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压轴卷--理综生物(全国甲卷)(Word版含解析)
doc
2022-05-30 16:40:43
10页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远低于糖类B.自由水不直接参与生物化学反应C.核酸具有储存遗传信息、催化、运输等功能D.蛋白质摄入不足时人体可能出现组织水肿2.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组成DNA和RNA的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B.蛋白质的功能多样性决定了结构的多样性C.碳原子在组成生物大分子中有重要作用,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D.肝糖原和肌糖原去路的差异,与所在细胞功能密切相关3.下列实验中选用的试剂与其作用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选项实验试剂作用A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蒸馏水使细胞吸水涨破B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盐酸洗去浮色C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卡诺氏液使染色体着色D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碳酸钙使研磨充分A.AB.BC.CD.D4.下列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4种B.一个mRNA分子上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C.携带氨基酸的每个tRNA会先后占据核糖体的2个tRNA结合位点D.在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都需要核苷酸作为原料5.运动能促进肌细胞合成FDNC5蛋白,FDNC5被酶剪切后形成多肽激素---鸢尾素。鸢尾素作用于白色脂肪细胞,被激活的脂肪细胞能快速消耗葡萄糖和脂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可被苏丹IV染成橘黄色B.葡萄糖和脂肪都是机体内的主要贮能物质\nC.鸢尾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白色脂肪细胞D.酶剪切FDNC5过程中有水参与其化学反应6.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B.一个物种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C.地衣在裸岩上定居,可为苔藓的生长提供土壤条件D.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好氧生物的出现早于光合生物三、非选择题7.科研人员研究氧气浓度对某植物种子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最好选择______(填“萌发种子”或“休眠种子”)作为实验材料,理由是______。(2)氧浓度为5%时,CO2的产生场所有______,细胞呼吸的产物除CO2外还有______。(3)若该种子细胞呼吸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氧浓度为M时,CO2生成量是O2吸收量的2倍,则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之比是______。8.下图为完成某反射活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d表示神经纤维,·表示细胞体。回答下列问题:\n(1)肌肉受到适宜强度的刺激会收缩,该过程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顺序依次是______(填字母),但在a神经纤维上未产生神经冲动,这说明兴奋传递的特点是______。(2)在大脑皮层控制下,肌肉受到适宜强度刺激后不会收缩,说明神经系统存在______调节。(3)图中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的作用对象有______(填序号)。A.神经元B.肌肉C.腺体(4)某人的肌肉因失去神经支配而逐渐萎缩,但与之有关的反射弧结构完整,医生通过检测突触间隙中是否存在相关神经递质推测病因。若检测不到神经递质,则病因可能是______(答出1点即可;若检测到神经递质的量______(填“增多”“不变”或“减少”),则病因可能是突触小体大量摄回释放出的神经递质。9.“十三五”期间,我国通过系统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建立了占国土面积18%的各类自然保护地,有效保护了65%的高等植物群落和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大熊猫、亚洲象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回答下列问题:(1)大熊猫这类珍稀动物,就地保护后种群数量仍无明显增长,从种群数量特征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低,需采用______和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进行繁育,建立稳定的人工繁育种群,最终放归自然。(2)在自然环境中,亚洲象种群数量呈______型增长,当数量为______时,种群增长最快。(3)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使被保护的物种就地得到有效保护,实质上是通过扩大其生存空间,改善栖息环境,从而提高其______。(4)我国森林覆盖率已达23.04%,森林覆盖率的增加一方面是天然林的恢复,另一方面是通过植树造林形成人工林。与人工林相比,天然林的______稳定性较高,原因是______。10.菜粉蝶(性别决定为ZW型)的幼虫是一种农业害虫。菜粉蝶的眼色和翅色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研究其遗传机制时,将一对纯合菜粉蝶杂交得到F1,让F1的一只雌蝶和一只雄蝶交配,得到的F2有1355只,F2的表现型统计结果如图。回答相关问题:\n(1)F2绿眼个体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仅根据图中数据,不能说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可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得到一部分解释,即_________________。