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红桥区2022届高三生物下学期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doc
2022-06-05 18:00:03
19页
高三生物1.下列育种实例中,主要利用了基因重组原理的是()A.通过杂交获得抗病高产小麦B.太空育种获得航育1号水稻品种C.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多倍体草莓D.生长素类似物处理获得无籽番茄【答案】A【解析】【分析】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原理都是染色体变异。【详解】A、通过杂交获得抗病高产小麦,属于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A正确;B、太空育种获得航育1号水稻品种,属于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B错误;C、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多倍体草莓,属于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错误;D、生长素类似物处理获得无籽番茄,属于不可遗传变异,利用的是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果实发育,D错误。故选A。2.图表示人体某细胞中发生的物质合成、加工和分泌的过程,a、b、c表示其中的三个环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①a环节有多种RNA参与②b环节能体现膜的流动性③c环节伴随核膜面积变化④分泌出的物质可能是激素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1、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细胞膜,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2、据图可知,a表示内质网上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并加工后形成囊泡,b表示囊泡与高尔基体结\n合,c表示囊泡与细胞膜结合。【详解】①a环节中包含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合成过程中mRNA作为模板,tRNA携带并运输氨基酸,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因此有多种RNA参与,①正确;②b环节表示囊泡与高尔基体的膜进行膜融合过程,能体现膜的流动性,②正确;③c环节表示囊泡与细胞膜进行膜融合过程,该过程伴随细胞膜面积变化,没有核膜面积的变化,③错误;④该过程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的过程,有些激素属于分泌蛋白,比如胰岛素等,因此分泌出的物质可能是激素,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3.下列有关使用显微镜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借助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线粒体嵴等结构B.检测酵母菌种群密度可能需要适当稀释样液C.经苏丹Ⅲ染色的花生子叶切片可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滴D.调节粗准焦螺旋可见黑藻叶片细胞内叶绿体结构的不同层次【答案】D【解析】【分析】1、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也可用苏丹IV染液鉴定,呈红色;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由于酵母是单细胞微生物,肉眼看不见,因此计数必须在显微镜下进行;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线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数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3)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4)培养液要进行定量稀释;(5)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因此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组;3、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对象→移动玻片标本把要观察的物象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n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详解】A、线粒体嵴属于亚显微结构,可以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A正确;B、检测酵母菌种群密度时,若样液密度过大,需要适当稀释样液,目的是降低细胞浓度,便于计数,B正确;C、花生子叶含有丰富的脂肪,苏丹III与脂肪发生作用呈现橘黄色,所以经苏丹Ⅲ染色的花生子叶切片可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滴,C正确;D、高倍显微镜下只能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观察叶绿体的结构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D错误。故选D。4.图表示正常情况下水分通过植物细胞膜的两种方式,箭头方向表示水分子运输方向,箭头粗、细分别表示运输量的多、少,X表示膜上的某种结构,a、b表示细胞膜的两侧。当植物处于干旱环境中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水主要通过主动运输方式通过细胞膜B.水分子的运输:a→b的量>b→a的量C.若X活性减弱,植物不易发生萎蔫D.若X活性减弱,植物细胞易于质壁分离【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分析可知,a表示细胞膜外侧,b表示细胞膜内侧;X表示水通道蛋白,水可通过其进出细胞。【详解】A、由图分析可知,水主要通过结构X进出细胞,其为被动运输过程,A错误;B、由图分析可知,水分子的运输:a→b的量和b→a的量基本相当,B错误;C、由图分析可知,水主要通过结构X进出细胞,若X活性减弱,则水进出细胞的速度减小,植物不易发生萎蔫,C正确;D、由图分析可知,水主要通过结构X进出细胞,若X活性减弱,则水进出细胞的速度减小,植物细胞不易于质壁分离,D错误。