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同步练习 1.2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docx
2022-12-06 17:30:25
11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基础过关练题组一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1.鼎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春秋时期,发生了楚庄王问鼎的事件。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全国的统治B.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受到公开的挑战C.分封制等级森严,统治集团内部稳定D.周王室土地被吞并,完全失去分封大权2.“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实际上反映了( )A.新兴地主与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斗争B.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斗争C.周王室与诸侯王之间的斗争D.奴隶、平民与奴隶主的斗争3.春秋初期,秦、楚、燕、吴、越等国被视为夷狄。后来这些国家不仅参加晋国主持的会盟,楚、吴、越还以自身实力主持中原会盟。该变化表明( )A.诸侯国间的“夷夏之防”逐渐淡化B.南部各国经济实力迅速提升C.民族交融推动了国家走向统一D.各诸侯国实力逐渐趋向均衡题组二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4.铁犁牛耕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A.商朝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5.《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这一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使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B.得益于铁犁牛耕的使用C.加剧了当时的分裂局势D.主要在于水利工程兴修6.在商鞅变法的法令中,禁止弃农经商的规定主要是为了 ( )A.保证战争的兵源B.废除旧贵族的特权C.建立县制D.奖励军功7.战国时期,大批中小型城市伴随着制度的变化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促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郡县制在各诸侯国内不同程度地获得推行B.对各级城市有礼制上的严格等级规定C.四周的戎狄、蛮夷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D.各诸侯国强制境内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题组三 孔子和老子,8.某学校德育宣传栏中写有“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依据所学推测这句话出自( )A.老子B.孔子C.孟子D.墨子9.《老子》中记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段话体现了老子的什么思想( )A.辩证法的思想B.无为而治的思想C“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D.以柔克刚的思想题组四 百家争鸣10.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自由的时代。“宽容”“自由”主要指( )A.百家争鸣B.商业繁荣C.士的兴起D.诸侯纷争11.古人所谓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12.有学者指出:“诸子百家的智慧和伟大成就,不是战国之后历代专制主义者所能泯灭的,所留给后世的宝贵思想财富,两千多年来世代承传不已,不仅有相当的历史价值,更有难以估量的现时价值。”这说明( )A.历代以百家思想为官方思想B.百家争鸣具有深远历史影响C.百家思想符合现实社会需要D.历代君主企图扼杀各家思想能力提升练题组一 历史解释 1.()当晋、楚两国争霸中原时,长江下游崛起了吴、越这两个国家。晋国为了对付楚国,就联合吴国。吴、楚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公元前506年,吴国大举伐楚,节节胜利,一直打到楚都。从此,楚国国力大大削弱。这些战争( )A.促进了区域统一和社会大变革B.属于周初分封国间争权夺利的斗争C.加速了汉族与南方民族的融合D.说明分封制和宗法制已经彻底瓦解2.()正因有秦孝公的广纳贤才,才有了商鞅去秦国担任官职;也正因有了商鞅去秦国担任官职,才有了后来整个中国的大一统。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实行县制,C.奖励耕织,废除贵族特权 D.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3.()“士”原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活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者,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 )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B.导致土地私有制出现C.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D.是井田制瓦解的产物题组二 唯物史观4.()明代冯梦龙在其著作中写道:“春秋篡弑叹纷然,宋鲁奇闻只隔年。列国若能辞贿赂,乱臣贼子岂安眠?”材料中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赫赫宗周,褒姒灭之”B.“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C.“王室衰微”“群雄逐鹿”D.“公田不治”,“私田”发展5.()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主张。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这一变化说明( )A.民族交融趋势日益加强 B.儒家逐渐放弃夷夏观念C.中原文化优于周边文化 D.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题组三 史料实证6.()“(公元前338年)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引自《战国策·秦策一》)文中“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 )A.没落贵族的利益B.立功将士的利益,C.新兴地主的利益D.富裕农民的利益7.()某思想家曰:“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这主要反映了( )A.孔子“仁”和“礼”的思想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一切要顺应自然的思想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题组四 综合分析8.()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图一材料二图二 图三,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2)依据材料二中图二和图三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导致了社会上什么新兴阶级的出现?