行了间作蘑菇的试验,利用高湿度、低风速等环境条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1)夏季,果园中栖息的昆虫可通过鸣叫声吸引异性和警示其他生物,鸣叫声属于信息。该实例说明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同时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2)在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蘑菇属于_____,其可将苹果树的落叶分解,为果树提供营养物质,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在高湿度、低风速的环境条件下选择间种蘑菇,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3)除了间作蘑菇,苹果树下还可间作粮食作物,在果粮间作系统中动物种类会增多,使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原因是该生态系统的趋于复杂,_能力增强。45.(8分)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分解尿素的原因是其能合成。(2)为了保证能从土壤中分离得到分解尿素的细菌,最好到(填“施用尿素”或“不施用尿素”)的农田中进行土壤取样,原因是_。(3)在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时要将稀释菌液通过_______法接种到以的选择培养基上,该培养基能将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分离出来的原理是_。(4)若用1X10倍的稀释菌液涂布(每个平板上涂布的稀释液均为0.1mL)得到的三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26、54和56,则该实验结果可用于计数,判断的依据是。且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出1g土样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为_____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