故选C。\n5.“投弹手甲虫”遇到危险时,会瞬间从尾部喷出温度近100℃的气体攻击和吓唬靠近它的捕食者,如图。该行为主要体现了酶()A.具有专一性B.具有高效性C.需要适宜环境条件D.易受高温影响【答案】B【解析】【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详解】据图可知:“投弹手甲虫”的体内有产生氢醌和过氧化氢的腺体,当敌人出现时,它们会将这两种液体注入腹部尾端的“贮存室”中,以最佳的配比进行快速的化学反应。这种化学反会使其从尾部喷出温度近100℃的气体,就形成了这种“高温气弹”,因此该过程体现了酶的高效性,B正确,ACD错误。故选B。6.下图是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示意图,其中1~8表示基因。不考虑突变和互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nA.1与2是等位基因B.1与5是非等位基因C.4与7可以进入同一配子D.5与6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答案】B【解析】【分析】同源染色体一般是指大小形态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中联会配对的一对染色体。一般来说,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性状,为一对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姐妹染色单体是染色体经过复制形成的,由同一个着丝粒相连。【详解】A、由题图可知,1与2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是同一条染色体经复制而来的,为相同的基因,A错误;B、由题图可知,1与5位于同一条染色单体的不同位置,控制不同的性状,为非等位基因,B正确;C、4与7是位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不同位置的基因,为非等位基因,当着丝粒断开时,各自随子染色体进入相应配子中,即4与7一般不进入同一配子,C错误;D、由图可知,5与6是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相同基因,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成为独立的子染色体,彼此分离,即5与6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D错误。故选B。7.某XY型性别决定动物肢型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有长肢、正常肢和短肢三种类型。纯合的短肢雄性个体与纯合的长肢雌性个体杂交,F1全为长肢。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中正常肢∶短肢∶长肢=3∶4∶9,且正常肢全为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决定肢型的两对等位基因中必有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B.F2中长肢个体的基因型有6种C.F2短肢雌性个体中纯合子占\nD.若F2正常肢个体与纯合短肢个体交配,后代中短肢个体占【答案】AB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子二代中正常肢∶短肢∶长肢=3∶4∶9,由于3∶4∶9是9∶3∶3∶1的变式,因此可说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假设两对等位基因为A/a、B/b,又由于子二代中正常肢全为雄性,说明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另一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据此可知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又根据题意可知,子一代的表现型全为长枝,说明表现为长肢的条件是同时含有A和B,亲本为纯合的长肢雌性个体,则基因型为AAXBXB,可根据子一代基因型进一步推知亲本纯合的短肢雄性个体基因型为aaXbY,根据子二代短肢的占4/16,可知只要含有aa即为短肢,正常肢雄性的基因型为A-XbY。【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决定肢型的两对等位基因中必有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另一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长肢个体既含A又含B基因,则F2中长肢个体的基因型有AAXBXB、AaXBXB、AAXBXb、AaXBXb、AAXBY、AaXBY,共6种,B正确;C、F2短肢雌性个体基因型为aaXBXB、aaXBXb,纯合子占1/2,C错误;D、F2正常肢个体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XbY、2/3AaXbY,纯合短肢个体基因型为aaXBXB、aaXBY,由于正常肢个体全为雄性,因此与之交配的个体应为雌性个体,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为(1/3×1/2+2/3×1/4)AXb、(1/3×1/2+2/3×1/4)AY、(2/3×1/4)aXb、(2/3×1/4)aY,纯合短肢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XB,因此若F2正常肢个体与纯合短肢个体交配,后代中短肢个体占(2/3×1/4)+(2/3×1/4)=1/3,D正确。故选ABD。8.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蝗虫的聚集依赖于一种信息素—4—甲氧基苯乙烯,4~5只独居蝗虫聚集之后,便会自发地产生该种信息素,吸引更多蝗虫聚集过来;随着蝗虫密度的增加,它们释放的信息素含量也会迅速增加,进一步促进蝗虫的聚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可利用样方法调查蝗虫的种群密度B.蝗虫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一只飞行的蝗虫所含全部基因构成了一个种群的基因库D.