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同步练习 1.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docx
2022-12-06 17:29:55
11页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基础过关练题组一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在北京人遗址里,由上到下有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这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 )A.种植水稻B.会使用火C.烧制彩陶D.铸造青铜器2.《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与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大汶口遗址3.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考古学家已经发现了众多的遗址,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其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不同B.使用工具不同C.生活习惯不同D.思想意识不同题组二 从部落到国家4.《百家姓》是一部记录姓氏的启蒙读物。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你认为“寻根问祖”应追溯到( ),A.元谋人B.炎帝、黄帝C.尧、舜、禹D.三皇五帝5.某学者在其论文中先后援引了如下材料,“芒芒禹迹,画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城郭”。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A.阶级的产生B.王的出现C.早期国家的诞生D.世袭制的确立6.《礼记·礼运》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导致“天下为家”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原始社会的解体B.私有制的产生C.国家的建立D.人性的退化题组三 商和西周7.商王把一些“国家大事”或者“王家大事”刻在龟壳或者动物骨骼上,然后进行占卜,预测事情吉凶。这说明我国古代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 )A.具有民主色彩B.以血缘为纽带C.权力高度集中D.神权王权结合8.商朝在盘庚迁殷后采取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即将统治区域分为内服和外服,分别采取不同的统治方式和组织方式。有关内外服关系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B.商王是方国联盟的共主C.方国的向背影响商朝的兴衰,D.内外服之间形成了隶属关系9.中国古代某制度“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下列阐释这一制度最恰当的关键词是( )A.大宗小宗B.拱卫王室C.禅让帝位D.中央集权10.《春秋公羊传》中记载:“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这一做法( )A.遵循了周代宗法制度的精神实质B.严重地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C.是春秋时期宗法制度崩溃的表现D.表明太后左右了王位的继承11.“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文中“公田”的实际占有者是( )A.周王B.贵族C.平民D.奴隶12.在殷墟考古发掘中,曾经在一个坑内集中出土1000多把石刀,另有坑内出土440把石镰和78件蚌器。由此可推测商朝( )A.尚未进入青铜时代B.家庭手工业很发达C.农业采取集体劳作,D.开始出现贫富分化能力提升练题组一 历史解释 1.()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所知,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地区创造了原始文化,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A.以中原地区为主,逐渐向外辐射B.呈现八方雄起、丰富多彩的态势C.在诸多区域同时出现,各自发展D.各地区存在延续不断的继承关系2.()中国人用大量的称谓词,如“表”“堂”“外”“亲”“干”“继”“曾”“元”等等,以进一步区分亲疏远近关系。与这一文化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汉字起源与宗法制密切相关B.西周分封制度影响深远C.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文化核心D.宗法观念的形成与发展3.()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乡大夫从司徒那儿接受其颁发的教法,然后颁发给本乡州长以下的各级官吏,让他们按照这个教法教化管辖下的庶众。这表明( )A.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 B.诸侯国割据的局面出现,C.分封中孕育了中央集权 D.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题组二 唯物史观4.()“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这一举措的最重要的历史作用在于( )A.扩大了黄帝部落的活动范围B.发展了黄帝部落的势力C.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提高了黄帝的威望5.()“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C.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 D.世袭制取代禅让制题组三 史料实证6.()据《礼记》记载,在“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大同”社会之后,社会进入“小康”之世,其基本特点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大人世及以为礼”。这表明“小康”之世( )A.阶级矛盾激化B.是历史倒退的体现C.开始出现分封制D.具有浓厚的血缘色彩7.()“天子有天下谓之天下,诸侯有国谓之国。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故诸侯谓之邦国,天子谓之王国。”该材料主要说明( ),A.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B.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等级森严C.分封制与宗法制内在联系加强D.宗法制下礼乐制度的直接影响题组四 综合分析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倚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 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诗经》(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作用。,(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中所蕴含的主要意义。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基础过关练1.B2.C3.A4.B5.C6.B7.D8.D9.B10.A11.B12.C1.B 题干材料“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说明当时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时期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过着群居生活,已经学会用火,B符合题意。,2.C 根据题干信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的长江下游出现了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水稻,因此只有C项符合题意。3.A 据材料“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并结合所学可知,地域文化风采各异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环境不同,故A项正确。4.B 据所学可知,古史相传,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炎黄部落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以中原各部落为主的华夏民族,故选B。5.C 材料中“禹刑”和“城郭”说明那时候已经有了法律和城,这体现了早期国家的特征,故选C项。6.B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出现,进而“天下为家”的局面形成,故B项正确。7.D 根据题干可知,商朝统治者借助占卜进行决策,商王把占卜作为维护其统治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这体现出我国古代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中王权和神权相结合的特点,D项正确。8.D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内服是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是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商朝内外服之间没有建立隶属关系,故D项符合题意。9.B “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体现的是分封制的作用,B项正确;大宗小宗是宗法制的特点,排除A项;禅让制存在于原始社会时期,排除C项;秦朝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排除D项。10.A 依据“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可知,材料体现了周代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的精神实质,故选A项。,11.B 根据“方里而井”等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井田制。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但实际上由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公田”的实际占有者是贵族,故选B项。12.C 材料中农具的集中出土反映了当时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故C项正确;据“殷墟”并结合所学可知,商朝已步入青铜时代,故A项错误;商朝手工业的经营方式是官营,“家庭手工业很发达”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贫富分化,故D项错误。能力提升练1.B2.D3.C4.C5.B6.D7.B1.B A项表述与材料无关,错误;依据材料“时间上有先后”可知C项错误;依据材料“自成系统”可知D项错误;材料“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体现了“八方雄起、丰富多彩”的特点,B项正确。2.D 结合所学可知,汉字的起源早于宗法制的确立,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排除B项;宗法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非核心,排除C项;材料对血缘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界定,这与宗法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故选D项。3.C 材料“乡大夫从司徒那儿接受其颁发的教法……教化管辖下的庶众”表明中央的法律通过地方官员传达到民众之中,此举反映了西周分封制中孕育了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材料说明中央的法令可以传达到地方,但并不能说明西周出现文化下移的趋势,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诸侯割据,故B项错误;西周分封制之下,诸侯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周王室不能直接控制地方,故D项错误。,4.C 黄帝时代所进行的部落战争频繁且激烈,尤其是在涿鹿之战中炎黄部落击败蚩尤部落。炎黄部落在黄河流域长期繁衍生息,构成了后来华夏族的主体部分,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选C项。5.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桀等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们的暴政导致了国家的灭亡,故选B项。6.D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康”之世代指“家天下”,由“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可知,“家天下”有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中“家天下”强调宗法血缘关系,故D项正确;B项说法明显错误,C项材料未涉及,故均排除。7.B 根据材料信息“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强调天子与诸侯之间不可逾越的等级制度,故B项正确。早期国家没有实现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故排除A项;C项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D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8.答案 (1)机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作用: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2)意义: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的功德。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结合。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人统治的机制”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作用是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可以得出以乐歌形式歌颂了周文王的功德;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二可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