(3)如果控制眼色和翅色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存在三种情况:其一,两对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二,眼色基因位于Z染色体、翅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三,翅色基因位于Z染色体、眼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纯合菜粉蝶若干可供选择,回答以下问题:①若仅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来鉴别以上三种情况,可选择的杂交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②写出能支持第三种情况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泡椒是能促进食欲开胃的一种泡菜,也是川菜中特有的调味料。但在储运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胀袋而缩短保质期。请回答下列问题:(1)制作泡椒需要乳酸菌,乳酸菌属于_____________(填“好氧”、“厌氧”)细菌。(2)泡椒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影响其含量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亚硝酸盐在适宜的pH、温度和一定的______________作用下才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3)泡椒发生胀袋的原因是发生了微生物的污染,泡椒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水、无机盐和______________等营养物质。(4)某实验小组称取10g发生胀袋的泡椒样品,转入90mL无菌水中,制备成样品样液,经____操作后,获得细胞密度不同的菌悬液。分别取0.1mL菌悬液涂布在培养基上,其中100倍稀释的菌悬液培养后平均长出了35个菌落,则每克样品中约含微生物的数量是___个。若培养的时间过短,则可能导致最终的计数值偏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随着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RNA病毒)的全球蔓延,全世界人民的人身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经济发展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尽快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如何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毒是关键。目前,采用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新冠病毒核酸是最为主流的方法。检测步骤如下:患者的生物样本→病毒灭活→提取核酸→RT﹣PCR扩增。(1)PCR技术是指_____。采用RT﹣PCR技术检测2019﹣nCoV病毒时,先要将病毒灭活,其目的是_____,其次还会利用_____把病毒RNA_____成cDNA,再以cDNA\n为模板,扩增合成目的片段。(2)PCR扩增目的基因时,需要在反应体系中加入_____和cDNA模板、游离的dNTP,其特异性决定因素是_____。(3)PCR反应中每次扩增大体分为变性、复性和延伸三个过程,复性时引物通过_____和模板链结合。(4)PCR扩增仪工作关键是控制温度,扩增目的基因时所用酶的酶促反应最适温度是_____。1.【答案】B【解析】A、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远低于糖类,氢的含量高于糖类,A正确;B、自由水直接参与生物化学反应,比如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都需要水参与,B错误;C、核酸具有储存遗传信息(遗传物质)、催化(RNA类的酶)、运输(tRNA)等功能,C正确;D、蛋白质摄入不足时,血浆渗透压降低,人体组织液增多,可能出现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B。2.【答案】B【解析】A、组成DNA和RNA的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A正确;B、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决定了功能的多样性,B错误;C、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碳原子在组成生物大分子中有重要作用,C正确;D、肝糖原存在于肝细胞、肌糖原存在于肌细胞,肝糖原与肝细胞在物质代谢中主要参与维持血糖平衡,肌细胞主要是通过收缩与舒张产生运动,肝糖原通过分解供给能量,两种糖原的去路与所在细胞的功能相适应,D正确。故选B。3.【答案】A【解析】A、制备细胞膜常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通过吸水涨破获得,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有细胞膜,没有细胞核和其他的细胞器,A正确;B、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染色后需要用50%酒精洗去浮色,B错误;C、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中,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使染色体着色,而卡诺氏固定液起到了固定染色体形态的作用,C错误;D\n、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保护色素,为了充分研磨通常在研钵中加入二氧化硅,D错误。故选A。4.