(3)材料三中的“百家争鸣”和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基础过关练1.B2.A3.A4.B5.B6.A7.A8.B9.A10.A11.A12.B1.B 春秋时期楚庄王问鼎,表明此时周王室衰微,一些诸侯已公开挑战周王室的权威,故选B项。,2.A 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的历史特点是分封制的彻底瓦解和封建制的确立,“三家”“田氏”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之间的夺权斗争,故选A项。3.A 据材料可知,春秋初期,秦等国被视为夷狄,但后来这些国家不仅参加会盟且楚、吴、越还以自身实力主持会盟,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诸侯国间的“夷夏之防”逐渐淡化,故A项正确。4.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B项正确。5.B 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力的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6.A 小农经济不仅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也为我国古代战争提供了兵源。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禁止弃农经商主要是为了保证战争的兵源,故选A项。7.A 周王朝对各级城市有礼制上的严格等级规定,这与“中小型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不符,排除B项;C项表述不是主要原因,排除;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发展,但与大批中小型城市的发展关系不大,排除D项;战国时期郡县制在各诸侯国不同程度地获得推行,促使“大批中小型城市伴随着制度的变化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A项正确。8.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故选B项。9.A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含义是祸患可能潜藏在福之中,而祸患也可能是福产生的条件,二者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所以选A。,10.A 百家争鸣中各个派别相互争辩和学习体现了思想和学术的自由,经济的发展和士阶层的崛起是百家争鸣的物质条件和阶级条件,不是表现,故A项正确,B、C两项错误。诸侯纷争体现的是战争的血腥和残酷,而非宽容和自由,故D项错误。11.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宗法制的理解。在中国古代思想流派中对宗法等级制度观念有着较强烈要求的是儒家学派,故本题选择A项。12.B 根据题干信息“诸子百家的智慧和伟大成就……更有难以估量的现时价值”可知,百家争鸣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故B项正确。能力提升练1.A2.A3.C4.D5.A6.A7.C1.A “吴国大举伐楚,节节胜利,一直打到楚都。从此,楚国国力大大削弱”说明这些战争促进了局部统一,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战争还促进各国改革图强,故A项正确;“晋、楚两国争霸中原”说明此时周王室衰微,不符合“周初”情况,故B项错误;当时汉族尚未形成,故C项错误;“晋、楚两国争霸”是在春秋时期,分封制的彻底瓦解是在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2.A 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废除了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确立了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促进了古代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故A项正确。3.C 百家争鸣的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故A项错误;土地私有制出现的原因也是生产力的发展,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分化是社会变革的产物,同时又进一步推动社会变革,故C项正确;士阶层的分化不是井田制瓦解的产物,故D项错误。,4.D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随着春秋战国时期铁犁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进步,私田出现并得到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分封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被动摇,因而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故D项正确。5.A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是指不允许少数民族武装干涉中原地区华夏民族的事务。裔、夷是指少数民族,夏、华即“华夏”。这是“华夷之辨”思想的反映,该思想以华夏民族为中心,甚至带有歧视少数民族的色彩。其后孟子发展了儒家的民族思想,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说明战国时期民族交融趋势日益加强,故A项正确。6.A 材料中的“人”对商鞅变法持反对态度,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触犯了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所以材料中的“人”很可能代表没落贵族的利益,故A选项正确;B、C、D三项都是变法的受益者,不会持反对态度,故均排除。7.C 根据材料“无人”“自然”可知,“某思想家”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这体现了老子的思想,故C正确。8.答案 (1)现象:诸侯争霸。消极影响:诸侯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积极影响:诸侯国数量减少,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2)新现象: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阶级: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3)联系:政治、经济的变革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解析 第(1)问,材料一图一反映的是春秋争霸,带来的影响要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回答。第(2)问,依据材料二可看出图片是铁制农具和耕牛,反映的新现象就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而先进生产工具的使用,导致私田开垦增多,地主和农民阶级出,现。第(3)问,思想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即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由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的,同时思想文化的发展又反映了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