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生物 > 天津市部分区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带答案)

天津市部分区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带答案)

doc 2022-07-25 18:00:02 19页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天津市部分区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练习高一生物学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棉花的细绒与长绒B.大麦的高杆与小麦的矮杆C.兔的长毛与短毛D.豌豆的紫色花与蝶形花【答案】C【解析】【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详解】A、棉花的细绒与长绒,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A错误;B、大麦的高杆与小麦的矮杆,不符合同种生物,符合同一性状,B错误;C、兔的长毛与短毛,符合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C正确;D、豌豆的紫色花与蝶形花,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D错误。故选C。2.孟德尔在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做了三个实验,他发现问题阶段做的实验和验证假说阶段做的实验分别是(  )A.自交、杂交 测交B.杂交、自交 测交C.测交、自交 杂交D.杂交、测交 自交【答案】B【解析】【分析】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详解】发现问题阶段所做的实验中对亲本进行人工杂交,即高茎与矮茎进行杂交,子一代进行自交;采用测交进行实验验证。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3.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使用的研究方法配对正确的是()①1866年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n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一演绎法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一演绎法③类比推理【答案】C【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历程为,萨顿通过类比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之后,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①1866年孟德尔采用了假说-演绎法研究豌豆的性状遗传,提出遗传定律;②1903年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③1910年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BD错误,C正确。故选C。4.关于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B.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C.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D.同一小桶内两种颜色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答案】D【解析】【分析】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注意事项:1、材料用具的注意事项是:(1)代表配子的物品必须为球形,以便充分混合。(2)在选购或自制小球时,小球的大小、质地应该相同,使抓摸时手感一样,以避免人为误差。(3)选择盛放小球的容器最好采用最好选用小桶或其他圆柱形容器容器,而不要采用方形容器,这样摇动小球时,小球能够充分混匀。(4)两个小桶内的小球数量相等,以表示雌雄配子数量相等。同时,每个小桶内的带有两种不同基因的小球的数量也必须相等,以表示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分离,以及形成数目相等的含显性基因和含隐性基因的配子。\n2、实验过程注意事项:(1)实验开始时应将小桶内的小球混合均匀。(2)抓球时应该双手同时进行,而且要闭眼,以避免人为误差。每次抓取后,应记录下两个小球的字母组合。(3)每次抓取的小球要放回桶内,目的是保证桶内显隐性配子数量相等。(4)每做完一次模拟实验,必须要摇匀小球,然后再做下一次模拟实验。实验需要重复50~100次。【详解】A、B、D、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桶内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A、B正确,D错误;C、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正确。故选D。5.人眼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褐色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已知一个蓝眼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女孩的可能性是()A.1/2B.1/4C.1/8D.1/6【答案】B【解析】【详解】蓝眼男人的基因型为aa;一个褐眼女人的母亲是蓝眼,则该女人的基因型为Aa;生下蓝眼女孩的概率为1/2×1/2=1/4;B正确。故选B。6.白色盘状南瓜与黄色球状南瓜杂交,F1全是白色盘状南瓜,F1自交,F2杂合的黄色盘状南瓜有3966株,纯合的白色球状南瓜有()A.1322株B.1983株C.3966株D.7932株【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自交,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1:2:1:2:4:2:1:2:1。【详解】F1全是白色盘状,则白色对黄色是显性,盘状对球状是显性。假设白色、黄色由A、a控制,盘状、球状由B、b控制。F1自交,F2杂合的黄色盘状基因型是aaBb,其在F2中的比例是2/16,纯合的白色球状基因型是AAbb,其在F2中的比例是1/16,故该南瓜约是杂合\n黄色盘状的1/2。故选B。7.在减数分裂Ⅰ中会形成四分体,每个四分体具有()A.2对染色体B.4个DNA分子C.2条姐妹染色单体D.4个着丝粒【答案】B【解析】【分析】一个四分体是由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详解】A、每个四分体是由一对同源染色体形成的,也就是两条染色体,A错误;B、四分体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各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每个单体上均有1个DNA分子,所以四分体具有4个DNA分子,B正确;C、四分体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各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共有4条染色单体,C错误;D、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着丝粒,每个四分体有两个着丝粒,D错误。故选B。8.下列有关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中能两两联会的两条染色体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C.大小和形状基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D.有丝分裂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答案】A【解析】【分析】同源染色体指的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态大小相似,在减数分裂中能够联会的两条染色体。【详解】A、正常情况下,只有同源染色体才能联会,A正确;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如果不能联会,就不是同源染色体,B错误;C、大小和形状基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有可能同时来自父方,也有可能同时来自母方,还有可能不能联会,就不是同源染色体,C错误;D、正常可育个体体细胞中均存在同源染色体,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一般都是体细胞,也就存在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A。\n9.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同源染色体联会B.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过程。【详解】A、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正确;B、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正确;D、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故选D。10.下图为某种二倍体生物体内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属于减数分裂的图像有②③④B.图②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图①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D.