利用4-甲氧基苯乙烯吸引、抓捕并消灭蝗虫属于化学防治\n【答案】B【解析】【分析】1、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2、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详解】A、因蝗虫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故可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蝗虫的种群密度,A错误;B、同化量包括两个方面: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和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能量,因此蝗虫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正确;C、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因此一只飞行的蝗虫所含全部基因不能构成一个种群的基因库,C错误;D、由题可知,4-甲氧基苯乙烯是一种信息素,故利用4-甲氧基苯乙烯吸引、抓捕并消灭蝗虫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故选B。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小题:布鲁顿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是最早发现的人类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主要因布鲁顿酪氨酸激酶基因(Btk)突变导致,由于患者体内缺乏丙种球蛋白,B细胞发育进程受阻(见图),无法产生抗体,易引起各种感染。M的家庭中出现了XLA患者,M的父母表现正常,患者从M这一代出现,M的弟弟幼年时因该病去世。M表现正常,其丈夫不携带该致病基因,俩人育有2子1女,只有1子患病。9.下列有关XLA患者的说法正确的是()A.先天免疫缺失B.体液免疫功能异常C.T细胞发育异常D.该病可以通过注射抗原方式治疗\n10.M的家庭出现XLA最可能的原因是()A.突变基因来自M的母亲B.突变基因来自M的父亲C.M的父母均携带Btk突变基因D.M及其弟弟自身发生了基因突变【答案】9.B10.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XLA患者由于Btk突变导致合成布鲁顿酪氨酸激酶功能异常,致使B淋巴细胞无法顺利分化成熟而停留在前B细胞阶段,造成周边血液循环系统B淋巴细胞稀少,造成免疫球蛋白数值极低的情形,但是患者T淋巴细胞的数目与功能正常。分析题意可知,M的家庭中出现了XLA患者,M的父母表现正常,患者从M这一代出现,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由于父方不携带相同致病基因,可判断该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9题详解】由分析可知,Btk突变导致合成布鲁顿酪氨酸激酶功能异常,B细胞发育受阻,XLA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异常。ACD错误,B正常。故选B。【10题详解】分析题意可知,M家庭中出现了XLA患者,M的父母表现正常,患者从M这一代出现,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由于父方不携带相同致病基因,可判断该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故该突变基因来自M的母亲。A正确,BCD错误。故选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小题: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又称老年痴呆症。一种淀粉样蛋白Aβ是阿尔兹海默病独特的分子标志物之一。Aβ的前体蛋白(APP)是神经细胞膜上一种重要的跨膜蛋白,主流学说认为,在阿尔兹海默病患者体内,Aβ是由APP在β和γ两种分泌酶的作用下被连续水解得到的多肽单体,这些单体可进一步寡聚发生沉淀和聚集,存在于细胞间隙中,如图所示。Aβ蛋白沉积会损伤周围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导致神经细胞受损。同时,Aβ蛋白可以促进自由基产生,造成氧化应激;氧化应激既能激活APP蛋白基因的转录,又能增强APP的酶切过程,加重AD病情。\n11.依据上述材料,关于Aβ(淀粉样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A.Aβ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B.由APP生成Aβ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C.由APP生成Aβ的过程中有肽键的断裂D.由APP生成Aβ的过程由β和γ两种分泌酶提供能量12.依据上述材料,下列关于阿尔兹海默病致病原因和治疗方案叙述错误的是()A.γ分泌酶的作用位点应位于图中③B.AD患者神经细胞的线粒体膜损伤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C.Aβ蛋白的产生和沉积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D.治疗AD可以考虑开发抑制β分泌酶活性的药物【答案】11.C12.C【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图示表示APP形成Aβ的过程,该过程是在病理状态下进行的,由题图知APP形成Aβ的过程中需要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的催化作用,而Aβ分子沉积是老年痴呆的主要病理特征。2、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11题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Aβ是淀粉样蛋白,则其基本单体是氨基酸,A错误;BC、核糖体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场所,而结合题干信息可知,Aβ是由APP在β\n和γ两种分泌酶的作用下被连续水解得到的多肽单体,该过程属于水解反应,水解过程中有肽键的断裂,反应场所不是核糖体,B错误,C正确;D、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提供能量,D错误。故选C。【12题详解】A、据图可知,图中位点③是APP的结合位点,而结合题意“Aβ是由APP在β和γ两种分泌酶的作用下被连续水解得到的多肽单体”可推测,γ分泌酶的作用位点应位于图中③,A正确;B、神经递质的释放需要能量,因此会依赖于线粒体的活动,所以AD患者神经细胞的线粒体膜损伤会导致线粒体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B正确;C、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息,其方向与控制信息一致,可以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根据材料可知,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体内会产生Aβ蛋白,Aβ蛋白的产生和沉积,会加重AD病情,属于正反馈调节,C错误;D、分析题意可知,Aβ蛋白沉积会损伤周围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导致神经细胞受损,引发AD症状,故抑制β分泌酶活性可治疗AD,D正确。