【答案】B【解析】A、密码子的数目共有64个,其中有三个终止密码,不决定氨基酸,因此,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A错误;B、一个mRNA分子上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加快了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的效率,B正确;C、除了第一个进入核糖体的tRNA外,其他携带氨基酸的每个tRNA会先后占据核糖体的2个tRNA结合位点,C错误;D、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包括DNA复制、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复制的产物是DNA、转录的产物是RNA,翻译的产物是,显然多肽链,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不都需要核苷酸作为原料,D错误。故选B5.【答案】D【解析】A、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A错误;B、葡萄糖是细胞中生命的燃料,为细胞中主要能源物质,而脂肪是机体内的主要贮能物质,B错误;C、鸢尾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脂肪细胞,促进脂肪细胞能量代谢,但其可随着体液传送到达全身各处,而不是定向运输,C错误;D、FDNC5蛋白被酶切后形成多肽激素---鸢尾素,该过程中发生了肽键的断裂过程,而肽键断裂过程需要水的参与,D正确。故选D。6【答案】D【解析】A、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增加物种多样性,A正确;B、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各种种间关系,共同进化,故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B正确;C\n、地衣在裸岩上定居,能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故可为苔藓的生长提供土壤条件,C正确;D、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D错误。故选D。7.【答案】(1).萌发种子(2).萌发种子呼吸速率大于休眠种子,实验现象明显(3).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4).酒精、水(5).3:1【解析】(1)由于萌发种子呼吸速率大于休眠种子,实验现象明显,故该实验最好选择萌发种子(作为实验材料。(2)分析题图可知,氧浓度为5%时,二氧化碳的生成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说明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CO2的产生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细胞呼吸的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水。(3)若该种子细胞呼吸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氧浓度为M时,CO2生成量是O2吸收量的2倍,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O2:CO2=1:6:6,无氧呼吸过程中不消耗氧气,只产生CO2,葡萄糖:CO2=1:2,则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之比是3:1。8【答案】(1).cbd(2).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3).分级(4).A、B(5).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或神经元不能合成神经递质)(6).减少【解析】(1)肌肉受到适宜强度的刺激会收缩,并同时产生兴奋,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到达脊髓中的神经中枢,然后,经过神经中枢的分析综合,随后将兴奋沿着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因此,该过程中神经冲动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顺序依次是cbd,但兴奋并不能沿着神经纤维传到a,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方向的。(2)在大脑皮层控制下,肌肉受到适宜强度的刺激后不会收缩,说明大脑皮层对脊髓中相应的部位的神经中枢有调控作用,即神经系统存在分级调节。(3)图中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的作用对象在神经中枢的位置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而在效应器的位置神经递质作用于肌肉,故选AC。(4)某人的肌肉因失去神经支配而逐渐萎缩,但与之有关的反射弧结构完整,在反射弧结构完整的情况下,肌肉无反应则需要考虑神经递质的作用机理,因此,医生通过检测突触间隙中是否存在相关神经递质推测病因。若检测不到神经递质,则原因可能是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受阻(或突触前神经元合成神经递质受阻);若检测到神经递质的量减少,应该是突触小体大量摄回释放出的神经递质进而导致突触间隙神经递质的含量减少,影响了兴奋的传递过程。9【答案】(1).出生率(2).人工授精(3).S(4).K/2(5).环境容纳量(6).\n抵抗力(7).与人工林相比,天然林的组成成分多,食物网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解析】(1)大熊猫这类珍稀动物,由于自然条件下出生率就低,因此,即使在就地保护的条件下,种群数量仍无明显增长,为了提高种群数量增加的速度,需采用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进行繁育,建立稳定的人工繁育种群,最终放归自然。(2)在自然环境中,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增长,亚洲象种群也不例外,当种群数量达到K(环境容纳量)值时,种群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当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最快。(3)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使被保护的物种就地得到有效保护,实质上是通过扩大其生存空间,改善栖息环境,为被保护动物的生存提供有利的生存条件,从而提高其出生率,降低死亡率,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4)我国森林覆盖率已达23.04%,森林覆盖率的增加一方面是天然林的恢复,另一方面是通过植树造林形成人工林。