由图④可判断该动物一定是雄性【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时,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这个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详解】A、属于减数分裂的图像有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④(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①属于有丝分裂后期,③为有丝分裂中期,A错误;B、图②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nC、图①细胞中含有0条染色单体,C错误;D、④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由图④不可判断该动物一定是雄性,D错误。故选B11.进行有性生殖的高等动物的三个生理过程如图所示,则①、②、③分别为()A.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减数分裂、受精作用B.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受精作用、减数分裂C.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D.受精作用、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减数分裂【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体经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合子通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个体。【详解】①配子结合形成合子的过程称为受精作用;②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③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生物体。因此①②③分别为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故选C。12.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B.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XX表现为雌性,XY表现为雄性C.X、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故其大小、形状基本相同D.鸡、人、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不同的生物,性别决定的方式也不同。性别的决定方式有:环境决定型(温度决定,如蛙、很多爬行类动物);年龄决定型(如鳝);染色体数目决定型(如蜜蜂和蚂蚁);有染色\n体形态决定型(本质上是基因决定型,比如人类和果蝇等XY型、矢鹅和蛾类等ZW型)等等。【详解】A、含X染色体的配子不一定是雌配子,也可能是雄配子,A错误;B、性染色体决定类型主要由XY型和ZW型,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XX表现为雌性,XY表现为雄性,B正确;C、X、Y染色体属于性染色体,形态大小不同,C错误;D、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人、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相同,为XY型,D错误。故选B。13.关于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格里菲斯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B.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用蛋白酶、DNA酶、RNA酶等处理细胞提取物体现了“加法原理”C.格里菲斯的实验和艾弗里的实验均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处理并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D.格里菲斯实验证实加热致死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答案】D【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S型菌转化为R型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详解】A、格里菲斯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S型中存在转化因子,A错误;B、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用蛋白酶、DNA酶、RNA酶等处理细胞提取物体现了“减法原理”,B错误;C、艾弗里的实验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处理并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格里菲斯的实验没有,C错误;D、格里菲斯实验证实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转化为S型,D正确。故选D。\n14.一条DNA单链的序列是5'—GATACC—3'那么它的互补链的序列是()A.5'—GGTATC—3'B.5'—CCATAG—3'C.5'—CTATGG—3'D.5'—GATACC—3'【答案】A【解析】【分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腺嘌呤一定与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一定与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在DNA分子中,含有两条互补的单链,且反向平行,相关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为A-T、G-C,据此,若一条DNA单链的序列是5'-GATACC-3',那么它的互补链的序列应该为5'-GGTATC-3',A正确。故选A。15.已知某DNA分子中共含10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400个,若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则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A.600个B.1600个C.1800个D.2400个【答案】C【解析】【分析】1、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腺嘌呤一定与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一定与胞嘧啶配对。在双链DNA分子中,A=T、G=C。2、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一个DNA经n次复制共需某脱氧核苷酸的数量=(2n-1)×a。(n--复制次数,a所求脱氧核苷酸在DNA分子中的含量)。【详解】已知DNA分子共有1000个碱基对即2000个碱基,其中腺嘌呤40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T=400,求出C+G=1200。在双链中C=G,故双链中G=600个,复制两次共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22-1)×600=1800个。ABD错误,C正确。故选C。16.下列关于基因、染色体的相关叙述中,不准确的是()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一条染色体上存在许多个基因D.基因是一个DNA片段\n【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真核细胞内,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少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详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少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故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A正确;B、在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是一个接着一个,基因之间没有重复。故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C、一条染色体如果没有复制,有1个DNA分子,如果复制了,有2个DNA分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故1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一条染色体上存在许多个基因。C正确;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没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是基因。D错误。故选D。17.如图为某核苷酸链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中a或b都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核苷酸B.各核苷酸之间是通过化学键③连接起来的C.如果该链是脱氧核苷酸链的一部分,从碱基组成上看,缺少的碱基是TD.DNA分子中C的含量与DNA的稳定性成正相关【答案】A【解析】【分析】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聚合物。