故选C。13.ε-聚赖氨酸(ε-PL)能抑制多种微生物的活性,且人体可将其分解为赖氨酸,是一种优良的天然食品防腐剂。科研人员欲从土壤中分离能分泌ε-PL的微生物,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V表示过程,①~③表示菌落),已知ε-PL可使亚甲基蓝褪色,形成透明圈。(1)实验中需注意无菌操作,下列需要灭菌处理的是____________。A.土样B.甲培养基C.接种环D.涂布器(2)图中第I步最常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甲培养基能提供目的菌所需的全部营养,其中包括水、碳源、氮源和_________等营养物质。(3)通过步骤II能筛选出产ε-PL的菌种,因此,乙培养基属于_______培养基,在进行第Ⅲ步接种时,应挑选_______(①/②/③)号菌落。步骤IV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4)为检测上述收集到的ε-PL对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抑制能力,研究人员将大肠杆菌等菌种分别涂布于某培养基表面,再将浸有不同浓度ε-PL的滤纸圆片置于平板培养基表面,培养后测\n量清晰区的宽度,结果见下表。注:“+”表示无清晰区,“-”表示未进行实验。清晰区宽度/mmε-PL浓度/203040506070微生物大肠杆菌++7.210.811.613.3沙门氏菌++6.59.210.913.0酿酒酵母7.29.112.613.414.8-红曲霉+++++6.3结果显示ε-PL对______________的抑制作用最强,且ε-PL对四种微生物的抑制效果与浓度______________(正相关/负相关)。为使结果更具说服力,还应增加___________实验。【答案】(1)BCD(2)①.稀释涂布平板法②.无机盐(3)①.鉴别②.①③.分离能分泌ε-PL的微生物(4)①.酿酒酵母②.正相关③.增加空白对照组/增加ε-PL浓度大于70mgL-1的实验组/增加ε-PL浓度小于20mgL-1的实验组【解析】【分析】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2、选择培养基是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鉴别培养基是依据微生物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与培养基中特定试剂或化学药品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变化而设计的培养基。【小问1详解】A、土样中含有目菌,灭菌会杀灭所有微生物,故土样不能灭菌,A错误;B、培养基需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防止杂菌污染,B正确;C、接种环需要进行灼烧灭菌,C正确;\nD、涂布器需要用酒精引燃灭菌,D正确。故选BCD。【小问2详解】图乙中菌落均匀分布,故第Ⅰ步最常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因此甲培养基能提供目的菌所需的全部营养,其中包括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小问3详解】已知ε-PL可使亚甲基蓝褪色,形成透明圈。乙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部分存在透明圈,说明乙培养基上加入了亚甲基蓝,用于筛选产ε-PL的菌种,属于鉴别培养基。由于ε-PL可使亚甲基蓝褪色,形成透明圈,则在进行第Ⅲ步接种时,应挑选①号菌落,这是因为透明圈越大,分泌ε-PL的量更多。步骤IV培养后形成了单个菌落,因此是分离能分泌ε-PL的微生物。【小问4详解】表中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ɛ-PL处理下,酿酒酵母清晰区的宽度最大,说明ɛ-PL对酿酒酵母的抑制作用最强,表中数据显示ɛ-PL对四种微生物的抑制效果均是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因此抑制效果与浓度呈正相关。为使结果更具说服力,还应增加空白对照组,以检验是否有杂菌污染或培养基是否灭菌彻底。【点睛】本题是对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培养基的配方及营养成分、选择培养基的选择作用、常用的接种方法、无菌操作技术等相关知识的综合性考查,要求考生识记微生物培养的培养基的配方和营养成分、选择培养基的选择作用、常用的接种方法的具体操作和目的,无菌操作技术,再结合所学知识正确答题。14.研究表明,小鼠细胞癌变后代谢方式会随之发生变化,图1中①~④是癌细胞中葡萄糖的代谢途径。\n(1)上述代谢途径中______(填数字序号)途径表示无氧呼吸,其中①发生的场所是______。(2)研究人员在有氧条件下测定细胞的乳酸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表明小鼠癌细胞即使在有氧的条件下_________过程更强。经过测定,癌细胞单位时间产生的ATP高于正常细胞,可以推测其______(填数字序号)途径产生ATP的速率更快。(3)糖代谢中的①、⑤途径是一对互逆的过程,参与细胞内糖代谢强度的调节。已知地塞米松是一种治疗肿瘤的药物,研究人员测定了不同浓度地塞米松处理后的癌细胞内葡萄糖含量,如图3所示。实验结果显示,地塞米松处理的癌细胞葡萄糖含量______,推测药物可能促进了______过程(填数字序号),从而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了癌细胞产生能量。【答案】(1)①.①④##④②.细胞质基质(2)①.无氧呼吸②.②③##①②③(3)①.升高②.⑤③.抑制【解析】【分析】分析图形:图示表示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①表示癌细胞中葡萄糖转化成丙酮酸的细胞呼吸第一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④表示癌细胞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小问1详解】据图1分析可知,①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三者均属于有氧呼吸;其中①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④的产物为乳酸,表示无氧呼吸。【小问2详解】\n图2中,癌细胞中的乳酸含量远高于正常细胞,表明小鼠癌细胞即使在有氧的条件下无氧呼吸会更强;经过测定,癌细胞单位时间产生的ATP高于正常细胞,由于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可以推测有氧呼吸①②③途径产生ATP的速率更快。