与人工林相比,天然林中物种丰富度高,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因此抵抗力稳定性较高。10【答案】(1)①.2/3②.图中数据只反应了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分析的结果,不能表明两对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2)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形成多种基因型的配子(3)①.雌性绿眼紫翅×雄性白眼黄翅②.子代雄性为绿眼紫翅,雌性为绿眼黄翅【解析】(1)根据分离定律可知,F2绿眼个体中杂合子和纯合子的比例为2∶1,即绿眼个体中杂合子的比例为2/3,图中数据只反应了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分析的结果,没有分析两对性状集中一个个体上的数量关系,因此,仅根据图示的结果不能说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只能说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2)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形成多种基因型的配子,再加上雌雄配子之间的随机结合进而产量多种类型的后代,从而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出现了生物多样性。(3)①由于菜粉蝶是ZW型性别决定生物,因此为了判断相关基因的位置,需要选择隐性(白眼黄翅)的雄性个体与显性(绿眼紫翅)的雌性个体进行杂交,通过分析后代的性状表现来确定相关基因的位置,因此这里需要选择的亲本为雌性绿眼紫翅和雄性白眼黄翅,相关基因用A/a、B/b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ZBW、ZAWBB(绿眼紫翅),aabb、aaZbZb、ZaZabb。②若两对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则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无论雌雄均表现为绿眼紫翅;\n若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AAZBW、aaZbZb,则后代的基因型为AaZBZb、AaZbW,后代无论雌雄均表现为紫翅,绿眼但均为雄性,而白眼均为雌性;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ZAWBB、ZaZabb,则后代的基因型为ZAZaBb、ZaWBb,则后代无论雌雄均表现为绿眼,紫翅但均为雄性,而黄翅均为雌性。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答案】(1)厌氧(2)①.腌制温度、腌制时间、食盐用量②.微生物(3)碳源、氮源(4)①.梯度(系列)稀释②.3.5×105③.低④.培养时间不足导致菌落数目的遗漏【解析】(1)乳酸菌属于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将蔬菜中的葡萄糖氧化为乳酸。(2)制作泡菜的原理是乳酸菌在无氧的环境下大量繁殖,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若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在自然界中,亚硝酸盐极易与胺化合,生成亚硝胺。在人体胃的酸性环境中,亚硝酸盐也可以转化为亚硝胺。亚硝酸盐只有在适宜的pH、温度和一定微生物条件下,才会转化为致癌物质。(3)泡椒为含有蛋白质、糖类、水和无机盐等,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氮源以及水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4)称取10g样品,转入90mL无菌水中,制备成菌悬液(该过程中已经稀释了10倍),经梯度稀释后,获得细胞密度不同的菌悬液。分别取0.1mL菌悬液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其中100倍稀释的菌悬液培养后平均长出了35个酵母菌落,则该样本中每克样品中约含微生物数为35×100×10÷0.1=3.5×105个。若培养时间过段短,有的菌落还未长出,则可能导致最终的计数值偏低。[生物——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答案】(1)①.PCR技术是模拟体内DNA的复制过程,在体外扩增DNA分子的一种生物学技术②.使病毒蛋白的高级结构受到破坏,蛋白不再有生理活性,失去感染、致病和繁殖能力③.反转录酶④.反转录(2)①引物##Taq酶②.引物\n(3)碱基互补配对(4)70~75℃##或72℃左右【解析】(1)根据分析可知,PCR技术是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缩写,是一项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原理,在体外提供参与DNA复制的各种组分与反应条件,对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大量复制的技术。将病毒灭活是指利用物理的或者化学的方法使病毒蛋白的高级结构受到破坏,蛋白不再有生理活性,从而失去感染、致病和繁殖的能力,其次还会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以病毒RNA为模板反转录形成cDNA,再以cDNA为模板,扩增合成目的片段。(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PCR扩增需要的条件包括:目的基因作为模板、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因此反应体系除了cDNA模板、游离的dNTP以外,还需要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引物和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其中引物需要与解旋的单链特定序列结合,因此具有特异性。(3)PCR反应中每次扩增大体分为变性、复性和延伸三个过程,复性时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到模板链上。(4)在PCR反应中的变性、复性和延伸三个过程中,延伸时合成子链,此时需要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的催化作用,那么该酶的最适温度为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