脱氧核苷酸由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其中碱基有4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详解】A、图中a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核苷酸,b不能,A错误;\nB、各核苷酸之间是通过磷酸二酯键(化学键③)连接起来的,B正确;C、脱氧核苷酸的碱基为A/T/C/G,图中缺少T,C正确;D、氢键越多越稳定,C=G,A=T,C与G之间有三个氢键,A与T之间有2个氢键,DNA分子中C的含量与DNA的稳定性成正相关,D正确。故选A。18.遗传学上的密码子是指()A.DNA模板链上相邻的3个碱基B.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C.t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D.r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答案】B【解析】【分析】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是指mRNA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详解】A、密码子在mRNA上,不位于DNA上,A错误;B、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称为密码子,B正确;C、tRNA一端的3个相邻碱基称为反密码子,C错误;D、密码子在mRNA上,不位于rRNA上,D错误。故选B。19.对于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合成,克里克认为要实现碱基序列向氨基酸序列的转换,一定存在一种既能识别碱基序列,又能运载特定氨基酸的分子。该种分子后来被发现是()A.DNAB.mRNAC.tRNAD.rRNA【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内的核酸包括DNA和RNA,RNA包括rRNA、tRNA和mRNA。【详解】A、DNA是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在细胞核中,不能运载氨基酸,A错误;B、mRNA以DNA分子一条链为模板合成,将DNA的遗传信息转运至细胞质中,不能运载氨基酸,B错误;C、tRNA上的反密码子可以和mRNA上的密码子配对,tRNA也能携带氨基酸,C正确;D、rRNA是组成核糖体的结构,不能运载氨基酸,D错误。\n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这种分子可以运载氨基酸”进行作答。20.关于基因的表达与性状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可发生可遗传的变化D.生物体的一切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与环境因素无关【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控制性状途径有:①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②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表观遗传是指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可发生可遗传的变化。生物体的性状不完全由基因决定,环境对性状也有着重要影响,如后天的营养和锻炼等对人的身高也有着重要影响。【详解】A、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状细胞贫血和囊性纤维化,A正确;B、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豌豆黄粒和皱粒,白化病等,B正确;C、表观遗传是指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可发生可遗传的变化,如同卵双胞胎之间细微的差异,C正确;D、生物体的性状不完全由基因决定,环境对性状也有着重要影响,D错误。故选D。2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癌变后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B.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C.一般来说,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D.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人为诱导的基因突变是定向的【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n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失去接触抑制,能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详解】A、细胞癌变后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因而容易转移,A正确;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B正确;C、一般来说,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这类基因一旦突变或过量表达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就可能引起细胞癌变,C正确;D、自然状态下突变是不定向的,人为诱变能提高突变频率,但也是不定向的,D错误。故选D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六倍体普通小麦花药离体培育出来的个体是三倍体B.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C.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D.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单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答案】B【解析】【分析】1、低温或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2、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细胞的形态)、甲紫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解离)。【详解】A、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叫做单倍体,因此由六倍体普通小麦花药离体培育出来的个体是单倍体,A错误;B、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能够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C、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卡诺氏液用于固定细胞的形态,盐酸和酒精混合液用于解离细胞,C错误;D、单基因遗传病是指一对等位基因基因控制的遗传病,D错误。\n故选B。23.大熊猫体型与熊相似,但在分布地区和喜食竹子方面又与小熊猫相似。科学家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测定三者DNA片段之间核苷酸的差异,并由此判断亲缘关系的远近,这属于进化的()A.胚胎学证据B.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C.比较解剖学证据D.古生物化石证据【答案】B【解析】【分析】地球上的生物,不管是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都有共同祖先,其证据包括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细胞生物学证据、分子生物学证据等。【详解】科学家测定了大熊猫、熊和小熊猫三者的DNA片段之间核苷酸的差异,测定该基因序列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分子水平上的证据,这是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故选B。24.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5%,Aa的个体占60%,则A基因和a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55%、45%B.70%、30%C.85%、15%D.60%、40%【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2,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2。【详解】由题意知,种群中AA=25%,Aa=60%,则aa=15%。由此计算:A基因频率=25%+60%÷2=55%,a基因频率=1-55%=45%,即A正确。故选A。25.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生物多样性包括()A.基因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生态系统多样性D.以上都对【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熟记基础知识是做题的关键。\n【详解】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正确。故选D。26.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生物繁殖的单位是个体B.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D.