【小问3详解】根据图3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地塞米松处理的癌细胞葡萄糖含量增加;可以推测药物促进了⑤途径;导致丙酮酸不能进行②和③过程,从而抑制了癌细胞产生能量。【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要求考生识记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场所及物质变化,分析题干和题图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与所学的知识相结合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15.“天下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新疆棉田是我国最优质的棉花生产地,棉花的种植存在诸多制约因子,例如:易遭受棉蚜(吸食棉花汁液)和棉铃虫(取食叶、花和果实)等的危害。因此,科研人员一直致力于有效防治病虫害的研究。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棉铃虫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_,其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该种群的___________。(2)科研工作者对某棉田中棉蚜的种群数量展开了研究,结果如下表。从表中看出棉蚜发生初期,其数量增长接近_____型曲线,推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入7月后,棉蚜数量又急剧下降,这反映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能力。日期5.245.316.076.146.216.287.057.127.197.268.028.09棉蚜10940156029902453058930353201610490144113107(3)我国在探索防治作物病虫害上有丰富的经验。《农政全书》中有关于稻、棉水旱轮作的记载:“种棉二年,翻稻一年,土气肥厚,虫螟不生”。水旱轮作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原因是改变了生态环境和_________,使害虫无法生存。(4)我国科学家培育出的转基因抗虫棉可防止棉铃虫的取食。在转基因抗虫棉的行间往往种植一些非转基因棉花,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5)研究表明,在不同物种间隔种植的农田中,昆虫的产卵和交配行为会受到植物颜色、形状等的影响,这说明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答案】(1)①.消费者②.出生率和死亡率(或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2)①.J②.温度等环境条件适宜,少有天敌③.自我调节(3)食物链(4)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n(5)生物种群的繁衍【解析】【分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的密度,年龄组成能预期种群的数量变化。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小问1详解】棉铃虫是异养型生物,取食棉叶为生,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消费者。与种群密度大小有直接影响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或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小问2详解】根据表格数据,棉蚜发生初期,其数量增长接近J型曲线,可能是棉蚜初入棉花生产地,温度等环境条件适宜,天敌少;进入7月后,棉蚜数量又急剧下降,体现了负反馈作用,这反映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小问3详解】水旱轮作改变了生态环境和食物链,使害虫无法生存。【小问4详解】在转基因抗虫棉与非转基因棉花间行种植的情况下,能减弱抗虫棉对棉铃虫的选择力度,从而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小问5详解】昆虫的产卵和交配行为属于种群繁衍的行为,故昆虫的产卵和交配行为会受到植物颜色、形状等的影响,这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点睛】熟知种群数量调查方法及其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种间关系的运用以及生物防治的措施及其优点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能利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相关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必备能力。16.生长激素(GH)既能促进个体生长,又能参与调节物质代谢等。下图是生长激素(GH)分泌调节及作用机制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n(1)图中物质A是一种____________,其作用于GHRH神经元,导致该神经元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2)GH的分泌受GHRH和SS的共同调节,这种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垂体细胞含有_______。(3)GH分泌增多可通过刺激肝脏细胞释放IGF-Ⅰ间接调节GH的分泌,这种调节机制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依据上图中的信息,可以得知__________A.性激素对青少年身高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B.若垂体分泌的GH过多,可能造成血糖浓度的下降C.慢波睡眠有利于幼儿身体的生长D.GH弥散到血液中后定向运输至胸腺等细胞处发挥作用(5)若要验证GHRH的生理作用,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摘除垂体的动物进行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神经递质②.由正电位变负电位(2)GHRH和SS的特异性受体(3)维持GH含量的相对稳定(4)AC(5)①.不能②.摘除垂体,失去了GHRH作用的靶器官,无法验证GHRH的生理作用【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物质A是在神经细胞之问传递信息的,所以为神经递质,突触后膜受神经递质刺激后,电位变化为由正电位变负电位最后再恢复为正电位。