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将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不断进化【答案】D【解析】【分析】图中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图中B表示自然选择;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相互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详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A错误;B、B表示自然选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错误;C、生殖隔离是指自然状态下,个体不能交配或者交配后产生的后代不育,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错误;D、生物能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27.下图是人类某一家族遗传病甲和乙的遗传系谱图。甲病由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等位基因B、b控制,且甲、乙其中之一是伴性遗传病(不考虑XY同源区段),请回答:\n(1)控制甲病的基因位于_____(填“X”或“常”)染色体上,是_____(填“显”或“隐”)性基因;控制乙病的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2)Ⅲ10的基因型是_____,他是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答案】(1)①.常②.隐③.X(2)①.AAXbY或AaXbY②.1/3【解析】【分析】分析遗传图谱:Ⅱ3和Ⅱ4都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5和II6都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已知甲、乙其中之一是伴性遗传病,则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小问1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小问2详解】Ⅲ10乙病患者,Ⅲ10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XbY(1/3)、AaXbY(2/3);他是纯合子的概率是1/3。28.如图是有关生物变异来源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n(1)图中③包含_____;④发生在下图中_____细胞所处时期。a、b、c、、d(2)上图细胞d有_____个染色体组,最终能形成_____个成熟的生殖细胞。(3)下图中的f发生的生物变异类型是_____(填“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或“染色体变异”)。e、f这两种类型的变异中,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是_____(填图像编号e或f)。e、f、【答案】(1)①.替换、增添或缺失②.a(2)①.2②.1(3)①.染色体变异②.f【解析】【分析】分析概念图: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会导致基因结构改变,基因重组包括交叉互换型和自由组合型。因此图中①表示基因突变,②表示基因重组,③表示碱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换,④表示交叉互换。分析细胞分裂图:a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小问1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③的含义包括碱基的替换、增添、缺失;④的含义是交叉互换,此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四分体时期),即如图中a细胞所处时期。\n【小问2详解】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条数2n,有染色体组2个,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d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其分裂最终只能形成1个成熟生殖细胞(卵细胞)和1个极体。【小问3详解】图e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片段的互换,属于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f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片段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其中f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点睛】本题结合概念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和生物变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识记可遗传变异的类型,能完善概念图和正确分析细胞分裂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9.如图是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示意图,请回答:(1)基因的表达指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_____和_____两个过程。该图中前一过程发生在细胞核内,催化该过程的酶是_____(填“RNA聚合酶”或“DNA聚合酶”)。③表示的分子是_____。(2)②沿着③滑动的方向是_____。(填“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3)该图示过程可能发生在_____内(多选)。A.噬菌体B.大肠杆菌C.人的成熟的红细胞D.蛙的红细胞E.酵母菌F.蓝细菌(4)若④所示的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对,则由它所控制形成的mRNA中含有的密码子的个数及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最多不超过_____。A.333和11B.166和55C.333和21D.166和21【答案】(1)①.转录②.翻译③.RNA聚合酶④.mRNA(2)从左向右(3)DE(4)C\n【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示意图,其中①为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②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③为mRNA,是翻译的模板;④为DNA分子,由两条链构成。【小问1详解】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转录发生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由分析可知③为mRNA,是翻译的模板。【小问2详解】②为核糖体,③为mRNA,由图中①离开核糖体可推知核糖体在mRNA上是自左向右移动的。【小问3详解】该基因表达过程的转录和翻译发生的场所不同,故图示过程发生在真核生物中,包括蛙的红细胞,酵母菌。噬菌体属于病毒,大肠杆菌和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故选DE。【小问4详解】若图中所示的DNA分子中有1000个碱基对,则由它所控制形成的mRNA中含有的密码子个数最多不超过1000÷3≈333,而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最多是21种。30.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对照);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均为15N-DNA(亲代)。将亲代大肠杆菌(15N-DNA)转移到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1)DNA复制的方式是_____。DNA复制是一个_____的过程,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解旋酶、_____酶等)等基本条件。DNA独特的_____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n过_____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2)若将15N-DNA(亲代)的大肠杆菌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连续复制3次,则所产生的子代DNA中含14N的DNA分子与只含15N的DNA分子数目的比例为_____。【答案】(1)①.半保留复制②.边解旋边复制③.DNA聚合酶④.双螺旋⑤.碱基互补配对(2)8:0【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I中为全中,说明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一条链为14N,另一条链为15N。Ⅱ中一半为轻,一半为中,说明复制两次后一半DNA都是14N,另一半DNA中一条链为14N,另一条链为15N。【小问1详解】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DNA是边解旋边复制的一个过程,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条件。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小问2详解】由于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因此若将15N-DNA(亲代)的大肠杆菌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连续复制3次,产生8个DNA,每一个DNA都含有14N,因此不存在只含有15N的DNA分子,所以所产生的子代DNA中含14N的DNA分子与只含15N的DNA分子数目的比例为8: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