在应激状态下,GH分泌增多可通过刺激肝脏细胞释放IGF-I,间接调节GH的分泌,维持人体内GH含量的相对稳定。GH过多导致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量减少,血糖升高。一方面神经系统可以控制生长激素的分泌,另一方面生长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n【小问1详解】物质A是由神经细胞分泌的、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故为神经递质;突触后膜受神经递质刺激后,电位变化为由正电位变负电位最后再恢复为正电位,故物质A作用于GHRH神经元,导致该神经元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负电位。【小问2详解】激素在生命活动中起调节作用,要起作用,需要先与受体结合。GH是由垂体分泌的,GH的分泌受GHRH和SS的共同调节,这种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垂体细胞含有GHRH和SS的特异性受体。【小问3详解】结合图示及分析可知,一方面激素分泌直接或间接受神经系统的调节(高级神经中枢、下丘脑),另一方面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在应激状态下,GH分泌增多可通过刺激肝脏细胞释放IGF-Ⅰ间接调节,抑制垂体分泌GH,这种调节机制属于负反馈调节,可以维持人体内GH含量的相对稳定。【小问4详解】A、青少年分泌性激素增加,由图可知,性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GH,进而促进蛋白质合成和软骨形成等,对青少年的身高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A正确;B、若垂体分泌的GH过多,会导致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作用效果下降,进而导致血糖浓度上升,B错误;C、由图可知,在应激刺激、慢波睡眠条件下,可促进高级中枢分泌物质A,促进GHRH释放,促进垂体释放GH,故慢波睡眠有利于幼儿身体的生长,C正确;D、GH(激素)可通过体液运输,但运输不能定向运输,D错误,故选AC。【小问5详解】从图中生长激素调节关系来看,GHRH可作用于垂体,促使其分泌GH,若摘除垂体,失去了GHRH作用的靶器官,无法验证GHRH的生理作用,故不能用摘除垂体的动物进行实验,验证GHRH的生理作用。【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要求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一定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17.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叶片细胞中的P蛋白是一种水通道蛋白,由P基因编码,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水分的吸收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科研人员成功培育出超量表达P蛋白的转基因玉米,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PCR技术以图1中的DNA片段为模板扩增P基因,需要的引物有____________\n(从A、B、C、D四种单链DNA片段中选择)。(2)培育超量表达P蛋白的转基因玉米过程中所用DNA片段和Ti质粒的酶切位点如图2所示。强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能被_____________识别并结合,驱动基因的持续转录。为使P基因在玉米植株中超量表达,应优先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酶组合,将片段和Ti质粒切开后构建重组表达载体。T-DNA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农杆菌浸泡过的玉米愈伤组织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中需加入__________进行筛选,筛选出的愈伤组织______________形成丛芽,最终获得多个转基因玉米株系。(4)P蛋白在玉米株系的表达量如图3所示,不能选择a4玉米株系作为超量表达P蛋白转基因玉米的生理特性研究的实验材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C(2)①.RNA聚合酶②.BamHI和SacI③.将强启动子和P基因带入玉米细胞并整合到玉米细胞染色体DNA上(3)①.潮霉素②.再分化##分化(4)a4玉米株系的P蛋白表达量与野生型玉米差异不显著【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n(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小问1详解】已知DNA的合成方向总是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由图1可知,5'端对应的引物分别是B和C。【小问2详解】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位点,能驱动基因的转录;为使P基因在玉米植株中超量表达,则需要强启动子,因此应优先选用BamHI和SacI酶组合,将Ti质粒切开后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因此T-DNA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将强启动子和P基因带入玉米细胞并整合到玉米细胞染色体DNA上。【小问3详解】由图可知,标记基因是潮霉素抗性基因,因此将农杆菌浸泡过的玉米愈伤组织去菌后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中需加入潮霉素进行筛选。愈伤组织是一种相对没有分化的薄壁细胞团,经液体悬浮培养可以分散成胚性单细胞,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这种单细胞可以发育成丛芽,再继续发育成转基因玉米株系。【小问4详解】a4玉米株系的P蛋白表达量与野生型玉米差异不显著,所以不能选择a4玉米株系作为超量表达P蛋白转基因玉米的生理特性研究的实验材料。【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概念、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能正确分析题图;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